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控股和华润置地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财务政策比较分析方法

财务政策比较分析方法

财务政策比较分析方法作者:黄雪芹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黄雪芹(厦门市审计局,福建厦门361001)摘要:公司的财务战略是围绕着公司的经营战略而定,为公司的经营战略服务的,笔者截取万科和金地2005年至2010年六年的财务数据,尝试对万科和金地集团进行财务政策比较分析,通过负债政策、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股利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公司的财务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财务政策;比较分析;方法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2014-12-12作者简介:黄雪芹(1981-),女,福建福州人,研究生,中级审计师。

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一、万科和金地集团的负债政策由于房地产为资金密集型企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就是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大多在70%上下,但预收账款实际无需偿还,扣除此项后的资产负债率将为45%左右。

通过偿债能力分析,作者看到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水平,并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风险控制较好。

首先,从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方式上看,万科融资方式比金地更为积极和多元化,资本市场上,采用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发等方式筹集资金。

万科最擅长的是最直接最低成本的股权融资,在母公司整体股权融资之路不通的情况下,万科通过和其他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的方式吸收股权资金。

2010年,万科吸收的子公司股权投资达到19.79亿元,形成了少数股东权益。

2010年,万科全年贷款累计借入270.7亿元。

万科融资方式的特点是“经营现金需求由债券融资满足,投资现金需求主要由股权融资满足。

”这种灵活的融资方式不仅充分体现了融资与投资需求的匹配原则,而且综合筹划了未来经营和投资资金需求。

万科的杠杆系数比较稳定,在融资规模较大时并不容易,在融资需求量最大的两年中,万科采用股权融资,分别增发了42亿元和100亿元股票,一方面,满足了投资开发的巨额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保持了资产负债率的稳定和风险的可控。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性并购绩效与战略性并购绩效比较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性并购绩效与战略性并购绩效比较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性并购绩效与战略性并购绩效比较研究
中国资本市场运行十多年来,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青睐于运用资本运营的方式快速实现公司超常规发展,但也有许多公司是为保壳、保配或哄抬股价,从而造成市场中并购公告不断。

如何帮助投资者和立法监管部门清晰认识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从而规范中国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性并购主流化,正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

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对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的概念界定、绩效表现及绩效研究方法等相关文献,将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提炼,提出了本研究关于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的概念界定和绩效评价方法。

其次,本论文从并购动机、并购关注焦点、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整合层次及并购效应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进行辨识。

从理论上加深对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区别的阐述,这是本文创新点之一。

再次,本论文根据财务性并购和战略性并购的特征,从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上市的2003年发生并购的公司中挑选出符合本研究的样本展开研究。

研究发现:财务性并购的绩效具有短期性;战略性并购的绩效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即战略性并购在我国并没有表现出协同效应;在对比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绩效时,本文发现战略性并购的绩效发展优于财务性并购,战略性并购的优势已经开始突显。

最后,本论文对以上实证结果进行总结,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性并购长期存在的客观原因和战略性并购绩效不佳的原因;根据研究结论对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财务性并购与战略性并购的绩效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地产财务报告比较分析

地产财务报告比较分析

地产财务报告比较分析1. 引言地产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其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分析师和经营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地产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有效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从而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本文将对地产财务报告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产行业的财务状况。

2.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于地产企业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的年度报告和季度财报等。

3. 比较指标在进行地产财务报告的比较分析时,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比较指标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常用的比较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资产负债状况比较资产负债状况是评估企业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比较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情况以及净资产状况。

常用的比较指标包括总资产、净资产、负债比率等。

3.2 盈利能力比较盈利能力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比较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毛利率等指标。

常用的比较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率、毛利率等。

3.3 现金流量比较现金流量是评估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

比较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及现金净流量等指标。

常用的比较指标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

4. 比较分析案例以下是一个地产企业财务报告的比较分析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产财务报告的比较分析方法:4.1 资产负债状况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负债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企业A和企业B的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状况,以判断两家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比较企业A和企业B的负债比率,以判断两家企业的偿债能力。

4.2 盈利能力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地产企业的利润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销售收入、净利润和毛利率等指标。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企业A和企业B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率,以判断两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华润置地集团财务绩效分析

华润置地集团财务绩效分析

华润置地集团财务绩效分析
李天琦
【期刊名称】《合作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4()7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房地产行业逐步从快速发展期走向成熟期,房产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整合至关重要。

本文对房地产行业中的重点企业华润置地集团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选取近5年年度财务报表及中期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4个财务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绩效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大,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总页数】3页(P149-151)
【作者】李天琦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
【相关文献】
1.整合集团财务资源推进财务集中管理——因子分析法在集团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与财务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2.财务公司内控环境差异性与企业集团绩效影响研究——基于70家财务公司的多案例分析
3.杜邦财务分析在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4.基于因子分析法下的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财
务绩效分析5.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以TCL 集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企业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企业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企业绩效管理比较研究股权结构是指公司中不同股东所拥有的股份数量,以及这些股东的投票权。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股权结构通常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它对企业绩效管理和控制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企业绩效管理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不同股权结构的概述在众多股权结构中,这里分享三种常见的股权结构:1、单一股东结构:某些公司可能由一位股东或集团垄断。

例如,家族企业或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独角兽公司。

2、分散股东结构:这种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股份被分散地持有在多个股东手中。

由于持股量较少,没有股东可以独自掌握公司,公司的控制通常取决于具有多数股份的投票权。

3、混合股东结构:是指企业的股份由多个股东持有,其中至少有一位股东占有相对较大的股份。

这种结构通常存在于上市公司当中,其中,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持有大量股份,而其它小股东持有少量股份。

第二部分:不同股权结构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比较1、单一股东结构单一股东结构常见于家族式企业或独角兽公司。

考虑到这种结构下股东对企业控制较强,经营决策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股东本人或其家族成员。

因此,单一股东结构会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经营战略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对于独角兽公司而言,其股份往往较为集中,控制权可以被轻易地操纵,因此,独角兽公司通常会采取高投入、高风险的经营策略。

同时,由于独角兽公司与创业阶段的公司有着相似的特征,在独角兽公司成立之初,企业绩效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增长,但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独角兽公司会面临更多的经营压力,此时单一股东结构的公司正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2、分散股东结构当企业股权由多个股东持有时,企业管理往往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和协调。

分散股东结构通常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够单独控制企业,而企业控制权往往落在占有多数股份的股东手中。

如果企业管理层能够与大股东保持紧密接触,那么这种股权结构下的企业绩效管理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财务报告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财务报告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财务报告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财务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分析和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通过仔细研究财务报告,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分析财务报告的方法和指标,以揭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一、财务报告分析方法1. 横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是通过对比同一公司在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报告,分析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变化趋势。

例如,对比公司过去三年的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到销售额、净利润和毛利率是否有增长,以及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否保持稳定。

2. 纵向比较分析纵向比较分析是通过对比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优劣势。

比如,我们可以比较竞争对手在同一年度的利润表,看看谁的销售额更高、净利润更高,以及毛利率和费用率方面的差异。

3.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通过观察财务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预测和评估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销售额在过去五年的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销售增长潜力。

二、关键财务指标1. 毛利率毛利率是一个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从中获得的利润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毛利率高表示公司能够有效地管理成本,实现良好的盈利能力。

2.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一个公司在扣除全部成本和税费后,从销售额中获得的纯利润占比。

净利润率高表示公司能够有效地管理费用,实现高额的利润。

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一个公司负债总额与总资产总额的比例。

资产负债率高可能意味着公司负债较多,承担较高的风险。

4. 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是一个公司从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表示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较多。

5. 增长率增长率是指一个公司在某一时期内,某个财务指标的增长速度。

增长率高表示公司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

三、案例分析以某公司为例,通过对其2018至2020年度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公司的销售额在这三年内持续增长,表明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四大地产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四大地产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四大地产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的 A 股财务数据列于四大地产公司数据之下,以 1 港币=1.08 人民币作为换算汇率。


1.业务规模比较(单位:亿港币)
◆总资产(图 1)
四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均在 97 年达到较高点,其后除长江实业稳步增长外,其他
公司都有所减小。

新鸿基资产规模最大,但 99 年长江实业一举超过了新鸿基位
居第一。

(注:图中所标识的年份表示长江实业及万科截止当年 12 月 31 日的一个年度或其他三家地产公司截止当年 6 月 30 日的一个年度,以下相同。


◆营业额
(图 2)
从绝对数看,新鸿基的营业额规模最大;新世界虽不及新鸿基但营业额较稳定, 表明业务发展较平稳;长江实业和恒基兆业营业额增减起伏较大。

99 年四家公司的营业额从大到小排序为:新鸿基、新世界、恒基兆业、长江实业。

◆净资产
1300. 0
1000. 0
700. 0
400. 0
96979899
长江实业685. 6827. 8854. 51417. 4
恒基兆业408. 8602. 3483. 2498. 7
新鸿基1077. 51347. 11137. 01066. 1
新世界512. 6643. 1548. 1567. 1
万科12. 316. 918. 119. 4
(图 3)
从增长趋势看,长江实业的净资产规模逐年稳步上升,其他三家公司均在97 年达到最高点,98 年又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到 99 年下滑势头有所减缓,新世界和恒基兆业的净资产还略有回升。

99 年长江实业的净资产超过新鸿基跃居第一。

恒基兆业净资产规模最小。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对比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的对比分析,探讨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文章介绍了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的定义和评估指标,然后详细阐述了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模型。

接着,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揭示了并购对财务绩效的实际影响。

结论部分分析了并购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的启示。

对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实践提供参考,提升对企业并购的认识,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绩效、对比分析、数据收集、方法、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影响因素、结论、启示、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业务整合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加剧,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对企业而言,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效果。

企业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财务绩效方面。

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绩效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有些并购案例取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财务绩效,而有些案例却出现了亏损甚至破产的情况。

对于企业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企业提升并购成功率、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对比分析的研究,深入探讨企业并购活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企业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未来研究的深入展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绩效的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并购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具体而言,我们旨在通过比较企业在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数据,分析并购对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从中总结出并购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规律和趋势。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企业并购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控股和华润置地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的比较研究深圳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控股”)和中国大陆其它房地产企业正面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速降低、行业调控政策持续和行业激烈竞争之环境,如何借助财务视野,通过与房地产标杆企业对比分析,提升其财务绩效、制定匹配的财务政策和前瞻性的财务战略,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是必须思考的一个严峻问题。

文本选取行业领先者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置地”)
作为深圳控股对标对象,着重从深圳控股和华润置地2008-2012年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及财务指标影响因素分解分析入手,比较研究两家企业的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系统解读、诊断两家企业的财务状况,探究影响两家企业财务状况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因素,尝试为深圳控股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盈利能力、现金创造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层面来看,深圳控股的财务绩效均弱于华润置地;从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负债政策、股利政策和投资政策来看,深圳控股的财务政策效率或效果不如华润置地;从价值创造和现金状况来看,两家企业均为价值创造型企业,但深圳控股价值创造能力弱于华润置地,深圳控股资金短缺较华润置地严峻;从两者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来看,与案例公司之母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深业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之背景、企业战略体系、商业模式、内部管控、资本结构和融资渠道有关。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建议深业集团增厚资源实力;深圳控股应从产品专业化营运、布局回归、抓住战略支点、商业模式转型,以及注重与母公司的战略协同来优化发展战略,从融资战略、融资渠道、现金流管理、预收及应付账款来优化负债政策,从存货管理、土地储备结构优化、期间费用管控、营运速度和流动资金效率、综合筹划税务来优化营运资本政策,从提高留存收益比例来优化股利政策,从增加持有物业、处置低效长期股权投资来优化投资政策,从提升管控水平、专业能力和完善内部机制来优化企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