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合集下载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6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6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1]6号)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经研究,现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包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的研究及应用”和“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四类项目,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研究并实践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远程开放办学与服务模式,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面向行业或区域分层分类开展继续教育。

本项目由清华大学承担。

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

研究并实践不同层级广播电视大学面向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行业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搭建多网合一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及服务体系,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本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担。

三、“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的研究及应用”项目。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研究并实践不同层次类型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及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搭建学分转移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研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研究中国开放大学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建设模式等。

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一、“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1.“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1999年,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人民群众希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

7年多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1998年到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不到800万人增加到2 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提高到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其次,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通过采取“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措施,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机制。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这些重大改革,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

第三,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在推进各类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强了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得到深入推进,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规模的扩张。

但是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将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07.01.22•【文号】教高[2007]1号•【施行日期】2007.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该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一)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做出了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7]30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7]30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7]30号)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教育部于2007年10月组织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研究,现批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9个项目为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名单见附件)。

请竞赛组织单位认真做好竞赛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竞赛平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名单教育部财政部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名单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理工大学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清华大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基本技能竞赛北京大学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浙江大学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上海海事大学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联合大学——结束——。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

中山大学文件中大教务〔2009〕34号关于开展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我校决定组织开展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1、评选条件、标准精品课程申报评选条件、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附件1)。

2、申报范围凡连续3年以上为本科生开设的各类课程。

3、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为我校专职教师,并具有教授职称。

谢谢分享二、申报程序课程负责人填写“2009年度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附件2),申报表一式三份(含电子版),经院系审核后报送教务处(医科类报送医学教务处),已获校级精品课程不重复申报。

2009年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原则上在2003-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创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择优选送。

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需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录像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附件3)。

三、申报时间各申报单位务必于2009年4月24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教务处或医学教务处。

四、联系方式1、教务处教务处联系人:电子邮箱地址:医学教务处联系人:邮箱地址:本文附件不再印发文字稿,请从“中大主页——教学教务——教务处——教学研究——点击教学研究进入课程建设——新闻通知中下载。

谢谢分享附件:1.2.3.二〇〇九年四月十日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谢谢分享目录一、评审指标说明二、评审指标内涵二○○七年三月谢谢分享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
•【公布日期】2007.12.28
•【文号】教高函[2007]22号
•【施行日期】2007.12.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材,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的通知
(教高函[2007]22号)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经研究,委托你中心承担“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万种新教材建设研究”项目。

现就项目实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建设内容:按照“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多样性、坚持新编与修订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组织规划建设覆盖本科11个学科门类各专业和高职高专19个专业大类,供普通教育本科和专科使用的各种形式(纸质、电子等)的1万种高质量教材;开展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的研究工作,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建设并维护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实时采集和更新优秀教材的出版信息,推广使用优秀教材。

二、你中心应依照项目的有关要求,制订项目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建设计划,
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实施进度,安排得力人员,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三、你中心应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订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07]376号),合理安排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教育部
财政部
二ΟΟ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为贯彻落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为贯彻落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2009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要求,经专家评审,现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伦理》等152门课程为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

有关高等学校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项目管理按照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执行。

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资助经费10万元。

有关高等学校应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提供配套经费,重点做好双语师资的培养。

资金管理按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执行。

三、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示范课程的资源和经验,不断提高本校的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探索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成绩。

附件: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教育部 财政部二○○九年八月十八日附件:1. 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doc附件: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拟支持建设项目名单序号课程负责人所属学校课程名称1李茂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伦理2蒋 硕清华大学普通物理 (3)3符 松清华大学流体力学4王方石北京交通大学数据库系统5赵海雷北京科技大学固体电解质6苏 菲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基础7许家喜北京化工大学有机化学8刘国琴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9卢忠林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有机化学10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流域管理11姚艳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公法12浦 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管理13孟焰王鑫中央财经大学高级财务会计14莫世健中国政法大学普通法商法原则15贾文华中国政法大学欧盟政治与政策16刘 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材料17邵龙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石学18温宇红北京体育大学游泳理论19姜 澜北京理工大学现代加工技术20刘家康北京理工大学现代通信系统21林 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2何泾沙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安全概论23安 威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24李 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学25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26刘晓彦华北电力大学财务会计27刘向杰华北电力大学现代控制理论28刘 玮南开大学海上保险29王劲峰天津大学生物化学30姜忠义天津大学化工分离过程31赵 征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导论32姚 军河北科技大学波谱解析33王家鑫河北农业大学兽医免疫学34张 翼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35张洪吉张希颖河北经贸大学出口行销学36曹晓卿太原理工大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37张若芳内蒙古大学分子生物学38苏海全内蒙古大学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39原毅军大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40吕连海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化学41王淑梅沈阳大学会计学原理42关一夫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43程卯生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44史 达东北财经大学网络营销45谭会萍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务46戴明华大连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实务47王克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机械振动48于洪彦吉林大学市场营销49黄根哲长春理工大学工程材料50甄玉宝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51吴群红哈尔滨医科大学社会医学52于 海复旦大学发展研究53臧斌宇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统引论54陈 玲同济大学环境监测55叶为民同济大学地下水动力学56徐冬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法57王一飞上海交通大学组织胚胎学58顾春华华东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概论59丁 辛东华大学机织学60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水生动物营养学61邹 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计量学62凌 婕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证券投资分析63陈剑峰上海政法学院国际关系概论64周跃进南京大学先进制造系统65陈道蓄南京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66乔丕忠河海大学结构力学67谢悦波河海大学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测验学)68宋启军江南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69陈劲枫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作物育种学70徐胜元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71姜 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系统工程72张焕相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73王 勇南京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74袁 生南京师范大学微生物学75许承明南京财经大学国际金融76蒋岳祥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77吕 萍浙江大学基础有机化学78陈建康宁波大学理论力学79李小年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化学80季晓芬浙江理工大学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81任明仑合肥工业大学电子商务概论82檀结庆合肥工业大学数值分析83罗 斌安徽大学数字图像处理84朱国萍安徽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85方潜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86王松良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学87郑美凤福建中医学院经络腧穴学88蒋经法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原理89蔡 薇江西理工大学塑料成型工艺及注塑模具设计90姜作利山东大学国际商法91周庚寅山东大学病理学92谢俊霞青岛大学生理学93李 平山东理工大学国际经济学94王淑云烟台大学现代物流95陈克正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导论96佟月华济南大学健康心理学97王晓云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化学98宋华岭山东工商学院项目管理学99刘绣华河南大学波谱分析100常方高河南师范大学现代物理学进展101郭学锋河南理工大学凝固技术及控制102吴 燕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103胡 钋武汉大学电路104刘惠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金融105张敦力詹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管理106罗小平华中科技大学儿科学107曾佐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108黄巧云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109王伟军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概论110邓引斌华中师范大学常微分方程111柏正武武汉工程大学有机化学及实验112唐 英中南大学大学物理113聂资鲁湖南大学国际公法原理与案例研究114刘云国湖南大学生态学115王仙桃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分析116高志良中山大学传染病学117黄 平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118唐书泽暨南大学食品安全概论119宿宝贵暨南大学系统解剖学120莫蓓莘深圳大学植物生理学121易露霞广东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实务122蒋爱民华南农业大学畜产食品工艺学123马文丽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124朱文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当代商业概论125钟南山广州医学院内科学126梁碧波广东商学院国际贸易127陈保善广西大学病毒学128李隽波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129刘卫东杨静梧州学院外贸单证实务130李 燕西南政法大学外国民商法131彭 军重庆科技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132姜 和重庆理工大学生物技术制药133叶建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财务会计134王 擎西南财经大学投资学135巴登尼玛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学136杨 涛贵阳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137张晓萍云南大学管理沟通138李建平云南大学离散数学139干晓蓉昆明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40王维才西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141田高良西安交通大学财务管理142臧伟进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143刘慧侠西北大学保险学原理144房鼎益西北大学操作系统145王晓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146卢虹冰第四军医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147王瑞安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148万 毅兰州大学数字信号处理149勾晓华兰州大学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150久毛措青海大学管理学151马凤云新疆大学化工原理152李 锋石河子大学病理学贡献排名教师姓名所属单位课程名称项目类别排序年度戴明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2009朴赫夫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2009孙晓程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2009崔艳娟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42009范晓男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52009徐晓飞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6200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继续开展“专业规范研制”项目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继续开展“专业规范研制”项目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继续开展“专业规范研制”项
目建设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8.10.07
•【文号】教高司函[2008]207号
•【施行日期】2008.10.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继续开展“专业规范研制”项目建设
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8]207号)
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项目的安排,2008年,将继续委托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各专业参考规范的研究制订工作(名单附后)。

各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负责主持研究制订工作和项目经费管理。

请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以及《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的有关要求,严格管理和使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专业规范研制"的具体事宜可与高等教育司有关处室联系。

附件:2008年度专业规范研制项目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月七日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该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一)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做出了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实施质量工程,需要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

各地要加强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支持高等学校的发展,切实解决高等学校在提高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为高等学校办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强化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把更大精力、更多财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要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政策,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制订指导性专业规范,构建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定期发布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模变化和供求情况,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指导。

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

积极探索专业评估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启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

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每年评选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五)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加强和改进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促进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政策和制度,引领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定期采集各类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统计和分析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和变化趋势,逐步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数据向社会公布。

(六)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促进东部和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重点资助受援高校教师到支援高校进行半年以上的进修提高。

在对口支援高校中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资助一批受援高校教学管理干部到对口支援高校学习锻炼,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受援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四、建设资金与组织管理(一)质量工程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财政部、教育部将联合制订《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发)。

项目承担学校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二)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和高校发挥自身特点,在中央重点支持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教育部、财政部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协商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

项目承担学校应指定相关部门作为专门机构,统筹负责本校质量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四)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制订和发布项目指南,确定项目遴选标准和基本条件,聘任评审专家,组织评审立项。

项目采用学校先行立项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立项、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学校、地方和中央三级立项建设的体系,引导和带动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质量建设工作,扩大质量工程的影响。

(五)项目承担学校按照统一部署,根据质量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依据所承担项目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办学定位,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思路,确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并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成效。

(六)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并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的结果,对有关高等学校的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

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充分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作为高校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全国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