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_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1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核反应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

235141921

92

563602U Ba Kr n →++

B.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14171

2781He N O H +→+ C.

239

23992

93

U Np X →

+是衰变方程,其中X 是中子

D.铀239(

239

92

U )衰变成钚239(23994Pu )的核反应方程为239

239

9294

1U Pu e →

+

2.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1作用在小球上。使小球缓慢移动至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的位置;第二次如图乙所示,用一个始终与细线垂直且在同一竖直面内的拉力F 2,也使小球缓慢移动至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的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过程中,拉力F 1、F 2都不断增大

B.两个过程中,细线的张力都不断增大

C.第一次拉力F 1做的功比第二次拉力F 2做的功多

D.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F 1小于F 2

3.2020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若该探测器在某次变轨前,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周期为T 。已知月球的半径R ,引力常量为G ,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该探测器的影响,不能由以上数据测得的信息为( ) A.“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 B.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月球的平均密度 D.地球的平均密度

4.如图所示,两平行长直导线A 、B 垂直纸面放置,两导线中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P 、Q 两点将两导线连线三等分,已知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若将B 导线中的电流反向,则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B 两导线中电流反向时,P 、Q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B.A 、B 两导线中电流同向时,P 、Q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C.若将B 导线中的电流减为零,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12

2B B + D.若将B 导线中的电流减为零,Q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2

2

B B -

5.如图所示,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在电场中竖直放置一光滑圆环,AD 和BD 为光滑细杆,C 为圆环的最低点,B 点是圆环的最左点,CD 弧长为圆环周长的1/8,AD 方向竖直。有两个相同的带正电的小圆环分别套在两细杆上(不计两小圆环的相互作用力),已知小圆环带电荷量为mg

q E

=

,现将A 、B 两处的小圆环同时释放,到达D 点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关于t 1和t 2的大小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12t t <

B.12t t >

C.21t t =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轻弹簧放在长木板上,左端与长木板左端的固定

v从右端B点冲上长木板,并越过C 挡板相连,右端与长木板上C点对齐。质量为m的物块以一定的速度

点,压缩弹簧后又被弹簧弹开,最终与长木板相对静止,若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被压E,物块与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为v,物块与长木板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缩后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p

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越大,v越大

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μ越大,E p越小

v越大,Q越小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越大,s越大

v,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位置运动到P位置。图中的虚线为电场的等7.如图所示,带电粒子以初速度

2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差等势线,实线为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到达P位置时速度为

A.带电粒子一定带正电

B. P位置处的电势为A位置处电势的2倍

C.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一直增大

D.粒子在A位置与在P位置的加速度相同

8.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象。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

B.t=1s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

C.t=2s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

D.t=3s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9.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n1=1000匝、副线圈匝数n2=200匝,原线圈AB两端接有

V的正弦交变电压,副线圈接定值电阻R1、R2,光敏电阻R(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110sin(34)

U t

21

而减小),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光照增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读数仍为22V

B.两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D.电阻R2消耗的功率减小

10.如图所示,物体A和物体B并排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与一轻弹簧连接,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在用一水平的力F向左缓慢推B物体,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撤去力F后,A、B两物体向右运动,整个过程弹簧都在弹性限度内,如果A、B两物体能发生分离,则关于分离点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位置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分离位置一定在弹簧原长处

C.分离位置一定在弹簧原长处的左侧

D.分离位置一定在A 、B 两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处

11.如图所示,在xOy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存在一个矩形区域OQMN ,OQ=L ,3ON =L ,在该区域内存在磁场,以对角线OM 为界,OM 上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OM 的下方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3

B

。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大小为q 的带负电粒子在Q 点沿QM 方向以qBL

v m

=

的速度进入磁场,经磁场偏转后经过x 轴,过x 轴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x 轴正向的夹角为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sin 3θ=

B.5sin θ=

C.经过x 轴时位置的横坐标为()

235+L D.经过x 轴时位置的横坐标为3L

12.如图所小,两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与A 不拴接),物块A 、B 质量均为m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B 两物块都以v 0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2m 的物块C 静止在前方,物块B 与物块C 碰撞后并粘在一起共同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与C 碰撞后,二者共同的速度为01

3

v B.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 的速度为014

v C.整个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201

2

mv D.最终物块A 的速度为零

二、非选择题:共62分。第13~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7~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必考题:共47分。

13.(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使用的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请回答下列问:

(1)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

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释放小车时,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D.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

(2)如果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纸带的间距为:s1=1.80cm、s2=2.00cm、s3=2.20cm、s4=2.40cm、s5=2.60cm、s6=2.80cm,则打计数点E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9分)为了描绘小灯泡(2.8V,1.4W)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有以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0~200mA,内阻为3Ω)

D.直流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为10kΩ)

E.直流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为5k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H.电阻箱(0~999Ω)

(1)根据题干信息,为了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取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取__________,滑动

变阻器应选取__________(填器材编号) (2)请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电路图。

(3)通过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如图所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灯泡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__________,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80V 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_W 。(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15. (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三角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 、B 为粗糙斜面的两个端点,A 、B 之间的距离L=5m ,质量为m=2kg 的小物块恰好可以静止在斜面上。现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50N 的恒力,推动静止在A 点的小物块,到达AB 的中点处撤去力F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求:

(1)小物块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2)小物块离开斜面后还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对于B 点,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20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 ,平行边界MN 、PQ 间有垂直于水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已知线框的电阻为R ,质量为m ,线框ab 边平行于MN ,MN 、PQ 间的距离大于L 。现给金属线框一水平向右的垂直于磁场边界的初速度飞v 0,金属线框完全穿过磁场后速度大小为01

2

v 。求:

(1)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及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速度v的大小;

(3)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金属丝横截面的电荷量q。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17、1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7.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半导体器件生产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利用了扩散现象

B.气体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E.钻石的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1克拉(0.2g)钻石所含的分子数为

0.2

N

A

M

(2)(10分)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水平放置,气缸用导热活塞水平分成A、B两部分,其中B通过阀门K与外界相通。初始时A、B分别封闭一定质量的同种气体,A、B体积相等,压强均为p0。现打开阀门K,通过打气筒缓慢向B中充入同种气体,当A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关闭阀门。气体温度为T0,活塞受到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活塞不漏气。求:

(i)A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时,A部分气体的压强;

(ii)当外界温度升高△t时,A、B体积之比。

18.选修3-4(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衍射现象

B.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离越小

C.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D.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光的衍射现象

E.拍摄水面下的景物时,加偏振片可使像更清晰

(2)(10分)t=0时位于原点O 处的波源开始振动,波沿水平方向向右传播,t=0.2s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波源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y=8cm 处,当平衡位置坐标为(12m ,0)的质点A 刚开始振动时,波源刚好位于波谷。求:

(i )波源起振时的振动方向和该简谐横波的最大波速;

(ii )若波速v=4m/s ,自波源起振开始计时,4.4s 时间内A 质点的路程。

河南名校联盟基础年级联考高二(下)期末考试

物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D

B

C

B

C

B

AD

AB

AC

AD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B

【解析】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

235

1141921

92

0563603U n Ba Kr n +→++,两边中子不能约掉,选项A 错误;卢

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质子,该核反应方程式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选项B 正确;

239

23992

93U Np X →

+ 是衰变方程,其中X 是电子,选项C 错误;铀239(23992U )衰变成钚239(239

94Pu )的

核反应方程式应为2392390

92

9412U Pu e -→

+,选项D 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力的平衡,题图甲中F 1=mgtanθ,细线的拉力1cos T mg

F θ

=

。题图乙中F 2=mgsinθ,细线的拉力2cos T mg F θ=,在小球缓慢运动的过程中,随着θ增大,F 1、F 2都是不断增大,题图甲中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而题图乙中细线的拉力不断减小,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有0F G W W +=,知两次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因此拉力F 1、F 2做的功相等,选项C 错误;由F 1=mgtanθ和F 2=mgsinθ可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F 1大于F 2,选项D 错误。 3.【答案】D

【解析】设月球的质量为M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质量为m ,“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轨道半径r=R+h ,则线速度v=()2R h T

π+,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

()22

24GMm

m R h T R h π=++,2GMm

mg R =月,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3

222

4R h R T

π+,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

()22

24GMm

m R h T R h π=++又M V ρ=

,34

3

V R =π,可得月球的平均密度()

3

23

3R h GT R ρπ+=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不能求得地球的平均密度,故选项D 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根据对称性可知,A 、B 两导线中电流反向时,P 、Q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选项A 不符合题意;A 、B 两导线中电流同向时,P 、Q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 符合题意;设A 导线中电流在P 点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A ,B 导线中电流在P 点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B ,两导线中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时,1A B B B B =+,若将B 导线中的电流反向,则2A B B B B =-,求得

122A B B B +=

,122B B B B -=,若将B 导线中的电流减为零,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2

2

B B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若将B 导线中的电流减为零,Q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2

2B B -,选项D 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小圆环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qE=mg ,利用等效重力场的方法可知,等效重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成45°角向右下,即D 点为圆环上等效重力场的最低点。利用等时圆结论可知,二者运动的时间相同,选项C

正确。 6.【答案】B

【解析】设物块与长木板的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v m M v =+,则物块与长木板具有的共同速度为0m

v v m M

=

+,M 越大,v 越小,选项A 错误;从物块滑上长木板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

物块和长木板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一定,物块从B 点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有

220111

()22

P E mgx mv m M v μ+=

-+,则x 与E P 变化相同,故μ越大,x 与E P 越小,选项B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2201122Q mv m M v =

-+,联立0m

v v m M

=+,解得()202mM Q v m M =

+,由此可知v 0越大,Q 越大,选项C 错误;由Q=μmgs,得()

2

02Mv s g M m μ=+,则m 越大,s 越小,选项D 错误。

7.【答案】C

【解析】带电粒子从A 位置运动到P 位置,速度增加,电场力做正功,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由等势线可判断出电场线的大致分布及粒子的受力方向,带电粒子可带正电也可带负电,选项A 错误;粒子运动到P 位置处时的动能为其在A 位置处时动能的2倍,只能判断出粒子从A 位置运动到P 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不能判断出电势的情况,选项B 错误;粒子的速度一直增加,选项C 正确;由受力分析可知,粒子在P 位置和A 位置的加速度方向不相同,选项D 错误。 8.【答案】B ,

【解析】对于甲物体有012x v a t v t =

=+甲甲甲,由题图知211

2

/a m s =甲,00v =甲,则a 甲=2m/s 2;对于乙物体有012x v a t v t ==+乙乙乙,由题图知2/12

1a m s =-乙,04/v m s =乙,故a 乙=2m/s 2

。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选项A 错误;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4-2t=2t ,解得t=1s ,选项B 正确;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t=2s 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v 乙=(4-2t )m/s=0,选项C 错误;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t=3s 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26/v t m s ==甲,选项D 错误。 9.【答案】AD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副线圈两端的电压,由

11

22

U n U n =,代入题目中数据得电压表V 的读数为U 2=22V ,并保持不变,选项A 正确;光照增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因此接入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小,

总电流变大,即A 1的示数变大,选项B 错误;副线圈的输出功率2

22U P R =总

,R 总变小,U 2不变,则P 2变大,

又原线圈的输入功率12P P =,所以P 1变大,选项C 错误;由于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 2不变,总电流变大,因此R 1两端的电压变大,R 2两端的电压变小,因此R 2消耗的功率变小,选项D 正确。 10.【答案】AB

【解析】如果A 、B 两物体发生分离,二者之间的弹力消失,并且分离瞬间二者的速度和加速度均相等,从此以后速度和加速度不再相等,假设二者能分离,对B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分离瞬间其加速度为μg,所以A 物体的加速度也是μg,可见二者在弹簧原长时分离,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所以选项A 、B 正确,选项C 错误;A 、B 两物体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0,两物体所受合力为0,弹簧的弹力等于两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两物体还没有分离,所以选项D 错误。 11.【答案】AC

【解析】带负电的粒子在磁场中发生连续偏转,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在第一个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1mv

r L qB

=

=,圆心就在坐标原点O ,所以粒子垂直OM 进入下方的磁场,由几何关系得∠MON=30°。因为OM 下方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3

B

,所以轨迹半径r 2=3r 1=3L ,可知两个圆心的连线O 1O=4L ,根据几何知识得O 1G=2L ;设粒子从x 轴上的P 点飞出磁场,则有O1P=3L ,由几何知识可得2

sin 3

α=,sin 53θ=,选

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由图中几何关系得32OG =L ,5PG =L ,所以P 点的横坐标为()

235-L ,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12.【答案】AD

【解析】物块B 与物块C 碰撞过程,A 不参与,碰撞后,设物块B 、C 的共同速度为v BC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0B B C BC m v m m v =+,可得碰后共同速度为01

3

BC v v =,选项A 正确;当物块A 、B 、C 三者的速度相同时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物块A 、B 、C 三者的共同速度为ABC v ,由物块A 、B 、C 三者组成的系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2ABC m m v m m m v +=++,解得01

2

ABC v v =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2222001111

2226

22p BC ABC E m m v mv m m m v mv =

++-++=,

选项B 、C 错误;最终物块A 与弹簧分离,分离时物块A 的速度为v 1,物块B 、C 的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122m m v mv m m v +=++,由能量关系得

()()22220121112222212BC m m v mv mv m m v ++=++,解得v 1=0,202

3

v v =,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62分。第13~1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7~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13.【答案】(1)C (2分) (2)0.25(2 分) 0.20(2分)

【解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 的交流电源,选项A 错误;打点计时器刚接通电源时,打点并不稳定,所以应等稳定之后再进行实验,故应先接通电源,稳定后再释放小车,选项B 错误;释放小车的时候,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以使用到尽可能多的纸带,选项C 正确;本实验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平衡摩擦力,选项D 错误。

(2)因为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所以打E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245 2.40 2.6010/0.25/22

E s s v m s m s -++=

=?=; 根据逐差法求得加速度()()()4561232

3s s s s s s a t ++-++= ()()222

2

2.40 2.60 2.80 1.80 2.00 2.2010/0.20/0.3

m s m s -++-++=

?=

14. 【答案】(1)C (1分) E (1分) F (1分) (2)见解析(2分) (3)增大(2分) 0.19(答案为0. 19、0.20均可得分)(2分)

【解析】(1)根据灯泡的规格可以判断,灯泡的额定电压2.8V ,所以电压表选择E ,额定电流0.5I P

U

=

=A ,量程0~3A 太大,所以电流表可以用量程0~200mA 的电流表和电阻箱进行改装,将变阻箱电阻调成1.5Ω与该电流表并联改装成0.6A 的电流表即可,故电流表选择C 。因为本实验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所以采取分压式电路,滑动变阻器选择阻值较小的F 。

(2)由于改装后的电流表内阻是已知的,所以电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如图所示:

(3)由I U

R

=

可知图象的斜率描述电阻变化的趋势,根据题目中I-U 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则电阻越来越大;由题图可知当电压为0.80V 时,电流为0.24A ,所以灯泡的功率P=IU=0.24×0.80W≈0.19W。 15. 【答案】(1)0.577 (2)0.3125m

【解析】(1)小物块在斜面上恰好可以保持静止,则有

sin cos mg mg θμθ=

(2分)

解得3

tan 0.577μθ==

≈ (2分)

(2)设小物块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为B v ,对小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211

sin cos 22

B F L mg mgL mv θμθ?--= (2分) 解得5/B v m s =

(2分)

物块离开斜面后做斜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竖直上抛运动

sin 2.5/y B v v m s θ==

(2分)

25

216

0.3125y v h g

m =

==

(2分)

即相对于B 点,物块还能上升0.3125m 16. 【答案】(1)203

8

mv

(20

RLmv 034

v (30

RLmv

【解析】(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2

220001113

2228

Q mv m v mv ??=-= ???

(4分)

(2)设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的速度大小为v ,对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F t m v -?=?安

(2分)

即22B L v

t m v R

-?=? (1分)

得()22

0B L L m v v R

-=- (2分)

同理可以得到,对线框出磁场的过程有22012B L L m v v R ??

-=- ???

(1分)

得:001

2

v v v v -=

- (2分)

解得:03

4

v v =

,B = (2分)

(3)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有E BLv =,E

I R

=

,q It = (2分)

可得:2

BLvt BL q R R

==

(2分)

结合(2)结果解得:q =

(2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17、1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7.(1)【答案】ACE (5分)

【解析】扩散可以在固体中进行,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选项A 正确;气体很容易充满整个容器,是因为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非常小,从而各个分子是自由的,并不是因为斥力,选项B 错误;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增大,分子势能也增大,选项C 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选项D 错误;1克拉钻石的摩尔数为

0.2

n M =

,所含的分子数为0.2A A N n M

N N ==,选项E 正确。故选ACE 。 (2)【答案】(i )2p 0 (ii )1:3

【解析】(i )A 的温度不变,设A 部分气体的压强为p 1,根据玻意耳定律有012

V

p V p = (2分)

所以102p p =

(1分)

(i )设气缸体积为2V ,初态时12A V V =

,3

2

B V V =,02A B p p p ==,T A =T B =T 0 当温度变为0T t +?时,A 的体积为V A ′,压强为p A ′,B 的体积为V B ′,压强为p B ′ 则A B p p '='

(1分)

对A 、B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00A A A A p V p V T T T ''

=

+? (2分)

00B B B B p V p V T T T

''

=

+?

(2分)

解得::1:3A B V V ''=

(2分)

18.【答案】(1)BCE (5分)

【解析】海市蜃楼现象属于光的折射,选项A 错误;根据d

x l

λ?=

可知,双缝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离越小,选项B 正确;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选项C 正确;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光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色散现象,选项D 错误;拍摄水面下的景物时,为防止反射光,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可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选项E 正确。 (2)【答案】(i )20m/s (ii )56cm

【解析】(i )根据同侧法,可判断波源起振方向向上 (1分) 根据t=0.2s 时的波形图,可确定该波的周期T=0.8s

(1分)

A 刚开始振动时波源刚好位于波谷,所以14

23

n m λλ+=(n=0,1,2,3…) (1分) 可得48

34n λ=

+m (n=0,1,2,3…)

(1分) 6034v m T n

λ==+(n=0,1,2,3…)

(1分) 当n=0时,波速最大为20/m v m s =

(1分) (ii )若波速v=4m/s ,自波源起振到波传播到A 点,经过时间03t s =

(1分)

A 点振动的时间 4.43 1.43

4

t s s s T T =-==+ (1分) 所以A 点振动的路程s=4A+3A=7A

(1分)

其中A=8cm 解得s=56cm

(1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