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火山活动规律与油气成藏特征(李坤,赵锡奎,何建军)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油气藏
• 大量水或有机酸溶液也会沿断层或裂缝渗流到火山岩体中,发生深 部溶蚀作用,产生溶蚀孔和溶蚀缝。
• 火山岩储集层的气孔和溶蚀孔一般含油较多,而构造裂隙和风化裂 隙主要起连通气孔、溶蚀孔及其他储集空间的作用,在油气运移中 主要起输导作用,其本身也可成为储油空间,但储油规模较小。
• 各类储集空间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以某种组合形式出现。
火山岩主要有两种成藏模式:
a.近源型(源内、源下)
•如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生界,二连、海拉尔盆地白垩系,银 根盆地白垩系,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内部、三塘湖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为主要的火山岩成藏模式 •近源组合中,烃源岩位于火山岩储集层之上下或侧缘,火山岩 储集层分布在生烃凹陷内或附近,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与储集层 有最大的接触机会。 •中国东部断陷以近源组合为主,高部位形成以爆发相为主的构 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以喷溢相为主的岩性油气藏;
b.远源型(源上)
•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构造部位与有利岩性、岩相带匹配控制油气富集
• 火山岩油气主要富集在大断裂附近的构造高部位与近火山口爆发、喷溢 相叠置的区域。
• 近火山口相多沿大断裂分布,断裂带附近是裂缝集中发育的部位, 火山爆 发的堆积作用可进一步造成近火山口部位的高地貌。构造高部位长期暴 露,易受风化淋滤溶蚀形成好储集层,构造高部位同时又是油气运移的指 向区
我国已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分布特点
东部
• 主要在中生界、新生界,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 • 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 • 以岩性型油气藏为主,可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如松辽深层
徐家围子的徐深气田
西部
• 主要发育在古生界,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 碰撞后裂谷、岛弧环境普遍发育,如准噶尔、三塘湖盆地。 • 西部以地层型为主,可形成大型整装油气田,如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盐相关断裂发育特征

下缓 , 断裂坡 折带特 征明显 , 深部发育 数条断 面北倾 的基底 正 断层 ( 2 。从 地 震 剖 面解 释 结 果来 看 , 图 )
注 : 文 为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本 编号 4 8 23 、0 7 00 资 助 的成 果 。 0 00 0 4 9 2 9 ) 收 稿 日期 :0 91—2 改 回 日期 :001 1责 任 编 辑 : 2 0—20 ; 2 1 02 ; 周健 。 作 者 简介 : 一 欣 , ,9 7年 生 。现 为 中 国 石油 大 学 ( 京 ) 师 , 余 男 17 北 讲 主要 从 事 盆 地 分 析 和 构 造 地 质 研 究 。通 讯 地 址 :0 2 9 北 京 昌 平 . 12 4 。 中
里 木 盆 地 重 要 的 油 气 勘 探 领 域 。 塔 中 地 区 断 裂 发
隆起相 接 , 北靠 满加尔凹陷 , 南邻塘古孜 巴斯 凹陷 , 面
积 约 2 8 1 ( 1 。 目前 已证 实 , 中 隆 起 区 . × 0k 图 ) 塔
具有 多个 产层 , 生 了多 期油 气充 注 , 发 多种 类 型的油 气 藏在垂向上复合 叠 置 , 向上连 片成 带 , 同构成 横 共 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 区( 孙龙德等 ,0 7 。 20 ) 塔 中隆起 主要发 育 NW 和近 E 向断裂 , W 包括
1 )中国石油大 学油气 资源与探 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京 ,1 2 4 ; 北 0 2 9 2 )中国石油大学 盆地 与油藏研 究 中心 ,北京 ,1 2 4 ; 0 2 9 3 )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 限公 司西北 分公 司 , 鲁木齐 , 3 0 1 乌 8 0 1
内容提 要 : 根据 地 震 资 料 解 释 成 果 , 合 中 、 寒 武 统 含盐 层 系 展 布 特 征 , 析 塔 里 木 盆 地 塔 中 隆 起 主要 断 裂 结 下 分 带 变形 特 征 及 其 形 成 机 理 。塔 中隆 起 主 要 断 裂 带表 现 为 上 陡 下 缓 . 深 部 在 中 、 寒 武 统 含 盐 层 系 顶 面 或 内部 发 往 下 生 滑 脱 , 脱 距 离在 不 同地 区 有 所 差异 , 有 典 型 的 “ 相 关 断 裂 ” 征 。塔 中地 区 断 裂 带 的形 成 演 化 主 要 受 区域 滑 具 盐 特 构 造 应 力场 、 底先 存 断 裂 和 中 、 寒 武 统 含 盐 层 系 联 合 控 制 , 中 区域 构 造 应 力 场 为 断 裂 形 成 提 供 了 动 力 来 源 , 基 下 其 中 、 寒 武 统 含 盐层 系 的厚 度 影 响 了 断 裂带 的发 育 方 式 , 下 而基 底 先 存 断 裂 则 决定 了断 裂 带 的 发 育位 置 。

04第4讲走滑盆地和走滑盆地——【含油气盆地分析】

04第4讲走滑盆地和走滑盆地——【含油气盆地分析】

走滑作用方式
平行扭动 聚敛扭动(压扭) 离散扭动(张扭)
二、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走滑作用
•1、走滑断层的板块构造环境 走滑断层分布广泛,在转
换边缘、离散边缘、聚敛边缘 和缝合带处都有发育;在板缘 和板内都有发育。
2、构造逸脱(逃逸构造)
Burke(1985)把源于弧- 陆碰撞或陆-陆碰撞产生的 走滑作用和由此造成的地块 被侧向挤出的现象(tectonic escape)。
多个拉分盆地的联合串通
三、走滑拉分 盆地的实例
1、加利福尼亚陆上及 近岸的走滑拉分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2、伊通地 堑是佳伊地堑 的南段,属于 郯庐断裂带的 北延部分,属 于受走滑断层 控制的地堑。 总体北北东走 向的郯庐断裂 在佳伊地堑系 南部四平一带 开始向东偏转, 为依通地堑的 发育提供了基 本条件。
1、线性延伸
伊通地堑重力异常分布图
(伊丹凸起这一名词最早来自重力资料解释,实际上,重力高的位置位于地堑 之外,称之为伊丹隆起较为合适,重力高可能是深部高密度物质的反映)
西北缘边界断层的线性特征
伊通地堑构造单元(现有方案)
2、花状构造
横切走滑构造的剖面上,常可 以见到走滑断层面上近对称的分支, 构成上宽下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 称为花状构造(flower structure) 。专用词。
花状构造
2、花状构造
①正花状构造:压扭作用下产生, 大多数断层具有逆断距,地层 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
②负花状构造:张扭作用下产生, 大多数断层具有正断距,地层 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
③ 构造样式2:负花状构造
主要分布在盘山凹陷(兴隆台潜山西侧)和双 台子背斜构造西侧
双台子背斜西侧的 负花状构造

塔北地区阿克库勒凸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塔北地区阿克库勒凸起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局 部构 造 的发 育 和油气 的富 集密 切相关 。 因此 , 对

图 1 工区位置与邻近构造单元
Fg 1 T ep si n d cn c ncui i h oio adaj e tet i nt tn a t o s
1 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阿克 库 勒 凸起 由前 震 旦 系变 质 基 底 上发 育 的
断层 面作 侧 向运 移 , 断层 也成 为 阻止 油气运 移 的屏 障 。 阿克库 勒 凸起 局部 构 造 类 型 主要 与 断裂
有 关 。 裂构 造 的性质 决定 了圈闭类型 。 受断裂 活动 影 响 , 究 区油 气藏具 有 多期成 藏特 点 。 断 研
关键 词 :阿克库勒 凸起 ; 裂特征 ; 断 运移 通道 ; 多期成 藏
征 。断 裂延 伸长 ( 2k ~ 0 k , 1 m 5 m) 断距 大 ( 0 i 5 n~ 10i) 切 割 层位 深 , 沟通 油 源岩 的 主要 断裂 。 0 , n 是
泛 的 区域不整 合 , 早期 形成 的 区域性 不整 合 面进 一 步南 倾 , 同时形 成 了一 系列 近东 西 向的褶 皱 和断裂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5 O 期
物 探 化 探 计 算 技 术
28 0 年9 0 月
文 章编 号 :10 — 14 (0 8 0 3 4 _ 5 0 1 79 20 )5 9 _ 0
塔 北 地 区 阿克 库 勒 凸起 断 裂 特 征 及 其 与 油 气 成 藏 的关 系
5期
计雄 飞等 : 北 地 区 阿克 库 勒 凸起 断裂特 征及 其 与 油气成 藏 的 关 系 塔
35 9
的古 凸起
] 。研 究 区在 盆 地 的 整 体 演 化 下 , 发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生:烃源岩评价
生:烃源岩评价
• 白垩系-下第三系烃源岩: 岩性:灰绿—灰黑色泥岩深灰色灰岩、介壳灰岩等。 评价: 由该地层厚度图可以看出该地层北部、中部、西南部烃源岩较厚
生:烃源岩评价
生:烃源岩评价
• 我们小组对北部区带、中部区带、南部区带、西南区带、东部区 带进行了评分: 他们的分数分别是:4.5、5、0.5、4.5、0.5 所以我组得出结论:前三个区带的烃源岩发育较好。
盖:盖层
区域性盖层:石炭系泥岩、志留系泥岩、中上奥陶统泥岩、中 下寒武统膏岩层是塔里木盆地良好的区域盖层,另外沙雅地区古近 系和新近系膏泥岩也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 局部的盖层: 巴楚地区1.中寒武统泥质云岩、膏云岩。2.中上奥陶统、志留 系泥岩或石炭系下泥岩。3.石炭系泥岩。 卡塔克和沙雅地区1.石炭系泥岩、灰岩。2.下奥陶统灰岩、泥 灰岩。3.上奥陶统泥灰岩。4.中寒武统泥质云岩
保:保存条件
保:保存条件
• 故我组将该盆地的几个区带在运输体系上进行评分:北部区带5、 中部区带2.5、南部区带2.5、西南区带3.0、东部区带2.5
总结
运:运输体系
运:运输体系
运:运输体系
将我们组做的断层图与他人的作对比:
运:运输体系
• 故我组将该盆地的几个区带在运输体系上进行评分:北部区带4.5、 中部区带3.0、南部区带4.5、西南区带4.5、东部区带4.5
保:保存条件
• 北部区带:1.水动力保存条件:长期处于油、气、水的相对低势 区,地层水压力系数明显偏低,水动力强度偏弱,同样为库车油气聚 集、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水动力条件。 2.构造保存条件以及盖层条件:隆起喜马拉雅运动晚 期及其以后的新构造运动对其影响较小,加之第三系苏维依组、吉 迪克组泥岩、膏泥岩组成的优质盖层的封闭,致使塔北隆起能保存 如此众多的油气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