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静女》诗经
《诗经·静女其姝》原文译文及出处

《诗经·静女其姝》原文译文及出处本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女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静女》原文先秦:佚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译文及注释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 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静女》出处《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古诗词《静女》鉴赏

古诗词《静女》鉴赏古诗词《静女》鉴赏《静女》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描写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静女①《诗经·邶(bèi)风》②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
爱⑥而不见xiàn)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静:娴静。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xiàn):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yuè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诗经静女》同步练习

静女《诗经·邶风》一、翻译诗歌,理解含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13分)芣苢①《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④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⑤之。
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⑥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⑦。
彤管有炜⑧,说怿女美。
自牧归⑨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芣苢,车前草,可食可入药。
②薄、言,语助词,无实意。
③掇,摘取、拾取。
④袺,手持衣角盛物。
⑤襭,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⑥爱,通“薆”,隐蔽。
⑦彤管,红色的管状物,也叫“荑”。
⑧炜,色红而光亮。
⑨归,通“馈”,赠送。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通过动词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B.第二首诗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爽约的失望。
C.两首诗都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诗的节奏感。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2.《诗经》中常运用赋、比、兴手法,第一首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
(1分)3.前人读《芣苢》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
(3分)4.《静女》中静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诗歌鉴赏(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
之子③于归④,宜⑤其室家⑥。
桃之夭夭,有蕡⑦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⑧。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⑨,悠悠⑩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⑪不嗣音⑫?青青子佩⑬,悠悠我思。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原文|译文|出处
《静女》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静女》原文|译文|出处吧!
静女
[先秦]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
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
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出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静女邶风国风诗经写作特点

心理: 说怿 洵美且异
忠厚淳朴、 痴情
静女:
动作: 爱而不见 贻 、归
浪漫、天 真、无邪
诗的写作特点:
1.重章叠句 的结构样式,加强 语气,拓深语意。
2.顶针,具回环美
小结:
《 静女》大胆热烈的爱情 表白是首自然健康的人性之 歌!
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 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 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 于役,苟无饥渴?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 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 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 也,永以为好也!
周 南 ·剽有 梅
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剽有梅,顷筐ji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 邶3 风 静 女 》
邶风﹒静女 shū sì y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x见iàn, 搔首c踟hí蹰ch。ú luán yí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wěi yuèyìrǔ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kuìtí xún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Fra bibliotekrǔ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 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 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 人之贻。
2、理清思路: 情人相约图
静女 情人相见图 情人送别图
讨论:
《静女》是健康纯洁的”爱情颂歌” 还是”淫奔邪恶之作”(朱熹语) ?
《诗经》之《国风·邶风·静女》赏析

草 茎如电放光辉 , 定情 信物勾我魂 。
下面 “ 静 女其娈 ”的 “ 其 ”用法相 同 。 俟 ( S i) : 等 待 ,等候 。城隅 ( y d) : 城上 的角楼 。一 说是城边 的角落 。 爱 : 通 “ 夔( a 隐 藏 ,遮掩 。见 : 通 “ 现” ,出现 。一说是 看见 。
国新 闻对外报道 的文化策略 》获 中国新 闻奖二等奖。 曾于 1 9 9 7 年 1 2月 2 8目 在 《 人 民 日报 》第一版 报眼发表署名评论 《 1 9 9 7 随 想》。 出版文集 《 理性与
情感 》 《 思无邪 》,诗集 《 诗海扬帆 》。现供职于央视电视传播研 究部 。
诗经 之 国风 ・ 邶风 ・ 静女 赏析
【 仙 泉新译 】
恋 人柔美赛天仙 , 约 我 幽 会 在 诚边 。
等 啊等啊无踪影 ,
我 抓耳挠腮 团团转 。
小 妹妹呀清又纯 ,
送 我小革表爱心 。
【 注释 】
邶 ( b i ) : 邶国 ( 今河南汤 阴境 内 ) 。
其姝 ( s h d) : 姝 , 美 丽 。其 , 形容词词 头 。
【 f 山 泉赏析 】
静女不 静 , 富于野性和 调皮 ; 爱 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价 ,野 草 胜 过 金 银 。
P R WO R L D\ 公关世界 1 刁
这 郊 外 采 来 的野 草 啊 ,
从她 的手心传递 到我的心 际。 为什 么一棵革也那 么绚丽 , 因为 爱的眼神创 造了奇迹 。
踟蹰 ( c h i c h d) : 亦作 “ 踟躇 ” ,心里迟疑 ,要走不 走的样子 。
娈 ( 1 u a n) : 美好 。贻 ( Y i) : 赠送 。 彤 ( t 6 n g)管 : 红 色的管萧 。管 ,有人说是 茅草 。 炜 ( w i ): 鲜 明有光的 样子 。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
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
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
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
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
其实不然。
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
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
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
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
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
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
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
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原文静女其姝,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说女美。
自牧归荑,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
静:娴雅安详。
姝(音书):美好。
城隅:城角隐蔽处。
爱:隐藏。
踟躇(音池除):徘徊不定。
娈:年轻美丽。
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说(音月义):喜悦。
牧:野外。
荑(音提):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
询:实在,诚然。
译文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
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亡!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
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
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出。
十七岁的小哥哥进小城去读书了,小城街上的青石板上,就常常走着他那刚刚冒起的修长的身影,皎白俊朗的面孔,被一袭长长的青袍一衬,很吸引人的目光呢;手上是不离经卷的,身后是跟着书童的,开口是之乎者也的,刚变了音的略带的厚重音,是能穿墙越缝,清清地飘进窗的。
是谁啊?!在郊外的道上和他相遇,四野是金黄一遍的茅草,花絮像雪花一样的满天洒飘,蓝的天,红的日,水碧云白,黄的牛,白的羊,牧鞭轻摇,你赠他一束飞絮的白茅,在他的眼里,美丽又奇妙。
是谁啊?!上元夜如水的月光下和他相遇,灿灿的灯火,喧哗的街市,鼎沸的人群他都察不到,你送他一支红红的竹管,那红光在他的眼里慰然,他的心那一刻充满了喜欢。
是谁啊?!春日里约他在城角相见,却躲进了小楼中把窗儿轻掀,静静的把那徘徊的人儿静观,看他的搔首,看他的踟,听他的脚步在青石上发出的“啪、啪”。
天上会飘下雨来的,飘下酸酸的、甜甜的雨,有一只红伞会在小楼下轻开,轻盈的飘过细雨,飘向那雨中修长的身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内容均是通过网络方式获得,经本人手动编辑发布的。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我QQ:253169161,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诗经·邶风·静女》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1.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2.静:娴雅安详。
3.姝:美好。
4.城隅:城角隐蔽处。
5.爱:隐藏。
6.踟躇:徘徊不定。
7.娈:(luán)年轻美丽。
8.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9.说怿:喜悦。
10.牧:野外。
11.荑: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12.询:实在,诚然。
[评析]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