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方言语音特点研究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荆门方言3

荆门方言3
萝卜顿排骨----萝卜轰排骨
睡不着----睡不绰
顽皮----猴脸
骗人----日伯(白)
檫鼻涕----开鼻天
作业做完了----作业奏完达
锅里剩饭盛起来----把饭瓦出来
都.全部----哈(如;哈跑答)
脏---- tia马. 来得
调皮----叼器
使劲----喔死"喔"读2声
去----可二(连读) (你可二死科....).
温度很低,冷 ---- 冷亲
开水很烫----糊人
水很冷----割人
浪费----抛撒.
半裸----打赤宝
全裸----打挑肚
不舒服---- 不万象
固执----拿劲子(你拿劲子吃列。。。。小心过300斤)一个劲滴
摔蛟----达都大
摔了一跤----打牯牛子
走路不小心摔---- 板高子、板打一高
把某人或者物体按住----逞都
被人批评----挨嚷
手或者脚被(刀、玻璃)割伤----被奶哒一哈
人长得黑----何区区地。
开始----嘎是
硬----嗯
什么---------送马
干什么-------搞么厚
叔叔——挨也
伯伯——大爸
橡皮筋——橡筋gu子
毛巾--幅子
烫--糊人子
干什么?--搞什嘛子?
吃肉-----吃gaga
老年妇人,或者老婆--老巴子
聊天--日拨, 嘲笑--日决
饿死我了--O死我哒
馒头----巴巴
您好--俩好
答都-------------摔跤
早滴都啵----------知道吗
青蛙----克吗le(弹舌头)

荆门方言中的“子”

荆门方言中的“子”
2 0 1 6年 1 O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d u c a t i o n
0c t . 2 0 1 6 Vo 1 . 3 3 No . 1 0
第3 3卷第 l 0期

1 6・
( 1 ) 一( 2 ) 中的“ 子” 不是 词 缀 , 这里的“ 子” 具 有
实在的意义 , 是词根。这类名词因为其本身含有 语素“ 子” , 一般后面不再附加词缀“ 子” 。例 ( 3 ) 中的“ 儿子、 老子” 与“ 猴子、 鸭子” 一样 , 读轻声并 且没有实在的意义, 是词缀 。与普通话 中的使用 情 况 一致 , 这类 “ 子” 本身就 是词 缀 , 因此不 加。 例( 4 ) 一例 ( 5 ) 中的“ 色子、 雪子、 沙子、 石 子” 中 的“ 子” 含 有实 在 的意义 “ 颗 粒物 ” 在 内, 是 词根 不 是词缀, “ 色子子 、 雪子子 、 沙子子、 石子子” 其后 附加的第二个 “ 子” 才 是词缀。这类 才是荆 门方 言 中的特殊语 言现象 , 词语本 身含有语素 “ 子” , 但其后仍然可以附加词缀“ 子” , 这与词缀 “ 子” 的 意 义有 关 。《 说 文解字 ・ 子 部 》日 : “ 子, 十一 月 , 阳气 动 , 万 物滋 , 人 以为 称 。象 形 。凡 子之 属 皆从 子。 ” l 3 ‘ 子” 的本 义 为 刚 出 生 的 孩 子 , 意为 “ 小、 初” 之 义 。在后来 的使 用 过 程 中具 有 实 在 意 义 的 “ 子” 慢 慢开始 虚 化 , 最 终 虚 化 为 表示 附 加 意 义 的 词 缀 。在荆 门方 言 中 “ 沙子子 、 雪子子、 色子子” 后仍可加词缀“ 子” , 是保 留了“ 子” 的“ 小称 ” 义。 “ 沙子、 雪子、 色子” 都是非常小 的事物 , 所 以在其 后加 “ 子” 用来强调“ 小” 这 个 意 义 。关 于名 词 词 缀“ 子” 还有一类需 要注 意, 即 名 词 重 叠 形 式 加 “ 子” , 如“ 泡泡 子 、 块块子、 角角 子 ” 。 ( 6 )把 这 面上 的泡 泡子都 舀走 。 ( 7 )萝 卜 要切 成 块块 子才 行 。 ( 8 )角角子钱 我 才不要 咧 ! 我们 说荆 门方 言 中词缀 “ 子” 有“ 小称” 义, 但 名 词 重叠后 表 示量 的增 加 , 二 者是 否存 在 矛盾 呢? 名 词 重叠 表 示 量 的增 加 , “ 泡泡子 、 块块子、 角 角 子” 分 别表示 “ 很 多泡 泡 ” 、 “ 很 多 块状 物 ” 、 “ 很 多 角一角的钱” , 后缀 “ 子” 表示 “ 小” 是指这些数 量很多的事物在形态上都具有“ 小” 这个特征 , 因 此 二者 并不 矛盾 。 2 .其 它词后 也 能带 词缀 “ 子” 词缀“ 子” 常用 在名词 后 , 也 有 少 量 用 在 动 词、 形容词后 的情况 , 如: ( 1 )把 那个撮 子给 我拿过 来。 ( 2 )你 车子 的 滚子掉 了 !

毕业论文——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

毕业论文——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

毕业论文——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作者:————————————————————————————————日期:绪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有古代学者就明确提出“楚语”“荆楚”等概念,在古代涉及到荆楚方言的论著有一些,但是专门研究荆楚方言的著作就很少见。

而有“帝王之乡"之称的钟祥作为荆楚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研究意义也可见一斑。

在当代,很多学者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在学术方面深入研究的需要,已意识到方言研究的重要意义,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关于荆楚方言方面的论著.这些论著对于了解荆楚方言的特点以及传承荆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出于各方面原因,对于《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这一课题乃至钟祥方言研究仍存在大量空白,这对方言研究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遗憾。

因此,作为一名钟祥人,更是出于对方言学研究的热爱,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绵薄之力对《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课题作粗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弥补方言学研究在这一块的缺失。

在此,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对传承荆楚方言文化历史贡献一份力量,以激励更多对方言研究感兴趣的人对钟祥方言做出更好的研究,使得钟祥方言能够得到传承.一、钟祥方言语气词钟祥,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版土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位。

市人民政府驻地郢中,距省会武汉市218公里,东北邻随州市,东接京山县,南连天门市,西邻荆门市,西北与宜城市接壤。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又叫地方话。

汉语方言历来复杂,其形成主要跟地理因素(如江河湖泊、山岭及交通要道)相关,有的与历史因素有关,如移民、驻军、旧的行政区划等。

方言虽只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语言体系。

不同的方言都具有系统的语音结构体系、词汇结构体系和语法结构体系,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同一民族的各种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湖北人普通话发音辨正

湖北人普通话发音辨正

湖北人难辨的普通话发音鼻音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边音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后鼻音ang: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ong:发音时,先发o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鼻音n和边音l的辨正n和l是舌尖中浊音,在闽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和江淮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中混读。

就发音部位而言,l实际比d、t、n要略靠后一点点,舌尖接触上齿龈的位置比n略后一些。

二者的显著区别主要是发音方法的不同。

n是鼻音,用舌尖顶住上齿龈形成阻塞,闭住口腔,使气流完全从鼻腔中透出。

这时候,如果舌尖顶住上齿龈不动,延长发音,可以明显感受到气流在鼻腔内共鸣所形成的振动;l 是边音,发音时注意不要让气流从在鼻腔漏出来,用舌尖轻柔地抵触上齿龈。

舌的前半部下凹,舌尖两侧跟上腭两侧保持适度距离,由舌前部的两边出气发音。

有人发n的时候,口腔没有完全关闭,有气流从舌尖边透出,发出的n常常不是纯粹的鼻音,听起来带有l的色彩。

发音时要注意把舌的两侧与上腭完全贴紧闭合,使气流只能从鼻腔透出。

也有人发出的边音易带上鼻音色彩,这主要是有气息从鼻腔漏出的结果。

在了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训练。

现介绍以下几种训练方法:1.对镜正音训练取一面镜子立在面前。

发鼻音n时,镜子上半部有水汽;发边音l时,镜子下半部有水汽。

2.前字引导正音n和n声母字的前面加一个用n作韵尾的音节,两字连读;因发音部位相同,方法相近(只是除阻不除阻睥的区别),易于发准n声母。

如:kànnǎ看哪xīnnián新年wēnnuǎn温暖l和l声母的前面加上一个ge、ke的音节,借g、k发音时的舌要高抬,相对限制了软腭下降,使它不便于发鼻音而发边音;训练时注意两上音节的密接。

京山方言的“子”尾研究

京山方言的“子”尾研究

京山方言的“子”尾研究作者:周丽娜韩其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7期摘要湖北京山方言为西南官话,其方言中的“子”尾,使用广泛,语法功能多样。

本文试从共时的角度,将京山方言中的“子”尾与普通话进行对比,试图对京山方言中的“子”尾进行详尽的描述,并初步探析其语法功能。

关键词京山方言“子”尾语法功能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原属荆州地区,现隶属荆门市,东临安陆、应城,西接钟祥,南连天门、沙洋,北倚随州。

按方言七区说分区,京山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

处于中部的京山,所讲的方言虽然受到了普通话的极大影响,但是仍然在许多地方凸显了自身的特色,例如词尾的丰富运用。

京山方言中的“子”尾就是典型的一例。

1 京山方言的“子”尾描写1.1 普通话带“子”尾,京山方言也带“子”尾完全相同:桌子镜子包子尺子钉子裤子部分相同:雪珠子(雪子子)鸽子(家鸽子)小叔子(叔子)络腮胡子(兜嘴胡子)大姑子(姑姐子)腮帮子(腮窝子)莲子(莲蓬子)完全不同:稗子(瘪壳子)帐子(罩子)1.2 普通话带“子”尾,京山方言不带“子”尾孙子(孙伢)小伙子(年轻伢)小姑子(姑妹伢)小姨子(姨妹伢)小鸭子(鸭伢)1.3 普通话带后缀“儿”,京山方言带“子”尾对等替换:竹竿儿(竹竿子)竹叶儿(竹叶子)八哥儿(八哥子)眼珠儿(眼珠子)非对等替换:线轴儿(线团子)脸蛋儿(脸蛋子)嘴唇儿(嘴皮子)脚印儿(脚印子)可见,京山方言中没有后缀“儿”,“子”尾特别丰富,大量的名词以及部分动词和量词之后都带“子”尾。

1.4 普通话不带“子”尾,京山方言带“子”尾(1)表示植物树林(树林子)树苗(树秧子)树干(树干子)树梢(树梢子)树根(树根子)树叶(树叶子)莴笋叶(莴笋叶子)(2)表示动物狗(狗子)猫(猫子)鸡(鸡子)豹(豹子)麻雀(麻雀子)老鼠(老鼠子)喜鹊(丫鹊子)鹤(白鹤子)斑鸠(野鸽子)鸬鹚(钓鱼雀子)(3)表示器具、用品锅盖(锅盖子)茶杯(茶杯子)饭勺(饭瓢子)筷笼(筷篓子)瓢(瓢子)水桶(桶伢子)合叶(合叶子)灯芯(灯拧子)图章(章子)(4)表示称谓乞丐(叫花子)流氓(二流子)内弟(小舅子)妹夫(妹夫子)( 5)表示身体身体(身杆子)脸蛋儿(脸坡子)眼珠儿(眼珠子)眼皮儿(眼皮子)嘴唇儿(嘴皮子)喉咙(喉咙管子)胳膊(胳膊子)指甲(指甲壳子)(6)表示衣服、穿戴棉袄(袄子)长袖(长袖子)单裤(单裤子)鞋(鞋子)鞋底(鞋底子)2 京山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子”尾在京山方言中表示的语法意义非常丰富,它不仅起到构词作用,还能区别词义、转换词性和增加附加意义。

荆 门 方 言 拾 趣

荆 门 方 言 拾 趣

荆门方言拾趣荆门方言拾趣曾令麟荆门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区,但部分语词在读音与意思上同普通话有区别。

一、人体类:脑壳——壳:读kuó。

(如果多处出现同一字,读音相同,只注最先出现的,不另说明)头。

额壳——前额。

脸巴子——脸。

打皱——皱:读zhòng。

皱纹。

眼睛——读ǎn qìn。

眼睛子子——眼珠。

眼子毛——睫毛。

耳桶——耳朵。

耳桶靯子——耳垂。

鼻孔——鼻:读pí。

鼻涕——涕:读tián。

嘴托子——嘴。

撮瓢——牙齿地包天的下巴。

牙齿——牙:读á。

缺巴齿——少牙齿。

牙红——牙龈。

下巴壳子——壳:读kuó.下巴。

也叫“牙巴骨”。

酒刺——青春豆。

颈项——读jiǔ huáng。

脖子。

喉咙管子——喉:读hé。

食道。

膀子——胳膊。

胳针窝——胳:读gá。

胳肢窝。

膀拐子——肘。

指胩——指头。

指胩壳子——指甲。

指眉子——眉:读mí。

甲沟。

倒剪皮——甲沟附近外翻皮肤。

身壳子——身子。

汗毛——汗:读hán。

体毛。

排肋骨——肋骨。

肋:读lén。

胸前窝子——胸口窝。

妈子——乳房。

妈脑壳子——乳头。

锨板骨——肩胛。

腰子——肾。

延条——脾脏。

屁嘎股——股:读gú。

臀部。

胯股——读kā gū。

股沟。

尿泡——尿:读xū。

膀胱。

鸡巴子——男性幼童生殖器。

囊袋子——囊:读ǎn 袋:tài。

男性幼童阴囊。

屁眼子——肛门。

克膝包脑子——克:读ké。

膝:读qī。

膝盖。

连身杆子——小腿前端。

连巴肚子——腿肚。

脚爪子——足。

螺丝拐——踝骨。

脚趾头丫巴——丫:读ā。

两趾间凹进去的部分。

连凹腰——凹:读wuà。

脚底凹陷处。

忽块边子——脚边薄的部分。

格渣——表皮粉状代谢物。

二、病痛残疾类:热包——癞痢。

烂眼嫌——红眼病。

生听耳——听:读tín。

化脓性中耳炎。

缺豁子——兔唇。

气囊——疝气。

荆州话方言

荆州话方言

荆州话(方言)推广潜江话,潜江方言经典100句:你是哪个哦,我地母妈,推广潜江话,潜江方言经典100句:1 囊搞:做什么。

通常用在疑问句中。

后跟问号,同意的词还有“搞么子”。

2 客马(田鸡、蹦蹦):青蛙,名词.3 拐哒:不得了出事了!4 差底喀:差一点点。

5 日白:(1)聊天,侃大山;(2)说谎话。

6 赖不活:不会,或是形容某件事很棘手。

7 沙麻:通常形容没素质,有时也用来形容“不懂事”。

8 坟应:坟墓9 囊门搞列:怎么做10 吸头包子:膝盖11 拐子:大哥的意思12 风皮子:头皮屑13 躲喵果:捉谜藏14 饭蚊子:苍蝇15 套孩:胶鞋16 拖孩:拖鞋17 得喜:幸亏(得起XX跑的快)18 手扶子:手帕19 发梦舔:说梦话20 假嗝马嘎:装样子21 雀卡子:小鸟22 坨子:拳头23 曲散:蚯蚓24 寄有子:知了25 噶爹:外公26 嘎嘎(嘎爸):外婆27 熟儿:爸爸28 婶娘:妈妈(以上2种称呼是用于60年代出生的那些人,现在我们就喊爸爸,妈妈)29 列西过:那里30 先噶:之前31 别别纠:鹅卵石32 倒拐子:胳膊肘33 打豁线:打哈欠34 炎老许子:蝙蝠36 这些过:这里37 舅罐:内弟的意思38 炮靴:棉鞋的意思39 吖儿:孩子的意思40 毛线褂子:毛衣的意思41 厌七:讨厌的意思42 毛杠、毛撕:厕所的意思(很久以前农村的意思现在很少了)43 少楚: 扫帚的意思44 老巴子:老太婆的意思45 足到了:堵到了(鼻子足到哒)46 搞耸过:干什么的意思47 被哦桶子:被套的意思48 快啦滴:不会的、不可能的意思(你妈妈就要来了,快啦滴)49 拜人:骗人的意思48 馒褂子:外套的意思49 斯七打:馊的意思(哎哟;饭没盖好都斯七了)50 洋玉丝子:土豆丝51 火烧粑粑:类似于面包的一种烧饼52 油子哥:小混混的意思53 麻母:人力三轮车的意思54 面坨子:面团的意思55 麻各啷子:一种很小的鱼,可以形容一般的小鱼。

湖北京山方言中的“AA声”

湖北京山方言中的“AA声”

湖北京山方言中的“AA声”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原属荆州地区,现隶属荆门市,毗邻钟祥、沙洋、天门、应城、安陆、随州等县市。

京山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它在词汇上有一种很特殊的“AA声”结构(以下简称“AA声”)。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AA声”是湖北省境内江汉平原和汉水流域普遍使用的一种词汇的重叠结构,甚至波及湖南的临湘一带,流行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使用人口2000余万。

关于“AA声”,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结构特点、句法功能、修辞作用等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探讨。

但学者们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

一、京山方言中的“AA声”举例本文希望多提供一些京山方言里使用比较频繁的“AA声”材料,供学者们参考。

1.拟声词重叠+声(笑得)咯咯声、(笑得)哈哈声、(冷得)格格声、(冷得)阔阔声、(吵得)轰轰声、(吓得)汪汪声、(跑得)呼呼声、(走得)蹬蹬声、(跑得)扑扑声、(跑得)吼吼声、(风吹得)呜呜声、(风吹得)呼呼声、(水流得)哗哗声、(门敲得)咚咚声、(疼得)哼哼声、(辣得)唏唏声、(屁得)咚咚声、(鼻涕)咚咚声 2.动词重叠+声(眼珠子)鼓鼓声、(眼珠子)转转声、(眼珠子)翻翻声、(眼睛)眨眨声、(锅里油)炸炸声、(嘴巴)揪揪声、(水)滴滴声、(心里火)冒冒声、(脖子)扭扭声、(空袖子)荡荡声、(桌子)晃晃声、(脸上的汗)垮垮声、(乱丢东西)板板声、(累得)倒倒声3.形容词重叠+声(心里)慌慌声、(心里)痒痒声、(讲话)恶恶声、(翻东西)响响声、(走路)歪歪声、(脑壳)晕晕声、(路上)滑滑声、(冷得)沁沁声、(吓得)页页声、(捉鱼时鱼挣扎)犟犟声、(鼻涕)条条声4.名词重叠+声(晒的床单被风吹得)浪浪声、(冷得)球球声以上四类词语中,第四类最少,这里的“浪”和“球”都是名词变成动词,“浪浪声”形容衣服在风中像波浪一样飘荡,“球球声”形容人冷得像球一样缩成一团。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AA声”大都跟人的身体有关:声音是人发出的,动作是人做出的,心理感觉是人体会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荆门市方言语音特点研究一、选题目的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地域方言是其中的一种,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明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方言作为一个地区通用的交际语言,其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它必然代表了那一地区的风土民情,所以,方言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而语音又是造成方言千差万别的最重要的因素,荆门方言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楚文化的一个载体,北方方言经过京汉古道和襄荆古道传到荆门地区,对荆门方言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荆门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与普通话有很多的一致,但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懂得了荆门方言的声韵调和普通话的声韵调的区别后,对在荆门地区进一步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会有所帮助。

二、文献综述《汉语概说》是美国汉语言学家罗杰瑞教授的著作。

罗杰瑞教授长期从事汉语言方言研究,对于汉语方言的书写程度毫不亚于中国的本地学者,在方言研究中,提出了不少独到的简介。

这本书设计汉语的各个方面:汉语的历史、汉语的现状、汉语的方言,以及汉语的营运、汉语的文字、汉语的语法。

当然这本书首先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但是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也是大有益处的。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方言,这对扩展我们的视角很有帮助。

《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李如龙教授撰写的一篇高水平论文。

这篇文章通过各汉语方言的语音演变的比较,归纳了方言变异的四种类型,分析了变异的趋向和过程。

其中作者讨论了变异和整合的关系,指出共时的整合和历时的整合是对种种变异的调整和认定。

文章中还分析了方言语音演变的内因因素间的矛盾和外因音义间的矛盾,指出除了自变还有受其他方言或语音的印象所发生的他变。

通过读这篇论文,使我能够在一个更深的层次理解方言演变的过程。

《语音学教程》是北京大学教授林烹、王理嘉合力主编的介绍语音学基础的图书。

它从传统语音入手,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现代语音学研究成果。

由传统语音学、普通话语音和实验语音学三部分组成的,先从传统语音学角度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重点分析普通话语音,最后介绍实验语音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研究成果。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具体的语音学教材,虽然没能通读,但其中很多章节还是给了我相当多的专业知识。

《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是钱曾怡先生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实践而总结出的宝贵财富。

他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指明了一条有效的研究汉语方言的途径。

在通读本书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本书中作者开篇便提出了研究语言的几个要素:求实现、系统观、地域观、动静观、更新观。

这使得原本比较茫然的我逐渐找到了研究的路子。

这本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仔细阅读,不但要在理论上进行研究,更要到社会实践中去求索,使我的毕业论文更加丰富。

《汉语方言学导论》是复旦大学语言学教授游汝杰关于方言学的系统性著作。

这本书对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总结,讨论了方言调查、方言地理、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比较、方言文学等方面的问题。

这本书的阐释详细而深刻,书中举了很多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使我对汉语方言学有了较系统的了解。

《方言与中国文化》由历史地理和文化语言学家周振鹤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家游汝杰合作,以扎实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戏曲、小说、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在历史上的流变及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梳理分析。

这本书在研究方言时所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尤为新颖。

独特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颖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流畅、通俗的文风,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趣味横生。

我读这本书时有一种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文化哲理散文的感觉,由此我由衷的感觉到语言是脱离不开文化的,因此对方言的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音韵学教程》作为高等学校通用教材已经为人熟识了。

唐作藩老师以其多年的从教经验呕心沥血撰写了这本教程。

这本书沿着从上古到现代这一历史发展线索,简明而又全面地介绍了音韵学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同时它在讲述音韵学基本知识和前人成果的同时,也有重点的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方法。

这启发和引导了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前进一步。

另外,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到了有关音韵学的很多知识。

《荆门市志》分历史沿革、地舆、星野、疆域、形胜、山川、地域、古迹、文苑等54个栏目,7篇序言,其中明代旧志序言2篇。

它纵览历史几千年,横贯荆门数百里,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理风貌等于一体,全方位、多视角记录了荆门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荆门的百科全书。

作为一名荆门人在未读此书之前,我感觉我对我的家乡知之甚少,在通读了本书之后我对我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研究方言是离不开其所在的文化氛围的,读这本书为我的方言研究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鄂东方言研究》,本书作者汪化云对鄂东方言进行小结,他从不同角度对鄂东方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从语言地理类型学角度谈到其成因。

这本书的作者为我研究钟祥方言的语言提供了一个模板,通过读他的书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我的研究思路。

此外他对鄂东方言的研究也给我很多知识上的帮助。

《湖北方言的颤音》,钟祥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由比较多的颤音,这也代表了湖北地区方言的一个普遍特点。

这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湖北方言中的颤音类型,尤其对钟祥地区的颤音做了着重介绍。

看了这篇论文我倍感情切,因为很多例子都是我以前在家时常说的话,但是以前我都没有系统的研究过颤音这一问题。

这次通过毕业设计的机会让我对我家乡的方言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描写、比较、计量等方法进行研究:(一)调查法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对钟祥市境内本地话的语音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再对其作全面的描写分析。

(二)描写法本文从声韵调、声韵配合关系、声韵调配合关系等方面对荆门市方言语音进行系统的描写。

(三)比较法本文通过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揭示荆门市本地话的语音特点。

(四)计量分析法本文通过对荆门市本地话的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了解到其语音的古今变化。

四,写作进度五、论文主体提纲1,荆门市方言的语音系统1.1钟祥话语音系统1.2京山县语音系统1.3沙洋县语音系统1.4东宝区语音系统2,荆门市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1.1钟祥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1.1.1声母比较1.1.2韵母比较1.1.3音调比较1.1.4音韵特点1.2京山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1.2.1声母比较1.2.2韵母比较1.2.3音调比较1.2.4音韵特点1.3沙洋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1.3.1声母比较1.3.2韵母比较1.3.3音调比较1.3.4音韵特点1.4东宝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1.4.1声母比较1.4.2韵母比较1.4.3音调比较1.4.4音韵特点3,从古全浊声母今读情况看荆门本地话的混合方言性质3.1钟祥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分析3.2京山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分析3.3沙洋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分析3.4东宝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情况分析参考文献[1]陈章太、李行健主编普通话基本词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3]【美】罗杰瑞(Norman Jerry)汉语概说【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4]李如龙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J】语言研究1999[5]李如龙汉语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6]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林烹、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8]马希文比较方言学中的计量方法【J】中国语文1989[9]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0]项梦冰、曹晖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11]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张光宇汉语方言发展的不平衡性【J】中国语文1991[13]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4]刘兴策近百年来湖北省汉语方言研究综述【J】方言1998[15]王群生湖北荆沙方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李连进平话音韵研究【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19]鲁允中轻声和儿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1]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22]汪化云鄂东方言研究【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23]湖北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湖北省志民俗方言湖北省出版社1996[24]刘兴策对湖北境内汉语分区的几点意见【J】方言2005[25]罗自群从《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看湖北方言的声调特点【J】语音研究2003[26]刘海章荆楚方言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7]荆门市志【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8]李宇明钟祥方言的亲属称谓【J】华师研究生报1983[29]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0]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1]王群生湖北方言的颤音【J】语言研究198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