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诗经 邶风 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诗经 邶风 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

静女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诗经《静女》的意思及赏析

诗经《静女》的意思及赏析

诗经《静女》的意思及赏析静女诗经静女其姝1,俟我于城隅2。

一爱一而不见3,搔首踟蹰4。

静女其娈5,贻我彤管6。

彤管有炜7,说怿女美8。

自牧归荑9,洵10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其姝(shū):姝,美丽。

2俟(sì):等待,等候。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3一爱一: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4踟蹰(chí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5娈(luán):美好。

6贻(yí):赠送。

彤(tóng)管:红色的茅草。

7炜(wěi):鲜明有光。

8说怿(yuèyì):喜一爱一。

女(rǔ):通“汝”,你。

9归荑(kuìtí):赠送荑草。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10洵(xún):的确,确实。

娴静的姑一娘一真美,她约我在城角旁相会。

但是到了却没有露面,我搔头徘徊,内心紧张。

娴静的姑一娘一真美,送我红色的茅草。

茅草鲜艳光亮,就像她的美貌。

赠我来自郊野的茅草,真是美好珍异。

当然,不是草长得美,而是因为有美人相赠的情意在其中。

【静女之美】城角边有一个小伙子在等着他的心上人,但是到了约好的时间,她还没有出现。

正在小伙子踟蹰的时候,突然蹦出来一个美丽的少女,她拿着路上采的红色茅草,塞到了心上人的手中。

原本以为是羞羞答答的约会,没有想到姑一娘一如此活泼可一爱一,反而是那个一爱一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小伙子显得有点傻气了,让人读来,不由得喜欢上了少女灵一精一古怪的静女形象。

【赏析】这首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

比较这首诗中的静女与《关雎》中的窈窕淑女,还有这首诗中的男子与《关雎》中的那位辗转反侧的男子,看看他们在一性一格上、年龄上的差距。

想象一下,他们都是多大的年轻人呢?【启示】男子赞美静女送的茅草美丽,并不是因为这根草比别的草长得好,而是因为送草的人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我们生活中也一定常常会收到礼物,我们是否因为叔叔送的玩具比一奶一奶一送的画笔昂贵,就格外喜欢叔叔呢?要知道,礼物的贵贱不是价格能衡量的,只要是真心送上的礼物,都是珍贵的。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静女》原文|译文|出处吧!
静女
[先秦]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

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

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出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欣赏】【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解说】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

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

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

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

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注释】① 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 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 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 俟(sì):等待,等候。

⑤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 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 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 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 娈(luán):美好。

⑩ 贻(yí):赠送。

⑾ 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有人说是茅草。

⑿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⒀ 说怿(yuè 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⒁ 女(rǔ):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

⒂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⒃ 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⒄ 洵(xún):的确,确实。

⒅ 匪女:不是你(荑草)。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邶风·静女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译文: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通“薆”,隐蔽,躲藏。

⑷踟(chí)蹰(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⑽洵:实在,诚然。

异:奇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和理解性默写练习

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和理解性默写练习

静女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③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①淑女多么漂亮啊,她在城墙角落等待我。

但她隐藏着不出现,我急得一边挠头,一边徘徊。

②淑女多么美好啊,她把彤管赠送给我。

彤管红而发光很漂亮,但我更喜爱你的美丽。

③她从野外采来茅荑送给我,茅荑确实美丽又特别。

其实不是茅荑本身有多美丽,只因为是美人送给我的才显得格外美丽。

《诗经·静女》理解性填空
1.在《诗经·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见面,结果女主人公却“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见她调皮可爱的一面。

2.在《诗经·静女》中,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出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十分焦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娴静美丽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在《诗经·静女》中,既夸赞了礼物的漂亮,又夸赞了女子的美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经·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涵。

如:男主人公认为普通的荑草美丽又特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静女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

静女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

静女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解释①静:闲雅贞洁。

姝(shu):美妙的样子。

②城隅:城角。

③ 爱:同“薆”,隐蔽。

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

贻:赠。

⑥炜:红色的光荣。

⑦说怿(yueyi): 喜悦。

⑧牧:旷野,野外。

归:赠送。

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

⑨洵:信,实在。

异:奇怪,别致。

译文姑娘温顺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蔽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美丽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漂亮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珍贵只因美人赠。

赏析也许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味道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

青春年少。

布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行言喻、动人心魄的美。

两心相许,两情相见,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洁透亮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妙的,纯净的就是宝贵的。

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美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名贵的单纯,静穆的宏大”。

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

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肤浅,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

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珍贵财宝。

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味道,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静女》原文

《《静女》原文

《《静女》原文原文篇一《静女》先秦:佚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参考答案:篇二(1)等待;赠给(2)“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3)“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

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都表现了真挚、纯洁的爱情。

静女篇三《诗经。

邶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贞静娴雅。

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菱”,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笔管,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红色的光彩。

⑦说怿(yuè yì):喜悦。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异:特殊。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俟我于城隅贻我彤管(2)“搔“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这首诗与课文中的两首诗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简介:篇四《诗经·邶风·静女》是《诗经》里是一首四言诗。

这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

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

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全诗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

作者高度凝炼的。

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译文篇五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

二、中国诗歌发展史
三、《诗经》常识
作品时间、数量:《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名称: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地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原指【六部】,因《乐》已失传)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内容:1、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3、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4、反映劳动生活5、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的残暴。

《诗经》体例: 1、风,诸侯国的土风歌谣,15国风,共160篇;2、雅,宫廷宴享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3、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手法: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述、描写)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例: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就是比方,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例: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铺垫)例:
重章叠咏(唱):章,音乐名称。

“乐竟为一章”,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和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使用这一手法,一是可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

三是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四、题解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闲雅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五、字音字义
姝 (shū ) :美丽。

俟:(sì)等待。

踟蹰( 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娈(luán ):美好。

贻(yí):赠送
彤( tóng ):红色的。

怿(yì):喜爱。

归荑(kuì tí):赠送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六、诵读指导
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七、通假字
1、见:通“现”,出现。

2、爱:通“薆”,隐藏,遮掩。

3、说:通“悦”,喜爱。

4、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5、归:通“馈”,赠送。

6、匪:通“非”,不是。

八、段落翻译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

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

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

九、思考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双关语)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为什么不写我主动给“静女”送信物,却写静女主动给我送信物?
答案一: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静女”冲破了精神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主动站立于追求自由幸福的人生平台上,将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信物”送给心上人,这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虔诚。

如果写男子,她则由主动变被动,这就不能突出表现她对自由幸福的强烈追求。

答案二:写“静女”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男女平等的追求。

十、人物形象
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活泼、调皮、大胆的女子,敢于邀请男主人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来。

从诗歌内容就可以看出小伙子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

收到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开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巧妙地赞美礼物和姑娘。

约会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十一、艺术手法
“彤管”、“荑”的作用?
象征: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来表情达意。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
际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还是双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十二、主题思想
作者从静女到彤管,再从荑到静女,把人、物、情巧妙的融合起来,表现了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虔诚,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十三、拓展延伸
信达雅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心灵之约
高高的城墙掩映着角楼
掩映着我美丽姑娘的身影
飞扬的裙袂藏在哪
如花的笑容藏在哪
姑娘啊
你是否看到了
我焦急等待的狼狈模样
红红的彤管红红的相思
思念的笛声在我心底
当初的欢笑藏在哪
海誓山盟藏在哪
姑娘啊
我要用彤管为你吹奏一曲
悠长缠绵的相思
水灵灵的白草芽啊
就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
你采来田野的灵气
你采来世间的纯真
姑娘啊
让我拉起你的纤纤小手
相伴相爱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