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合理用药进展

合集下载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治疗手段与技术不断进步,但肺癌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1. 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已逐渐成为精准医学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个体化化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个体肺癌患者的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关键基因,如EGFR、ALK、ROS-1等,这些基因的变异是导致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发病的原因。

此外,在肺癌治疗中,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各制药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直接靶向肺癌的特定基因变异,提高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抗击癌细胞。

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阻止肿瘤细胞释放PD-L1,增加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3.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使用镜子和显微镜的技术,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癌手术治疗中。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微创手术不但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而且创口更小,更容易恢复。

同时,微创手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切除患者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复发。

4. 合理用药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于治疗肺癌。

然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相关。

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在肺癌治疗中,合理用药也包括药物的剂量、时长等。

这些医学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治疗领域已经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肿瘤治疗的辅助用药指南

肿瘤治疗的辅助用药指南

肿瘤治疗的辅助用药指南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常常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中,化疗、放疗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辅助用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肿瘤辅助用药的定义和分类肿瘤辅助用药是指在传统治疗(化疗、放疗、手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药物改进治疗效果或减轻治疗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用药的目的,辅助用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增强治疗效果的辅助用药:包括增敏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

增敏药物的作用是增强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的敏感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免疫调节药物则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帮助身体抵抗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减轻治疗副作用的辅助用药:包括抗副作用药物、肿瘤支持疗法等。

抗副作用药物主要用于减轻传统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肿瘤支持疗法则是通过维持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命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忍受治疗过程。

2. 增强治疗效果的辅助用药(1)增敏药物:增敏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辅助用药。

其中,靶向药物是增敏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靶标发挥作用,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免疫调节药物(如PD-1、CTLA-4抗体)也属于增敏药物的范畴,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2)放化疗联合用药:放化疗联合用药是常见的辅助用药策略之一。

通过联合应用利用不同方式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药物,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例如,化疗药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使其死亡,而放疗则是利用辐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

放化疗联合用药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

3. 减轻治疗副作用的辅助用药肿瘤治疗常常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为了减轻这些副作用,可以采用以下辅助用药策略:(1)抗副作用药物:根据不同的副作用,可以选择相应的抗副作用药物。

例如,抗恶心呕吐药物(如5-HT3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缓解由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激素类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由激素依赖性肿瘤治疗引起的副作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抗肿瘤药物是用于治疗肿瘤的一类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药物等。

随着肿瘤研究的进展,抗肿瘤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合理用药的原则、用药的选择、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以及常见副作用与管理等方面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合理用药的原则是基于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每个患者的肿瘤类型、病情以及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合理用药的基础。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临床指南进行用药。

其次,用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来确定。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不同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肿瘤的类型。

另外,肿瘤的分期也是用药选择的重要依据。

早期的肿瘤往往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比较敏感,而晚期肿瘤则需要更加强效的药物治疗。

第三,用药的剂量和疗程应科学合理。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而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用药的疗程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调整,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新型抗肿瘤药临床应用要点(2023版)

新型抗肿瘤药临床应用要点(2023版)

新型抗肿瘤药临床应用要点(2023版)伊马替尼Imatinib制剂与规格:(1)片剂:100mg.400mg;(2)胶囊:50mg>IOOmg适应证:1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间质瘤成人患者。

2.用于CYit(CDI17)阳性胃肠间质瘤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

合理用药要点:1推荐剂量为400mg∕次,每天一次,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体液潴留、恶心、腹泻、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疼痛性肌痉挛以及肝功能损伤。

3.治疗前应检查肝功能,以后可每月复查1次。

治疗的第1个月宜每周检查血常规,第2个月每2周检查1次。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

对于肝功能损伤、严重心力衰竭、孕妇、哺乳期妇女、骨髓抑制者、病毒、细菌感染及胃肠功能紊乱者慎用。

4.治疗后若未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果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剂量可增加到每天600~800mg,分两次餐后服用;若患者从本药持续获益,可持续接受本药治疗。

5.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也可令患者获益。

6.伊马替尼是CYP3A4的底物,同时给予CYP3A4诱导剂后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降低,从而导致疗效降低,应避免伊马替尼与CYP3A4诱导剂联合使用。

7.伊马替尼可抑制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C19,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8.伊马替尼应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

(1)使用胶囊剂型时,对于不能吞咽胶囊的患者(包括儿童),可以将胶囊内药物分散于水或苹果汁中。

使用片剂时,可以将药片分散于不含气体的水或苹果汁中(IOOmg约用50m1,40Omg 约用200m1)。

应搅拌混悬液,一旦药片崩解完全应立即服用。

(2)如果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严重体液潴留),应停药,直到不良反应消失,然后再根据该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剂量。

(3)对于3岁以上儿童使用伊马替尼的研究,主要来自国外儿童研究数据,中国儿童人群用药安全有效性数据有限。

肿瘤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每月总结

肿瘤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每月总结

肿瘤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每月总结肿瘤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是由肿瘤科主治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旨在通过合理用药管理,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每月总结是小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既可以总结工作成果,也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工作。

首先,每月总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成果总结:总结本月小组在合理用药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位患者的肿瘤指标下降明显,某些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等。

2.问题和不足:指出本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包括患者合规率的提高、药物遗漏的情况、药物相互作用等。

通过发现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改进措施:根据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比如针对合规率低的问题,可以加强患者教育,提出更多的家庭护理措施;针对药物遗漏的问题,可以设计更加合理的用药提醒系统等。

4.团队合作情况:总结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包括分工合理、信息共享顺畅等。

如果存在团队合作不畅的情况,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比如定期团队会议,及时交流工作情况。

5.经验分享:每个月的总结可以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经验分享,比如某个药物的使用经验、处理特殊情况的方法等。

通过经验分享,可以提高整个小组的专业水平。

针对以上方面,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月度总结的例子:本月肿瘤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的工作成果如下:1.工作成果总结:本月小组共治疗了30例肿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的肿瘤指标下降明显,治疗效果良好。

另外,通过调整部分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成功避免了7例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

2.问题和不足:本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患者合规率方面,其中有5例患者的药物服用不规范,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另外,还有3例患者因为药物遗漏导致治疗延误。

3.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患者的合规率,下个月我们将加强患者的教育工作,提供更详细的用药指导,并定期进行回访,及时纠正患者用药错误。

合理用药研究进展与若干措施

合理用药研究进展与若干措施
卵 巢肿 瘤 剥 除 、卵巢 切 除 及 附件 切 除术 。 12 1卵巢肿瘤 剥 除术 .. 对肿 瘤直径 小于 8 m及有 生育要 求者 多用 此法 。以电钩在 肿瘤 c 表面 卵巢组 织较 薄弱 、血管 较少 区 电凝 切开 卵巢组 织暴 露囊 壁 ,分 离钳 分 离 卵巢 与囊 肿 间 隙 ,将 肿 物剥 出。 囊 肿破 裂 时 ,立 即吸取
器官 及其 功 能等 优点 是腹 腔 镜手 术 的优 越性 。 “ 中 出血 少 、 住院 术 日少 、 痛苦 少 、 恢复 快”等优 点是开 腹手 术所不 能及 的。但对卵巢 恶
性 肿瘤进 行 腹腔镜手 术 可能是不 适 当的 , 因为 手术 中肿物 可能破 裂 , 内容 物会 进入 盆腔甚 至腹 腔 , 如果 是恶性 , 少在理 论上会导 致癌 细 至
胞扩 散 。 故病例选 择 的关键 是术 前检查和 对 肿瘤 的评 估 。 像对 任何一 个手 术方 式 、 手术 范 围的选择 一样 , 腹腔 镜手术 的适 应症也应 该是 审
囊液 ,并钳 夹破 口继续剥 离直 至完 全剥 出 ,遇 基底 部有 血 管处 以电
凝 止 血 ,无需 缝 合 。 随后 以温 热盐 水 多 次冲 洗 腹 腔 。 1 2 2 卵 巢或附件 切除 术 .. 对肿瘤 大于 8 c 无生育要 求 或蒂扭 转且 对侧 卵巢正 常者 多用 m, 此法 。 先穿刺抽 吸囊 内物 , 缩减囊 肿体积 , 电凝钳 分别钳 夹 、 电凝 、 剪 断卵巢 固有韧带 , 输卵管 峡部及 系膜 , 将切 除的囊 肿或 附件放 置标本 袋 中 ,钳 夹 取 出 。 2 .结果
报 告 2 例 畸胎 瘤 手 术 均 有 囊液 外 溢 , 后 用 大量 温 热林 格 氏液冲 5 术
洗 ,术 后无 一 例 腹 膜 刺 激 或 肉 芽肿 。随 着 经 验 积累 ,注 意 术 中操 作 轻 柔 ,避 免 粗 暴 撕 拉 , 在 分 离 前 先 行 穿刺 抽 吸 囊 液 , 免手 可 避 术 中破 裂污 染 。 总之 ,电视 腹腔 镜技 术 以其 最少 损伤 的特点 ,提高 患者 的生活 质 量 。 于卵巢 良性 肿瘤 , 电视 腹腔 镜下 手术是 安全 、 效 的首选 对 在 有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路径与合理用药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路径与合理用药

DCF(多西他赛+DDP+5-Fu) ECF( 表柔吡星+DDP+5-Fu)
转移癌或局部晚期癌
氟尿嘧啶类
术后放化疗
DDP+5-Fu
根治性化疗
顺铂+氟尿嘧啶类
新辅助化疗
1.鳞癌和腺癌有什么区别?
首先,它们的生长部位不一样,鳞癌发生于鳞状上皮细胞,常发生在 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 食管、喉、阴茎等处。腺癌是发生于腺上皮细胞,多见于胃、肠、乳 腺、肝、甲状腺、唾液腺、支气管及子宫体等处。
• 补救化疗:salvage treament,挽救治疗。诱导化疗失败后一般不能 再用原方案药物化疗,应该选用二线药物联合化疗。
化疗的禁忌症
全身营养状态差,有恶病质或生存时间估计少于2个月的 患者 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00/mm3,血小板低于10万/ mm3, 或既往多疗程化疗或放疗使白细胞或血小板数低下者 有骨髓转移或既往曾广泛对骨髓照射而进行的放射治疗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靶向药物/单抗
药品名称 利妥昔单抗 曲妥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尼妥珠单抗 美妥昔单抗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艾克替尼 伊马替尼 拉帕替尼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商品名 美多华 赫赛汀 爱必妥 泰欣生 利卡汀 易瑞沙 特罗凯 凯美钠 格列卫 泰克泊
多吉美
索坦
靶点 CD20 HER-2 EGFR EGFR
HAb18G EGFR EGFR EGFR
胃癌
新辅助化疗:ECF(EPI表柔比星+CDDP顺铂+5-FU)方案 术后化疗:
第一代方案:FAM:5-FU+ADM(多柔比星)+MMC(丝裂霉素)。因该 方案有效率<20%,且MMC (丝裂霉素)存在着延迟性和积累性骨髓抑 制,显著而持久。因此该类方案现已完全淘汰。

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

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

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抗肿瘤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

为了优化抗肿瘤药物治疗效果,临床药学指导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围绕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展开讨论。

一、个体化治疗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的关键之一是个体化治疗。

每个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

通过临床药学团队的综合评估,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代谢状态、肿瘤特征等信息,制定出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的核心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肿瘤基因组的检测,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突变和遗传变异。

根据这些信息,临床药学团队可以选择更加有效的靶向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指导下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抗肿瘤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首先,临床药学团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

其次,临床药学师还应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

很多抗肿瘤药物具有复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同时患者可能还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为了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学团队应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尽量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最后,药物剂量的个体化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保证治疗效果。

三、监测药物治疗效果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肿瘤药物治疗优化需要持续的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药物浓度,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学师应注意患者的相关指标,如肿瘤大小、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数杀伤(log-kill)理论 – 抗肿瘤药物剂量越大,杀死肿瘤细胞越多。 – 单个白血病干细胞可无限增殖,最终杀死实
验小鼠。
整理课件
临床应用
– 治疗开始越早、肿瘤越小,治愈 机会越多。
– 化疗时应大剂量反复给药。
整理课件
Norton-Simon剂量密集学说
• Norton在NCI 工作时,发现可以将 Gompertizian曲线用于肿瘤治疗。
• CCSA:连续用(时间依赖性) CCNSA: 大剂量应用(剂量依赖性)
• 先用CCNSA,后用CCSA药物,如 FOLFOX4 ,CHOP方案
整理课件
• 另一部分细胞处于静止期(G0),对各 类药物均不敏感,是目前化疗的难题之 一。
整理课件
细胞杀伤假说
• 1964年 Skipper和Schabel的细胞杀伤假说
1012 1010 108 106 104 102
阿姆斯特朗于1998年2月康复。 • 1999年-2002年环法大赛四连冠。 • 2003年度劳伦斯体育最佳男运动员。
整理课件
内容
1、指导化疗的理论 2、临床用药方法研究 • 高剂量化疗 • 交替化疗 • 剂量密集化疗 • 序贯化疗 • 个体化治疗 3、循证医学 4、基础研究指导化疗
整理课件
指导化疗的理论
• G0期:G1期延长
整理课件
抗癌药物
• 把对整个细胞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均有杀 灭作用的药物称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物(CCNSA)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 铂类
• 只对某一时期细胞有杀伤作用的药物称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如 植物碱类(NVB和VP-16)、抗代谢类 (5-FU和MTX)
– 肿瘤细胞以其本身固定的频率发生基因变异。 肿瘤越大、增殖次数越多,耐药性产生机会 越多,与使用的药物无关。
整理课件
耐药性学说和临床应用
• 联合化疗,多个化疗方案 • 多个方案,交替使用,否则后用方案因
耐药性产生而影响疗效(但交替化疗仅 在霍奇金淋巴瘤取得了成功)
整理课件
用药方法的研究
• 高剂量化疗 • 交替化疗 • 剂量密集化疗 • 序贯化疗 • 个体化治疗
整理课件
细胞动力学分类法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100
10
(细 胞
)存
活1

正常造血细胞
0.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100
10
(细
%

)存
1


0.1
正常造血细胞
0.01 0
淋巴瘤细胞
0.01
淋巴瘤细胞
剂量
整理课件 0
剂量
细胞周期和临床用药
细胞周期:
– S期细胞对CCSA敏感 – M、G1、G2期细胞对CCNSA 和放疗敏感
整理课件
Norton-Simon剂量密集假说
该假说认为: 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的速度与肿瘤再生长
的速度成正比。 化疗前肿瘤负荷越小,对数杀伤作用越强;
但如果细胞未被完全消灭,则肿瘤组织生长 回原来大小的速度也越快 即残余肿瘤细胞生长速度也越快。
整理课件
“正常“剂量强度和剂量密度
1012 1010 108 106 104 102
整理课件
大剂量化疗
• 按照细胞杀伤假说,增加化疗药量可以杀 死更多癌细胞,但是也发现化疗间歇期肿 瘤细胞也增快,每次化疗结束到下次化疗 开始,肿瘤细胞数量由会恢复到接近化疗 前水平
• 因此但靠增加剂量来提高疗效并不理想
整理课件
“Normal” Dose Intensity & Dose Escalation
肿瘤生长符合Gompertizian曲线,即肿瘤 生长的初始阶段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较快, 在达到一定体积后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减 慢
整理课件
Gompertzian增殖曲线
在肿瘤的初期,肿瘤细胞群生长呈指数式,即倍增时间短。 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倍增时间逐渐延长。
指数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


肿瘤



正常
Gompertzian曲线 稳定状态的细胞
歇时间)
整理课件
化疗成功的关键
• 有效的治疗方案 • 理想的剂量水平 • 体积小而生长迅速的肿瘤 • 适中的剂量密度
整理课件
耐药性学说
• P = Exp{-(N-1)}
– P,无耐药性机会 – N,肿瘤细胞数; ,固定的基因变异率
• 1979年Goldie 和 Coldman
– 肿瘤细胞基因发生了变异而对抗肿瘤药物产 生耐药性。
肿瘤治疗合理用药进展
整理课件
概况
• 50年代到20世纪末,化疗药物进展快 •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60余种化疗药物 • 有10种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可以治愈或
完全缓解
整理课件
抗癌药物上市
• 设计合成筛选临床前药理、毒理 I、II、III期 上市
• 一个新药上市,历时12-15年.
整理课件
药物
药动学
不良反应
1 01234567 M整o理n课t件hs
• 实体瘤很多细胞处于G0 期,对大量化疗 并敏感,故提高化疗剂量强度不能杀死 这些细胞
• 在常规治疗间歇期,这些细胞重新回到 细胞循环周期中
• 只能通过反复化疗和剂量密集化疗来杀 死这些细胞
整理课件
临床应用
-主张后期强化治疗(反复化疗) -主张剂量密集化疗(缩短化疗间
时间
整理课件
• Gompertzian曲线提示,在细胞生长的初 始阶段,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比起细胞 的丢失要快,但细胞增殖速度很快减慢。 这与细胞增殖的分子调控、细胞凋亡及 组织几何学有关,对正常细胞及恶性细 胞均适用。
• 19世纪的数学家Benjamin Gompertz
整理课件
肿瘤细胞不一定比正常细胞增殖快。 肿瘤细胞对化疗敏感是因为细胞周 期控制点功能低下,对化疗引起的 损伤不能修复。
• 细胞增殖动力学 • 细胞杀伤假说 • Norton-Simon剂量密集学说 • 耐药性学说
整理课件
细胞增殖动力学
• 由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知识结合各 种药物作用机理的认识,为制定安全有 效的化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整理课件
细胞周期
• 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 次分裂结束所需要的 时间。
– G1,合成RNA和Pr – S,合成DNA – G2,合成RNA和Pr –M
人体 基因组学
药效学 肿瘤
基因组学
整理课件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手段
晚期
化疗
辅助治疗
内分泌
新辅助
靶向
整理课件
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
• 国籍:美国 • 阿姆斯特朗1992年开始职业自行车生涯 • 1996年10月诊断晚期睾丸癌,肺和脑转
移。 • 16个星期的化疗和一年多的停赛休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