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
药物经济学分析及运用研讨论文

药物经济学分析及运用研讨论文药物经济学分析及运用研讨论文【摘要】随着20世纪药品行业的发展,如何在有限成本的前提下生产出高质量药品变得越来越重要,药物经济学也由此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为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药物经济学历史起源及概念出发,详细总结药物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为今后我国药物经济学的发展提供科学有用的依据。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实际应用1药物经济学的历史起源及概念1.1历史起源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20世纪中后期。
1950年以后,美国的公共医疗保健费用飞速上涨,令普通民众不堪重负,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同时使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美国国会对公共医疗费用进行了一次成本效用分析,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措施,Pharmacoeconomics一词由此产生。
1.2概念单从概念上来讲,药物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药物经济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的药品市场定价以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1]。
狭义的药物经济学则是指在药物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从社会角度开展以药物流行病学人群观为指导的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
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根据研究者评价结果指标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评价方法: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以及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titanalysis,CBA)。
其中最小成本分析为不完全分析,其余3种均为完全分析[2]。
2.1CMA使用CMA方法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治疗方案的数量为两种或两种以上;②治疗方案针对同一种疾病;③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安全性等指标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几乎没有差异。
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药物经济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药物经济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在各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今后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将来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评价;实践;问题与对策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它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不断借鉴各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己用,以减少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好地测量成本和产出。
广义的药物经济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的药品市场定价,以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
狭义的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观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展开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测量,对比分析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卫生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相对社会经济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疾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主要开始于实施积极的药品目录之后,迄今为止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主要也是在药品报销领域。
但随着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数量在我国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在实践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问题。
1.药物经济学专业人才的不足目前我国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熟练掌握药物经济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进行相应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的人才。
自从引进药品目录并强制要求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之后,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药物经济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但我国能够进行这方面研究和实践的专家仍然缺乏。
虽然学术界已经逐渐表现出了对药物经济学的兴趣,但还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来解决那些在国际上都颇有争议的问题。
2.国内临床数据的缺乏在我国的医疗体制背景下,针对本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数据十分缺乏,因此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不得不以本国的成本数据与国外的临床数据结合进行。
药物经济学评价

对我国药物经济学应用的思考徐国成*杜继文*关键词:药物经济学应用思考摘要:药物经济学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实证分析的评价技术。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用药物经济学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及新药研发,但我国却起步晚、发展慢,原因是制度、体制、研究方法及人员短缺等因素制约,因此,建议我国政府,提高政策引领、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药物评审评价机制、规范技术支撑和培养研究型人才,使药物经济学在医药领域里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并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人类健康状况最大限度改善的科学。
是一项为决策者提供实证分析的新兴学科。
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其主要研究的内容,其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成本最小化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UA)和成本效益分析法(CBA)。
我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起步,大多数研究尚处于学术研讨阶段,其根本原因是政策引导乏力、制度保障缺位、体制机制环境缺失、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及研究人员短缺等因素,如此障碍使药物经济学处于发展的瓶颈。
1.我国药物经济学存在的问题1.1政策引导乏力*徐国成,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物经济学长春 130117*杜继文,长春中医药大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硕士研究生长春 130117药物经济学已被众多国家运用于控制药品费用控制的工具与手段。
世界经合组织(OECD)中约三分之一的国家都已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制定药品价格和医疗保险报销价格①,如澳大利亚就强制规定药品注册申请时提交药物经济学评价数据, 加拿大将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医疗保险赔付的依据, 日本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不仅用于企业申报新药和药品定价,还用于新药研发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营销策略②。
但在我国,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宏观药品政策中的应用甚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
药物经济学文献评估报告范文

药物经济学文献评估报告范文药物经济学文献评估报告药物经济学文献评估是一种客观评价药物的一种方式,旨在评估使用药物或新药的成本效益。
在报告中,我将对在药物经济学中使用的一些主要文献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及认识药物经济学的重要性。
首先,我将评估一项研究,即Briesacher BA等人的“重点新药在家庭医生内科诊断和治疗中的费用效益分析”。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专用新药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成本,从而提高建议新药的可行性。
研究中的经济评估主要是基于病人的治疗结果和治疗成本,同时也考虑到了新药治疗的可及性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其他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新药的成本效益要优于传统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治疗结果。
第二项研究是Anderson J等人关于预防膀胱癌的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措施对膀胱癌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经济成本的影响。
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比不接受的患者的治疗结果更好,而且在经济成本方面也更有利。
由于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治疗的疗效更好,社会支出也会减少,从而呈现出该治疗方法的经济效益。
最后,我将就联邦社会服务经济评估系统(FSES)的应用进行评估。
该系统是一个由联邦政府开发的新型经济评估系统,旨在改进社会服务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系统评估基于社会服务项目的成本和社会效益,以及该项目的影响范围和实施难度等因素。
有效应用FSES可以客观的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从而更好地确定社会政策的有效实施方法。
总的来说,上述文献均重视对药物的经济评估,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成本效益的可行性。
这些文献也表明,药物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以有效、客观、经济的方式评估及认识药物的经济效益。
药物经济学评价案例范文

药物经济学评价案例范文Drug economics evaluation is an essential aspect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s it helps in determining the value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for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 alike.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疗行业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确定药品对患者和医疗提供者的价值和成本效益。
From a patient's perspective, drug economics evalu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access to necessary medications and treatment.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能会对他们获取必要药物和治疗的途径产生重大影响。
It is important fo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o conduct thorough economic evaluations to ensure that their drugs are competitively priced and provide substantial value to patients. 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进行彻底的经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他们的药物价格有竞争力,并为患者提供实质性的价值。
Healthcare providers also rely on drug economics evaluation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which medications to prescribe, taking intoaccount both the cost and efficacy of the drugs. 医疗提供者还依赖于药物经济学评价做出明智的决策,选择哪种药物进行处方,考虑到药物的成本和功效。
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研究题目: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主题是“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在当前药物经济学评价领域,临床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药物的合理使用、临床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医疗费用1. 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药物经济学评价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而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可以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药学与药物经济学的结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了解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然后,选取一定数量的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案例,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探讨其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最后,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实践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等。
然后,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
具体结果将在研究中详细呈现。
4.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的结论是,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临床药学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药学与药物经济学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完善,且缺乏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因此,需要从、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相关工作,以推动临床药学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
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效果。
方法:本院从2016年2月开始,将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到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为应用前,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应用后,应用前后均选择100名医护人员及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前后医院药事管理评分及患者治疗费用。
结果:本院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医院药事管理后,药事管理评分明显要比应用前高,应用后患者治疗费用明显要低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评价;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026-02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i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i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Method Since February 2016, the hospital has applied the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to the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work. It will be appli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before application,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After the application, 100 medical staff and 12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score and patient treatment cost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Conclusion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pharmacoeconomics to evaluate the hospital's pharmacy management,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application.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applic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pharmacoeconomic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hospital pharmac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Drug economics evaluatio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value药物经济学是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经济学手段来分析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不同学科现状[1]。
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价中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价中的应用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指导药品定价。
方法: 根据药物经济学理论,采用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新药定价时应选择合适的参照药物与参照价格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基于成本的新药申报价格进行评价和调整。
结论: 药物经济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药品定价的合理性。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 评价; 药品; 定价一、背景目前,我国药品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凸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药价虚高、流通环节过多、不正当折扣让利营销和不合理用药。
在全球药品费用仅占医疗费用10%的背景下,我国的药品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50%~60%,这的确应进行深思。
高昂的药品费用,造成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消费者个人,都已不堪重负。
而不合理的药品定价,是上述药品市场问题的源头。
正是由于药品定价虚高、利润空间巨大, 所以能支持众多流通环节的利润,也能支持高额的折扣让利营销费用,从而刺激了医疗服务机构过度提供药品服务并从中牟利。
事实上,医疗机构通过药品牟利是非常浪费医疗资源的。
因为医疗服务的收费大部分会成为医院的收入,而药品的收费只有小部分成为了医院的收益,所以要取得相同的收益医院必须使用比医疗服务金额高得多的药品。
由此可见,“以药养医”大大加重了患者和第三付费方的负担。
为此,笔者拟就如何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指导药品定价作一探讨。
目前我国药品定价机制的弊端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机制,为药品虚高定价造就了条件。
其机制主要是成本加成定价:根据厂商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比例,形成出厂价;出厂价加上一定的进销差率,形成批发价;批发价加上一定的批零差价,形成零售价。
这套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厂商虚高申报成本。
(2)定价时未考虑药品的治疗成本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即药品的性价比。
在普通商品市场中,厂家一般也根据成本确定产品价格,这个价格将受到市场的检验,如果性价比不够高就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在各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今后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它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不断借鉴各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己用以减少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好地测量成本和产出。
广义的药物经济学主要研究药品供需方的经济行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下的药品市场定价以及药品领域的各种干预政策措施等。
狭义的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观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展开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测量对比分析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以及不同卫生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相对社会经济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疾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主要开始于实施积极的药品目录之后迄今为止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主要也是在药品报销领域。
但随着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数量在我国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在实践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问题。
一、药物经济学专业人才的不足——目前我国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熟练掌握药物经济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进行相应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的人才。
自从引进药品目录并强制要求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之后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药物经济学专业教育
的发展但我国能够进行这方面研究和实践的专家仍然缺乏。
虽然学术界已经逐渐表现出了对药物经济学的兴趣但还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来解决那些在国际上都颇有争议的问题。
二、国内临床数据的缺乏——在我国的医疗体制背景下针对本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数据十分缺乏因此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不得不以本国的成本数据与国外的临床数据结合进行。
由于种族和地域等差异我国的疾病发生率和流行程度与其他国家不同尤其是西方国家各国医疗实践中的差异也会对临床收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引用国外临床数据的过程中对这些数据的质量并不好把握。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鼓励并直接促进了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但截至目前还少有公共基金用于资助关于模型和数据等药物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药物经济学评价我国还应完善国内临床数据的积累促进可利用相关数据库的建立。
三、将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更好应用于决策实践还有待解决——目前如何将药物经济学研究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制定这一问题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答案。
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数据来源以及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其次在报销决策制定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经济性信息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疾病负担、预算影响等。
因此如何将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更好地应用于决策实践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实践中的对策:一、合理选择研究对象——评价研究的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药品一种疾病不仅有
治疗方案还有预防方案治疗方案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
疗、针灸治疗等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要拓宽思路。
评价研究应尽量缩小对照的范围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研究者需要根据特定疾病种类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来确定几种较为合理的对照。
此外还要避免使用不合理的对照。
例如对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比较大多是无意义的它们的产出多数无显著性差异或原研药的产出较高但仿制药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即便不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决策者也可根据自身知识合理选择。
二、对成本和产出贴现——研究时限超过1年时需要对不同时点的成本和产出数据进行贴现。
对于选用何种贴现率各国评价指南的要求均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于产出是否应该采用和成本一样的贴现率目前也还存在着争议。
我国的研究者可以采用3或5的贴现率并列出贴现前后的成本和产出数据同时采用010的贴现率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
三、合理确定研究时限——研究者确定研究时限的依据应该是疾病种类与备选方案的治疗目的。
急性疾病多采用短期研究而慢性疾病多采用长期研究且需考虑出院后更长时间的成本和产出。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后期的成本和产出数据经过贴现后对现值的影响将减小。
若研究时限不够可以采用模型法外推以使所有重要的长期成本和产出均出现。
四、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主要借鉴的是相关研究的产出数据但是成本数据也是可以引用的。
推荐采用荟萃分析来提高引用数据的可靠性但是进行荟萃分析需要大量优质文献国内文献可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若引用国外文献其数
据在国内的效度又有待证明。
目前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文
献的数量已逐渐增多研究者要善于利用、参考借鉴。
目前我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还停留在发展研究方法的阶段对研究结果的应用性考虑较少。
为了摆脱目前评价研究与国家政策、企业策略脱节的现状应该鼓励更多的评价研究结果的应用部门参与到评价研究中去。
评价研究不可为降低测量难度而削减其实用性,此外还需要提高不同评价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