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
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
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伤:整理。
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________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隧动而焰发有地隐然而高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辍,停止,废止。
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喧:通“谖”,遗忘,忘记。
裂:割断。
戒:告诫。
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引刀裂其织B.其母引刀/裂其织C.其母引刀裂/其织D.其母/引刀裂其织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方( ) (2)引(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电子课本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电子课本文言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②教以书字________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④抄录未毕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欧阳修刻苦攻读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太夫人教子有方【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
“寝”:睡觉。
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
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⑵用,拿;写;有时;完毕;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⑷B。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专题《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爱莲说》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1)只。
(2)亲近而不庄重。
(3)听说。
(4)应当。
2.C 3.(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独:只;(2)句意: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亵:亲近而不庄重;(3)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闻:听说;(4)句意:当然人数众多了。
宜:当然。
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之:结构助词,的;D.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入手,结合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卷命题情况分析来看,中考中涉及的文言文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常见文言实词。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的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
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3)鉴赏写法。
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
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
解题技巧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
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作通假。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如“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中的“矜”一词,古义是指“夸耀”,今义指“小心矜持”。
4.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
复习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活用的字词加以归类整理,理解记忆。
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射”指射箭技术,动词活用作名词。
二、关于文言虚词,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对“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等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整理。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1.文言句式理解。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掌握这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理解文言句式,一是掌握这些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二是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分类整理时最好辅以例句。
2.文言语句翻译。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保留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增(增补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删(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调整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的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四、关于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了解上,而是要在通览全文、理解字、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文段的思路、结构及中心,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明确关键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及文段的艺术风格。
要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
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
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
还可以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如由“鞭策”的“策”联想到“策勋十二转”的“策”(《木兰诗》),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既巩固了旧知识,获取了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阅读。
五、关于文学文化知识和名句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名篇名句要能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确地默写,不要写错别字。
另外,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应该熟读背诵并能够默写。
这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体验中考(一)(2018·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间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
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救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隐蔽的里巷。
⑥豫:事先准备。
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___ (2)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___(3)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___ (4)即开户.出: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二)(2017·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
父待问。
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
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
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
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居数月,改参知政事。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
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
”帝欲徙二人于淮南。
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
”事遂寝。
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③之,中立自经死。
缓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
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
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乃复以为枢密副使。
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
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
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④,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注:①致仕:在官任上退休。
②除:授予宫职。
③中:陷害。
④忤:违逆,不顺从,不和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诚.无足虑者______________ (2)因构狱.以危法中之______________(3)育论辨不已.______________ (4)育取可行者固.行之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2)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3)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
3.本文第二、四两段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吴育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
(三)(2016·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
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即左右发蒙,请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
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选自《旧唐书》,有改动)【注释】①牸(z ì)牛:母牛。
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______________ (2)具.言所以_____________(3)妻家不知其故.________________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_________________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四)(2015·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
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