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日晡热甚,腹满便秘证属: B

A .阴虚潮热

B .阳明潮热

C .湿温潮热

D .气虚发热

E .阳明经热

2.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者,属于: C

A .阴虚生内热

B .骨蒸劳热

C .湿温潮热

D .阳明潮热

E .气虚发热

3.以无风自冷,得温不解为特点的怕冷感,临床上称为:B

A .恶风

B .恶寒

C .畏寒

D .寒栗

E .寒证

4.自觉怕冷,加衣被,向火可改善的称为: C

A .寒栗

B .恶寒

C .畏寒

D .恶风

E .寒证

5 .头痛痛于前额连及眉棱骨属: C

A .太阳经

B .少阳经

C .阳明经

D .督脉经

E ,厥阴经

6 .阳虚患者的小便异常,与下列哪一项无关:B

A .尿急而涩

B .尿频而数

C .尿清而长

D .尿多而遗

E .尿少而肿

7.下列诸证除哪项外,均可见失眠:D

A .心脾两虚

B .心肾不交

C .饮食停滞

D .肾气亏损

E .胆郁痰扰

8 .胃阴虚可见:B

A .消谷善饥

B .饥不欲食

C .呕吐清水

D .暧气泛酸

E .脘闷纳呆

9 .患者体弱久病,突然冷汗淋漓,兼见四肢厥逆,常属于:C

A .湿热蕴蒸

B .亡阴

C .亡阳

D .上焦有热

E .暑伤气津

10 .病人腹痛腹泻,时干时稀,排便不爽者,可考虑:B

A .五更泄泻

B .肝郁脾虚之泻

C .脾虚腹泻

D .湿热内阻之泻

E .暑热腹泻11.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而质稠,多属:C

A .气虚不能摄血

B .肝气郁滞

C .血热内迫

D .寒凝血滞

E .瘀血积滞12.指出下列何项不属问现病史的内容:B

A .发病情况

B .过去患过哪些疾病

C .病变过程

D .作过何种检查

E .经过哪些治疗

13.病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属于:B

A .错语

B .谵语

C .郑声

D .呓语

E .失语

14 .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C

A .语言

B ,动态

C .目光

D .表情

E .应答反应

15 .面色随四季时令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B

A .稍赤

B .稍白

C .稍青

D .黄色

E .稍黑

16 .青色可见于除哪项外的所有病证:B

A .寒证

B .虚证

C .痛证

D .瘀血

E .惊风

17 .满面通红者多属于:B

A .戴阳证

B .外感发热证

C .气虚发热证

D .阴虚内热证

E .真寒假热证

18 .颧部潮红属于:B

A .心火亢盛

B .阴虚内热

C .阳明实热

D .真寒假热 E. 气虚发热

19 .在“望色十法”中,色“清”主何证? E

A .表证

B .里证

C .虚证

D .实证

E .阳证

20.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 C

A .邪气人络,邪浅病轻

B 、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

C .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 .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 .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21 .小儿食指络脉颜色呈青色者,多见于:C

A .外感表证

B .热证

C .惊风

D .气血两虚

E .食积

22.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C

A .有神

B .无神

C .假神

D .神志异常

E .少神

23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人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的舌象是:C

A .舌青紫而湿润

B .舌瘦薄而色淡

C .舌绛而少津

D .舌绛苔白滑腻

E .剥落苔

24.体表局部见范围较大、红肿、根盘紧束,伴有发热疼痛者,诊为:A

A .痈

B .疖

C .疔

D .疽

E .麻疹

25 .按目的五脏分属,则瞳仁属: E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26.脉象“有神”是指: C

A .从容和缓

B .节律一致

C .柔和有力

D .沉取有力

E .不浮不沉

27.“有根”之脉象是指:E

A .不浮不沉

B .节律一致

C .不快不慢

D .和缓有力

E .沉取尺部应指有力

28.弦脉与革脉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B

A .流利度

B .紧张度

C .至数

D .脉宽

E .脉位

29.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D

A .有无少气懒言

B .小便是否清长

C .有无神疲乏力

D .寒象是否明显

E .舌质是否谈嫩

30.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何项关系密切:E

A .肺脾肾

B .肺胃肾

C .肺心肝

D .心肾肺

E .肝肺胃

31.下述哪项不是引起气滞证的常见原因:D

A .情志不舒

B .用力闪挫

C .病邪阻滞

D .气血亏虚

E .阳虚寒凝

32 下述哪项不是血热证的表现:A

A .月经量多色淡

B .身热面赤发斑

C .肌肤生疮疖疔痈

D .温热病之血分证

E .迫血妄行而出血

33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应属:

E

A .脾气虚

B .肺气虚

C .心气虚

D .肾气虚

E .气虚

34. 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肢麻,失眠,舌淡脉细,此是:C

A .气虚

B .津液不足

C .血虚

D .阳虚

E .阴虚

35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D

A .风痰

B .寒痰

C .热痰

D .湿痰

E .燥痰

36 下列何症不属血瘀证色脉改变的内容?:A

A .局部刺痛

B .面色黧黑

C .肌肤甲错

D .舌有紫斑

E .脉象细涩

37 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而停聚的脏器最主要者为: D

A.胃肠 B .心肺 C .肾膀胱 D .脾肺肾 E .肝脾肾

38. 痰证最常见的基本表现是哪项? D

A .胸闷头晕目眩

B .神昏或癫狂痴痫

C .瘰疬,乳癖,瘿瘤

D .舌苔白腻或滑

E .咯痰粘稠量多

39. 腹泻二天,口渴心烦,皮肤干瘪,眼球凹陷,舌红苔薄黄,脉弱而数。最宜诊断为: B

A. .亡阴证 B .津亏证 C .阴虚证 D .液脱证 E .内燥证

40. 气虚而见脉细无力,是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D

A .温煦

B .气化

C .防御

D .推动

E .固摄

41 .首倡六经辨证的医家是:B

A .张景岳

B .张仲景

C .王叔和

D .巢元方

E .扁鹊

42.首倡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

A .叶天士

B .吴鞠通

C .张景岳

D .吴又可

E .王孟英

43 .首倡温病三焦辨证的医家是:A

A .王孟英

B .叶天士

C .吴鞠通

D .朱丹溪

E .李时珍

44 .下列那一项不是少阳病的临床表现:D

A .寒热往来

B .神情嘿嘿

C .胸胁苦满

D .大便燥结

E .口苦目眩

45 .日哺潮热属于:B

A .阳明经证

B .阳明腑证

C .中焦阳明燥热证

D .中焦太阴湿热证

E .血分实热证

46.太阴病证的病机是:A

A .脾阳虚,内生寒湿

B .寒湿之邪困脾

C .寒邪犯肺

D .痰饮阻肺

E .热邪犯肺

47 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C

48 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B

49 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

50 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D

A .肌肤斑疹,吐血衄血,舌质深绛

B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C .身热夜甚,心烦神昏,音质红绛

D .但热不寒,口渴苔黄

E .舌质红绛,神昏肢厥

51 .下列哪项不属苔质的变化? C

A .润燥

B .腻松

C .萎软

D .厚薄

E .剥落

52 .下列哪项常提示热极? C

A .淡黄苔

B .深黄苔

C .焦黄苔

D .黄腻苦

E .黄白苦

53 .判断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D

A .舌体的颜色

B .舌体的形质

C .舌体的动态

D .舌苔的颜色

E .舌下络脉

54 .外感病中舌苔由薄转厚提示:C

A .正气胜邪

B .热伤津液

C .邪气由表入里

D .由虚转实

E .由实转虚

55 .舌苔厚腻骤然消退为:D

A .邪气入里

B .胃气未复

C .由实转虚

D .胃气将绝

E .邪气出表

56 .舌色淡白兼有白滑苔常提示:A

A .气虚夹湿

B .脾胃湿热

C .营分有热,气分有湿

D .食积胃肠

E .瘀

血内阻

57 .湿浊之邪有散解之势,可见:E

A .腻苔

B .腐苦

C .滑苔

D .少苔

E .松苔

58 .判断肾与膀胱病,可观察:C

A .舌尖

B .舌中

C .舌根

D .舌下络脉

E .舌系带

5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D

A .心阴不足

B .肝血亏损

C .肺阴亏虚

D .脾虚湿盛

E .肾精不足

60.热渐盛而阴渐伤的舌象是:C

A .舌苔由白转黄

B .舌苔由厚转薄

C .舌苔由润变燥

D .舌苔黑而燥裂

61 .舌红绛,舌苔白腻,在内伤杂病中多见于:A

A .阴虚挟痰湿

B .痰热互阻

C .饮邪留滞

D .阴虚内热

E .气虚发热

62 .花剥苔表示: D

A .脾虚湿盛

B .胃肠有热

C .脾肾阳虚

D .胃气阴两伤

E .湿遏热郁

63.弱脉与濡脉的共同特征是:C

A .脉细如线

B .细而无力

C .浮而无力

D .沉而无力

E .脉来无力

64 .弦细脉主病为:D

A .肝郁气滞

B .阴虚有热

C .寒滞肝脉

D .血虚肝郁

E .肾精不足

65 .沉涩脉的出现常为:C

A .肝郁气滞

B .水饮内结

C .寒凝血瘀

D .脾肾阳虚

E .血虚肝郁

66 .下列哪项不属相反的脉? B

A .洪脉与细脉

B .弦脉与滑脉

C .迟脉与数脉

D .虚脉与实脉

E .滑脉与涩脉

67 .诊脉时用较重的指力取脉叫做:E

A .举

B .寻

C .循

D .推

E .按

68 .代脉的脉象是:E

A .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B .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C .数而时止,止有定数

D .脉来迟缓,良久一至

E 脉来时止,止有定数

69 .下列哪项不属于相类脉?B

A .浮脉与芤脉

B .弦脉与濡脉

C .迟脉与缓脉

D .微脉与弱脉

E .滑脉与动脉70.表证夹痰多见:B

71.痰饮病多见: A

72 .里寒证多见:E

A .弦滑脉

B .浮滑脉

C .洪数脉

D .沉涩脉

E .沉迟脉

73.肝郁化火多见:B

74 .气分实热多见:A

75.食积化热多见;B

A .洪数脉

B .弦数脉

C .浮数脉

D .滑数脉

E .细数脉

76.细脉主要是:B

77 .弦脉主要是:D

78.实脉主要是: C

A .脉位的变化

B .脉宽的变化

C .脉力的变化

D .紧张度的变化

E .节律的变化

79 .表寒证多见:A

80 .阴虚证多见? C

81 .肾阳虚证多见:E

A .浮紧脉

B .沉紧脉

C .细数脉

D .浮缓脉

E .沉迟脉

82 .满舌白糜,形似凝乳,揩去复生,揩之处多光剥无苔,称为:E

83.腻苔上罩有一层白色透明的稠厚粘液者,称为:B

84.苔黄而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形,称为:C

A .霉腐苔

B .粘腻苔

C .黄瓣苔

D .脓腐苔

E .霉苔

二、填空题:

1. 寸口诊法时 , 左寸可候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可候脾与胃。(心;右关)

2. 正常脉象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有胃;有神;有根)

3. 妇人脉象较男子 _____________, 妊娠脉象多 _____________ 。(濡细而带数;滑数)

4. 脉神的主要特征为 : 一是 _____________ ; 二是 _____________ 。(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5. 脉贵有根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三部有脉;沉取不绝) 6.舌诊主要观察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舌苔)

7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 __________ 、颜色、 ____________ 、舌下小血络的变化。(形态;粗细)

8 .望舌苔要注意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两方面的变化。(苔质;苔色)

11.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 _____________ 盛则实 , _____________ 夺则虚”。(邪气;精气)

12. 实证 , 是对人体感受 _____________ , 或体内 _____________ 堆积而产生的以有余为特点的病理概括。(外邪;病理产物;

16. 亡阳之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亡阴之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

三、简答题:

1 简述正常舌象的特征。

答案:舌色淡红鲜明 , 舌质滋润 , 舌体大小适中 , 柔软灵活 ; 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 " 淡红舌 , 薄白苔 " 。

2、何谓苔质 ? 主要观察哪些内容 ?

答案: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松、腐霉、剥落等方面的改变。

3、肾阴虚证和肾精不足证的审证要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二证均为肾之阴精不足所致病证,均可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发落齿松, 健忘,经闭等症。其区别在于:①肾精不足证一般并无虚热之象,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生殖机能低下之病变;②肾阴虚证大多有虚热症状,具有阴虚火旺,性欲亢进的表现。

4、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应如何鉴别?

答案:二者均因感受湿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所致。故临床表现均具有湿热为患的特征,如身热不扬,痞问纳呆、渴不多饮,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身国发黄,苔黄腻,脉儒数或滑数等症。但前者病位在肝胆,所以以胁胀痛,口若以及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睾丸肿痛等肝胆经脉循行部位的见症明显,后者病位在脾胃,故以脘腹胀痛,口腻纳呆,呕恶便溏等纳运失常的症状为主。

5. 为什么说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答案: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别为寒和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测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6. 试述表里证鉴别要点。

答案:表里证的鉴别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一般来说,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并见的属表证;但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寒热往来的属半表半里证。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伴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它多种脉象。此外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

7. 寒热为什么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答案:其实疾病的性质不只是为寒为热,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叩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寒热者,阴阳之化也。”《类经·疾病类》亦说:“水火失其和,则为寒为热。”由于寒热较突出的反映了疾病中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病邪基本性质的属阴属阳,而阴阳是决定疾病性质的根本,所以说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8. 寒热证鉴别要点。

答案: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其鉴别除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9. 实证以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风寒暑湿燥火、疫疬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故病势较为亢奋、急迫,以寒热显著、疼痛剧烈、呕泻咳喘明显,二便不通、脉实等症表现突出。二是内脏功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以及形成疾、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等而成实证形成的主要二个方面。

10. 虚实真假的鉴别怎样?

答案:杨乘六指出:“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果系实证,则脉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系实火,则舌必干燥焦黄而敛束,且坚牢也。岂有重按全无脉者而尚得谓之实证;满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谓之实火哉。”(《古今医案按》)。可见虚实真假之辨,关键在于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其次是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整个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也是辨析的依据。此外,还要注意证候中的可疑之处。

11. 何谓半表半里证 ? 有何临床表现 ?

答案:半表半里证是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 , 又未完全入里,而是处于表里之间的证候。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飞床表现是 : 寒热往来 , 胸胁苦满 , 神情默默 , 不欲饮食 , 心烦喜岖 ,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12. 简述表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恶寒 ( 或恶风 ) 发热 ( 或自觉无发热 ), 头身疼痛 , 脉浮 , 苔薄白。

13. 何谓虚实转化

疾病过程中,由于正邪力量对比的变化,实证可以转化为虚症,虚证亦可转化为实证。实

证转虚临床常见,基本上是病情转变的一般规律;虚证转实临床少见,实际上常常是因虚致实,形成虚实夹杂证。

14 表里辨证中所谓“非表即里”的含义?

答案:里证的范围极广,凡无表证的特征性证候者,一般皆属里证。

四、病例分析:

1、张某,男,56岁。患慢性肝炎8年,腹痞闷胀痛,大便漉薄。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面色晦黄不泽,舌苔腻,脉象濡缓。

要求:(1)作出病情分析;

(2)提出辨证结果。

答案:①辨证:寒湿困脾证。

②分析:脘痞闷胀痛,纳呆便溏——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泛恶欲吐——脾胃升降相逆,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口淡口腻,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寒湿困阻,脾运失健,水湿不运,气血不生;苔白腻,脉濡缓——寒湿内盛之象。

2、袁 X X ,男, 48 岁,司机。饥不欲食,胃脘饱胀半个月。自诉素来消化欠佳, 1 月前因高烧就医,治疗后体温虽正常,但至今半月来食欲不振,虽知饥饿但不欲食,有时以开水泡米饭少许;食后亦感胀闷不舒,并感口干唇燥,但不多饮,大便干结,已四日未行,除感腹胀之外,无其他症状。查:形体消瘦,舌光红少津,脉细数。要求:

( 1 )作出病情分析;

( 2 )提出辨证结果。

答案:1、患者饥不欲食,胃院饱胀,则知其病位在胃,饥不欲食,口干唇燥,大便干结 , 舌红少津,脉细而数,提示阴津亏耗,虚热内生。

2、证属胃阴虚证。

3、田某,男,37岁。7天前因着凉后恶寒发热,头痛体痛,继则恶寒自罢,热势剧 39.2 ℃左右。并发剧烈咳嗽 , 咳痰黄稠副气息喘促,甚则鼻翼煽动,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 , 脉滑数。

要求 : ( 1 )作出病情分析;

( 2 )提出辨证结果。

答案:1、分析:咳喘息促——痰热塞阻于肺,肺气上逆;痰黄稠量多——痰热互结,肺失清肃;高热尿赤——里热蒸腾,津液被灼;苔黄腻,脉滑数——痰热内盛之征。

2、证属痰热塞肺证。

4、朱 XX ,男, 48 岁,干部。心悸,短气,乏力 1 年。患者既往身体欠佳,近 1 年来自觉心悸,胸闷,自购补药数种后效果不显。最近心悸发作频繁,神疲乏力,上楼时提气不上,稍事活动则汗出、气短,心悸加重。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虚无力。要求:

( 1 )作出病情分析;

( 2 )提出辨证结果。

答案:1、患者以心悸、胸闷为主症 , 可知病位在心;病人既往身体欠佳;近1年来神疲乏力 , 气短 , 自汗 , 脉虚元力 , 是气虚的表现。

2、综上所述 , 故辨证为心气虚证。

5、孙某 , 男 ,62 岁。患高血压病12年。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伴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脉弦有力。

要求:( 1 )作出病情分析;

( 2 )提出辨证结果。

答案:1、分析: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肝肾阴亏 , 阴不制阳 , 阳升太过 , 亢

扰于上;急躁易怒——肝性失柔;失眠多梦 , 腰膝酸软 , 头重脚轻——肝肾阴虚于下 , 阳气亢动于上;舌红 , 脉弦实有力一一阳亢之象。

2、证属肝阳上亢证。

1999年中医综合真题及解答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 A.阴虚阳盛B.阴阳两虚C.阳盛阴虚D.阴盛阳虚E.阳虚阴盛 2.下列不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 E.酸、苦、甘、辛、咸 3.在五脏之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之变动为握B.心之变动为笑C.脾之变动为哕 D.肺之变动为咳E.肾之变动为粟 4.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反克 5.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 D.肺朝百脉E.肺输精于皮毛 6.联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影响C.心营、肺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E.以上都不是 7.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脾燥胃湿,燥湿相济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胃主纳谷,脾主磨谷D.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 8.“中焦如沤”是比喻 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D.水谷精微的布散状态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 9.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海B.肺为气海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E.胃为水谷之海 10.下列哪一组经脉是环绕口唇的? 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 1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2.在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 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 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D.它脏为病,累及于肾 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 1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 14.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 A.世医得效方B.诊家枢要C.脉诀汇辨D.诊家直诀E.脉义简摩15.青舌黄苔的主病是 A.酒毒内盛B.寒湿化热C.寒湿内盛D.寒凝血脉E.宿食内停16.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由 A.气郁化痰,痰火扰心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心气不足,神失所养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E.瘀热互结,上扰神明 17.白喉的咳嗽特点是 A.干咳B.顿咳C.咳声清脆D.咳声重浊E.咳如犬吠18.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 A.气虚不能摄血B.肝气郁滞C.血热内迫D.寒凝血滞E.瘀血积滞19.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 A.既住史B.家族史C.个人史D.婚姻史E.生育史20.以下哪项属于细脉的相似脉? A.微、弱、散脉B.濡、弱、伏脉C.微、濡、虚脉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中医诊断学期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名词解释 1.戴阳证: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突见两颧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浮越,生命危在旦夕 2.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者,为——湿热熏蒸 3.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寒湿郁阻 4.瘿瘤:颈前颌下喉结的一侧或两侧,结块肿大,或大或小,随吞咽移动——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5.瘰疬: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肺肾阴虚,或外感风热时毒,挟痰结于颈部 6.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主湿浊、痰饮——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7.光剥舌(镜面舌):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8.金实不鸣:新病音哑或失音,属实证,多由外感风寒/热、痰湿——肺失清肃 9.金破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属虚证,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津——津枯肺损 10.自汗:(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卫阳虚弱、腠理不固——气虚、阳虚 11.盗汗:睡时汗出,醒则自止,阴虚阳亢、阴不制阳——阴虚、气阴两虚 12.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伴腹满、便秘等,属阳明腑实证 阴虚潮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常伴见颧红,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属阴虚火旺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并伴见身重,脘痞,苔腻等症,属湿热蕴结,湿温病 13.完谷不化:大便中夹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 14.癃闭:指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导致以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实——瘀血、结石、湿热;虚——脾气虚、肾阳虚 15.饥不欲食--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多——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16.寸口三部九候: 寸口三部:寸、关、尺 每部三侯:浮、中、沉 寸:浮、中、沉 关:浮、中、沉九候 尺:浮、中、沉 二、问答题 1.试述青、赤、黄、白、黑五色的临床主病? (1)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2)白色:主虚证(气、血)、寒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 2.临床常见的舌色有哪几种?各提示哪些临床意义? (1)淡红舌:淡红舌为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疾病情况下见舌色淡红,为疾病初起,病情轻

2017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含标准答案(完整)

2017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含标准答案(完整) A型题(1-81题) 1.《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其影响因素是B A.体质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 C.地理差异因素 D.季节因素 2.与“阳胜则阴病”,病理变化相关的是B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相互转化 3.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C A.抑强 B.扶弱 C.泻子 D.补母 答案:C泻子。心为肝之子,子病导致母病,病因在子,因而泻其子。 4.根据《素问》,女子“面始焦,发始堕,面始白”与哪条经脉有关C 5.A.太阴脉衰 B.少阴脉衰 C. 阳明脉衰 D.少阳脉衰 6.“治痰先治气”的理论依据是C A.气能生津 B.气能载津 C.气能行津 D. 气能摄津 7.在奇经八脉中,与精冷不育证最密切相关的是B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8.依据《素问·刺志论》,能够导致气虚身热的原因是D 9.A.伤风

B.伤寒 C.伤湿 D.伤暑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焦功能失司的病理变化是C A.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B.水谷受纳腐熟障碍 C.全身水液代谢障碍 D.糟粕传化排泄障碍 11.温热病过程中,邪热里结,阴液大伤,应选用的治则是D 12.A.治本 B.治标 C.先治标后治本 D.标本兼治 13.症见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者属于B A.神乱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4.动脉与紧脉均可见于B A.寒证 B.痛证 C.惊恐 D.宿食 15.促、结、代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来时止 B.脉来迟缓 C.脉来数急 D.脉来无力 13、呼吸微弱,手撒身软,汗出不止,二便失禁,舌淡白,脉微欲绝,所属的证候是D A气陷 B亡阳 C气逆 D气脱 14.症见咳嗽痰黄,发热,微恶风寒,苔薄黄,脉浮数者,宜诊断为D A.风寒犯表证 B.痰热壅肺证 C.风热犯表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范文

1.女,32岁,3天前出现呕吐清水,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畏寒肢冷,舌淡,苔少,脉沉细。宜诊断为 A.寒饮停胃证 B.胃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胃阴虚证 答案:1.B 2.女,40岁。失眠3年余,面唇淡白无华;入睡困难,多梦健忘,心烦心悸,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临床辨证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肝血虚证 E.胆郁痰扰 答案:2.C 3.女,52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脉痹阻证 D.气虚血痰证 E.心血虚证 答案:3.B 4.男,22岁。心烦失眠1周,近因面临分配工作,心情烦躁,近1周入夜难眠,手足心自感发热,入夜咽干欲饮,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心血虚证 E.心火亢盛证 答案:4.A 5.男,70岁。患有“冠心病”10年。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D.亡阳证 E.心阳暴脱证 答案:5.E 6.女,60岁。患“高血压”8年余,近来,自感心前区闷痛,时有心悸,短气,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临床辨证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阻心脉证 C.肝气郁结证 D.血瘀心脉证 E.心气虚证 答案:6.B 7.女,55岁。心悸,胸闷,气短已3年,活动后加剧,面包淡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入夜不能安睡,舌淡苔自,脉弱。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E.心阴虚证 答案:7.A 8.女,50岁。近来因工作劳累过度,时感气短乏力,近日与他人争吵后感到心前区胀痛,且放射到左肩背部,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临床辨证为 A.心气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滞心脉证 E.寒阻心脉证 答案:8.D 专业知识分享

2000年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200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2.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3.“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 B.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D.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E.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4.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5.与语言、声音、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气 B.肺气 C.宗气 D.中气 E.心气

6.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经脉是 A.督脉 B.阴维脉 C.阳维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7.其循行既至目外眦,又至目内眦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太阳膀胱经 8.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9.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10.“味过于酸”,则 A.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B.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C.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D.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1.《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属于 A.体内气机的逆乱 B.体内阻血的不足 C.体内阳气之变动 D.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_10891(精)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 20小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脉浮 【答案】 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 C .寒战 D .畏寒 【答案】 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亡阳证

D .亡阴证 【答案】 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胃阴虚证 【答案】 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 .舌体柔软 D .舌苔藻白 【答案】 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 .证之虚实 D .证之真假

【答案】 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 .胃气存亡 D .津液存亡 【答案】 C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 C .微脉 D .虚脉 【答案】 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 C .脉律 D .脉率 【答案】 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 C .力度 D .脉率 【答案】 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 .真寒假热 D .真热假寒 【答案】 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A .心悸 B .失眠 C .心烦 D .脉细 【答案】 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可以确定为表证?(C ) A 脉浮 B 舌红苔薄 C 恶寒发热 D 头身疼痛 E 鼻塞流涕 2、脉象特征具有轻举可得的脉为( C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3、既主疼痛又主食积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4、下列除___以外,均属得神表现:( D ) A、肌肉不削B、动作灵敏C、呼吸调匀D、食欲突增 5、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C )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6、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7、气虚的面色多为:(B )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 8、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C )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 9、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D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10、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11、午后热盛,身热不扬是:( D ) A、气虚发热B、阴虚发热C、血虚发热D、湿温潮热12、下列除___外,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 C )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 13、八纲辨证是:( B )A、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14、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 ) A、形体消瘦B、冷汗淋漓C、形寒肢冷D、脉细舌净15、表证的恶寒是由于:( B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阳气虚于内D、肺卫气虚 16、哪一项不属实热证表现:( D ) A、壮热烦渴B、神昏谵语C、尿赤便干D、脉细数 17、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A ) A、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咳嗽是否伴有咯痰 C、出汗量之多少D、头身疼痛与否 18、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 A ) 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 19、哪一项不属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的症状:( D ) A、心悸B、失眠C、怔忡D、眩晕 20、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此属:(D ) A、胆郁痰扰B、痰迷心窍C、肝火上炎D、肝气郁结 21、脉象特征具有重按可得的脉为( D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22、主实寒证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23、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D )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 24、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25、正常舌象中下列哪一项不对:( B ) A、舌体柔软B、舌色鲜红C、大小适中D、舌苔薄白 26、阴虚内热的舌象为:( C ) A、舌红绛苔薄白B、舌红绛苔黄腻C、舌红绛无苔D、舌红绛积粉苔27、诊察舌的有神无神可辨病情的:( B ) A、属阳属阴B、属善属恶C、属表属里D、属实属虚 28、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 29、面色苍白,颧红如妆是:( C ) A、湿热B、阴虚火旺C、虚阳浮越D、气随血脱 30、下列除__以外,均属喘证表现:( B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page one)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 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合计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01.下列属于金元时期滋阴派观点的是(A)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D.阳在外,阴之守也 002.阴阳互损体现了什么阴阳关系?(B) A.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制约 00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D) A.母病传子 B.子病传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00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C)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

005.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出现的是(A) A.早衰 B.畏寒 C.自汗 D.出血 006.按照子午流注运行规律,上接手少阳经的是(C) A.手少阴经 B.足少阴经 C.手厥阴经 D.足太阴经 007.下列选项中,体现风性善行的的是(B) A.眩晕震颤 B.痛无定处 C.手足抽搐 D.角弓反张 008.五气过极与六郁气滞均可化生(D) A.痰浊 B.湿热 C.燥热 D.内火 00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B)

B.《难经》 C.《中藏经》 D.《伤寒论》 010.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微弱者,属于(D) A.假神 B.神乱 C.少神 D.失神 011.濡脉和弱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形细脉势软 B.脉位沉脉势软 C.脉位沉脉形细 D.脉形细脉率快 012.以下选项中,属于斑秃常见原因的是(D) A.气阴两虚 B.气血两虚 C.血燥化热 D.血虚受风 013.患者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C) A.肝阳上亢证 B.肝火上炎证

中医诊断练习题

《中医诊断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证 2.假神 3.主色 4.阴黄 5.阳黄 6.外障眼病 7.神 8.痹 9.癫 10.痫 11.斑 12.齿痕舌 13.滑苔 14.腻苔 15.腐苔 16.剥苔 17.谵语 18.郑声 19.哮 20.喘 21.潮热 22.自汗 23.盗汗 24.战汗 25.心悸怔忡 26.消谷善饥 27.五更泄 28.里急后重 29.癃闭 30.崩漏 31.举、按、寻 32.反关脉 33.滑脉 34.弦脉 35.镜面舌 36.金实不鸣 37.瘿瘤 38.恶寒 39.癥瘕 40.虚证 41.实证

二、填空题: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 2、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3、肾气不固的审证要点是、、、。 4、气病包括、、、。 5、血病包括 6、血虚证的舌象是,脉象是。 7、脉浮细而软,是脉。 8、胃气上逆可表现为,肺上逆可表现为,肝气上逆可表现为。 9、面色白主病是、、。 10、排出物凡是粘稠色黄量少的为证;凡清稀量多色淡的多属证。 11、脏腑在舌面的分部中,心肺在舌部,脾胃在舌部,肾在舌部。 12、正常舌象是,简称为、。 13、淡白舌的主病是、、。 14、红绛舌的主病是、。 15、裂纹舌主病是、。 16、为癃;为闭。 17、浮脉的脉象特征是; 其主病是。 18、滑脉的脉象特征是; 其主病是、、。 19、左手寸关尺分别候、、; 右手寸关尺分别候、、。 20、濡脉特征是。 21、平脉的特征为、、。 22、寒热的类型包括、、、。 23、喘以为特征;哮是在喘的同时伴有为特征。 24、痰的性质,临床上区分为痰,痰,痰,痰,痰。 25、脉位浮的脉象有脉,脉,脉,脉,脉,脉。 26、脾虚气陷证是、为审证要点。 27、因实致痛的病机是;因虚致痛的病机是。 28、迟脉主,亦可见于。 29、大便时干时稀多属;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30、肌肤按之凹陷,为水肿,为气肿。 31、肾精不足证是以、、为诊断要点。 32、望神的重点是观察、、、。 33、正常人的面色是,。 34、面色萎黄,多属;面黄虚浮者,属。 35、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面色晦暗如烟熏色者,属_。 36、青色主证、、、。 37、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所致。 38、仰卧伸足,掀去衣被者,多属证;踡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证。 39、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的表现。头发干枯,稀疏易落,多属;青壮年头发稀疏易

期末中医诊断学高起专word精品

1. (单选题)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致病三因”学说,将眼病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本题 10711182358722 3.5 分) 疔A、外伤 厂B、不内外因 厂C遗传 'D、老化 厂E、疠气 标准答案:B 2. (单选题)脱肛,便溏,气短纳少,脘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弱,证属(本题 3.5分) 1071119 2358723 B、肾气亏虚 r D、脾不统血 ( A、脾气亏虚 ? r C脾虚下陷 标准答 C 案: 1071120 3.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聚星障的眼部体征()(本题3.5分) 2358724 A、抱轮红赤 r D、黑睛病灶呈地图状 r C黑睛病灶呈树枝状 r E、黑睛病灶状如豆腐渣 r B、黑睛表面点状混浊 标准答 E 案: 1071121 2358725 4. (单选题)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本题3.5分)丨

A、抗生素滴眼液

B 、 抗病毒滴眼液 C 抗真菌滴眼液 E 、 激素滴眼液 D 、 降眼压滴眼液 标准答案:B (单选题)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本题3.5分) 大肠湿热 C 脾胃湿热 5. B 、 肝胆湿热 A 、 脾胃湿热 D 、 膀胱湿热 标准答案: 6.(单选题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本题3.5 1071123 2358727 A 、 呃逆 r D 、 暧气 r B 、 太息 r C 干呕 标准答案: A 7. (单选题 2358728 )胞睑红肿热痛,伴大便干结,多为()(本题3.5 1071124 A 、 外感风热 D 、 心火上炎 E 、 肝胆火炽 C

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试题及答案(最全、最准确、最完整)

自2106年官方已不再公布往年真题,大家翻阅资料或上网可以发现2016真题都不全,40题往后即使有也 是往年凑得题,这套题原汁原味。 2016年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朱丹溪 C、李杲 D、刘完素 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A、阴阳消长 B、阴阳互藏 C、阴阳平衡 D、阴阳交感 3、“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A、脾肾阳虚证 B、心肾阳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肾阳虚损证 4、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A、泪 B、唾 C、涎 D、汗 5、肺主一身之气基于() A、肺的肃降功能 B、肺的百脉功能 C、肺的呼吸功能 D、肺的宣发功能 6、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A、营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7、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A、经络 B、腠理 C、脉道 D、三焦 8、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为()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太阴肺经 9、劳力过度对身体的主要损害是() A、耗气 B、耗血 C、伤精 D、伤神 10、“皮槁而毛拔”《素问·五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甘 B、多食苦 C、多食辛 D、多食咸 11、脏腑气滞多见于() A、肺、肾、肝、胆 B、肺、肝、脾、胃 C、心、肾、肝、胆 D、心、肝、脾、胃 12、“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伤寒论》,其病机是() A、津亏气耗 B、津随气脱 C、津伤液脱 D、气随津脱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病治阳 14、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 A、顺应自然 B、护肾保精 C、体魄锻炼 D、养性调神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尿时感觉异常的是() A、癃闭 B、遗尿 C、小便失禁 D、尿后余沥不尽 16、症见少卧不饥,哭笑无常,骂詈不避亲疏者,其病机属于() A、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B、气郁化火,痰火扰神 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17、下列各项中,皆属于面色黄主病的是() A、肾虚水泛证,脾虚湿阻证 B、寒湿困脾证,寒滞肝脉证 C、气血两虚证,阳气暴脱证 D、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嗳气常见原因的是() A、食滞胃脘 B、肝气犯胃 C、胃气衰败 D、寒邪客胃

中医诊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面黄虚浮者,常见于:() A脾胃气虚证B.肝胆湿热证C.脾虚湿蕴证D.寒湿困脾证2.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者,多见于:() A.表证B.里热证C.惊风D.血络郁闭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太阴脾经D.足少阴肾经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风证之常见舌态?() A.痿软舌B.强硬舌C.歪斜舌D.颤动舌5.舌绛苔少或无苔者,多提示:() A.实热证B.血瘀证C.胃肾阴伤D.气滞证 6.痰火扰心可致:() A.独语B.错语C.谵语D.狂言 7.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发热之成因?() A.阴虚B.阳盛C.气虚D.血虚 8.饥不欲食,提示() A.胃阴不足B.胃强脾弱C.胃火炽盛D.脾胃虚弱 9.“亡阳”之汗的特点是:() A.汗热味咸B.战栗汗出C.但头汗出D.汗冷味淡 10.下列哪一项对虚、实证的鉴别无意义:() A.食欲B.神志C.舌脉D.体质 11.浮而细软的脉象是:() A.细脉B.弱脉C.虚脉D.濡脉 12.气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情志抑郁B.胀闷疼痛C.胸闷太息D.嗳气呕恶 13.患者身目发黄,胁肋灼痛、厌食腹胀,口苦泛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应辨证为:() A.湿热蕴脾证B.肝胆湿热证C.寒湿困脾证D.肝脾不和证 14.真热假寒证最常见而典型的“假寒”表现是:() A.身感恶寒B.面色发青C.四肢厥冷D.脉象沉迟 15.下列哪项与脱汗无关:() A.恶寒战栗B.肢厥脉微C.冷汗淋漓D.呼吸气微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证”的内容,应包括有() A.病因B.病位C.病性D.病势E.辨证理论与方法 17.阴阳格柜可致() A.上热下寒B.上寒下热C.真寒假热D.真热假寒E.寒热转化18.气逆证临床上以.......为多见() A.胃气上逆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胆气上逆E.脾气上逆19.阴虚火旺可导致下列哪些舌象() A.痿软舌B.红绛舌C.裂纹舌D.点剌舌E.瘦薄舌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责任校对: 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 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类专业本科《中医诊断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A 型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相似之处是哪项 A.以常衡变 B.诊法合参 C.整体审察 D.见微知着 E.司外揣内 2.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3.在《灵枢·五色》中,“庭”是指 A.前额 B.眉间 C.鼻 D.颊侧 E.耳门 4.鼻端色青,多属 A.气血亏虚 B.肺脾蕴热 C.阴寒腹痛 D.胃气已衰 E.肾虚水停 5.舌绛紫干枯少津,可见于 A.热毒炽盛 B.肝火上炎 C.风热犯肺 D.气不摄血 E.寒凝血瘀 6.红瘦舌,黑干苔,最不见于 A.阴虚证 B.阴虚火旺 C.津枯血燥 D.胃肠热结 E.阳虚寒盛 7.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E.恶心 8.下列主诉,哪项最正确 A.诊为肝癌而来就诊 B.发热.咳嗽.吐痰 C.患痢疾三个月 D.胁胀.肝肿大一周 E.头晕一周,加重半天 9.时感肌肤麻木的原因,下列哪项最为常见

A.肾精不足 B.肝阴亏虚 C.风痰阻络 D.风寒入络 E.血虚失养 10.胃气衰败的脉象特征最可能的是 A.弦而软 B.弦而硬 C.弦而缓 D.弦而数 E.弦而滑 11.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者为 A.心气亏虚 B.心阳不足 C.痘疹将发 D.心肺气绝 E.宗气不守 12.最能辨别虚实真假的是 A.脉沉取之有力无力 B.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C.病程的新久或长短 D.整个体质的壮和弱 E.二便的通利和闭涩 13.原高热烦渴,脉洪大,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肢厥,属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热证转寒 D.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 14.伤风证最常见的表现是 A.咳嗽,喉痒,鼻塞 B.恶风,微热,汗出 C.突起水肿,少尿 D.皮肤瘙痒,出风疹 E.眩晕,麻木,振颤 15.下列哪项常不是形成气虚证的原因: A.久病重病 B.劳累过度 C.年老体弱 D.情志过极 E.先天不足 16.下列哪项不是脾阳虚证的特征表现 A.浮肿少尿 B.带下清稀 C.形寒肢冷 D.月经淋漓 E.久泄不止 17.脘腹冷痛,痛势暴急,口吐清水,面青肢冷,苔白滑,脉沉紧,应诊断为 A.胃阳亏虚证 B.寒饮停胃证 C.胃气亏虚证 D.食滞胃肠证 E.寒滞胃肠证 18.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 A.少腹硬满或不满 B.口渴引饮或不渴 C.小便自利或不利 D.神志不清或神清 E.脉象浮数或沉结 19.十二经脉病证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 B.经络所属脏腑的症状 C.多经合病的症状 D.另条经络所见的症状 E.与相表里经络的症状 20.住院病历的“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是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 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从正 D、张元素 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相互对立 D、相互消长 3.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4.化生“涎”的脏腑是 A、肾 B、肺 C、脾 D、肝 5.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 A、调和气血 B、调畅情志 C、调畅气机 D、调节血量 6.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7.“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 A、元气充 B、卫气和 C、宗气足 D、营气盛 8.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为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 9.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 A、风为阳邪 B、风性数变 C、风性开泄 D、风性善行 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11.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 A、气陷 B、气闭 C、气脱 D、气亡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 A、血燥生风 B、阴虚风动 C、风中络脉 D、热极生风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14.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属于 A、热者寒之 B、用热远热 C、阴中求阳 D、因人制宜 15.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16.症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苦笑无常者,其病机是 A痰气郁结,蒙蔽心神B肝风夹痰,蒙蔽清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

试卷 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中医诊断学》(01.031.0.3)试卷 (中医基础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业) 考试日期:2006年5月8日 考试时间: 120分 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学 号: 得分: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6 页)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A 型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 A.虚寒 B. 实热 C.湿 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 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 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 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 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胀痛B.灼痛C.冷痛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 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 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 A.心血虚 B.心肝血虚 C.肝血虚 D.心脾两虚 19、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期末中医诊断学高起专

1. ( 单选题) 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致病“三因”学说,将眼病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本 题3.5分 A、外伤 B、不内外因 C、遗传 D、老化 E、疠气 标准答案:B 2. ( 单选题) 脱肛,便溏,气短纳少,脘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弱,证属(本题 3.5分) B、肾气亏虚 D、脾不统血 A、脾气亏虚 C、脾虚下陷 标准答案:C 3. ( 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聚星障的眼部体征()(本题 3.5分) A、抱轮红赤 D、黑睛病灶呈地图状 C、黑睛病灶呈树枝状 E、黑睛病灶状如豆腐渣 B、黑睛表面点状混浊

标准答案:E 4. ( 单选题) 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本题3.5分 A、抗生素滴眼液 B、抗病毒滴眼液 C、抗真菌滴眼液 E、激素滴眼液 D、降眼压滴眼液 标准答案:B 5. ( 单选题) 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本题3.5分) C、大肠湿热 B、肝胆湿热 A、脾胃湿热 D、膀胱湿热 标准答案:B 6. ( 单选题)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本题3.5分) A、呃逆 D、嗳气 B、太息 C、干呕 标准答案:A 7. ( 单选题) 胞睑红肿热痛,伴大便干结,多为()(本题 3.5分)

A、外感风热 D、心火上炎 E、肝胆火炽 C、脾胃湿热 B、阳明实火 标准答案:B 8. ( 单选题) 患者白睛红赤肿胀,患眼灼热疼痛,刺痒较重,恶热畏光,泪热眵结;兼见头痛鼻 塞,恶寒发热,口渴思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选用()(本题3.5分 A、泻肺饮加减 B、羌活胜风汤加减 C、泻白散加减 D、防风通圣散加减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9. ( 单选题) 中医称角膜为()(本题3.5分 A、白睛 B、黑睛 C、视衣 D、瞳神 E、神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