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威信县长安小学:周清欢迎

小学生正处在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于人的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儿童的身心处在相对平稳的变化和发展时期,但儿童的品德行为又处在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认识活动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情感内容在不断增加和深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克服困难的意志在逐步增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逐步养成。根据这一时期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教育者如能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发生了差错,就会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对儿童有如此重要意义,那么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我校是怎样开展德育教育的谈谈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一、切实上好品德课。

品德课是我们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主要是能集中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播一些基本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常识。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不是用单纯的讲理方式,而是选择典型的有意义的故事,并通过具体的图片,形象地生动地揭示一个道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让学生讨论分析某种行为,分辨是非,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思考学生的道德认识,也要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所以,上好一堂品德课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即课前认真备课,上课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知识,通过图片、音响、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以求更直观,更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课后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认知情况,还要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

对于品德课堂,切记不能搞形式,只强调学生去读、划、背等应付性教学,只图成绩不求实际意义。更不能是平时不上课(说是副科),到了临近期末时候把重点的地方给学生划出来背一背,再弄一本复习资料给他们就行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禁为这种方式而脸红。要知道人们是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为老师定位的。

二、充分利用好班会和升降旗仪式。

班会是每周一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聚会。主要是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等。从小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在组织班会时要注意做好几项准备。

1、要选好主题。主题选好了,才能为开好班会打好基础。

2、主题要有针对性。班主任要根据近期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主题,做到对症下药。

3、主题要小。要尽量从小处着眼,主题小就不会显得空而虚。

在每次升旗和降旗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升降旗时的行礼、唱国歌、国旗下的讲话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方式。国旗下的讲话主要是由学生来讲,在组织学生演讲的内容上老师要针对学校实际来安排内容。内容要有意义,要简明易懂。当然,除了学生的演讲,学校领导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全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同时值周教师也要做强调。同样,演讲或讲话不能流于形式,不仅要讲还要落到实处。在平时学校要组织人员(老师和学生)把所

讲的内容落到实处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起到真正意义的教育。

三、品德教育也需要劳逸结合。

劳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劳动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通过这些劳动,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锻炼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的意志,形成劳动习惯,是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基础。

在学校里,学生的劳动有打扫教室、公区、给花园除草松土等。打扫教室、公区这些都是学生每天要完成的劳动任务。除此之外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定期对学校的花园进行除草和松土。有时还会根据政府的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今年国庆节前夕我校就参加了镇政府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先是组织学生在镇中心搞一次游行宣传,动员全镇人民一起建设美好家园。然后是组织学生实际到学校周边进行垃圾清理,用行动动员人们。并且要求学生要扮演好“清洁员”“保洁员”“监督员”三个角色。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的意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特别是对那些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没吃过苦头的孩子,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用实际劳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堂必修课。

四、要注重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是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校园文化的建设,育人环境的优化,是一个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整齐、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的文化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暗示着良好的道德规范,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儿童能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教育,再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在作为隐形课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重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着规范办学有特色,创新教学有特点,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一训三风的引领下,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是采用黑板报、学生作品展、校园广播和文化墙等形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文化墙。顾名思义,文化墙就是在墙上搞文化布置。我校主要是利用学校的围墙做文章,把围墙进行规范修整后,再把它划分成很多个版块,然后再分别在各个版块上设计各种文化内容。主要是围绕“倡导经典诵读,弘扬中华文化”这一主题来布置。

首先是启蒙教育经典《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可以改变一些孩子日常生活的不良风气,从根本上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等。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孟子说:“得道者多助”一个从小懂得礼仪知行的人,必定是一个有道德之人。那么在以后的成长中必定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必定是成就人生大气之人。然后是中华“十德”说,“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德要道,可以分为两组。即原“五常”(仁、义、礼、智、信)和新“五德”(忠、孝、节、勇、和)两组。“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思想。“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最高目标。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坚定不移地向往之,为之奋斗之,直到永远!对这“十德”的布置主要是通过图(名人像)文结合向学生展示,学生可以结合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更直接、直观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是古诗,古诗可以加深孩子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