回族的风俗习惯及信仰

回族的风俗习惯及信仰

坡子回民小学马传营

回族,又叫回教,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是少数民族中的多数民族。其教规和信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坡子村位于青州市东郊,村内建有清真寺,全村500户,人口1700多人,其中回族占全村人口的80%左右。另西十里53户回族,230人。小吴村4户回族,坝沟村4户回族,共约1500人。其中婚丧嫁娶,其他一些宗教仪式和活动均依靠坡子清真寺。

我们都知道回族不吃猪肉,其实不只是回族,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不吃猪肉。大部分人只认为这是生活习惯,其实不然。《古兰经》文:“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和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虽吃禁物毫无罪过。”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教法规定,而非生活习惯。不但不食猪肉,自死物、血液也都禁食。包括病死、砸死、抵死的牛羊、鸡鸭等都是禁食的。穆斯林吃牛羊、鸡鸭时要请阿訇屠宰,宰时用阿语念“奉真主之名”,称为“道太思迷”,才是合法的。这是遵守的古兰经。这些规定具有超前的科学性。同时《古兰经》中说:“饮酒、赌博、拜祖、抽签只是一种秽行,你们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穆斯林是不饮酒、不赌博、不信封建迷信的。现在的回族只忌讳猪肉,而对于酒却不甚计较,只不过在宗教节日或纪念亡故的先人时不喝酒,这是受环境的影响。

每当穆斯林家庭中有新生命降生时,都要在三天之内请阿訇为新生儿起个阿拉伯的名字,称为回回名,名字大多借用以前圣人的名字。如:伊卜拉欣,穆萨,尔萨等,以表示沾连吉庆。起名时,阿訇先念《古兰经》首章,再念“邦克”(唤礼)吹入新生儿右耳朵,再念“嘎麦”(成拜词)吹入左耳,再做祈祷,求真主赐福新生儿面容俊美,寿命加长,给养丰富等。穆斯林们认为起“回回名”是件很重要的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长为其操办婚事,由阿訇主持

婚礼,称为写“伊扎布”(婚书),并念“尼卡合”(证婚词)。“伊扎布”包含四个条件,缺一不可:1、婚姻须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2、夫妻二人当面同意;3、男方须给女方一定的聘礼;4、须有证婚人的证明(阿訇及男女方的嘉宾)。另外有到场人员的祝贺。这些需要阿訇用阿拉伯语书写,夫妻二人、证婚人、双方父母的回回名都要写上。聘礼的数目要写上。如果有一方是穆斯林,经过本人自愿,可让其加入伊斯兰教,否则无资格写“伊扎布”。人生如梦,岁月蹉跎,当穆斯林在弥留之际时,要请阿訇为其作“讨白”(忏悔词)和念“雅章”章(古兰经第36章),表示悔罪,对自己饿错误和没完成的功课和求主饶恕,亡故之后,完成五项,“洗穿,站,抬,埋”。由其亲属用皂角水和清水洗亡人三至五遍。为亡者穿上“凯帆”(尸衣):男三件(用布三丈二),女五件(用布约四丈)。由阿訇带其亲属和送殡的人礼“者那在”(殡礼),意为求真主饶恕亡人,赐福亡人。然后众人把尸匣(也可用车运)抬到墓地,有阿訇和其亲属把亡人抬入墓穴中,不用任何陪葬品。从死亡之日算,第七天,四十天,一百天,冥纪(生日),周年等都要请阿訇为其在坟上和家中诵读《古兰经》,求真主饶恕亡人。

每逢星期五是聚礼日,穆斯林们都于午后到清真寺沐浴,参加“聚礼”,称为“礼主麻”。“主麻日”是贵重的,吉庆的。所以但凡穆斯林旅行,搬新居,建房动工,开业等大都选在“主麻”日,并且在动工之前请阿訇念“平安嗦来”和“邦克”。“平安嗦来”是念《古兰经》节选的一些章结后向真主作祈祷,求主赐予平安。“邦克”(俗称“搬开”)是波斯语,译为“唤礼”,就是召人礼拜的意思。在开工前念“邦克”并无根据,念完后作祈祷,求真主襄助成功,并赐悯平安。

另外,伊斯兰教有着自己的重大节日

一、“开斋节”,是阿拉伯语“恩代·菲图尔”的译意。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开斋节”就是穆斯林们封了一个月的斋以后,庆祝斋功胜利的日子。伊斯兰教经典规定每个穆斯林在“开斋节”这一天必须完成两件瓦吉布(必

定的事项)。一是交付一定的数额的开斋税。若按实物计算是一升小麦(相当于八磅),折合人民币交纳也可以;二是举行开斋节的“合礼”拜。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之一。各国穆斯林都非常重视这个日子。为了过好节日,还规定在举行“合礼”之前有几件嘉行需要做到。如沐浴、用美香、刷牙、穿美衣等。是日,穆斯林群众于上午去清真寺举行“合礼”仪式等庆祝活动,而后,互祝节日快乐幸福。一般家庭都备有各种佳肴,宴请宾朋,互相赠送。可以说“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最重大的节日,是伊斯兰教的“春节”。

二、“宰牲节”,是阿拉伯语“恩代·艾祖哈”的译意。又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时间是在教历的十二月十日,这个节日的来历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夜间伊卜拉欣圣人梦见(真主)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对安拉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伊卜拉欣就决定将自己的儿子带到麦加城区的“米那”山谷献祭以执行真主的命令。当伊卜拉欣向易斯玛仪说明原委时,易斯玛仪毅然地说:“父亲,你执行真主的命令吧!我会忍受一切的。”可是当伊卜拉欣举刀准备动手时,安拉及时派遣天仙拉来一只黑头白羊使其代替伊斯玛仪作祭品并默示:“伊卜拉欣啊!你已经忠实地按梦里的指示做了。我就这样慈悯一行善的人。”为纪念这一动人的历史事迹和感谢真主,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为“宰牲节”。这一天除宰牲献祭外,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等节日活动。同时在这期间将有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云集到圣城麦加,进行游转天房,在“萨发”与“麦尔卧”二山之间奔跑,露宿“米那”山谷,站“阿拉法特”山,射石等朝觐仪式及宰牲等宗教活动。本地的穆斯林在宰牲节共同在清真寺宰牛献祭,不论捐钱多少,宰牲的牛肉每户一份,并举行“会礼”,以示这是宗教功课,重要的是举意,这一天清真寺中男女老幼,忙忙碌碌,各尽其职,互道色兰,一派浓浓的节日气象。

三、“圣纪节”,“圣纪”是指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诞生纪念日,时间

是教历三月十二日。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571年4月20日即阿拉伯太阳历象年三月十二日早晨出生在麦加城的一个左来什组家庭中。穆罕默德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阿卜杜·蒙它利布命名的,意思是值得称赞者。在穆圣生前和去世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阿拉伯人和各国穆斯林还没有庆祝“圣纪”这个仪式,只是有一些人到其出生地和墓地觐谒求吉利。这种方式被后来的人们继承下来而且有所发展。到了伊斯兰教第七世纪时,由艾卜赛义德正式把三月十二这一天定为圣纪。因为穆圣是在迁都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病逝的,因此,中国穆斯林也称这一天为圣忌。一般的纪念方式主要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讲解穆圣的历史极其伟大功绩,宣扬穆圣的高尚的品格等等,同时为穆圣诵读《古兰经》。

四、“盖德尔夜”,“盖德尔”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定夺”、“前定”的意思。时间是教历九月的第二十七个夜晚。因此称“盖德尔夜”。据说安拉在这一夜将全部的《古兰经》从天牌上一次性地将在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而后通过哲布来依勒天仙在二十三年中零星地将示给穆罕默德。《古兰经》第九十七章第三节说“盖德尔夜胜似一千个月。”也就是说,在这一夜做一件善功,可获得一千件善功的回赐。所谓前定就是安拉规定每个人来年的生死祸福。先知穆罕默德曾这样形容盖德尔夜的贵重:“谁使该夜充满生气,谁就有资格进入天堂,并能获得七十年善功的回赐。”所以穆斯林都争着在这一夜多做一些好事。如礼付功拜,念古兰经,称颂穆圣,出散乜帖等。有的家庭制作各种佳美食品,宴请宾朋,整夜不眠。因此,又称为“坐夜”。

总之,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的教民,不但严格遵守本民族的教义教规,而且恪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与其他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