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风土人情
[整理]湖北荆门风土人情
![[整理]湖北荆门风土人情](https://img.taocdn.com/s3/m/e4ec79f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3.png)
湖北风土人情1、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
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
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
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
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
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
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3、荆州花鼓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
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
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
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
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
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
介绍荆门风土人情作文

介绍荆门风土人情作文哎呀呀,荆门可是个好地方!这里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呢!
嘿嘿,让我来给你讲讲荆门的美食吧!荆门的腊肉可香啦,咬一口,满嘴都是油,味道麻辣鲜香,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还有豆皮,软软糯糯的,配上特制的辣椒酱,哎呀,那滋味,简直不摆了!
荆门的山水风光也很不错哦!东宝山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夏天去那里避暑,可凉快啦!漳河水库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景色可美啦!
荆门还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呢,历史底蕴可深厚啦!明显陵庄严肃穆,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
荆门古城虽然历经沧桑,但依旧巍峨耸立,见证了荆门的辉煌历史。
荆门的人民也很热情好客哦!大家都很大方,喜欢直来直去,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拿出自家的特色美食,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一起分享快乐,共度美好时光。
哈哈,荆门是不是很棒呀?欢迎大家来荆门做客哦!。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荆门,这个地名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吧!它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这里有着丰富的荆楚文化底蕴,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品格情怀。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荆楚文化的起源。
据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晚期,荆楚地区的先民就开始了农耕生活。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荆楚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还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方面。
荆楚文化的品格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毅坚韧。
荆楚人民历来以勇毅坚韧著称于世。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奋斗。
这种精神在荆楚文化的传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荆
楚大地埋忠骨”,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种赞美。
二、团结友爱。
荆楚人民注重团结友爱,讲究“和合共生”。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这种氛围也渗透到了荆楚文化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荆楚一家亲”,就是对这种氛围的一种描述。
三、开放包容。
荆楚人民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能够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他们也能够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不断创新发展。
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也成为了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荆楚文化兼容并蓄”,就是对这种精神的一种概括。
荆楚文化是一种充满品格情怀的文化。
它代表了荆楚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发扬荆楚文化的优秀传统,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北荆门风俗作文

湖北荆门风俗作文咱湖北荆门啊,那可是有着各种各样独特又有趣的风俗呢!先说这过年吧。
一进腊月,家里的老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各种年货。
那做蟠龙菜可是个大工程。
这蟠龙菜啊,长得像条龙似的,寓意着吉祥如意。
我就好奇这名字的由来,听奶奶说啊,这蟠龙菜背后还有个故事呢。
说是以前皇帝落难到了荆门这一带,当地的厨子为了让皇帝既能吃饱又能显示出皇帝的尊贵,就把鱼肉啊、猪肉啊混在一起,做成了这种长长的、盘起来像龙的菜。
我每次看着蟠龙菜上桌,就想着皇帝吃的东西咱也能吃到,感觉自己也沾了不少贵气呢。
到了年三十儿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那饭桌上的讲究可多了。
必须得有鱼,而且这鱼啊还不能吃完,得留着一些,这叫“年年有余”。
我小时候不懂事,就想把鱼吃光,结果被老爸敲了下筷子,还挨了一顿说,说要是把鱼吃光了来年就没余头了。
当时我就想,这风俗可真够严格的。
还有啊,荆门过年放鞭炮那也是有讲究的。
从大年三十的晚上开始,鞭炮声就响个不停。
不过这鞭炮什么时候放可都有意义。
大年初一早上开门就得放一挂,那叫“开门炮”,寓意着新的一年开门大吉。
那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放鞭炮了,我会跟着大哥哥们一起,拿着长长的鞭炮,点着了就赶紧跑,又害怕又兴奋。
那鞭炮声啊,感觉把整个新年的喜气都炸出来了。
再说说荆门的端午节吧。
那粽子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咱荆门的粽子可有特色了,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
粽叶都是新鲜采来的,那粽叶的清香能直接钻进你的鼻子里。
包粽子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包边聊天。
我就老是包不好,不是米漏出来,就是包得奇形怪状的。
妈妈就会笑话我,说我包的不是粽子,是个小怪物。
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呢。
河边那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扯着嗓子给龙舟队加油。
那些龙舟队员们啊,一个个都像充满力量的勇士,划着桨,龙舟就像箭一样在水面上飞驰。
还有啊,荆门的婚俗也特别有意思。
如果哪家要娶媳妇了,那新郎官可有的忙了。
迎亲的时候,新郎得带着伴郎们去新娘家,这时候新娘的姐妹们就会设置重重关卡。
荆门地方风俗人情作文

荆门地方风俗人情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城市。
湖北荆门过年的风俗

湖北荆门过年的风俗湖北荆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一些独特的过年风俗。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荆门的过年习俗吧。
一、放鞭炮荆门人过年时都喜欢放鞭炮,这不仅是为了祈求平安、驱邪避祸,更是为了庆贺新年的到来。
当晚,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放烟花鞭炮,又热闹又温馨,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荆门人也不例外。
每到年末,户户卯足了劲儿贴春联,既能增添年味儿,又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荆门春联往往都比较贴切,寓意深刻,能够让人在语言之外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三、煮年糕煮年糕是荆门人过年的必备节目之一,许多家庭都会自制年糕,或者去买来新鲜的年糕进行煮制。
煮糯米糕并不容易,需要多次煮热、压实,还要加入一些特殊的配料,才能做出口感细腻、味道浓郁的年糕。
四、拜年拜年是中国传统的过年方式之一,也是荆门人民过年的重要环节。
人们通常会在农历新年的前三天,挨家挨户拜年,拜访亲戚朋友,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大人们给孩子们压岁钱、糖果等礼物,表达对未来的祝福和关爱。
五、满街舞龙舞狮除了以上几种传统习俗,荆门过年时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活动——舞龙舞狮。
表演者们身穿五彩缤纷的龙舞服,手拿龙旗、路旗,在市区各个重要路段表演,向路上的居民招财进宝、驱邪祈福。
六、看花灯每年的元宵节,荆门游人如织,大街小巷散发着热闹非凡的气氛。
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花灯,有的是迎春花灯,有的是龙舟花灯,还有的是故事花灯。
除了赏花灯,还有猜灯谜等活动,是荆门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之一。
以上便是荆门过年的一些特色风俗,这些传统习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珍藏和传承。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

介绍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作文荆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格。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
我们来说说荆门的历史底蕴。
荆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之一。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比如关羽水淹七军、周瑜火烧赤壁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也成为了荆门人民的精神财富。
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些故事,将它们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我们来说说荆门的文化品格。
荆门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他们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这种品格在荆门的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荆门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个节日里,荆门人民会包粽子、赛龙舟,互相送礼物,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爱。
这种热情好客的品格,让荆门成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爱的城市。
我们来说说荆楚文化的情怀。
荆楚文化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俗。
在荆楚文化中,人们追求真善美,崇尚英雄主义精神。
比如,荆门就有一座名为“屈原故里”的地方,这里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立的。
每年端午节期间,当地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这种情怀,让荆楚文化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荆门荆楚文化的底蕴品格情怀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情怀。
如果你有机会去荆门旅游或者生活一段时间的话,我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
荆门过年的风俗

荆门过年的风俗
一、扫尘
荆门人过年前都要先将家里彻底打扫干净,以寓意清除旧年烦恼,迎接新年的好运气。
二、祭祀祖先
在农历除夕之夜,荆门人通常会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三、贴春联
过年的房门上会贴上对联,一般都是红色的,里面写着吉祥话语,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好运。
四、放鞭炮、爆竹
过年前的几天,荆门市上空弥漫着一种烟花爆竹的味道,人们纷纷购买各种烟花爆竹,准备在除夕之夜燃放,以驱逐邪气,祈求平安。
五、吃饺子
在荆门市,人们过年必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表示一家人团圆幸福。
六、采购年货
过年前,荆门市各大商场也是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人们都在采购年货,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七、送红包
在荆门,长辈通常会给晚辈红包,里面装着一定数量的钱,寓意着给晚辈送去福气和好运。
八、看春晚
在荆门,过年当晚最受欢迎的活动莫过于看春晚了,人们喜欢聚在一起看春晚,共度欢乐时光。
以上便是荆门过年的一些风俗啦,每一年都会重复着这些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新年的喜庆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风土人情1、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
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
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
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
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
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
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3、荆州花鼓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
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
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
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
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
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
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
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
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
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
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
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
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
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
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
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
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
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
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
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
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
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
独特、鲜艳的服饰。
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
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
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
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
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
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
木叶传情。
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
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
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荆门简介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部。
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
荆门市为省辖市,现辖京山、沙洋两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总人口近300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江水域贯穿全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以207国道、荆潜路、汉宜路为主线运输网四通八达,荆门机场的空中客运直达北京,如今,荆门地域既有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又有管道运输线和航空运输线,已是天上地下空中相互交织、交相辉映。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
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
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市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磷矿石、煤、石膏、大理石、累托石、重晶石等遍布四乡八壑,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磷矿石开采量和累托石储量均为全国第一,石灰石、石膏储量居湖北省之首,为发展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位置】荆门市地处荆山余脉、大洪山南麓的汉水流域,行政区域形似三角,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东望武汉,南连荆州,西临宜昌,北接襄樊。
中国南北交通第二大动脉--焦柳铁路贯穿全境,三峡铁路组成部分长(江埠)荆(门)铁路在荆门城区与焦柳铁路相接;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以襄(樊)荆(州)高速公路、荆(门)宜(昌)高速公路、207国道、皂当公路、荆潜公路、汉宜公路为主线的公路网,通车里程2204公里,荆(门)东(西湖)高速公路也即将开工建设;焦柳铁路、荆沙铁路、长荆铁路穿过市境;汉江贯穿全市南北,与名列全国八大水库之一的漳河以及长湖一起构成了较为完备的水运体系,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条件也十分优越,全省543公里输油管道,全为我市所用。
荆门机场民航已开通北京航线。
【行政区划】荆门市辖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屈家岭管理区。
全市辖57个乡镇街办。
其中沙洋县辖沙洋、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李市、马良、高阳、沈集、曾集等13个镇;京山县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孙桥、永隆、雁门口、钱场、石龙、杨集等14个镇;钟祥市辖郢中、洋梓、长寿、丰乐、胡集、双河、磷矿、文集、冷水、石牌、旧口、柴湖、长滩、东桥、客店、张集和九里回族乡等17个乡镇;东宝区辖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仙居、石桥驿、牌楼和龙泉、泉口等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掇刀区辖团林铺、麻城和掇刀石、白庙等4个镇和街道办事处。
年末,全市有村民委员会1529个,村民小组10648个;居民委员会50个,居民小组404个。
全市总人口299.02万人。
其中,沙洋县59.44万人,京山县63.46万人,钟祥市103.26万人,东宝区38.12万人,掇刀区21.67万人,屈家岭管理区6.46万人,沙洋监狱管理局6.61万人。
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53.06万人,女性人口145.96万人;城镇人口106.07万人,乡村人口192.95万人。
全市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千米242人。
其中,沙洋县每平方千米298人,京山县每平方千米194人,钟祥市每平方千米231人,东宝区每平方千米250人,掇刀区每平方千米338人,屈家岭管理区每平方千米294人,沙洋监狱管理局每平方千米274人。
荆门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
年底,全市有23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297.54万人。
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壮族、蒙古族、布衣族、满族、侗族、彝族、瑶族、京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白族、朝鲜族、黎族、藏族、羌族、维吾尔族、土族等22个。
少数民族人口为1.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
【自然资源】荆门位居鄂中,介孝感、宜昌、荆州、襄樊、随州5市间。
东通孝感下汉沪与安陆、应城接壤,距武汉市217千米;南连荆州通湘粤,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荆州市80千米;西扼宜昌接渝蜀,与南漳、远安、当阳交界;北望襄樊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樊市111千米。
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
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
全市国土面积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6.67%。
其中,京山县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6.48%;沙洋县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6.12%;钟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36.18%;东宝区152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2.32%;掇刀区64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5.18%;屈家岭管理区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77%;沙洋监狱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95%。
荆门地貌,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
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海拔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高程1051米;西北部的东宝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逶蜿迤延形成荆山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