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1 微型计算机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早在1946年就诞生了,然而微 型计算机在1971年才问世,它具有众多优点,其应用更 加广泛。微型计算机(见图1-1)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耗电少、性价比最优、可靠性高、结构灵活等特点,其 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飞速的发 展。计算机不仅能够完成数学运算,而且还可以进行逻 辑运算,同时还具有推理判断的能力。因此,人们又称 它为电脑。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具有思维能力的智 能计算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也在不断地深入
操作系统方面
主流的操作系统有Linux、UNIX (System Ⅴ、UNIX BSD、SCO UNIX、 Solaris等)、Windows系列(现在主要有 Windows 98、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 Windows CE等)等。
图1-1 现代微型计算机
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现将有关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 如下: 中央处理器(CPU)是指把运算和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的 那块芯片,这块芯片俗称主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中央处理器(CPU)配上一定容量的 存储器(或内存)、接口电路以及必要的外部设备组成。 单板机是指把CPU、一定数量的存储器芯片和I/O接口芯 片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并在该板上配以具有一定功能的 输入、输出设备。 单片机是指把CPU、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和必要的I/O接口 电路集成在一个硅片上。有的单片机还包括模数(A/D)和 数模(D/A)转换器。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_课后题答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_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1.总线接口部件有哪些功能?请逐一进行说明。

答: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

2.具体讲:①总线接口部件要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② 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部件要配合执行部件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者外设端口中取数据,将数据传送给执行部件,或者把执行部件的操作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外设端口中。

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答: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一个取指令或传送数据的完整操作所需的最少时钟周期数。

2.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3.当主频为24MHz时,Tφ=1/24MHz≈41.7ns,T总=4Tφ≈167ns。

4.当主频为15MHz时,Tφ=1/15MHz≈66.7ns,T总=4Tφ≈267ns。

1.CPU启动时,有哪些特征?如何寻找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答:1.CPU启动时,有以下特征:①内部寄存器等置为初值;②禁止中断(可屏蔽中断);③从FFFF0H开始执行程序;④三态总线处于高阻状态。

2.8086/8088系统的启动程序从FFFF0H单元开始的无条件转移指令转入执行。

1.在中断响应过程中,8086往8259A发的两个信号分别起什么作用?答:第一个负脉冲通知外部设备的接口,它发出的中断请求已经得到允许;外设接口收到第二个负脉冲后,往数据总线上放中断类型码,从而CPU得到了有关此中断请求的详尽信息。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1 微型计算机硬件
通常在一些书中介绍,微型机的硬件由运算 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和输出设备五个部 分组成,这种划分的方法是从组成计算机的功能 模块的角度出发。对于微型机的硬件组成还可以 用另外的分解方法。图1.2给出的微型机系统硬件 组成框图更直观、更切合实际。
1.1.2 微型计算机软件
状态寄存器的6个状态标志位的含义如下: 进位标志位(Carry Flag,CF):ALU结果的最高 位有进位或借位,CF=1;无进位或借位,CF=0。 奇偶标志位(Parity Flag,PF):指令执行后, ALU的结果的低8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PF=1;若为奇数, PF=0。 辅助进位标志位(Auxiliary Carry Flag,AF):加、 减算术指令执行后,最低4位D 3 D 0位有进位或借位, AF=1;无进位或借位,AF=0。该标志用于系统进行BCD 码的算术运算结果的调整。 零标志位(Zero Flag,ZF):指令执行后,ALU的 结果为零,ZF=1;结果不为零,ZF=0。 符号标志位(Sign Flag,SF):该位总是和ALU结 果的最高位相同。因为在带符号数运算时,最高位是符 号位,所以运算结果为负时,SF=1;否则SF=0。 溢出位(Overflow Flag,OF):在带符号的加、 减算术指令执行后,ALU的结果超出数据的量程,则产生 溢出,OF=1;否则OF=0。一旦OF=1,则运算结果是错 误的。
BIU:负责从存储器或外部设备中读取指令和读/写数
据,即完成总线操作。 这两个单元处于并行工作状态,可以同时进行执行指 令和读/写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CPU的指令执行速度, 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
由图1.3可知,Intel 8086的程序设计模型如图1.5所示。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戴梅萼)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戴梅萼)
32位微处理器(80386,80486) (Pentium,P2,P3,P4 )
1、3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算术逻辑部件 累加器、寄存器 控制部件 内部总线 存储器(ROM、RAM) 输入输出接口 系统总线 外围设备 系统软件 微 处 理 器
微 型 计 算 机
微 型 计 算 机 系 统
1、4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计算机主要应用于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 的数学问题(数值计算)。 2、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速度快和精度高的特点来对数字 信息进行加工。 3、工业过程控制
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CAI)、计算 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 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系 统。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主要就是研究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 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智能机器人,模拟人的 思维过程,计算机学习等等。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 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于人类智 能行为的计算系统。
1、3、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和 软件的结合,才能使计算机正常工作运行。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一个为执行程序建立物质基础的物理 装置,称为硬件或裸机。
计算机软件系统指为运行、管理、应用、维护计算机所 编制的所有程序及文档的总和。
依据功能的不同,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3、1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 必须具备功能: *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可保存少量的数据 *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 *能和存储器及外设交换数据 *能提供系统所需的定时和控制 *可以相应其它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2. 字长
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微处理 器的内部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和数据总线的宽度
3. 微处理器的集成度
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密度。 Pentium 310万管/片
4. 内存容量
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内存大小反映了计 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还须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一、 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数的两个主要特点:
1. 有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 1, 2, … 9。 2. 遵循“逢十进一”原则。
一般地,任意一个十进制数N都可以表示为:
N=Kn-1×10n-1+Kn-2 ×10n-2+······+K1×101+K0×100
+
m
K-1×10-1+K-2×10-2+······+K-m×10-m = Ki 10 i
i n 1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的个数
*权:数制中每一位所具有的位值.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式中,10称为十进制数的基数,i表示数的某一位,10i 称该位 的权,Ki 表示第I位的数码。 Ki 的范围为0~9中的任意一个数
设基数用R表示,则对于二进制,R=2, Ki为0或1, 逢二进一。
m
N= Ki 2i i n1
4. 按体积大小分:
(1) 台式机(又称桌上型) (2) 便携式(又称可移动微机、笔记本型、
膝上型、口袋型、掌上型和钢笔型)
四、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运算速度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 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 来描述。

第1章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1章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PIO:并行I/O接口
接口电路
SIO:串行I/O接口 中断控制器
DMA

操作设备:由显示器、键盘、指示灯等组成


系统软件:OS、编译诊断程序、监控程序
软件 应用软件:针对过程编写的控制、管理程序
包括输入、控制、输出及显示打印程序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2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4、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
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首先必须对各种数据,如 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进行采集。为此,必须通过检测元件,即 传感器,把非电量参数转换成电量。此外,为了控制生产过程,还必须有执 行机构。它们的作用就是控制各参数的流入量。
5、通用外部设备
主要为了扩大主机的功能而设置的,是实现微机和外界交换信息的功能的设备。 常规外部设备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并根据控制系统的规 模和要求来配置。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
给定信号
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
D\A转换器
执行机构
被控参数 被控对象
A\D转换器
1、控制过程 图1.3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从本质上看,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 点: (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参数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且将采样 结果输入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输入的实时给定值与被控量的数值进行处理后, 按照预先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则称为实时决策,或简称决策;
(3)保护重要数据的后备存贮体
Watchdog和掉电保护功能均要有能保存重要数据的存贮体支持, 后备存贮体容量不大,在系统掉电时数据不会丢失,故常采用 NOVRAM,EEPROM或常有后备电池的SRAM,为了保证可靠、安 全,系统存贮器工作期间,后备存贮体应处于上锁状态。

第1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1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进制计算 进制计算主要有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与或非等逻 辑运算。 辑运算。其他进制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的运算方法与十 进制的运算方法类似, 要点是逢N进一 借一等于N。 进一、 进制的运算方法类似 , 要点是逢 进一 、 借一等于 。 与或非等逻辑运算一般是指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与或非等逻辑运算一般是指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 将 1当 当 成真, 当成假。 成真,将0当成假。 当成假
1.1 微型计算机发展简史与展望(续) .
4、 80年代以后 , 微处理器进入第四代产品 , 向系列 、 年代以后 微处理器进入第四代产品, 年代以后, 化方向发展, 公司相继推出了性能更高、 化方向发展,Intel公司相继推出了性能更高、功能更 公司相继推出了性能更高 强的80186和80286,它们与 向上兼容。 强的 和 ,它们与8086向上兼容。 向上兼容 5、1993年3月,Intel公司发布了最新微处理器产品 、 年 月 公司发布了最新微处理器产品 Pentium,它可以称为第五代微处理器产品,其使用亚微 ,它可以称为第五代微处理器产品, 米级的CMOS技术,使集成度高达 技术, 万个晶体管/片 米级的 技术 使集成度高达310万个晶体管 片。 万个晶体管
1.1 微型计算机发展简史与展望 (续) .
3、 1978—1980年出现了第三代微处理器 , Intel的 、 年出现了第三代微处理器, 年出现了第三代微处理器 的 8086/8088, Motorola的 M68000 和 Zilog的 Z8000作 , 的 的 作 为典型代表相继问世, 其集成度高达29000个晶体 为典型代表相继问世 , 其集成度高达 个晶体 管/片,成为当时国内外市场上最流行的三种微处理 片 器。
微处理器、 1.3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 1.3.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 简称µP或 ),是指由一片 简称 或M P (Microprocessor),是指由一片 ), 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 的中央处理器部件,又称为微处理机。 的中央处理器部件,又称为微处理机。它本身并不等于 微型计算机,而只是其中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而只是其中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概述

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回顾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与软件)、结构、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功能实质。

本讲重点微处理器及微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微机系统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系统的联系与差别,强调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具有独特结构的计算机系统,由此决定了微机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其特点。

【讲授内容】1.1 微机发展概述计算机系统是能够自动地、快速地、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工具,其工作过程的实质是电子器件状态的快速变化。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由电子管构成的,能够按照人们事先的安排,快速完成所要求计算任务的ENIAC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电子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是以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来划分的,即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产品,即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电路技术不断发展,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的产物。

主机按体积、性能和价格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五类,从其工作原理上来讲,微型机与其它几类计算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所不同的是由于采用了集成度较高的器件,使得其在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即将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两大核心部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显然该芯片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微处理器MPU。

微处理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自70年代初出现第一片微处理器芯片以来,微处理器的性能和集成度几乎每两年翻一番,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前几代计算机。

微机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CPU、主频、缓存、新技术。

一、微机的发展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为CPU,因此我们主要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来介绍微机系统的发展过程,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1971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以其为核心组成了一台高级袖珍计算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年 8086 /8088 2.9万 (3万) 1982年 80286 13.5万 1985年 80386 32万 1990年 80486 120万 1993年 Pentium 320万 1996年 Pentium Pro 550万 1997年2月 Pentium II 750万,300MHz 1999年 Pentium III 2000年(4季度) Pentium IV 4200万,1.4GHz(0.18um工艺) 其他新型技术,如激光计算机。 从计算机结构及信息理论方面,“非冯结构”(神经网络--仿人脑 的思维和记忆模型),更便于处理某些智能型问题。 目前,CPU的主频已达到4G以上,线宽也突破了0.09um。64位双核 CPU也已商业化。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24



1.2.1芯片组的引出 把主板上众多的接口芯片和支持芯片按不同 功能分别集成到一片集成芯片之中。这种用 少量几片VISI芯片的组合称为:控制芯片组 “,简称”芯片组“。 采用芯片组后,可以简化主板的设计,降低 了系统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 对今后的测试、维护和维修都提供了极大的 方便。
1971 1974 1978 1984 1985 1989 1993
4004 8080 8086 80286 80386 80486 Pentium586
1995 1997
1999 2000
Pentium Pro 550万 PⅡ
PⅢ PⅣ
150~200 300~450
600~1000 1.4G
0.6 0.35
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方向

将 CPU 以 及 其 他 主 要 部 件 ( 如 通用微机,例如:PC微机 ROM、RAM、I/O接口)都集成在 功能、速度、使用方便、人机对话手段 一个微处理器芯片中

用于过程控制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方向

例如:常用的MCS-51、MCS-96
专用微机,例如:单片机、工控机 可靠性高、实时性强 程序相对简单、处理数据量小
系统总线

总线是指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 总线是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微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连接系统功能部件 总线信号可分成三组 地址总线 AB:传送地址信息(单向) 数据总线 DB:传送数据信息(双向) 控制总线 CB:传送控制信息(每根单向/双向)
总线是计算机的部件与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它 能分时地发送和接收各部件的信息。总线不仅仅是一组传输 线,它还包括与数据传输有关的控制逻辑。所以,在一个计 算机系统中,总线应被看成一个独立的部件。
0.25 0.18
64(32位处理器) 64(32位处理器)
64(32位处理器) 64(32位处理器)
32 32
32 32
750万
800万 1000万





一、按计算机应用划分的计算机发展阶段 (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 年) 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 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 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 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 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 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化三大技术支柱
• • •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
12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关系:
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 硬件 微型计算机 软件 运算器 控制器 寄存器组
内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及外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电源、面板和机架等
13
1.1.2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19
1.2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寄存器组 内存储器 总线
输入输出 接口电路
外部设备
软件
20
1.2.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系统总线BUS 处 理 器 子 系 统 系 统 总 1. 线 2. 形 成 3.
4.
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微处理器子系统 控制总线CB 存储器 存储器 I/O接口 I/O设备和I/O接口 系统总线



17



18
按组装形式和系统规模划分,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有 单片机、单板机和个人计算机等。 (1)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又称为“微控制 器”和“嵌入式计算机”。这是一种把构成一个微型 计算机的一些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之中的计算机, 该功能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 定时器/计数器等,甚至还有将D/A和A/D集成在内 的 单 片 机 。 如 Intel 公 司 的 MCS-51 系 列 单 片 机 (8031、8051、8751)、MCS-96系列(8096、 8796、8098)、Motorola公司的MC6805等。 (2)单板机。将微处理器、RAM、ROM及一些I/O 接口电路,加上相应的外设以及监控程序固件等安装 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如以Z80 为CPU的TP-801、及以Intel 8086为CPU的TP-86 等,广泛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及教学实验。 (3)个人计算机。略
5
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续)

第4代:32位微机

I80386 →80486→ Pentium →Pentium II →Pentium III → Pentium 4

第5代:64位微机
Itanium 、64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
6
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续)




I/O设备
图1.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21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微处理器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是整个微型计算机的核心,也称中央处理 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具有控制器和运算器功能。 注意,微处理器并不是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部件 (1)算术逻辑部件(ALU):用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例如,SUB AL,5; AND AL,FEH;ADD AL,10;OR AL,01H; (2)累加器:运算前存放操作数,运算后存放运算结果。输入/输出指令也 通过累加器来完成。 例如:IN AL,50H; OUT 51H,AL; ( 3 ) 程 序 计 数 器 ( Program Counter--PC ) , 也 称 指 令 计 数 器 (Instruction Counter),由它指出下一条要执行指令所在存储单元的 地址,具有加1计数的功能。 (4)指令寄存器:用来存放从存储器中取出的指令码。 (5)指令译码器:对指令码进行译码,确定指令的操作(如加、减、移位 等)。 (6)时序和控制部件 22
4
1.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1代:4位和低档8位微机
I4004→I4040→I8008

第2代:中高档8位微机
M6800、 I8080、Z80、I8085 Apple-II 微机、MCS-48、MCS-51系列

第3代:16位微机 M68000、Z8000
I8086/ 8088 →80286, IBM PC系列机
10
2.新型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建立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基础上, 从内部基本结构来模拟人脑的神经系统。用简单的数据 处理单元模拟人脑的神经元,并利用神经元节点的分布 式存储和相互关联来模拟人脑的活动。 生物计算机:使用由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分子为材 料的“生物芯片”,不仅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而且能 以波的形式传播信息。由于它具备生物体的某些机能, 所以更易于模拟人脑的机制。
14
1.1.3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1.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PC机每秒种可以处理几百万条 指令,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几亿次以上。 计算精度高:普通微型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已达 到32~64位二进制数。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记忆”功能 指的是计算机能够存储大量信息,供用户随时 检索和查询。逻辑判断功能指的是计算机不仅 能够进行算术运算,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和实践 推理。记忆功能、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相结合, 使得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类的某些智能活动,成 为人类脑力延伸的主要工具,所以计算机又称 为“电脑”。
3 .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介绍

位:这是计算机中所表示的最基本、最小的数据单元。
字长:是计算机在交换、加工和存放信息时的最基本的长度。
字节(Byte):是计算机中通用的基本单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字: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主频:也称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中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频率。 访存空间:是该微处理器构成的系统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 指令数:构成微型计算机的操作命令数。 基本指令执行时间:计算机执行程序所花的时间。 可靠性:指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工作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兼容性:指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可用于其他多种系统的性能。 性能价格比:是衡量计算机产品优劣的综合性指标。
23
总线信号

地址总线 AB


输出将要访问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地址线的多少决定了系统直接寻址存储器的范围 CPU读操作时,外部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往CPU CPU写操作时,CPU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往外部 数据线的多少决定了一次能够传送数据的位数
协调系统中各部件的操作,包括以下信号: 控制信息(输出)、请求(输入)、状态联络(输入/出) 控制总线决定了系统总线的特点,例如功能、适应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