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靶区选择_云露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七个一级构造单元
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西南坳陷、塔东南隆起、东南坳陷
库车坳陷
• 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新生界发育齐全, 最厚达12000米,与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大型 构造发育
库车坳陷
➢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直接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相 关。 ➢挤压聚敛大地构造环境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及其伴生 的前陆盆地是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赋存地。 ➢地台和被动大陆边缘发育有烃源岩和储集层,造山作 用促进了烃源岩的成熟,并且形成了烃类运移的结构格 局。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4、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在塔西南坳陷也有 分布。库车坳陷为湖相暗色泥岩和沼泽相碳质泥岩和煤,厚 1038.9~1442.3米,其中暗色泥岩厚1000~1300米。
三叠系湖相泥岩有机碳0.43%~6.67%,碳质泥岩有机碳 平均达7.34%,处于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
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三坳四隆的构造格局:7个一级构造单元划分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构造背景
• 塔里木盆地是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大 型叠合复合沉积盆地。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 阶段:
• 震旦纪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及坳拉槽发展阶段 • 中、晚古生代: 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及裂谷盆地发展阶
背斜发育。
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新生 界发为育埋齐藏全在,中为最、一厚新长达生期1界演2之化00下发0米的展,残的与丘巨古型负向构造 断层隆相起关,褶中皱、单为新元主生,的界除大最东型大部构残缺造余失发厚部育度分古生界外,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主要含油气远景区介绍
塔北隆起区
位于盆地北部,地势较高,构造 复杂,油气资源丰富,是塔里木 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之一。
塔中隆起区
位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为平坦,构 造相对简单,油气资源量较大,是 另一个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
塔南凹陷区
位于盆地南部,地势较低,构造简 单,油气资源量较小,但也是盆地 内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之一。
03 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评价方法与标准
地质分析法
通过对盆地地质构造、沉积相、 储层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估远景 区的含油气潜力。
地球物理勘探法
利用地震、重磁、电法等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对远景区进行勘探, 获取地层、构造、油气藏等信息。
资源量估算
根据勘探资料和地质分析结果, 估算远景区的油气资源量,为后 续开发提供依据。
塔里木盆地北部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勘探的重点区域。
塔里木盆地南部
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是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塔里木盆地东部
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 件,是当前勘探的重点。
塔里木盆地西部
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是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勘探技术与方法
高精度地震勘探
利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对塔里木盆地 进行精细探测,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油气
盆地形成与演化
01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02
中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导致塔里
木地区隆起并形成盆地。
盆地的演化经历了前新生代陆块形成、古生代稳定沉积、中生
03
代抬升和新生代盆地形成四个阶段。
02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类型
隆起区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

第16卷第1期新疆石油天然气Vol.16No.12020年3月Xinjiang Oil &GasMar.2020文章编号:1673—2677(2020)01—072-06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识别——以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和TH12348井为例李璐1,侯献海1,单帅强2,李柏颉1,付亚飞1,操银香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轮台841604;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摘要: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
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分析。
根据注水受效和示踪剂监测数据确定井间连通性;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对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进行识别;通过不同属性的地震剖面和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揭示井间通道的空间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TH12370井和TH12348井之间通道结构由并联管道叠加风化壳构成。
研究认为,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峰型、峰数、峰值强度、推进速度等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通道类型和连通结构,而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碳酸盐岩;井间连通结构;示踪剂;塔河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11-15修改日期:2019-12-1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3)。
作者简介:李璐(1987-),男,油藏工程师,主要从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工作。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典型的岩溶缝洞型油藏[1-2],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2-4]。
这些特征导致对油藏井间连通性及连通结构认识不清,从而给现场开发带来很大难度。
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
何世武;孙煊;刘守亮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9(31)5
【摘要】从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特征研究入手,同时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油气田(藏)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于在该区域正确识别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储层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3页(P237-239)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油气分布
【作者】何世武;孙煊;刘守亮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区中生界石油地质特征 [J], 刘建;林小云;苏坚
2.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层压力分布特征与油气关系 [J], 王梅玲;叶德胜
3.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礁灰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罗金海;车自成;周新源;李勇;李建立;张敬艺
4.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膏盐岩分布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J], 宋金鹏;田盼盼;代俊杰;
杨连刚;戴瑞瑞;郭喜阳
5.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主要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远景 [J], 朱德丰;刘和甫;萧德铭;蔡希源;郭占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突破领域与勘探方向

( 中国石 化 勘探 分公司 , 北京 10 2 ) 00 9 摘要 : 里木 盆地 中央隆起带 以发育 多套烃源层 系、 塔 多种储集 类型、 多类 圈闭与油气藏 、 多期 油气充注 、 多种 成藏组合 为基 本特征 , 是典 型的大型油气聚集带。基于 当前钻 井与地 震勘探 等资 料 以及地 质 综合 研 究, 推论 塔 里木盆地 中央 隆起 带油
,
v nin ‘ c n o miy t a g e z n ”, n mb a r -a td lmi e t e p t n ilt r es o x o a in i o a ‘ o fr t r n l o e a d Ca r n p e s l o o t a h oe ta a g t fe plr t n un i i er o t e ta p itb l o rm a i W hi te sn n e p o ai n i h s y a e s,e e c e h l b — he c n r lu lf e t fTai b sn. l sr s i g o x lr to n t e e ke r a r s a h s s al e f e r o c s d o h thi g tc n lg e o x lr to S st v l p e e t e a d i t g ae x o ain tc n l— u e n t e mac n e h oo isf re p o ain,O a ode eo f c i v n n e r t d e plr to e h oo
( xlrt nC m a ySN P C。ei 10 2 C ia E poai o p n ,I O E B 00 9,hn o
Ab t a t Ce ta l tb l i rm a i sa tpia a g e r lum c u s r c : n r lup i e t n Ta i b sn i y c llr e p to e f a c multo o h r ce z d b l ain z ne c a a t r e y mu — i tp e s t fs u c o ks v ro s t p s o e e v i o ks ma y k n s o r p n i a o l mu tsa e h — i l e so o r e r c , a iu y e fr s r or r c , n i d fta s a d ol s p o s /g lit g y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星火1井寒武系烃源岩特征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星火1井寒武系烃源岩特征朱传玲;闫华;云露;韩强;马慧明【摘要】在对塔里木盆地北部星火1井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灰黑、黑色碳质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机碳、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热解峰温、海相镜状体反射率、烃源岩可溶抽提物和饱和烃色质特征等方面着手,对该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类型进行分析。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这套烃源岩与以往报道的寒武系烃源岩的异同,并开展了与塔河原油的油-岩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而且已达高成熟热演化阶段,与柯坪露头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特征类似;星火1井下寒武统黑色碳质页岩有机质地化特征与塔河油田原油具亲源性。
%In the northwestern Shaya Uplift of the Tarim Basin, gray and black carbonaceous mudston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ambrian Yuertusi Formation in the well XH1, and were tested for organic geochemistry. The analyses included the determinati ons of organic carbon (TOC), chloroform bitumen “A”,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pyrolysis peak temperature, marine vitrinite, soluble extraction of source rock, gas chromatography and so on. The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maturity and type of source rocks were studied. The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the well XH1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previous reports. Oil-source correlation of the studied source rocks was mad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the Tahe oilfield. The studied source rocks have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and have entered the high-mature stage for thermal evolution, which is similar with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Lower Cambrian Yuertusi Formation on theXiaoerbulak profile in the Keping area. There are some simil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carbonaceous shale and the crude oil from the Tahe oilfield.【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页(P626-632)【关键词】烃源岩;地化特征;寒武系;星火1井;沙雅隆起;塔里木盆地【作者】朱传玲;闫华;云露;韩强;马慧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发育海相烃源岩的盆地之一,近年来塔河、哈拉哈塘及塔中等地区探明储量不断增加,油气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表明存在优质海相烃源岩[1-3]。
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勘探方向

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勘探方向康玉枉【摘要】塔里木盆地具优越的构造背景,多旋回沉积体系、多构造体系、多时代含油气体系、多期成藏的特点;自1984年沙参2井实现油气重大突破20年来,塔里木盆地已发现30个油气田(藏),其中大油气田4个.现已查明盆地有4个成藏期:晚加里东-早海西运动期,晚海西运动期,印支-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台盆区古隆起、古斜坡、断裂带、区域不整合面、前陆盆地的断褶带、斜坡带以及逆掩带和各类扭动构造带是今后油气勘探主要方向和耙区.【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总页数】3页(P581-583)【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含油体系;油气勘探方向【作者】康玉枉【作者单位】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111.1“十五”以来在塔里木盆地的孔雀河斜坡英南2井及满东1井、喀什坳陷阿克1井、柯克亚柯深1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在库车坳陷发现迪那2大气田后、又在却勒1井及乌参1井获得新的突破;在塔中地区的塔中47井、塔中58井及塔中1井又有新的发现,实现了新地区、新类型、新领域的重大突破。
库车坳陷克拉2大气田探明储量达2 800×108m3,迪那2气田探明储量1 500×108m3;沙雅隆起上塔河大油田探明储量为3.4×108t,三级储量近8×108t;哈得油田探明储量近亿吨。
全盆地共探明储量为13.21×108t油当量,其中石油6.1×108t,天然气7 076×108m3.1.1 多旋回沉积体系盆地经历了多次开合运动,造就了多类型盆地叠加复合,形成了相类型多、齐全、厚度巨大的沉积体系。
(1)震旦—奥陶纪为裂陷—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
以巴楚凸起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向东、北、南三面由台地、台地前缘和前缘斜坡相过渡到非补偿较深海—深海盆地相。
塔里木盆地顺1走滑断裂带超深储层油气充注历史

塔里木盆地顺1走滑断裂带超深储层油气充注历史王玉伟;陈红汉;郭会芳;朱志辉;王倩茹;喻鹏;漆立新;云露【摘要】顺北地区是近期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领域.通过顺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储层原油和天然气地化特征对比,并结合荧光颜色和显微荧光光谱参数分析,认为顺北地区奥陶系经历了多期油气充注,且早期充注原油遭受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而天然气为原油伴生气.利用类异戊二烯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原油轻烃对顺北地区和顺南地区原油进行对比,发现顺北地区油气来源与顺南地区一样来自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通过断穿寒武系的断层向上运移至奥陶系储集层.对顺北地区采集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测试、冷阴极发光、荧光观察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发生了“五幕三期”油充注和一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第二期为海西晚期,第三期为喜马拉雅晚期,而天然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晚期.【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18页(P972-989)【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充注历史;走滑断裂带;超深储层;顺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作者】王玉伟;陈红汉;郭会芳;朱志辉;王倩茹;喻鹏;漆立新;云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地质系,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地质系,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地质系,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地质系,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地质系,湖北武汉430074;北部湾大学石油与化工学院,广西钦州535000;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叠合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多旋回构造运动、多源多期成藏和古隆起-古斜坡控藏的特点[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雅隆起区圈闭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印支 ) 燕 山期及喜山期, 主要类型见表 1。
构造圈闭具有构造幅度低、闭合面积小的特点。 绝大多数圈闭面积< 30km2, 闭合幅度 < 50m。不 同类型的圈闭在纵向上叠加形 成多种圈闭叠 加样
式, 如阿克库勒断块构造带, 奥陶系受断裂切割后遭 剥蚀和岩溶作用形成以地层不整合- 岩溶缝洞型为 主的圈闭, 石炭系形成断块构造和低幅度的披覆背 斜, 三叠系在其上又形成披覆背斜, 之后在印支 ) 燕 山期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背斜和断背斜, 最终形成断块、潜山- 披覆- 挤压背斜组合[ 6] 。
碎屑 岩 储层 主 要 集 中 于 C1、T 2+ 3、J1、K1 kp 、 K 2 ) E 及 N1 s 等层位。C1 主要为海相成因的障壁 砂坝及潮坪沉积, 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 中新 生界碎屑岩则为河流、各种成因的三角洲及滨湖沉
积。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
2. 3 储盖组合 沙雅隆起北部最主要的储盖组合是: N 1j 膏泥
岩与 N 1 s 顶砂岩的组合、N 1 s 中部泥岩与底砂岩的 组合; 其次是 K 1kp 中上部泥岩与 K1 kp 底块砂岩或
# 508 #
石油实验地质
第 24 卷
寒武 ) 奥陶系白云岩的组合、K2 ) E 中部泥岩与砂 岩的组合; 另有 J1 内部的组合。
沙雅隆起南部储盖组合主要有: 三叠系内部组 合、C1泥岩与 O1 灰岩组合、C1 中上部泥岩与东河砂 岩的组合, 其他还有 K1kp 中上部泥岩与底块砂岩 的组合、C1 内部组合及 O 2+ 3泥岩与 O1 灰岩组合。 2. 4 圈闭
关键时刻是喜山晚期, 此 时库车坳陷 T ) J 烃
源岩主体处于成熟 ) 高成熟阶段, 为生排烃的高峰
期, 各种圈闭均已形成, 油气沿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 裂向南运移, 在各类圈闭中聚集成藏, 之后无大的构
造变动, 因而油气保存较好, 资源结构以气为主( 图
2、3) 。 3. 2 海相含油气系统
该套含油气系统分布于英买 7 号断裂带及亚南
碳酸盐岩潜山- 披覆背斜圈闭的勘探。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勘探层位; 沙雅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E122
文献标识码: A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多旋回复合型油 气盆地。经过多年勘探, 已在盆地东北部沙雅隆起 上 Z ) N 的 9 个层位中获得工业油气, 相继发现了 雅克拉、阿克库木、阿克库勒、牙哈、英买力、塔河等 大中型油气田, 充分证明沙雅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最 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之一。沙雅隆起包括南部海 相油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油源含油气系统( 图 1) 。
可果, 塔河南 1、2 号, 艾丁 1 号 桑塔木, 艾协克南 阿克库勒
塔河油田 3、4、6 井区 奥陶系油藏
塔河油田沙 75 井区石炭系 塔河油田沙 76 ) 沙 86 井 区一间房组
泥岩( 图 1) [ 7] 。
有机质热演化研究表明, 喜山期演化程度具有
西高东低的特点, 西部处于高 成熟阶段, 局部过成 熟, 中部成熟阶段, 东部则处于低成熟阶段。资源结
侏罗系生油岩主要分布于库车坳陷, 生油中心 暗色泥岩最厚达 500m , 一般 100~ 400m, 有机碳含 量平均 2. 31% , 氯仿沥青/ A0 含量平均为 1 560 @ 10- 6, 烃含量平均为 549 @ 10- 6, 有机质类型以 Ó型 为主, 部分为 Ò型。为较好生油岩。除暗色泥岩外, 侏罗系煤系地层也是主要的烃源岩。
表 1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圈闭类型简表 Table 1 Trap types of Shaya uplift in Tarim Basin
类型 挤压背斜
披覆背斜
构造圈闭
逆牵引背斜 盐丘背斜
地层岩性圈闭
盐边背斜 断鼻和断块 地层不整合 - 岩溶缝洞型 岩性上倾尖灭型
生物礁滩孔隙型
实例
东达里亚, 西达里亚 雅克拉上部产层, 英买力 K2) E 牙哈构造带
2 沙雅隆起成藏要素分析
2. 1 烃源岩 沙雅隆起及邻区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沉积巨厚,
分布广泛, 主要发育了海相寒武 ) 奥陶系、海陆过渡 相石炭系及陆相三叠 ) 侏罗系三套烃源岩。 2. 1. 1 寒武 ) 奥陶系烃源岩
寒武 ) 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广泛, 以斜坡、盆地相 暗色富含有机质泥岩、泥灰岩为主。满加尔坳陷最 为发育, 厚度达 800~ 1 200m。台地相烃源岩以碳 酸盐岩为主, 一般厚度为 600~ 800m。
断裂以南地区。所获原油无论其产层层位是中新生
代地层还是古生代地层, 均为海相成因, 其源岩与南
部坳陷区-C ) O 烃源岩有关, 如阿克库木构造带和
阿克库勒构造带所产原油均为海相成因( 图 1) 。
主要勘探目标是早奥陶世地层不整合- 岩溶缝洞型圈闭、石炭纪披覆背斜圈闭、三叠 纪背斜- 断 块圈闭、盐边低 幅度背斜圈闭及 早
石炭世内部岩性- 构造复合圈闭等; 处于陆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雅克拉 ) 轮台地区的主要勘探层位是侏罗纪以上层位, 主要勘 探
目标是晚第三纪、晚白垩世 ) 老第三纪的构造圈闭、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圈闭。在亚南断裂与轮台断裂间应重视对下部下古生 界
下奥陶统台地相灰岩有机碳达标率 42. 4% , 均 值为 0. 16% , 氯仿沥青/ A0达标率 75% , 均值为 282 @ 10- 6。斜 坡 ) 盆 地 相 暗 色 泥 岩 有 机 碳 达 标 率 67% , 均值为 0. 6% 。均为较好 ) 好生油岩。
中上奥陶统生油岩环满加尔坳陷西部呈马蹄形 展布, 其南端塔中北坡已被证实是塔中中上奥陶统 主力烃源岩分布区[ 4, 5] , 在沙雅隆起南坡的轮南 46、 乡 3、羊屋 2 井均有钻遇, 厚度 5~ 15m, 向南西往卡 塔克隆起北坡加厚。岩性以灰 泥丘相泥质灰 岩为 主, 泥质岩次之。沙雅隆起南部的陆棚- 盆地边缘 相暗色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 0. 2% , 为较好烃源岩, 泥质岩较差; 顺托果勒隆起北部混积陆棚相泥质灰
第6期
云 露, 等: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靶区选择
# 507 #
隆起呈大型宽缓的背斜形态, 顶部地层遭受强烈剥 蚀, 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沙雅隆起东高 西低, 向西在阿克苏附近倾没, 受东南缘板块碰撞的 影响, 近 EW 向的沙雅隆起沿枢纽 方向发生起伏, 造成北东向的沙西、阿克库勒、库尔勒鼻状凸起和哈 拉哈塘、草湖凹陷。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顶面北高 南低, 阿克库勒、阿克库木、于奇在整个隆起带处于 相对高的部位。
第 24 卷第 6 期 2002 年 12 月
石油实验地质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文章编号: 1001- 6112( 2002) 06- 0506- 06
V ol. 24, No. 6 Dec. , 2002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 含油气系统及勘探靶区选择
云 露, 蒋华山
构以高成熟的凝析油气为主, 部分正常原油。
北部含油气系统具多套成 藏组合。以 N 1j 膏 泥岩为区域盖层、N 1 s 及 K 2 ) E 砂岩为储层的组合 是主要 组合, 其次是 K1 kp 上部 泥岩 为区域 盖层、 K 1 kp 底砂岩及-C ) O 白云岩为储层的组合, 以及以
J 中上部泥岩为盖层、J 底砂岩为储层的组合。 圈闭类型以断背斜为主, 形成于喜山期, 其次为
1 区域构造背景
沙雅隆起是加里东运动中期以来发育的塔里木 盆地北部的边缘隆起, 走向 NEE 或 EW。从地层发 育和接触关系分析, 由于库鲁克塔格裂陷槽在奥陶 纪末封闭上隆, 沙雅隆起受挤压而显示出隆起的雏 形。海西早期在NW ) SE 向挤压应力 作用下, 沙雅
图 1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 起含油气系统划分图 1. 海相含油气系统; 2. 陆相含油气系统; 3. 断裂; 4. 盆地边界; 5. 含油气系统边界; 6. 海陆相交汇区
岩有机碳含量平均 0. 47% , 灰岩 0. 18% ; 满加尔坳 陷斜坡- 盆地相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 0. 62% , 最高 1. 34% , 也为较好生油岩。
寒武 ) 奥陶系生油岩有机质以海相低等生物菌 藻类为主, 为 Ñ型干酪根。 2. 1. 2 石炭系烃源岩
塔北地区石炭 系总体处 于海湾泻 湖 ) 潮坪相 区, 生油岩较薄, 一般 20~ 50m , 以泥质岩为主, 少量 碳酸盐岩。泥质岩有机碳含量均值 0. 75% , 氯仿沥 青/ A0202 @ 10- 6, 为较差生油岩; 碳酸盐岩有机碳 含量均值 0. 19% , 氯仿 沥青/ A0 和 烃含 量分 别为 286@ 10- 6 和 161 @ 10- 6, 为较好生油岩, 但厚度较 薄, 生油潜力不大。所以塔北地区石炭系总体生油 能力较差。
潜山- 披覆背斜等圈闭。库车坳陷 T ) J 源岩生成
的油气
沿
T
0 5
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往南侧向运移,
遇断裂时则沿断裂向上作垂向运移, 在与断裂活动
有关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 造成垂向上在断裂附
近多层系含油( 如英买 7 油气田) , 在平面上油气沿
断裂富集的特征( 如牙哈油气田) ( 图 2) 。
3 含油气系统类型及展布
根据沙雅隆起油气分布特点, 可将本区划分为 两个大的含油气系统, 即北部陆相油源含油气系统 和南部海相油源含油气系统( 见图 1) 。 3. 1 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
该套含油气系统分布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 部, 英买 7 号构造带和亚南断裂以北地区。所获原 油无论产层层位是中新生界还是下古生界, 均为陆 相成因, 其源岩大都与库车坳陷 T ) J 泥岩有关, 例 如英买 7 油田和牙哈油气田所 产原油均为陆 相成 因 , 油源对比结果证实, 其油源来自库车坳陷T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