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材料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材料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必要途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段历史,我们需要对相关的资料作系统、科学、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历史事件进行探究和思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时期。
中国这时期面临着两个最大的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即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推翻中国旧社会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在这一伟大的斗争中,我们团结了各阶层人民,探索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上海。
当时,在中共一大上,共产主义者勇敢地站出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这个历史时间点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新纪元的来临。
在革命的最初阶段,共产党面临着许多挑战,经历了许多困难,这对于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但共产党充分利用先进的革命理论和新思想的力量,走出了一条艰辛卓绝的道路,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进程中的不断成长,中共十九大开创了我们党的新时代,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热情和激情,不断推动中国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果。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军事斗争方面,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消灭敌人的斗志和勇气,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性战役鄂豫皖战役的胜利,更是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决定性之战平津战役的胜利。
然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测试)(解析版)

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步测试】同步测试:1、(2019•四川)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辛亥草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決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2、(2019•江苏)“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教。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勒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这个新时代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教。
”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2019•山东)“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
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可知,本题考查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2019•山西节选)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共28张PPT)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 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 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内涵建立根据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③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 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最核心
★思想武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革命纲领: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因素
(2)长征时间:
●中央红军:1934.10---1935.10 ●全国红军:1934.10---1936.10
(3)长征意义:① ②……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① ②……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二)全民族抗战 (1937--1945) (三)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
1、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略) 2、三年解放战争: (1)第一年(46.6—47.6):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 (2)第二年(47.6—48.8):反攻, (标志……?) (3)第三年(48.秋开始):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
潇一镰工 湘带刀农 直不斧革 进停头命 。留。,
,
毛 泽 东
·
月表现: 秋 收
(时、人、意义)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不是偶然的,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 内部条件造成的。 ——宋庆龄
(一)国民大革命的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 (1)中共: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使中共认识到需要建立革
命统一战线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1923.2) “头可断,工不可上”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 会委员长林祥谦英勇就义
概况:中心—北京;先锋—学生; 斗争形式—罢课
一、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
(二)经过 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 概况:中心—北京;先锋—学生;斗争形式—罢课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章宗祥,曾任驻日公使, 陆宗舆参与签订“二十一 曹汝霖,亲日派,参与同日
多次出卖国家主权,向 条”等卖国条约和向日本 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多次
2、阶级基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 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
民的思想解放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4、国际环境:俄国十月 革命的胜利
取消“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
5、导火线:巴黎和会, 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中国外交失败
(二)经过 1、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
1、画面上有“太阳”标记 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
日本
2、它口中衔着“山东”、 “青岛”代表什么意思?
代表日本要吞并山东、 青岛
3、画面上中国的“国民” 正用绳索套着“山东”、 “青岛”奋力往外拉,不让 日寇吞下肚去,这指什么事 件?
五四运动
一、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
(一)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初领导下进行的一场历史性革命。
这场革命旨在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由工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阶级组成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分为三个:第一个是反帝反封建阶段,主要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标;第二个是土地革命阶段,主要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解决农民问题;第三个是全国胜利阶段,主要以建立一个人民代表的中央政府为目标。
2. 革命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统一战线的策略。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3. 革命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代表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他们通过
坚定的信念、正确的路线和英勇的战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4. 革命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最重要的成果包括土地革命、民主政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光辉而艰苦的历程,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对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起到了示范和鼓舞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共68张PPT)

对内: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对外:大量举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3: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 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土地革命
(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① 武装斗争;② 土地革命;③ 根据地建设。
1、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 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 于色”。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1: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 哭哭啼啼,真凄凄惨惨;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 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材料2: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 中国的银行、矿山、税收、国库券、期货等为担保。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概况:
① 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 领导: 朱德来贺叶挺
③ 结果: 起义成功,后期北伐失 败,兵分两路。
3、影响:
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一大已提出过)。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 (1)

(1)1935 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抗日战 争时期 (19311945 年)
(2)1935 年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 也发表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19271937 年)
(1)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1927 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27 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4 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结束
掀起反共、反人
民的内战
2.从工人运动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
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1924 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
(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从“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1927 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
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
专题课件:新民主主义革命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我们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新 1949年10月 日开国大典, 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新中国的“ 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 含义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含义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4) 2009年我们将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的盛宴,发展的成果,请 2009年我们将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的盛宴,发展的成果, 年我们将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的盛宴 你列举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你列举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取消农业税; 取消农业税; 建立并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并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合作医疗制度;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
1.1924~1949年 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 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 分 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再分裂” 裂——再合作 再合作 再分裂 的曲折发展历程。 请回答: 请回答: (1)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 取得了哪些成就? 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 (1)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2)国共两党的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恶果? (2)国共两党的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恶果? 国共两党的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恶果 (3)国共关系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国共关系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国共关系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回顾国共两党这段历史有什么现实意义 回顾国共两党这段历史有什么现实意义? (4)回顾国共两党这段历史有什么现实意义?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 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 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 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现实需要 5.国际条件 6.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一览表 阶段
萌芽
时期 代表著作(或路线)
思想内容
形成
成熟
国民革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 命时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的重要性 国共十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 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 年对峙 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式的民主革命道路 时期 抗日战 《新民主主义论》 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争时期 《论联合政府报告》 正式被确立为指导思想 解放战 1949.3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 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 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争时期 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原则和政策,无不 过渡时 过渡时期总路线 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期 的创举。Fra bibliotek(3)重大事件
宁革命根 据地
①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内容: 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 组织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②《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发表,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社会主 义建设 时期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丰富和发 大的科学论断;《关于正 展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论
发展
高考点击
考点内容 五四运动、中 共成立、国民 革命、“农村 包围城市”道 路的开辟、侵 华日军的暴行、 中华民族的抗 战、抗日战争 的胜利、人民 解放战争的背 景、经过、影 响 命题趋势 可能将中共 的指导思想 与新民主主 义革命、社 会主义的建 设相结合, 认识理论与 实践的相互 关系 备考指南 首先,应重 点记忆不同时 期的民主革命 斗争史实,从 新史料的角度 理解新民主主 义革命
2.过程
①兴起----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高潮(1926-1927年)---北伐战争; ③失败(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a.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的纲领, 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 3.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功绩 b.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a.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摧毁了 c.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一:分析国共合作破裂,国 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由此得出哪些教训?
材料一: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巩固和发展国民党 左派,帮助他们获得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维持国 民党军事首领势力均衡” —陈独秀 材料二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国民党右派实行了 大让步,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党务上接连得到大胜 利”。 ---周恩来 材料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汪精卫
失 败,农村的环境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
(3)井冈山道路(民主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思考:结合 所学地理知 材料: ···红色政权存在,有其独特的原因···半 识,思考各 方志敏 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 闽浙赣 红色根据地 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腾代远 建立在这些 湘鄂赣 毛泽东朱德 地区的原因。 将赣南闽西
■ 新思潮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 ■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 ■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 戊戌变法(维新改良、君主立宪) 近代历史的必然!
思想源头 1919年5月,李大钊负责主编的《新青年》六卷五号,推出了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走俄国人的路 《马克思研究专号》,在当时知识界引起了对马克思学说的广泛注 意。李大钊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 史观、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从此,《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 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 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义,并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1. 李大钊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1920年陈望道翻 “阿芙乐尔号” 《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 《布尔 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 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毛泽东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领导者: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想,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 依赖力量;是工人阶级、革命士兵、农民阶级 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 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起无产 赤旗的世界! 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阶级专政,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地人民指明了寻求解放的方向。
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1935年之后中日民族矛盾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中日民族矛盾 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先进的中国人 救国救民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前主要有哪些探索?
这些探索结果如何?历史结论是什么?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内容:《中国共产党纲领》 焕然一新 影响: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的政党的领导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一大”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二大”奋斗目标: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 民主共和国
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索、成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问题一: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和依赖力量是什么?这场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 问题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 阶级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 相结合。 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均告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对中国共产主义 运动的支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 实践
群众基础 客观原因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统一战线 推翻封建帝制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缺乏 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破坏革命
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 相 主观原因 同 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 点
启 示
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 命
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条线索
1.中国共产党参加和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 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萧条-较快发展-陷入绝境)
1919——1949
1919—1927 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四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6—1949 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中国人民——北洋军阀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三大: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 教训: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 的方针(未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全问题)
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香港海员罢工
广州
中共三大旧址
国民革命运动
1.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A.原因
a.中共: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教训;1922.6;1923中共“三大” b.国民党:革命一再失败的教训;孙中山认识的转变,以“俄”为 师 c.根本原因:中国的国情所决定(打倒列强和军阀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d.外因:共产国际的帮助 B.实现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意义)
类别 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相同点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范畴 领导阶级 不同点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革命目标 意义与影 响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演变
理论:马克思主义
尝试:巴黎公社 实现:十月革命
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919年到1949年, 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原因:(1)主观:中共缺乏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 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2)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教训:(1)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2)要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辛亥革命
革命范畴
不 领导阶级 同 点 革命成果
国民大革命
邓小平 左右江 彭德怀 湘赣 1931.11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成立 发展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 彭湃海 陆丰 贺龙洪湖 湘鄂边 徐向前 鄂豫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