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简介

洛阳白马寺简介
洛阳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白马寺建于东汉明永元年间(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建立的佛教寺院之一。
白马寺因传说中的一匹白色神马而得名,这匹马是佛教经典《白马恩经》中的主要角色。
白马寺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66,000平方米。
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中国最早的石刻佛像之一——卢舍那大佛,高达17.14米。
还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玄奘法师舍利塔——大广利寺塔,高达44.3米。
白马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佛教大师玄奘法师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白马寺也成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中心。
寺内的大雄宝殿、藏经楼、玄奘堂等建筑,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每年的佛祖诞辰日,白马寺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寺庙周围的环境优美,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洛阳白马寺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通过参观白马寺,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庄严和博大,体验到洛阳这座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
白马寺简介、图片

白马寺简介、图片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
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
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外有二匹相对而立的石马,是宋代雕凿,而非汉代作品。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
到隋唐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白马寺达到鼎盛时期,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大德高僧纷纷前来朝拜,这其中就有为中日友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唐代高僧鉴真和尚。
武则天也多次亲临,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写有“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赞誉寺境幽雅的著名诗句。
唐末期在全国范围的灭佛,使白马寺受到重大打击。
宋太宗赵光义又下令重修白马寺。
元至顺四年(1333年),由大书法家赵孟頫书刻《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现仍立于寺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我们今天看到的白马寺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整修,大门匾额即为当时镶嵌。
如今白马寺的面积大约有四万平方米。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铸造的一千余公斤的大钟,仍悬于殿内。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白马寺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
CONTENCT
录
• 白马寺历史背景 • 白马寺建筑风格 • 白马寺文化价值 • 白马寺传说故事 • 白马寺旅游信息 • 白马寺的现代意义
01
白马寺历史背景
白马寺历史背景
•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的著名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这座寺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 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旅游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尊重宗教信仰
在参观过程中,应尊重佛教信 仰,遵守寺内规定,不要随意 拍照和喧哗。
注意安全
在游览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 全,不要攀爬佛像和建筑,注 意防火和保护环境。
穿着得体
进入寺庙应穿着得体,不要穿 暴露或过于随意的服装。
不要携带违禁品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 品以及管制刀具等进入寺庙。
白马寺在传承和发展佛教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人留下了 丰富的文化遗产。
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也是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普及的重要场所。
04
白马寺传说故事
白马寺传说故事
•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的著名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历史悠久的寺庙
自东汉永平十年由明帝主持修建以来,白马寺已有 近2000年的历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
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
白马寺是历代皇帝祭祀天地、孔子的场所,也是佛 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艺术价值
80%
建筑美学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 统与印度、缅甸等外来元素,具 有重要的建筑美学价值。
白马寺文言文翻译

白马寺文言文翻译摘要:1.白马寺简介2.白马寺的创建背景3.白马寺的历史沿革4.白马寺的文化价值5.白马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正文:白马寺,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佛教寺庙。
它不仅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重要源头。
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了解这座千古名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白马寺的简介。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由汉明帝刘庄为实现梦见金人、求法于西域的承诺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庙。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白马寺的创建背景。
据史书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
在文化方面,汉明帝提倡儒学,又热衷于佛教。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明帝派遣使者赴西域求取佛经,并在回国后将佛经、佛像及僧人带回洛阳,从而创建了白马寺。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白马寺的历史沿革。
白马寺创建后,佛教在我国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高僧前来弘扬佛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寺成为佛教大乘教的中心。
唐代时,寺庙规模达到顶峰,拥有僧人千余。
然而,在后世的历史中,白马寺历经多次战火,屡次遭到破坏。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才得以恢复原貌,成为我国佛教的重要圣地。
谈到白马寺,我们不能不提及它的文化价值。
作为佛教传入我国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对我国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在白马寺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如古塔、石刻、壁画等,这些都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最后,让我们关注一下白马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如今,白马寺已成为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寺庙,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参观。
在未来的发展中,白马寺将继续弘扬佛法,推动佛教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白马寺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座丰碑,见证了我国佛教的繁荣与发展。
文化遗产品味中国河南洛阳白马寺

文化遗产品味中国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
这个历史悠久的寺庙,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从佛教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都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寻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南35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末年,有着超过1900年的历史。
这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寺庙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
寺内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北齐时期,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保存完整度。
作为中国佛教重要的胜地,白马寺不仅仅是寺庙,更是一座集宗教、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
在白马寺,您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寺庙内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寺庙的特点。
殿宇巍峨,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同时,白马寺还保留着大量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的石刻、彩塑和文献资料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让人们了解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白马寺参观,您还可以欣赏到佛教音乐和舞蹈表演。
佛教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调和节奏。
这种音乐在白马寺内层层回响,让人心旷神怡。
另外,佛教舞蹈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舞蹈动作优美,姿态凝重,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此外,白马寺还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活动——“白马寺正月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里会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信教者前来参加。
在活动中,您可以欣赏到传统的灯谜、舞狮、舞龙等民间表演,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白马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宜人。
这里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参观白马寺,您能够领略到佛教的智慧和美学,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白马寺的故事

白马寺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相传,在洛阳城外有一座名为白马山的山峰,山上有一匹白马。
这匹白马经常奇迹般地出现在洛阳城的街道上,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敬仰。
有一天,一位名叫梵志的印度僧人骑着一匹白马来到洛阳,他携带着佛经,希望能够将佛法传授给中国人。
然而,梵志不懂汉语,无法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够学习佛经的人,于是他决定在洛阳城中等待。
在洛阳城中,梵志遇到了一位叫慧远的学者。
慧远对佛法充满了兴趣,他愿意学习佛经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于是,梵志和慧远一起修建了一座寺庙,并将其命名为白马寺,以纪念那匹奇特的白马。
在白马寺中,梵志和慧远共同翻译了许多佛经,将佛教的教义传播给了中国人。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白马寺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白马寺的故事象征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慧远和梵志的奉献精神和对佛法的追求,他们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白马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中国文化遗产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与艺术洛阳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洛阳白马寺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与艺术内涵,是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一、历史背景介绍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时期,追溯到公元68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得名于相传佛教传入中国时,一位来自西域的印度僧人乘坐一匹白马来到洛阳,因而在此修建了寺庙,这就是白马寺的由来。
二、佛教文化影响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在中原的重要传播中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在白马寺内,佛教教义深入人心,许多僧侣在这里修行,开展佛教文化活动。
寺庙内的佛经研究、诵读和传教活动繁荣,百姓也前往寺庙虔诚礼佛。
这使佛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建筑风格与造型艺术白马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塑艺术闻名于世。
寺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
寺内的建筑均采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特色,如重檐歇山顶、踏空式基座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白马寺内的佛教雕塑精美绝伦,既有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也有菩萨和罗汉等各种佛教形象。
这些雕塑造型庄重、肌肉丰满,线条流畅,面目慈祥,栩栩如生。
不仅表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
四、艺术品收藏与保护洛阳白马寺还以其丰富的艺术品收藏而闻名。
寺内珍藏了许多佛教经典、佛像和书法作品等,这些艺术品呈现了佛教文化的瑰丽和卓越。
白马寺对于这些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十分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人才,努力确保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五、对当代社会的意义洛阳白马寺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通过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白马寺所展现的寺庙建筑与雕塑艺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
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
汉朝白马寺的由来

汉朝白马寺的由来摘要:1.白马寺简介2.白马寺的创建背景3.白马寺的名称由来4.白马寺的建筑风格与历史地位5.总结正文:白马寺,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被誉为“释源”和“祖庭”。
它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僧寺。
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在梦中见到金人,身有日光,飞行于殿前,颇感欣喜。
梦醒后,明帝询问群臣,得知此神即为佛。
于是,明帝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求佛法。
蔡愔、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
第二年,明帝下令建寺,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的名称由来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因为寺庙附近有一白马河,而得名;另一说则与佛教传入我国的第一匹白马有关。
据传,当年摄摩腾、竺法兰携带佛像和经卷抵达洛阳时,骑着白马入城,因此寺庙以白马为名,寓意着佛教的传入。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布局规整。
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虽然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
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它是佛教传入我国的第一座寺庙,还因为它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许多佛教经典和教义都是通过白马寺传播到全国各地,使得佛教在我国得以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总之,汉朝白马寺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佛教在我国的传入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格局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 朝南,为一长形院落, 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 大佛殿、大雄宝殿、 接引殿、毗卢阁等, 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 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 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 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山门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 “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 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 “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 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 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 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 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 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 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 本称“释迦舍利塔” ,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 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 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 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 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 “齐云塔”。
山门
清凉台
祖师墓
谢谢!
主要建筑
佛殿 钟鼓楼 法宝阁与藏经阁 泰式佛殿 卧玉佛殿 玉佛殿 六祖殿 齐云塔院
佛殿
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 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 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 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 观音菩萨等塑像。 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 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 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 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 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东汉洛阳白马寺
简介:
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 洛阳市,创建于东汉永 平十一年(68年),为 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 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 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 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 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玉佛殿位于大佛殿西侧, 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 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 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 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
卧玉佛殿位于大佛殿 东侧,原为斋堂。该殿 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 南北长17.25米,东西 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 之上,殿中供奉卧玉佛 一尊。
六祖殿
六祖殿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 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 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天王殿
大雄殿
接引殿
毗卢阁
钟鼓楼
钟鼓楼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 钟楼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 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 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法宝阁与藏经阁
法宝阁与藏经阁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 坐落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台 基之阔5间,进深4间,长18.5米, 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
泰式佛殿
泰式佛殿位于寺院西侧,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 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 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 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 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 在该殿之中,供奉泰国 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
卧玉佛殿
玉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