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性格

合集下载

体现李白豪放洒脱的故事

体现李白豪放洒脱的故事

体现李白豪放洒脱的故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许多故事体现了他的豪放和不羁。

以下是几个反映李白这种性格特点的著名故事: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热爱饮酒,常常在酒中
寻找灵感,他的很多诗句都透露出对酒的热爱。


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他在与友人聚饮时,常高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和及
时行乐观念的追求。

2.折柳赠别:李白在离开故友时,常有折柳赠别的习
惯。

这个动作象征着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见
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行云流水般的洒脱。

3.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表
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月
夜独泊的情境中,他既展示了对古人英雄的怀念,
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漂泊生活的热爱。

4.望庐山瀑布:在这首著名的诗中,李白描绘了庐山
瀑布的壮丽景象,并在诗中投射了自己的豪放情
怀,展现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胸怀。

这些故事和诗作共同勾勒出了李白那种超脱世俗、热爱自然和自由的个性。

他的生活和创作,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由不羁生活方式的向往,成为后世文学艺术中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形象。

古代诗词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

古代诗词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

古代诗词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李白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豪放诗风在古代诗词界独树一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深入探究李白的豪放诗风,从其性格特点、创作风格以及诗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这一诗人的诗歌魅力。

一、李白的性格特点李白豪放的诗风源于其过人的性格。

他生性豪放不羁,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热爱和不拘一格的个性。

他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卓越的才华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1.言辞华丽李白的诗歌常常使用华丽辞藻,运用形象生动、华丽辞藻以及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他常以浩渺的蓝天、奔放的白云以及壮观的山水作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壮丽与豪放。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李白的诗歌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他的作品有时是写红尘中的痛苦和欢乐,有时是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

他的写景与抒怀相结合,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引人入胜。

3.自由奔放李白的写作风格毫不受约束,他经常运用寓言、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无限热爱,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三、李白的豪放诗歌主题1.自然与人生李白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然的豪放之美。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山川、江河、花草等元素,这些元素和他自由不羁的性格相互融合,成为他诗歌中独特的符号。

2.壮丽与豪放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赞叹,他通过诗歌展现了自己对壮丽事物的感慨和向往。

他喜欢描绘广阔的天空、奔放的白云、辽阔的草原等,通过壮丽与豪放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变化的内心追求。

3.自由与狂放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

他崇尚个性的张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饮酒、畅游、纵情欢乐等元素,这些元素体现了他的无拘无束的性格和对世事的豪情。

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

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

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而著称,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追捧。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深入了解了他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下面我将从他的豪放不羁、追求自由、对人生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的人格特质体现在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上。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放浪不羁的气息,表现出他不受拘束的个性。

他喜欢饮酒作乐,爱好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也体现了他对传统规矩的不屑一顾。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不拘一格的个性特质使他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代诗仙。

其次,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使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他喜欢云游四方,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他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此外,李白的诗作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他在《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对美酒、美食、美人的赞美,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人生的态度。

最后,李白的诗作中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呼吁社会改革和人民解放。

他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和社会不公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综上所述,李白的人格特质与行为表现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追求自由的精神、对人生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个性与情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人,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特点
1.诗人的浪漫情怀
李白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

他热爱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他的浪漫情怀使他成为了一个追求自由和梦想的代表。

2.诗人的豪放个性
李白的个性豪放不羁,不拘一格。

他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和规范。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权贵的讽刺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个性使他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3.诗人的才华横溢
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才华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诗作以其豪放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他的诗作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自然景观、历史传说、个人情感等。

他的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4.诗人的追求与矛盾
李白的形象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

他追求自由和梦想的同时,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疑问。

他的追求和矛盾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李白性格文案短句

李白性格文案短句

李白性格文案短句目录:一、李白的早年二、李白的文学才华三、李白的豪放个性四、李白的人生态度五、李白的思想境界六、李白的影响力一、李白的早年李白,字太白,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

早年的李白聪慧好学,天赋异禀,展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和文采。

二、李白的文学才华李白继承了古代诗人的瑰丽风范,他的诗歌作品饱含着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的气息。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炽热的文字描绘了浩渺的大自然景象,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三、李白的豪放个性李白个性豪放,他崇尚自由,嫉恶如仇,不受拘束。

他喜欢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

四、李白的人生态度李白对人生怀有豁达的态度,他积极乐观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笔耕不辍,不断追求艺术的完美,并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李白的思想境界李白的思想境界高远深邃,他关注人类命运与社会现实,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他的思想充满着哲学色彩,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给人们以思考和启迪。

六、李白的影响力李白的诗歌影响深远,他的创作风格带动了唐代文人的创作潮流,开拓了诗歌的疆域。

他的诗作被后世广为传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上是关于李白性格的短文案,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对李白及其作品的更深入了解和欣赏。

通过对李白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自由、豪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李白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的一些论述:人格魅力:1. 豁达奔放:李白个性豁达奔放,不拘一格,崇尚自由。

他在人生态度上秉持豁达的心态,对于困境和挫折常常以豁达的态度看待。

2. 豪放不羁: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都显示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权势和规矩有一种不拘泥的态度。

3. 浪漫主义情怀:李白追求浪漫,崇尚个性,对大自然和人生充满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激情和浪漫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4. 豪饮豁达:李白以豪饮而著称,这也反映了他豁达奔放的个性。

他在酒中表达豁达、豪放的情感,将生活中的忧愁和困扰抛却。

诗词风格:1. 豪放高远: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高远,以奔放、豪迈、高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描绘了宏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个人豪情壮志。

2. 抒发自由: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强调个性的表达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由奔放、逍遥自在的形象。

3.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写景的素材,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4. 豪情壮志:李白的诗歌中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英雄人物,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总体而言,李白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对自由、豁达、豪放的追求,而他的诗词风格体现在豪放高远、抒发自由、借景抒情、豪情壮志等方面。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李白的性格及命运

李白的性格及命运

李白的性格及命运李白的性格及命运被后人称为“诗仙”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着狂放不羁、自信洒脱的性格,他的诗歌被后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李白(公元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的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白一生创作无数,但留给后人的作品现在仅存九百六十首,其中有部分作品还真假难辨,在他死后不久,他的诗歌就已经“十丧其九”(李阳冰《草堂集续》)了,这不失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缺憾。

但就存这九百多首诗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李白的一生经历,以及他的性格命运。

李白的诗歌特征多变,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豪、奇、悲、逸,而这些特征往往又是相互交融,难以分辨。

“豪”是李白诗歌的最大特征,这也恰恰体现了李白自信不羁、恃才傲物的性格。

李白诗歌的“奇”体现在他的创新性上,李白的创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新以大胆的想象为根基,加之作者自己如神仙般的超脱思想和浪漫情怀,令人耳目一新、深感折服。

而“悲”的风格则多由李白自己的遭遇而成,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深感报国无门,常常喟叹而写一些悲壮诗歌。

“逸”则体现了李白云游四方的安逸思想,表达了他的闲情逸致,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也正是李白作为凡人性格当中淳朴率真的一面。

无论李白的诗歌有多么复杂繁冗,性情有多么复杂善变多样,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我们能看到李白诗歌的两大主线:一是豪气豁达,二是悲愤失意。

豪气是因为他对理想自信不羁,悲愤是他对现实不满悲哀,而每每在这个时候李白都能找到自我疗伤的良药,那就是投入到道家思想的境界中去,用豁达的精神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体现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他的文采彪炳千秋,不仅仅令古人为之倾倒,穿越千年,依然令今世之人啧啧称奇。

他犹如山峰高耸入云,他又如江河奔腾不息,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样一个传奇而又神奇的人物,为何我们看到他的身世却是“赐金还乡”、“流放夜郎”、“抑郁而逝”等悲凉字眼,一代天才巨星以如此的方式陨落,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

唐代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与作品解析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

而其中最为著名且备受赞誉的诗人之一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就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具体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李白的性格特点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诗人之一,他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作品中的豪情壮志和奔放激情。

以下是李白的性格特点的详细解析。

1. 乐观开朗李白的性格乐观开朗,他常常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表达在他的诗歌中。

他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找到快乐,将这种乐观情绪转化为诗歌的力量。

他的作品中常常洋溢着阳光和快乐的氛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2. 自由奔放李白的性格自由奔放,他不受世俗的拘束和束缚,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这种性格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他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情万丈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自主的向往,并以此激励他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3. 爱国情怀李白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许多反映国家风貌和历史的诗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种爱国情怀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使其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意义。

4. 浪漫唯美李白的性格特点还包括浪漫唯美,他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和感受。

他喜欢游历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景,这些经历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他在诗歌中刻画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并陶醉其中。

5. 崇尚豪放李白的性格崇尚豪放,他坚持追求真实和自由,不受任何外界力量的限制。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张力。

他的文字饱满而有力,使人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李白
——从诗歌浅析谪仙的性格特点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悲壮的豪放与乐观的豁达集于一身的太白如是呐喊。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谪仙的自信—《将进酒》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同时又将谪仙受挫却依然满怀自信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谪仙的狂傲—《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当大官,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

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不仅点明了回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

李白喜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之意。

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

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

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正因为恨不得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李白把自己比作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

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在诗中将那些目光短浅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将自己比作朱买臣,认为西去长安便可青云直上了。

遗憾的是,李白的报国热情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欣赏,相反,唐玄宗器重李白,目的是要李白为其写诗作词,供其享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谪仙的浪漫—《把酒问月》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

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

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

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

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
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

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

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

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

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

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

“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

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

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

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

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

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

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谪仙的惆怅—《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

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

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

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

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当理想破灭,窥破红尘。

李白并没有将人生之舟永远抛锚浅滩。

还有第二条路等待着他去发现和开辟。

这时候的李白,洒脱得身无外物之束。

他要跳出那个喧嚣的尘世,回归自然,过着乘桴于海、云游四方的诗意生活。

虽然,他有些不甘,但还不至于到那种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他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其实,他也带不走那片“云彩”,它太沉重了,还不如干脆放手,了却一身疲惫。

“弄扁舟”的李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遥望的背影。

这位集诗仙、文人、酒徒、道士、侠客为一身的大诗人,不仅是“盛唐气象”的巨音,而且是“双子星座”的标尺。

在李白的身上,横空出世的才华与澎湃饱满的激情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为一体,辉耀着整个中国古代辽阔的文化苍穹。

这个天地造就的复杂糅合体,以截然不同的四种人生态度标榜着属于他自己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对立又统一地引领着他的心灵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