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合集下载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烃源岩评价剖析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烃源岩评价剖析

1 引言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也是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段之一。

目前在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唯一的亿吨级大油田——塔河轮南油田,即是以寒武系-奥陶系为烃源岩、奥陶系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藏。

因此,正确认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对于我们有效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东部满加尔富生烃坳陷的主力烃源岩。

在塔里木盆地多年的油气勘探中,有关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生烃潜力、油(气)源对比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对而言,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而这直接关系到对泥质烃源岩的评价和空间分布的预测。

进而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宏观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探讨,为合理地进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分布预测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2 区域地质概况塔里木盆地发育震旦系与下古生界(Z-S )海相一海陆交互相地层、上古生界(D-P)海陆交互相一陆相地层、中生界(T-K)陆相地层以及新生界(E-Q)海相一陆相地层。

寒武系一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是主力烃源岩层。

奥陶系烃源岩分布于满加尔凹陷、塔中隆起、塔北隆起、阿瓦提凹陷及柯坪露头区。

盆地先后经历了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历经多次沉降与隆升,不同构造层呈现不同的复杂构造特征,通常以下古生界“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7个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为: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中央隆起、西南坳陷、塔南隆起、东南坳陷(图1)。

塔里木盆地边缘受多阶段板块运动的影响,产生多期地质热事件,它们发育的时代分别为震旦纪一寒武纪、奥陶纪、二叠纪、白里纪等。

塔里木盆地油气形成和演化受盆地演化和地质热事件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多期次、动态化特征。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中国含油气盆地概要

xx概况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北界天山,南为昆仑山、阿尔金山,面积约56x 104km2平均海拔1000m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中部有面积达33.7 x 104km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沙丘高差最大、气候最干燥的沙漠。

盆地边缘有以高山冰川雪水为源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盆地北半部,全长2137km。

塔里木盆地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系,其上发育有震旦系和古生界海相沉积,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是一个在元古界基底上叠置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复合型盆地。

从盆地沉积发育的情况和周围褶皱带的特点来看,古生代明显地表现出近东西向的构造带,及其相伴随的主要断裂的构造格架,如塔北隆起带、中央隆起带和塔南隆起带,后者因受阿尔金山影响,呈北东走向。

中新生代的构造特点是在古生代构造基础上继承和改造的。

由于边缘褶皱山系的隆起,首先在盆地的边缘山前地带形成前陆盆地,而后发展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接受了厚度巨大的中新生代沉积,这一特点掩盖了古生代形成的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面貌,成为现今的构造格局。

塔里木盆地沉积岩厚7000〜100m,主要含油层有5套:震旦系—下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上三叠—中下侏罗系、上白垩—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中新统。

到目前为止,已在塔北、塔中、塔西南发现了油气田。

油气资源估算有120X108左右,若经过进一步勘探,有条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之一。

xx 构造单元划分表构造单元面积(km2)沉积岩厚度(m)库车坳陷30600北部单斜带3380xx 凹陷9700 -xx 凹陷3700 -xx 凹陷3080 -南部平缓背斜带1540 -xx 塔克背斜带4440 -xx 背斜带4760 11000xx 隆起36700南喀—英买力低凸起6640 11000轮台凸起9300 8000哈拉xx 凹陷5000 100xx 低凸起4730 9000草湖凹陷5020 11000 库尔勒鼻状凸起6010 8000 北部坳陷127700xx 凹陷30014000xx 凹陷6070015500xx 斜坡2200012000xx 凹陷1500012000中央隆起114000xx 凸起43700 8000塔中低凸起22800 100xx 低凸起44900 100xx 坳陷145000xx 斜坡52100 9000xx 凹陷27200 13000xx 凸起8000 11000叶城—和田凹陷30700 14000塘古孜巴斯凹陷27000 12000xx 隆起43100民丰xx 凸起18600 5000xxxx 凸起24500 2500xx 坳陷民丰凹陷若羌凹陷6550035000 500030500 4000xx 盆地渤海湾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地跨渤海及沿岸地区,包括天津市及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划分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划分

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划分
赵靖舟;李启明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5
【摘要】塔里木盆地含油气系统具有多源叠加复合、油气普遍混源、形成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多、成藏期次多和含油气系统多的特点.根据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构造背景与烃源岩叠合分布特征及油气源对比结果,将塔里木盆地划分为克拉通型、前陆型和克拉通-前陆叠合型3类10个含油气系统.其中库车、塔西南油气系统为已证实的两个前陆型含油气系统,成气条件十分优越.轮南-草湖、哈拉哈塘、塔中、巴楚-盖麦提油气系统为已证实的海相克拉通型含油气系统,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塔东、阿瓦提油气系统则属克拉通-前陆叠合型含油气系统.
【总页数】4页(P393-396)
【作者】赵靖舟;李启明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1
【相关文献】
1.西北非克拉通边缘盆地群含油气系统特征 [J], 薛国勤;杨振峰;谈馨;龙卫江
2.印度河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成藏模式 [J], 林卫东
3.北非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宋成鹏;童晓光;张光亚;温志新;王兆明;汪伟

4.南海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 [J], 杨明慧;张厚和;廖宗宝;罗晓华;杨光;龚婷
5.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资源潜力 [J], 张凯逊;韩淑琴;王宗秀;陶崇智;韩凤彬;李春麟;李小诗;Halilov Zailabidin;Takenov Nurgazy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段 • 中、新生代: 复合前陆盆地及内陆坳陷发展阶段
七个一级构造单元
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西南坳陷、塔东南隆起、东南坳陷
库车坳陷
• 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新生界发育齐全, 最厚达12000米,与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大型 构造发育
库车坳陷
➢库车前陆盆地的形成直接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相 关。 ➢挤压聚敛大地构造环境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及其伴生 的前陆盆地是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赋存地。 ➢地台和被动大陆边缘发育有烃源岩和储集层,造山作 用促进了烃源岩的成熟,并且形成了烃类运移的结构格 局。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4、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在塔西南坳陷也有 分布。库车坳陷为湖相暗色泥岩和沼泽相碳质泥岩和煤,厚 1038.9~1442.3米,其中暗色泥岩厚1000~1300米。
三叠系湖相泥岩有机碳0.43%~6.67%,碳质泥岩有机碳 平均达7.34%,处于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
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三坳四隆的构造格局:7个一级构造单元划分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构造背景
• 塔里木盆地是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大 型叠合复合沉积盆地。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 阶段:
• 震旦纪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及坳拉槽发展阶段 • 中、晚古生代: 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及裂谷盆地发展阶
背斜发育。
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新生 界发为育埋齐藏全在,中为最、一厚新长达生期1界演2之化00下发0米的展,残的与丘巨古型负向构造 断层隆相起关,褶中皱、单为新元主生,的界除大最东型大部构残缺造余失发厚部育度分古生界外,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张恺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1990(011)001
【摘要】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型叠合盆地,在盆地中部和边缘地区叠合了八种原型盆地:即中元古-古生代的箕状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弧后裂谷盆地、陆表海盆地,以及中、新生代的弧后前陆盆地、碰撞山前盆地和碰撞复活山前盆地。

共沉积了八套海相、海陆交替和陆相含油建造,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算其远景储量居全国之首。

【总页数】15页(P1-15)
【作者】张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15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演化特征及含油远景评价 [J], 张恺
2.甘青藏含油气区构造区划与含油气远景评价(为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而作) [J], 张恺
3.新疆三塘湖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含油气远景评价 [J], 张恺
4.洛阳-伊川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J], 刘司红;刘西宁;李平和
5.南亚地区含油气盆地类型及资源潜力分析 [J], 张建军;康永尚;姚永坚;李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主要含油气远景区介绍
塔北隆起区
位于盆地北部,地势较高,构造 复杂,油气资源丰富,是塔里木 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之一。
塔中隆起区
位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为平坦,构 造相对简单,油气资源量较大,是 另一个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
塔南凹陷区
位于盆地南部,地势较低,构造简 单,油气资源量较小,但也是盆地 内重要的含油气远景区之一。
03 含油气远景区评价
评价方法与标准
地质分析法
通过对盆地地质构造、沉积相、 储层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估远景 区的含油气潜力。
地球物理勘探法
利用地震、重磁、电法等地球物 理勘探方法,对远景区进行勘探, 获取地层、构造、油气藏等信息。
资源量估算
根据勘探资料和地质分析结果, 估算远景区的油气资源量,为后 续开发提供依据。
塔里木盆地北部
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勘探的重点区域。
塔里木盆地南部
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是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塔里木盆地东部
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 件,是当前勘探的重点。
塔里木盆地西部
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是未来勘探的重要方向。
勘探技术与方法
高精度地震勘探
利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对塔里木盆地 进行精细探测,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油气
盆地形成与演化
01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02
中新生代时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导致塔里
木地区隆起并形成盆地。
盆地的演化经历了前新生代陆块形成、古生代稳定沉积、中生
03
代抬升和新生代盆地形成四个阶段。
02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类型
隆起区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勘探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勘探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进展报告——关于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方向的探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10702学号:200707319姓名:陈辉序号: 1关于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方向的探讨提要本文在初步总结多年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和科研成果的基拙上, 分区块、按领域探讨了该盆地的含油气性与油气远景, 认为要坚持在古隆起和古针坡上找寻大、中型油气田, 并指出塔北隆起仍为最现实的区块。

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抖坡有条件成为又一油气聚集带,而满加尔坳陷和其它大多数区块的石油地质因素不利于找寻大、中型油气田。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方向几年来的勘探与科研成果表明, 塔里木盆地有油气前景, 但它却是一个油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盆地。

虽然我们已探明了多个工业油气层, 多个含油气构造和油气田, 但还没有发现大型油气田。

鉴于目前我们对主要控油气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下一步拿大型油气田的主攻方向也有争议, 因此有必要深化对现有油气聚集带的认识, 努力寻找与发现新的油气富集区域和勘探领域。

本文就在塔盆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方向间题加以探讨。

一、在古隆起和古斜坡区找寻大、中型油气田8年来的勘探经验表明, 塔里木盆地的古隆起和古斜坡是油气的最主要富集区。

在山前的库车坳陷、西南坳陷转向古隆起的塔北隆起、塔中隆起, 都不断获得了油气突破。

这一控油气规律是由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

1、各类圈闭集中于古隆起与古斜坡塔里木盆地内部各隆起及其边缘(古斜坡)是在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地台一台缘相上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与上升隆起, 形成了与断裂、褶皱有关的圈闭、披覆构造、地层一岩性圈闭、不整合圈闭、底辟构造和古风化壳、构造裂缝储集体等。

不同的地史阶段对应不同的圈闭类型, 在空间上可以纵向叠置、横向连片。

2、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塔里木盆地的古坳陷—满加尔坳陷、阿瓦提断陷和西南坳陷是古生代的生油坳陷, 北部的库车坳陷虽然形成于中、新生代、亦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要油源岩的生油坳陷。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藏

文章编号: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袁朝建(长江大学资工辅11001班学生)摘要:塔里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十分发育,油气资源潜力大,目前已发现10多个油气田,前景广阔。

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前陆、晚期前陆及陆内统一盆地等3个阶段;按其动力学性质又可划分为单前陆、双前陆及走滑前陆等盆地;它的构造变形十分复杂,盆地构造样式为压性逆冲断裂;在平面上可划分为逆掩带、断褶带、坳陷带及斜坡带;其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褶和斜坡带中。

更多还原关键词:油气分布;构造特征;断褶带;前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北、西、南为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环绕。

大体呈菱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东部罗布泊降到780米。

面积530000平方公里。

由于深处大陆内部,周围又有高山阻碍湿润空气进入,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大多在50毫米以下,极为干旱。

盆地中心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00平方公里,罗布泊、台特马湖周围为大片盐漠。

发源于天山、昆仑山的河流到沙漠边缘就逐渐消失,只有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较大河流能维持较长流程。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四大相邻的盆地之一。

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公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地质特点是: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积很大,构造上的塔里木盆地地块和地貌上的塔里木平原,范围并不一致。

拗陷内有巨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最大厚度达万米,是良好含水层。

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山围绕。

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

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遮挡型 地层型
加里东末期形成的不整合面、泥盆纪末期形成的不整 合面、早二叠世末期形成的不整合面,在区域上分布很 广
北部坳陷
为一长期演化发展的巨型负向构造单元,除东部缺 失部分古生界外,整个坳陷震旦-第四系发育齐全, 总厚12000~16000米,震旦、寒武-奥陶系最后 9000米。奥陶内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塔北隆起南部—北部坳陷—中央隆起(北部) ,是造山 作用所引起的褶皱—冲断作用基本未波及的前渊— 前隆地区,这里是以黑油为主的产区,如轮南、桑塔木、 塔河、解放渠东、东河塘、哈得4、塔中40、塔中10、 塔中4 和塔中16 油田。同时还发现少量的凝析油气 田(如吉拉克和塔中6 凝析油气田)
石炭、三叠等低幅构造发育。
三坳四隆的构造格局:7个一级构造单元划分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构造背景
塔里木盆地是前震旦系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大型 叠合复合沉积盆地。盆地的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震旦纪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及坳拉槽发展阶段
中、晚古生代: 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及裂谷盆地发展阶段 中、新生代: 复合前陆盆地及内陆坳陷发展阶段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新提出的构造单元界线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大断裂
-6500m等深线 重要层序的尖灭线


断裂的延伸线
构造体系的包络线 坡折带转折端线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泥盆纪 ·早二叠世
·晚二叠世
·三叠纪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石炭纪沉积相图
石炭系与前石炭系地层存在广泛的不整合,可见明显的对下侵蚀、 其上超覆的现象。塔西南地区主要为一套浅海陆棚和开阔台地相 沉积,其他地区为克拉通坳陷。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4、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在塔西南坳陷也有 分布。库车坳陷为湖相暗色泥岩和沼泽相碳质泥岩和煤, 厚1038.9~1442.3米,其中暗色泥岩厚1000~1300米。 三叠系湖相泥岩有机碳0.43%~6.67%,碳质泥岩有机碳 平均达7.34%,处于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库车坳陷

库车褶皱冲断带,即北塔里木(新生代) 前陆 盆地的楔顶带,除早年发现的两个较小规模 的油田(依奇克立克油田和大宛齐油田) 外, 近年发现的均为气田,如克拉2、克拉3、吐 孜1、大北1 和依南2 气田。2001 年发现的 迪那1、迪那2 和阿克1 气田也都位于南天 山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上;2001 年塔里 木油气勘探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却勒1 井则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的前缘部位(库车 坳陷和塔北隆起的过渡带上) ,属于黑油和天 然气的共同产区。 1998 年第三次对库车坳陷油气资源评价的 结果表明,其资源量中,天然气占84. 8 % ,石 油占15. 2 % ,油/ 气比约为2∶11 ,明显富气。

塔北隆起
为埋藏在中、新生界之下的残丘古隆起, 中、新生界最大残余厚度6600米,南箱北 超覆,顶部为中、上侏罗直接覆盖在震旦 -寒武系之上,侏罗以上地层发育齐全。
塔北隆起
背斜型
披覆背斜在塔北隆起带分布普遍。以轮南构造带最为 典型。是塔北最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古潜山型
以雅克拉潜山为代表,位于塔北隆起带中段轮台大断 裂上盘。这类油气藏多呈块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是一种良好的油气聚集类型
侏罗系暗色泥岩平均有机碳1.3%~1.98%,碳质泥岩平均 含量2.36%~5.52%, 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主要为中、下侏罗统黑色泥岩, 呈侏罗系分布于侏罗系断陷,沉积中心厚200~300米,有 机碳2.36%~7.48%,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一、地层发育特点
二、生油层
三、储集层
四、盖层
五、圈闭
六、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主要储集层
主要发育5套储集层: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新近纪沉积相图
塔里木统一内陆盆地发展阶段,接受了一套河流和冲积洪积相、 浅湖相的红色粗碎屑沉积。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单元划分
一、重磁勘探资料 二、沉积地层
三、构造依据
·构造依据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 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 地 ,具有古老陆壳基底和多次沉降隆升的 复杂构造演化历史。 塔里木盆地复杂的构造地层决定了它的构造 单元界线类型多种多样。
已发现的主要油气田
克拉2气田 迪那2气田
轮南油田
塔中4井油田
以盆地北部和中部为主
汇报提纲
一、构造单元划分
二、盆地含油气远景区
三、主要勘探目的层系ຫໍສະໝຸດ 要勘探目的层系一、地层发育特点
二、生油层
三、储集层
四、盖层
五、圈闭
六、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地层发育特点
就全盆地而言,从震 旦系至第四系,沉积 地层齐全,最大沉积 厚度超过15000米。 沉积岩层可分为海 相和陆相两大体系。 其中,震旦系至石炭 系主要为海相沉积, 二叠系至第四系主要 为陆相沉积。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构造依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和田-拜城剖面位置
·构造依据
由和田-拜城重磁力解释剖面图上可见,盆地地壳厚度在北纬40 度中央轴线一带约为40-43公里,在北侧天山地区为54公里,南 侧昆仑山为60公里以上。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重磁勘探资料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盆地中央地区磁力异常十分明显,表明其基底厚度较大
构造单元划分
一、重磁勘探资料
二、沉积地层
三、构造依据
·沉积地层
·震旦纪 ·寒武纪——中奥陶世
·晚奥陶世
·志留纪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塔中低凸起
剖面A-A`的地震解释图显示塔 中低凸起为一大型复式背斜
塔中地区既有砂 岩储层,也有碳酸盐 岩储层。砂岩储层 主要发育于志留系、 上泥盆统东河塘组 (东河砂岩)和石炭 系;碳酸盐岩储层主 要发育于奥陶系,其 次为寒武系 寒武奥陶储层主 要是礁滩相和古潜 山型
西南坳陷
为典型的中新世-上新世发育的前陆坳陷。主体部位 第三系厚达7000~10000米,向东北方向减薄至2000米, 南部山前带发育多排大型逆冲构造带。 油气显示主要在柯克亚构造(背斜)
·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图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分为巴楚隆起、塔中低凸起、塔 巴楚隆起为大型活动型古隆起, ·塔里木盆地构造区划图塔中低凸起是印支期形成的残丘 东低凸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 由古生界和上新统组成,北部古 古隆起,由寒武-奥陶和侏罗- 生界大型背斜构造发育,南部发 第四系两个构造层组成,下古生 育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和石炭 界组成古隆起,上覆产状平缓的 系背斜构造。 侏罗系,古生界大型潜山及内幕 背斜发育。
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新生 为埋藏在中、新生界之下的残丘古 界发育齐全,最厚达 12000米,与 为一长期演化发展的巨型负向构造 隆起,中、新生界最大残余厚度 断层相关褶皱为主的大型构造发育 单元,除东部缺失部分古生界外, 6600米,南向北超覆,顶部为中、 整个坳陷震旦-第四系发育齐全, 上侏罗直接覆盖在震旦-寒武系之 总厚12000~16000米,震旦、寒 上,侏罗以上地层发育齐全。 武-奥陶系最后9000米。奥陶内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一、地层发育特点
二、生油层
三、储集层
四、盖层
五、圈闭
六、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
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三叠—侏罗系烃源岩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1、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盆地内广布。 东部为欠补偿盆地沉积,为云质泥岩、泥质云 岩及白云岩,厚120~415米,有机碳0.7%~ 5.52%,现今为过成熟阶段。
西部局限台地相,为泥质泥晶云岩、泥晶泥质 灰岩,平均有机碳0.81%~0.91%,最高达2.43%, 有机碳大于1%的生油岩厚100米,处于高-过成 熟阶段。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生油层
2、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主要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北斜坡、塔北隆起南斜 坡,浅海台缘斜坡灰泥丘相。 塔中北斜坡为含泥质条带灰岩和泥灰岩,厚 80~120米,有机碳0.5%~5.54%,正处于生油高 峰期。 塔北南斜坡为结核状灰岩,厚5~15米,有机 碳0.2%~0.85%,平均0.42%, 处于生油高峰晚期。
·侏罗纪沉积相图
侏罗纪为前陆盆地河湖相沉积,四周被隆起环绕,形成多山围台 的古地理格局。不过,西部隆起不断向东部扩大,到晚侏罗纪南 部形成贯穿东西的南部隆起区,使凹陷区向东、向西南和东南边 缘迁移。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 分 依 据
·沉积地层
·白垩纪——新近纪沉积相图
早白垩世继承了侏罗世古地理格局,晚白垩世塔里木盆地主体处 于隆起阶段。下白垩统主要为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滨浅湖相的 沉积,上白垩统发育浅海沉积物。
塔中低凸起
塔中低凸起是一个加 里东2海西期的复式 背斜构造。其南、北 两侧均由断裂界定, 其演化也受断裂控制, 总体呈东高西低,各 断裂构造带向东收敛、 向西撒开,构成一大 型帚状构造. 塔中地区主要有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 源岩 多套储盖组合,目前已经在石炭系、志留系和奥陶系等 多个层位获得工业油气流,另外,在二叠系(塔中1井)和寒 武系的盐下地层(塔参1井)也见到了油气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