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ppt课件
《诗经-静女》课件PPT(40页)

• 说(yuè)怿(yì)女(rǔ)美:喜爱你的美丽。说,同“悦”。怿, 喜悦。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 美”的“女”同此。
注释与译文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彤静 管女 有其 炜娈 ,, 说贻 怿我 女彤 美管 。。
静女
《 诗 经 ·邶 风 》
壹 课前热身
课前热身
说起诗歌,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但大家 对诗歌的发展过程是否了解呢?接下来就让 我们做一做“课前热身操”。
1.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木兰辞》 C.《楚辞》 D.《离骚》
2.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诗歌为:
A.《诗经》和《楚辞》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肆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请分析三个部分(三章)的主要内容。
内容探究
第一章主要内容: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 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 面。后两句写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 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 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 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注释与译文
匪自 女牧 之归 为荑 美, ,洵 美美 人且 之异 贻。 。
• 自牧归(kuì)荑(tí):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 茅草。牧,城邑的远郊。归,同“馈”,赠送。
• 洵(xún)美且异:确实美好且与众不同。洵,诚 然,实在。
• 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荑草美。匪,同“非”,表 示否定判断。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2024鲜版

人教版《静女》ppt课件contents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古代女性形象塑造•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念差异•教育启示与课堂实践应用•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诗经》及《国风·邶风》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国风·邶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共十九篇,包括《柏舟》、《绿衣》、《燕燕》等著名诗篇,反映了当时邶地(今河南汤阴境内)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诗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关于《静女》的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位生活在《诗经》成书时期的民间采风者或者专业诗人。
诗人的创作风格朴实自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和白描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诗人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静女》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通过男子对女子等待、赠物、喜悦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中运用了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02文本解读与赏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先描绘静女的美丽和娴静,再叙述诗人的爱慕之情,最后表达诗人的愿望和追求。
写作特点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静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通过“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描绘,展现出静女娴静、美丽的形象;同时,借助“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等动作描写,表现出静女的娇羞和可爱。
审美体验诗歌通过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静女》PPT课件

章节分析与意象解读
章节分析
按照诗歌的章节顺序,逐节分析诗歌 的内容、情感和意象,揭示诗人的创 作思路和艺术构思。
情感体会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节奏、意 象等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 的抒情魅力。
意象解读
对诗歌中的关键意象进行深入解读, 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
力。
03
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修辞手法运用
1 2 3
比喻
诗中巧妙运用比喻,如将静女比作“姝”、“娈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其美丽形象。
双关
诗中采用双关手法,如“贻我彤管”、“自牧归 荑”等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了诗歌的含蓄 美。
重复
诗中多次重复“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句 子,既强化了静女形象,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 韵美。
情感表达技巧分析
借助景物描写
诗人通过描绘城隅、搔首踟蹰等场景 ,以景生情,将内心对静女的思念和 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运用生动形象的动词
诗人运用“搔首”、“踟蹰”等动词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因思念静女 而焦急不安的神态和动作,使读者能 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人生哲理启示
珍惜眼前人
诗中静女的美好形象和诗人对她的深切思念,启示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与所 爱之人的每一刻相处时光。
跨学科融合:将《静女》应用于其他领域
音乐教育
将《静女》的旋律与意 境融入音乐教育中,创 作音乐作品或设计音乐
课程。
美术创作
以《静女》为创作灵感 ,进行绘画、雕塑等美 术创作,展现艺术魅力
。
影视制作
将《静女》改编成电影 或短片,通过影像语言 展现诗歌意境和情感。
社会文化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关于《诗经》
知识链接:《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诗__,歌共总收集入从_____________ 到西_周___初___年___约 五百春年秋间中的叶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风,_______,雅______三部分颂,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 ______,赋_______,_比_____三类。兴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诗经》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重___章___叠_,句反复吟唱。
4.“四书”指_____《___大_,学__》_____《__,中_庸___》____,《_论___语__》___。《孟子》 “五经”指___《___诗__,经_》______《__,尚_书___》____,《_礼___记__》___,《__周___易___》__。 《春秋》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语意 逐层递进,加深情感,强化主题。
细节描写(“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巧用双关,借物咏人。(“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 借物咏人,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我”对 姑娘的喜爱之情。
形容词词头 “多么”
静女
在
隐藏,遮掩
徘徊,来回走动 心里迟疑搔首踟蹰。
文雅文静 美丽
等候
角落
出现
喜爱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面目姣好 (美好)
赠送 红色 管箫
鲜明有光
你,代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PPT课件

运用“彤管”“荑”托物抒情。表面是对礼物 的赞美,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赞美喜 爱之情。
1.这一节在写什么?
静女赠我荑,男子借物抒情,表达对静女的 赞美喜爱之情。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探讨一:彤管与荑草,分别象征着什么?
彤管:初生时红色管状的草
荑:初生的白色茅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的诗歌 305 首。
也被称为《诗三百》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反复咏叹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诵读要领
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 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姝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
静女 ============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基础字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chí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2.尝试用五个字概括这个场景
《静女》
通“馈”, 赠送。 实在、诚然
通“非”, 不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野外
初生的茅 草
特殊
赠予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荑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不 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2024版高一第一课《静女》PPT课件

3
诗歌中对静女形象的赞美,可以激励现代女性注 重自身美德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美德。
2024/1/29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风格分析
2024/1/29
19
《静女》艺术手法鉴赏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女子娴静、温婉的性格特点,同时也 透露出她内心的喜悦和期待。
独特的场景设置
2024/1/29
01
《静女》是一首描绘静谧女子形象 的古代诗歌,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 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
02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走进《静女》的 世界,通过文本解读、意象分析和 情感体验,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4
教材版本及特点
2024/1/29
教材版本
本课程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材。
教材特点
该版本教材注重文本细读和文学鉴 赏,通过选文的经典性和时代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5
思考题与课堂讨论
思考题
《静女》一诗中,诗人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静女的形象?这些手法有何作用?
课堂讨论
结合《静女》及其他同类题材作品,谈谈你对古代爱情观的理解。同时,可以 对比现代爱情观,探讨古今爱情观的异同及其原因。
2024/1/29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03
诗歌中对静女形象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
知和评价标准。
17
现实意义及启示
1
爱情观教育
通过诗歌中传达的爱情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爱情观,珍视纯真、坚贞的爱情。
2
家庭伦理建设
诗歌中体现的家庭伦理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家庭 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人们注重家庭和谐、 维护家庭稳定。
诗经《静女》ppt课件

《静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 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有 积极作用。
如何将诗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阅读欣赏
引用化用
通过阅读诗经中的经典诗篇,欣赏其优美 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意境。
在日常交流、写作中,可以引用或化用诗 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节奏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调,形成诗歌的内在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 受到强烈的节奏变化,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诗经中其他相似主题诗篇比较
《关雎》
同为爱情诗,描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展现 纯真、健康的爱情观。
《蒹葭》
表达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和思念,情感真挚而 动人。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描述了他与心 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
学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静女》,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和意境美。
体会诗歌中运用赋、比、兴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和美好人性,培养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融入生活
传承弘扬
将诗经中的思想、情感融入日常生活,例 如通过欣赏自然风景、体验人情世态等方 式,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积极参与诗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例如 参加诗歌朗诵、讲座、研讨会等,推动诗经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传达思想感情
爱情主题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思念之情
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眷 恋。
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寄托了对人生的独特感 悟和思考。
《静女》ppt课件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踯躅:徘徊。
翻译: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介绍男子等待女子的痴情、焦急情态。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 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 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静女》的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 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 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 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 给他的姑娘。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 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xún,的确,确实,实在) 野外 (tí)白茅牙,爱情的象征
• 自牧 归 荑,
诗眼:怿
情人相约图男子赴约(成功的细节描写)
静女
情人相见图赠送信物 (双关)
借物写情
情人送别图采荑赠别 (双关、顶真)
物微而情意浓
静女
1 、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 2 、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
静女
静女形象: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娴静可爱 顽皮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 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 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 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 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 还是写约会情景。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姝, 我于城隅 城隅。 而不见 踟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 • • • 静:娴静,文雅。 娴静,文雅。 形容词词头。 其:形容词词头。 美丽。 姝:美丽。 等候。 俟: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隐藏。 见:出现 搔:挠。女其娈 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有炜,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美好。 赠送。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形容词词头。 彤管: 鲜明有光。 炜:鲜明有光。 • 说:yuè,喜爱。 喜爱。 ,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你 指 彤管”
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 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 双关 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 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 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男子对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 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 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至度日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如年,精神恍惚。 如年,精神恍惚。
三、《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 诗经》六义) 体 例 风 雅 颂 表 现 手 法 所 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 大雅、 合称“二雅” 周、鲁、商 合称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 诗
诗 诗
古 体 诗
、 诗 诗 诗
近 体 诗
诗
二、《诗经》是什么 诗经》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周代诗歌305篇。除极少数是西周作 收周代诗歌 篇 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 诗经》 义传统。 义传统。
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三颂” “三颂” 赋 铺陈叙事
静女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 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
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 说怿女美” 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 双关语 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 托物抒情 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 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人物形象
憨厚 痴情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作业
• 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女》 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把《静女》 改写成五言诗或七言诗或现代 诗 • 预习《采薇》(要求:读顺读 预习《采薇》 要求: 认真看熟注释) 熟;认真看熟注释)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自牧归荑, 美且异。 归荑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 • • 归:通“馈”,赠送。 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初生的茅草。 确实。 洵:确实。 匪:通“非”。
静女
•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疑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悉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感情恰似苍茫的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 秋水,萧瑟的芦苇。 秋水,萧瑟的芦苇。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 主要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 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 子到城头约会, 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 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 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 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