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1.1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分解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288P)

近代
Ancient times
诞生时期
人类有历史 记载的文明 时期开始 16世纪— 19世纪欧洲 20世纪 开始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Natural philosophy in ancient Greece
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Natural science and philosophy merge
The third law: Force and counterforce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光的波动理论 Light fluctuation theory • 牛顿的微粒说Newton's light corpuscle theory • 惠更斯的波动说Huygens' light fluctuation theory (3)热力学(thermodynamics )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的发现 (4)电磁学Electromagnetics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要 求:
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
Challenge put by heliocentricism for theology
•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Shock put by blood circulation theory on theology
•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要求:
1、了解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physics, biology, chemistry
科学与技术

1.1 自然科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特征 1.2 自然科学的功能与作用 1.3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 1.4 科学结构的革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
会科学走向统一
自然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 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一项社会活动事 业。
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 等基础性科学,以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空文社会科学分离
1959年,英国著名学者斯诺在剑桥大学做了一次演讲, 题目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在这次演讲中斯诺认 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者处于分离与对抗的状态。 两种文化的分离与对抗,使西方丧失了整体文化观,以 致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不能对“过去”作正确的描述, 不能对“现在”作可靠的可能。
一般而言,属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部分为科学(科学知 识),属于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部分称为技术(技 术知识),自然科学一般也被人们称为科学技术。
【一】 什么是科学(Science)?
科学的本义是“学问”、“知识”,中国古代的“格 物致知”, 日本“致知学”。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教育家福泽瑜 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在日本广泛应用;
2.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①科学是技术产生与形成的基础,并为科学性技术的发展提供
新的知识源泉。 ②技术的需要是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③技术为科学研究及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手段及条件。 ④经验型技术包含一些科学的因素,它的提炼与升华是科学创
造的源泉。
⑤科学能够改进或提升经验性技术。
⑥在技术中存在科学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形成技术科学。 ⑦在科学中存在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推动科学发展和
工程技术科学
各门类分支
自然辩证法 修改版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1科学技术基础:①天文学,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②地质学,赖尔的地质“渐变论”;③物理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化学,维勒人工合成尿素;⑤生物学,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必考)1.2:哲学基础:主要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其中尤以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
1.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和贡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功能2.1:性质:①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科学;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③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2:内容: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③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3:作用: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义自然观。
1.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古代自然科学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的思想渊源。
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1.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基本特征是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4.1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对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学科分类。
一、自然科学的定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
自然科学以实证主义为基础,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二、基本概念1. 物质: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物质分为自然界中存在的无生命物质和有机体内含有的生命物质。
2.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存在于宇宙中的各个物质和空间中,通过转化体现着自然界的运行。
3. 规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稳定的现象或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相互关系。
规律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总结和概括,可由数学表达或定性描述。
4. 实验:通过人为创造特定条件来观察和控制自然现象,以验证或推翻假设,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三、学科分类1. 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力量和运动的基本学科。
物理学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2.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分支学科。
3.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组织、功能、演化和分类等学科。
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分支学科。
4.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分支。
5. 天文学:研究宇宙中天体的性质、形成、演化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天文学主要包括观测天文学和理论天文学两个方向。
6. 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地质演化、气候变化等学科。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
7. 数学:研究空间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以及推理和证明方法的学科。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Zn + 2HCl = ZnCl2 + H2↑
物质的量比: 1
2
0.1 n
列式计算得: n = 0.2(mol),c = =
=2
*(mol/L)
3.卤素的性质 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F2 > Cl2 > Br2 > I2 ;F - < Cl - < Br - < I4.氧化—还原反应
*
(2)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包括液态、 气态和固态水。
要认识到: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关,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如教材上47页“地球的内部圈层”所示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以固 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圈层, 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 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 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 造成地球的磁场, 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 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页“大 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 如天气现象 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 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 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并集中 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 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热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 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 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和应用。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1)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值,用符号Δ表示。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符号v表示。
(3)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符号a表示。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动力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1)力:导致物体发生位移或形状变化的原因,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三定律:牛顿的三个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在化学中,我们研究原子、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在一定比例下组成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被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了外界的热量,而放热反应释放了热量。
三、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
在生物学中,我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通过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揭示宇宙的奥秘。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的传递和转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指出自然界中存在一个不可逆过程,即熵增加的过程。
这个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不可逆性。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等。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包括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细胞的能量是通过细胞呼吸过程中的ATP分子来储存和释放的。
细胞的分裂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和观察,实验是通过人工控制条件来获得数据和信息,观察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获得数据和信息。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科学理论和假设,进一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演绎法是从一般规律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具体结论,通过数学和逻辑来推导和证明。
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和逻辑,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语言和工具,通过数学可以描述和分析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科普百科全书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科普百科全书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科普百科全书: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自然科学领域是人类追求真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向之一。
科普百科全书作为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工具书,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
本篇文章将带您深入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读者开启对自然科学的新认知。
第一章:宇宙与地球宇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之一。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构成有助于我们认识宇宙的奥秘。
1.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的起源是天文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随后经历了宇宙膨胀、星系形成等演化过程。
这一理论得到了大量天文观测数据的支持。
1.2 星系与星体星系是宇宙中的巨大星体系统,由恒星、行星、星际介质等构成。
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是三种常见的星系类型。
恒星是星系中的基本成分,是宇宙中存在的主要天体。
1.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对于认识地球的奥秘意义重大。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星云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壳运动、地球化学循环等演化过程。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物质和能量是自然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其相互作用和变化关系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根据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分类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周期性规律。
2.2 物质的相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相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物质相态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现象。
2.3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动能、势能等形式。
能量转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过程,了解能量的转化规律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生命与进化生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对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幻设计智能 概念电动车
新概念手机
这次带来的一款概 念手机,圆润的边框中 间一个透明的屏幕,从 屏幕上可以投射形成三 维全息图,立体化的展 示城市地图和图像等。
转 基 因 培 育 的 蓝 玫 瑰
转基因培育的驱蚊草
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 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 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 的目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 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 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常用的方 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 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 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 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 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 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 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1954年生产出半导 体收音机
核裂变 1938年发现核裂变
1945年制造出原子弹
科技发展史表明,有时技术先于科学,有时科学先于 技术,有时技术和科学同步发展。
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一)目的和任务不同。 (二)研究内容不同。 (三)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四)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五)科学与技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抗乙肝西红柿
流感疫苗喷剂:通过鼻孔喷射预防流感
能当船开的时尚跑车
水下跑车
飞行汽车
科技之光
• GP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 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 (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 航系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 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 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 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 (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 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 计算机x线摄影(CR)
数字x线摄影(DR)
磁 共 振 成 像
计算机断层摄影<CT)
正在研制中的 人造聚合体皮肤
人造肌肉
台式三维打印
第一节 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
一、科学
起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为“学问”,英文science,本义“知 识”。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一词 在我国广泛应用。 “科学”的《辞海》注解:“科学是关系到自然界、社会和思维 的知识体系。”但这一解释并不能作为科学的定义。由于科学本 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 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
第一章 自然科学概述
“科学永远是财富之源, 富国与穷国的差距主要在 于掌握知识的多少;没有 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持续 稳定的经济增长。”
费德里科· 马约尔 (1934-)
自然科的迅猛发展
物 质 生 产
经 济 体 制
精 神 文 明
社 会 制 度
裸眼3D立体显示器 又称多视角裸眼立 体显示器,主要原 理是利用人眼视差 特性。
GPS导航眼镜
民用GPS导航系统发展至今,除了偶尔会指引着人们把车往河里面开之外, 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日本东京大学中岛实验室的科研人 员打算将GPS和眼镜联姻,好让这种便利更进一步:简单地说,研究人员将GPS 系统、电池、LED、微电脑和磁方向传感器整合进了眼镜中,然后根据头部的方 向,直接在镜片上通过LED显示接下来应该前进的方向。研究人员表示,将GPS 整合进眼镜后,能避免视线在前方和GPS导航仪之间的频繁切换,减少危险的发 生。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辩证统 一地加以理解。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 到技术。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的发展为科 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对于科学来说,技 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互相交融,形成了科学技术的 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 明特征。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科技”已成为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
最迷人的食品产 品悬吊式种植器
今后你想吃新鲜蔬菜,再也不需要育苗、栽培、除草、灭虫或 预防其它搞破坏的动物了,Topsy-Turvy悬吊式种植器可以让 你在阳台上种出草莓以及各种各样果蔬来。你只需简单地在袋 子里装上陶土,栽上秧苗,几乎任何藤生水果或蔬菜都可以, 让叶子从袋子里长出来,然后将袋子或盆用钩子吊起来,然后 浇水,施肥就可以了。在温暖的气候下,一个月就会开花,再 过一个月就可以结出果实来。它的优点是,吊起来,可以充分 利用空间。很小的地儿都可以种。不需要弯腰种或浇水,站着 就可以解决。从上部的漏斗里浇水。由于重力原因,蔓先向下 长,再往上卷,寻找阳光。由于容器几乎是密封的,所以不需 要浇太多的水。
就目前来说,通过对众多的关于科学的定义、解释进行概括总结, 我们对科学之一概念大致可以形成下面几点基本的、共同的认识。
(一)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 实和规律的知识。
“科学就是整理 事实,以便从中 得到普遍的规律 或结论。
(二)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在古代和近代,除了个别学科的理论,如欧几里 德几何学和牛顿力学,可以算得上是知识体系,人类 的科学知识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的知 识单元。 20世纪以来,大量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使人们认 识到科学是由很多知识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 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已知的知识条理化、系统 化,发现矛盾或空白,得出新的原理,补充和完善知 识体系,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检验,这是一种重要的科 学发展途径。
• 其可以在多人同时裸视条件 (无须佩带头盔、偏光镜等 辅助设备)下呈现出具有空 间深度和影象悬浮于屏幕外 的逼真立体影像。此款立体 显示器采用透镜阵列技术, 通过摩尔纹干涉测量法精确 对位,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改 变光线的传输方向来为双眼 提供有细微差异的的透视图 像,利用两眼视差实现立体 效果。
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
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 加纳米SiO2、纳米ZnO、 纳米SiO2复配粉体材料, 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 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 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可 用于制造抗菌内衣、用品, 可制得满足国防工业要求 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 维。
超牛快干喷涂织物,一分钟做一件合身的衣服
“快干喷涂织物”,是西班牙设计师、博士Manel Torres花了10年时 间的心血发明,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平时就像涂料一样呈液体状态的织 物,有多种颜色,我们甚至可以将之装在喷漆罐子里面,然后像创作人 体彩绘一样往身上喷——所不同的是,人体彩绘干了就是身上的一团颜 料而已,而Fabrican快干喷涂织物干了就变成了衣服。
与金鱼”交流”
设计师Bruno Fosi 设计的这个金鱼缸 可以把金鱼的状态 数字化,通过无线 网络方式把金鱼的 生活方式连接到互 联网上,用户可以 和金鱼展开远程互 动。
•
轨道交通
巴西酒精动力飞机
世界上最快的氢燃料车
环保自行车
巨鲸潜艇
• 这是设计师从全球性气候、能源等问题 出发设计的绿色生态系统潜艇,它的零 碳排放的架构是基于可再生能源。
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
所以,自然科学有 不同于社会科学、思维 科学的特点。自然科学 的内容是没有阶级性、 没有国度的,是人类共 同的财富。 自然科学有很强的 历史继承性,不会随社 会形态的变更而改变。 自然科学所反映的 客观规律可重复验证。 这是检验真科学还是伪 科学的重要标志。
人的思维,没 有人类就没有 思维科学。
(三)科学是一项反映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 关活动的事业
17世纪前,科 学研究大多以 个人或几个人 合作的形式进 行。
阿基米德
伽利略
近代后期,科学研究的规模、范围扩大。
爱迪生发明公司 “发明公司”: 超过2000项发明。 “四大发明”: 留声机、电灯、电 力系统、有声电影。
曼哈顿工程 美国陆军部研制原 子弹计划。该工程 集中了当时西方国 家(除纳粹德国外) 最优秀的核科学家, 动员了10万多人参 加这一工程,历时3 年,耗资20亿美元
阿波罗奔月工程 历时约11年,耗资 255亿美元。 在工 程高峰时期,参加 工程的有2万家企 业、200多所大学 和80多个科研机构, 总人数超过30万人。
现如今,科学已经成为一项国家事业, 甚至成为国际事业。 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总体活动中 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现有两方面: 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科学具有认识世 界的认识功能; 二是在物质文明方面,科学具有改造世 界的生产力功能。
科 技 改 变 生 活
二、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物质形态 科 学 自然科学的研 究对象是整个 自然界和自然 现象。
物质结构 物质性质 运动规律
自然科学
思维科学
“科学技术”一词中的“科学”指自然 科学。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形态的天 体、地球、生 物等不依赖于 人类而存在的 客观事物。
哲学、政治、 法律、宗教、 艺术等人类本 身活动的表现。
(一)把技术与科学分开,技术是有“目的”的; 五 个 要 点 (二)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 (三)指明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是硬件; (四)指出技术的另一表现形式——规则。
(五)定义的落脚点在知识“体系”上,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科学技术高 度发展的今天,两者之间已经成为一个相互渗透的辩证统 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产生技 术,技术也产生科学。 1948年发现半导体
三、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技术是 生活实践的直接产物,一般泛指根据生 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 工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看 作制作的智慧。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 曾提出把技术作为操作性学问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