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摘要: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和文学、书法、绘画等一样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突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古典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主要从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比较,阐述了各自体现的不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明式;清式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明清文化带给现代设计的影响更加深远。明清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1 明代家具的特点

明代前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达,文人、学土、商贾、官僚崇尚室内家具陈设,此外,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和参与设计家具,对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以素朴、简洁著称,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这些名贵木材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贾也附庸“雅”,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

明式家具以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著称。

2 清代家具特点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的工艺水平、工匠的技艺,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清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是“清盛世”时期。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1)造型上浑厚、庄重。

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的大师椅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常见通体装饰,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

由于中国的历史劫难,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这时期的家具风格,有所变化。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总之,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这段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的确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份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所以,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结语

中国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立足于现实,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杨敏.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念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严小华,木天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周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明清家具异同谈

时间:2003-9-1115:40:00

(一):用材

明清家具的鉴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别年代。而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因此一些古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作。因在清代中期以后,这几种木料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虽说此类家具后代仿制的也有,但终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大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

制作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当然,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因为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可能最迟在清代初期就已开始被选用作家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具,不是近代仿制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整体上说,红木家具的大量出现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间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榉木家具,仍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所以,对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点来进行鉴定。

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古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稀的古家具外流。为此,早在50

年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政策,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和乌木这五种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过于简单,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贵古家具流出海外,同时这种以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也使许多爱好者坠入了拜物的误区,将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菲五木家具一概视为“柴木”,甚至滥收贱卖,极少开展收藏研究,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二)品种与造型

明清家具的品种,也与年代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因此,在鉴定中可以判断,凡与这类出土椅凳风格类似的传世扶手椅品种,应考虑为明式制品。有些较早出椅现的家具品种,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流行。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早期不可能制作。如圆靠背交椅,入清以后不再流行,从伟世品来看,它们多用黄花梨制作,很少有红木或新黄花梨的制品。所以,传世的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而式样庄重、体态硕大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再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很显然,茶几是清式家具品种。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家具的造型,是断年代的重要依据。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造型及造型的变化来判断。比如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不出头的扶手椅,或搭脑两端不出头、扶手两端出头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具扶手椅的早期造型式样,其制作年代一般还会晚于清代中期。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并且装饰雕刻亦由简洁变繁琐。甚至家具的腿足造型的变化,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如桌椅的腿足,即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三):结构

鉴定明清家具的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如明代官帽的靠背,基本光洁无纹。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观察结合处。主要观察古代家具的结合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鉴赏家具就可以依据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不同的组装结构加以区分。艾克在鉴定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梢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者不用镟制——这是中国家具工匠的三条基本法则。”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特点的总结。古式家具具有精巧的榫卯结构,构件之间,不用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而且工艺精确,扣合严密。

第二,了解历代榫卯结构。由于不同的时代家具榫卯结构受到一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相同。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具一般只有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方法。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出现,匠师受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特征。

第三,注重榫卯使用工具。作伪高手一般懂得古代家具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而且伪造得也很相似。但是无论作伪者怎样高明,毕竟不同时代家具榫卯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总会有所不同。仔细观察就会看出破绽。如张德祥就指出,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侧呈圆弧形,就一定是伪作的。因为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所以说辨别榫卯使用的工具和有无近代工艺的手法也是鉴定家具的重要方面。

(四):装饰

了解不同时代装饰风格是断代家具的重要依据。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以镶嵌工艺来说,明代与清代家具区别一个明显标志就在于此。明代家具很少用镶嵌工艺,而清代镶嵌工艺则较发达。

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重要依据。家具上的装饰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如明清家具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如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祥图案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工艺品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因此,只要认真研究和仔细识别,那么对明清家具的鉴定将是很有益和有效的。比如,吉祥图案是清代瓷器上最喜欢用的装饰题材。清代家具的图案装饰也是如此,许多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计划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尤其到了清代晚期的家具,比比皆是。

要提醒读者的是,在参照对比时,宜采用题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对比,这样就比较容易判断年代,判断也较准确。参照物则可采用玉器、瓷器、剔红雕漆等工艺品上的花纹,尤其是明清建筑的装饰纹样,往往与家具装饰花纹在材质、内容和形式上更有共同之处。

此外,在流传至今的明清绘画及书籍插图中,亦有不少生活场景和家具图形,有较客观的写实性,也可用来进行对照比较,作为鉴定的依据。

当然,明清家具与其他工艺品不同,绝大多数没有年款,其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述鉴定方法,除根据花纹可以判断具体的年代外,其他的只能区分明式和清式,一些鉴定标准也仅作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因为明清家具在用材、品种、造型、制作、方法和花纹上,或沿袭传统,或刻意仿造,极难断代。对这种家具的鉴定,就更要进行详尽和全面的科学考察。

榫卯结构与明清家具

??????????Ё?????Ё?????????????????????????????Ё???????????Ё????????????????╓??Ё????????????????????????Ё??????????Ё???????? ?????? ??????????? ??М?????? ??М????????????"?? ???????????????????↓? ???????????? ???????????? ?????????? ???????????????????????????????????????????????????????????????????? ????????????????????????????П???????????????????????????? ??????? ????? ??????Н????????????└?????????????????????????????????????????????????????????????????????ā??ā?ā??ā??????????? ????Ё????????????? ????????????????? ??????????????????????? ?????????????????????? ?????????????????????????????????????Н?????????? ???????????????????????????????????????????????? ??????????????????????????????????????? ā??ā???????????????ā??ā????????????????????????П????????????П???????????????????? ???????????????????????? 1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论文[1]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时间很长,形式样式丰富多变,一直都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具的发展,从最初的古人席地而坐,到慢慢床、屏、几、案,再到南北朝的高型坐具陆续出现,最后的元明清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 但是多数会选择喜欢明清的家具。 明清的家具有着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等特点。备受家具收藏界的喜爱。 对于明清时期的家具制造业,在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中空前的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崇尚简约,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家具对于人类的作用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历史中不断更替的家具形式,更是在生活甚至是艺术上代代都有着不同的创新。家具一直以独特的方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会一直以它自己的方式继续变化发展下去。 从家具本身来说,它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和工艺水平。古代的家具的本身体现的是同时代的文化和民间习俗,以及材质的分类则具有不同的价值。而现代家居更是体现了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代家居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现代家具制作工艺和设备的创新,是现代家居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代家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以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存在的,它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线条到优雅的线条,不断经历着时代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家具和人类的生活总是以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方式存在的。 人们的日常生活,先从物质需求的满足渐渐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对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更多的人都比较注重精神的消遣,对家庭装修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家具更是在家庭装修中成为重要的点缀。 (许多有个人爱好的业主会专门提出,中式的家庭装修风格。设计师多数也会选择明清的家具做设计中的点缀,这些家具的风格,同时也会大大丰富中式设计元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中式风格家庭的家具,也是某种身份的提升。)中式家具的设计美感和它本身材质的价值,能很大的提升主人的身份地位。所以,它也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家具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人类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家具对于我们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1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时代使命我们所谈的传统家具,主要是以明清两代不同风格的家具为代表。明式家具的简约空灵、方正素雅,与清式家具的繁缛华丽、庄重肃穆形成强烈对比,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繁简各异的艺术手法,共同建构了我国传统家具的辉煌成就,傲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行业的先辈身处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勇于对家具艺术形式进行改良创新,才使得我们今天得以瞻仰明清两代传统家具的艺术高峰,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关于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较近的时代,也曾有繁盛的时期,因此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在明清时代,家家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物品的了解得知。 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因而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谨、装饰适度、纹理优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从继承、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立风格,这主要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乾隆,至嘉庆期间——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至清末——社会动荡,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堪称“清式家具”的时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世俗作风。由于过分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喜欢购买一些价格济实惠,造型时尚另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大方美观之外,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喜好有很大差别,不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追溯明代家具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时期,经典明式家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贵族气象,在家具中中极见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气,不过很遗憾,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义。首先,明式家具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种审美观念并存。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倡的“文”、“质”兼的美学情趣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 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 (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指导老师:张亚池 学号:3140662 姓名:卜祥祺 班级:保护区硕14 学院:自然保护区学院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卜祥祺 摘要:我国的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清家具正是家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辉煌时期,无论在科学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明清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选材与结构上比较明清家具所具有的不同的风格设计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传统家具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蕴含了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历史环境, 秉承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造型表现, 在整个家具发展的历史上, 建立起一种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独特风格, 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灿烂辉煌的成就。我国的传统家具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萌芽,商周时期的雏形,春秋、秦汉时期的低矮家具的发展, 两晋、隋唐向高型家具的过渡, 宋朝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定型,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继续完善, 到明代达到了家具发展历史的顶峰, 创造了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 形成了中国传统家具“简、厚、精、雅”的艺术风格。虽然统称为“明清家具”,但实际可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这两种家具分别具有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审美眼光,又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造型和工艺上各自表现出独特的风格设计特点。 明代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历史上的有一个兴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发展起来。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古典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的参与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家具出现了新的特征,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又达到了新的顶峰。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历数千年我国文化代代相传。为了可以使后人了解中国的文明历史,现代的专家不断的进行研究。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物品很多,如瓷器、字画或是铜币等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征而每个朝代的物品都体现了各个朝代的特点。因此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研究古代的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明清时代的家具就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明清时代的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比较近的时代,也曾具有繁盛的时期,因此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务。在明清时代,家家户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都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明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清物品的了解得知。 明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此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为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是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的,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造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家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最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人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俗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好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差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初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格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期间清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社会动荡,文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以堪称清式家具的时期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不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处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清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重、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分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常喜欢购买一些价格经济实惠,造型时尚另类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用,大方美观之外,同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现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的喜好有很大差别,不难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家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 追溯明代家具制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唐时期,经典明式家具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之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其贵族气象,在家具中极见当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风气,不过很遗憾,大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含义。首先,明式家具的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两种审美观念并存。其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具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求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的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艺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质相兼的美学情趣之绝佳体现。 作为家具自然离不开雕刻。而这些雕刻无不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和社会推崇的文化层面。

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在尚学和治工两相兼修之下,集“仙作”工艺于大成的仙游,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城市”,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载体,毋庸置疑,当以其中的书房用品系列为最高表现形式。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文/曾升潮 莆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该联典故源自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廷试后偈御,榜眼陈俊卿答帝问之佳句。其时,高宗见状元黄公度、榜眼陈俊卿都来自福建莆田时,深感惊异,当帝问“卿乡土何奇?”时,榜眼陈俊卿作如是答问,一语道出莆仙人勤奋进取的求学精神。莆田之所以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是因为从古至今都人才辈出。历史上,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全国级的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是历史上在全国排名最前面的科举名邦之一。当前,有7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莆田籍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2人为两院院士),更有近3000名莆仙籍专家学者遍布国外。 莆仙悠久的尚学传统,孕育了莆仙璀璨的人文历史。同时,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的莆田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了陶瓷、瓷砖工艺,进入北宋时期,在仙游籍国师蔡京提倡下,仙游工匠就把京都宫廷器用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开“仙作”

木雕家具工艺的先河。仙作工艺发端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即使到现在,全国还找不到第二处像莆仙这样,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之地。 在尚学和治工两相兼修之下,集“仙作”工艺于大成的仙游,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城市”,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载体,毋庸置疑,当以其中的书房用品系列为最高表现形式。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为什么说“书房用品系列”是红木古典家具的最高表现形式?藉此追溯红木古典家具行业“书房文化”的人文历史渊源—— 从历史沿革来看 明清两代的家具制作,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家具文化的一个高峰。而明式家具的发端,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富庶之地。自明代起海外各式硬木种材的流入,生活在江南地区的许多文人雅士,基于对古董珍玩与琴棋书画的特殊爱好和功能要求,使得家具在选材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这些文人对家具的形制、修饰和种类等等,有条件作更深入的研究。一直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仍只有江南地区的风格流派和工艺特征最具底蕴。这些风格鲜明的新巧家具因为文人参与设计,不但从品种和形制方面得以丰富,而且还因为文人的积极倡导,形成了独有的红木古典家具文化,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源自红木艺术的审美观与哲学观。 特别有意思的是,明中期以后,当时的人们把花梨、紫檀等有着天然美丽花纹的种材竟然统称为“文木”。这不是臆测,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是指“文人选用的木材”,用“文木”制成的家具当然就是“文人家具”,而“文人家具”作为各式书房用品发挥各种功能,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红木古典家具因文人的所好与所用,推动着家具的品种与形制等方面的发展,其最高表现形式非书房用品而无他,是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的。 从书房的功能来看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段“解衣画史”的典故:描写的是宋元君召集众多画师来作画,大家接受旨意后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而立,舔着笔,调着墨,站在门外恭候的人还有许多,只有一位叫田子方的画师跚跚来迟,他的举止与众不同,接受了旨意后不是恭候站立,而是回到自己馆舍里去了。宋元君派人去观察,发现他把房子关着,已经解开了衣襟,一个人裸露身子,伸腿而坐,酣畅漓淋地在那里作画。宋元君说:“好!这才是真正的画师”。 “解衣画史”的典故所反映的只是书房承载文人情怀,表达文人情趣的一个缩影。就像红木古典家具已经超出了单纯作为器物使用的范畴,书房也不再仅仅是个藏书读书、吟诗作赋的雅居,她更是文人藉以追求情态自由的心灵宿地,也超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摘要:根据历史背景、风格特征来比较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指出明清家具具有造型大方、线条多变、装饰丰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艺术风格;比较 一、历史背景 (一)明代家具的历史背 1、宋代家具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家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井小店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明式家具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使家具事业得到了科学的发展。 2、明初手工业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明代初期,手工业工人的地位有了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各种工艺技术的专门书籍陆续出现,其中以明代黄成所编着的《髹饰录》为代表,书中全面论述了漆工艺的历史及工艺、分类和特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专着。 3、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前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手工业的繁荣,各种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 4、住宅与园林对家具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许多大、中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兴建大量的房屋和园林,相应地就需要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家具。 (二)清代家具的历史背景 清朝初期,延续明代家具朴素典雅的风格。康熙中期后,中国经历康乾盛世,满清皇族为了追求富贵享受,大量兴建皇家园林。家具在造型上、雕饰上竭力显示皇家威仪,讲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饰繁复。各地贵族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都反映在家具的制作上,使家具有了炫耀富贵的新精神功能。道光以后至清末,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劫难,社会经济日渐衰微。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输入,家具的风格也受到了影响。 二、风格特征 (一)造型 明式家具造型多为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主要基础,对于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问题,处理得当,造型与功能要求相符。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

明清家具鉴定 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古典家具的收藏中。在现今存世的古典家具中,明清家具可以说占了绝对的主流,许多人为了拥有一件心仪的明清家具而一掷千金。 曾有不少收藏界的朋友来信询问笔者,他们很喜欢收购古旧家具,但对于家具的年代鉴定总是拿不准,不知道家具鉴定有什么窍门没有?确实,家具的鉴定不像其他古董,如陶瓷书画,因为有成批的带有年款的作品存世。所以可以很方便地找出参照物。而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家具看,带有年款的家具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样就使得家具鉴定与其他古器物的鉴定方式及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明清家具的鉴定有其特殊性。一般说来,我们在鉴定一件家具时,往往说某某家具是明式家具,某某家具是清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研究界里,明式家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时期)制作的家具。这是因为清代初年生产的家具在形式上仍然继承了明制,还依明式的规格制作,这一时期的家具在结构上和明代家具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统称为"明式家具",而清式家具则是指清乾隆以后制作的家具。明式家具大体上保留了我国家具传统的装饰风格及作法,而进入清代乾隆年以后,由于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及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浸透影响,在家具制作上逐渐刻意崇尚精雕细作及装饰手法的多样性,清式家具开始形成。 当我们具体涉及到家具鉴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不同时期的家具,因受当时的工艺水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在家具制作风格、造型结构、装饰手法、所用材质上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标准。 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各具特色 以造型做工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学。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份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统治时期,由于政局未稳,统治者一直忙于政事,无暇他顾,对于玩好享乐之事并不刻意追求,家具作为起居之物,自然得不到重视,还在沿袭明代的风格。而到了乾隆皇帝之时,国力强盛,版图辽阔。乾隆皇帝以盛世天子自居,好大喜功,留心翰墨,醉意诗情,有足够的心情来享乐。家具虽然只是必备的起居之物,但为了体现盛世景象,其在造型做工上已慢慢脱离了明代家具的模式,表现为稳重、庄严和豪华、富丽相结合的造型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形成了。

浅谈明清家具装饰纹 论文

浅谈明清家具装饰纹样 XXX,学号:xxx,XX级,XXX专业X班,美术系,XXXX学院 摘要: 中国传统家具就其整体造型而言,立足于沉稳端庄,方正严谨,但雕刻纹饰却与造型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无论山水花卉、鸟兽鱼虫,或是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大都具有热烈奔放的特征。这与端庄肃穆的明式家具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沉静的形体平添了一笔流动的性情。清代家具追求富丽,充分调动工艺美术的各种手段,以获得富贵豪华的效果。可谓集装饰手法之大成,也可谓史无前例。 关键词:传统,纹样,寓意,神话,家具 正文: 各类神兽 龙纹 龙纹自古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传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得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五灵之一。《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秦汉以后逐渐用于比喻君王。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故此,用龙纹作装饰的器物为帝王所专用。我国古代传说的龙有多种,各具不同形态,然而最常见的则是有角、有爪、蛇身、鱼尾的所调黄龙,在众龙之中声誉最高,属于最高等级的瑞兽。其姿态之美生动可爱,被历代视为神圣的崇拜物。《瑞应图》云: “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也。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长能短,乍存乍亡。王者不漉池而鱼则应和气游于池沼。”《孝经授神契》日: “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龙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从原始社会至今始终沿用不衰,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最早的龙并没有腿和角,后来发展成有了腿和角。汉代以后,随着谶学的兴起和对龙纹的神话传说,给龙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作为华夏最高祥瑞名物,成为华夏民族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宋元明时期是中国龙纹最优美的时期。宋代文人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还总结出一套画龙的经验和规律,名曰: “三停九似。”其说云: “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还有另一说云:“头似马,眼似虾。”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龙的形象基本大同小异,但细看仍有微妙差别。以明代龙纹为例,明代龙纹的特点是无论龙身为何种姿态,其龙发大多从龙角一侧向上高耸,呈怒发冲冠状。明中期前多为一绺,到明晚期多为三绺,入清后的康熙时期则呈披头散发的样子。至乾隆时期龙的头顶显出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略小。龙的眉毛在明万历朝以前大多眉尖朝上,万历以后大多朝下。龙的爪子在清代康熙朝以前多为风车状,到了乾隆朝龙的爪子有四个指头开始并合。乾隆以前的龙纹大多姿态优美、苍劲有力。 在清代宫廷家具中,用龙纹作装饰的最具代表性。无论床榻、桌案、椅凳、几、架、箱柜、屏风等,用龙纹作装饰的极为常见。故宫太和殿中陈设的金漆雕龙纹宝座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它是清代宫中现存最高大的一件宝座,通高172.5 厘米,座分二层,下层座长162 厘米,宽99.5 厘米、高21 厘米,上层座长158.5 厘米、宽79 厘米、高49 厘米,背102.5 厘米。上层座为高束腰式,四面开光,透孔处另以蓝色地作衬底,显得格外醒目。座上的椅圈,共有十三条金龙盘绕在六根金漆立柱上。椅背正中盘正龙一,其余左右围护,各个昂首奋鬚,张牙舞爪。后背分格,上格盘正龙,中格浮雕云纹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纹,两边饰

明清家具鉴赏

明清家具鉴赏 中国古代家具是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其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我国古代家具能充分地表现设计者的思想与气质,体现时代的特征与人文气息,富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因而,举世文明,备受国际收藏家的喜爱。中国家具发展到明代,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大量精美`实用的各式家具。至清代乾隆年间,家具材料虽然优良,但雕饰繁琐,风格也为之大变。到清代末期,家具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呈衰退不振之势。明清家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近十几年来,始终处于国际收藏的热潮之中。明清工匠们把最优质的材料、完美的设计和精心的匠艺相结合,制造出令西方人惊叹的“如谜一般美妙”的家具,而且制作中绝对不用铁钉,只是用榫舌和榫眼等复杂而巧妙设计组合家具,因而使明清家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一、明式家具的特点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匠师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在传统艺术方面取得的一项辉煌成就。它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一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传统艺术品。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榫铆精密。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彩。 4、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如:椅凳坐面高度在40—50厘米之间,大体与人的小腿高度相附合,大型坐具,因型体比例关系,坐面较高,但必须有脚踏相配合,人坐在上面,双脚踏在脚踏上,实际使用高度(由脚踏面到坐面)仍是40—50厘米之间。桌案或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基本与人的胸部齐平。双手可以自然地平铺于桌面,或读书写字,或挥笔作画,极其舒适自然。两端桌腿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桌牙也要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便人腿向里伸屈,使身体贴近桌面。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附,后背板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特点设计成“S”形曲线。且与坐面保持100—105度的背倾角,这正是人体保持放松姿态的自然角度。其它如座宽,座深,扶手的高低及长短等,都与人体各部的比例相适合,有着严格的尺寸要求。 明式家具造型的突出特点是侧脚收分明显,在视觉上给人以稳重感。一件长条凳,四条腿各向四角的方向叉出。从正面看,形如飞奔的马,俗称跑马叉。从侧面看,两腿也向外叉出,形如人骑马时两腿叉开的样子,俗称“骑马叉”。每条腿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都向外叉出,又统称四劈八叉。这种情况在材家具中才突出。方材家具也都有这些特点,但叉度略小。有的凭眼力可辨,有的则不明显,要用尺子量一下子能分辨。 明式家具轮廓简练舒展,是指其构件简单,每一个构件都功能明确,分析起来都有一定意义,没有多余的造作之举。简练舒展的格调,收到了朴素,文雅的艺术效果。 明式家具的又一特点是材质优良。它多用黄花梨木、紫檀木、铁梨木、鸡翅木、据木、楠木等珍贵木材制成。这些木材硬度高,木性稳定,可以加工出较小的构件,并做出精密的榫铆,做出的成器都异常坚实牢固。明代匠师们还十分注意家具的色彩效果,尽可能把材质优良、色彩美丽的部位用在表面或正面明显位置。不经过深思熟虑,决不轻易下手。因此,优美的造型和木材本身独具的天然纹理和色泽,给明式家具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明清家具的研究现状

明清家具的研究现状 人们研究古代家具,一般都注重于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这是因为这两类家具时代性强,艺术层次高,是中国古典家具历数千年发展后形成的结晶。但两者如从家具理念的角度相比较,明式家具结构严谨,尺度适宜,风格典雅,追求的是一种潜在美;清式家具则重体量,重装饰,虽豪华富丽,但往往给人带来一种厚重有余,锦绣不足的感觉。因此,明式家具又相对受人推崇。 从历史情况看,明式家具自明代诞生后,其特有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风格备受当时士大夫文人阶层的提倡和青睐,故有关家具内容的笔记,自明代后期始激增,如屠隆的《考粱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文震亨的《长物注》、戈汕的《蝶几图》、李渔的《闲情偶寄》、王士性的《广志绎》以及王圻的《三才图会》等。但遗憾的是这些著述所述及的内容大多是文人与家具的关系,从意趣或欣赏的角度作经验总结,并没有理论上的研究或文化艺术上的探讨。即便是万历增编本《鲁班经·匠家镜》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书籍,也只是记录当时家具制作的规矩法度,如同“木工手册”。中国历史上把古典家具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前半叶。其间不乏外籍人士参与,如1926年莫里斯·杜邦的《中国家具》;1929年威廉·斯洛曼的《万神庙》。影响最大的著述要算德人古斯塔夫·艾克1944年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他在绪论中己开始对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和结构进行探索,其内容涉及到明清时代硬木家具的工艺、配件、装饰和年代鉴定。对于国人来说,杨耀先生则开其先河,他在1942年《北京大学论文集》发表的《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的论述中,最先阐述了“明式家具之式样与做法”,这显然对“明式家具”学术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先导作用。继杨耀之后,王世襄先生为集大成者,他于20世纪40年代始潜心于家具研究,积数十年之辛劳集明式家具珍品达七十九件,并于1985年和1989年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和《研究》两集,从而奠定了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一门学科而必须具备的理论和物质基础。 无论艾克、杨耀还是王世襄先生,研究古典家具的科学性都离不开实物。艾克先生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共收录标本一百二十二件,其中不少精品已在1949年前流往国外,但其中的黄花梨凤纹衣架和黄花梨高面盆架又分别转入王世襄和陈梦家收藏。这些作品经王世襄

明清家具的区别

明清家具的区别: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清式家具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中国明式家具与西方现代家具评析

中国明式家具与西方现代家具评析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价值不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中国文学、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一样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突出。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和西方家具有明显区别,中国家具强调线条,突出抽象色彩,西方家具强调功能性,实用,舒适。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它们进行纵向的对照、比较,横向的分析和辨别,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家具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们今天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有以下四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代家具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明代家具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之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现代家具主要分板式现代家具和实木现代家具。 其中板式现代家具简洁明快、新潮,布置灵活、价格容易选择,板式现代家具是家具市场的主流。实木现代家具是指所有面板材料都是未经再次加工的天然材料,不使用任何人

明清家具特点

明清家具特点.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清式家具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中国明清家具之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是中华民族在其漫长发展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文化历史创造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并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就地取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最基本准则。人对天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常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明清家具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其用材体现出各自独有的美学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 一、明式家具用材之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家具主要使用各种国产木材,进入明代,因硬木家具的逐渐普及,以及家具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始从海外输入各种硬木材。而且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量优质木材,如花梨、紫檀、鸡翅木、红木、乌木等硬木木材。在考究的明及清代家具中,由贵重的硬木家具代替了传统的漆木家具,充分显现材质的天然纹理和色泽。 明式家具历来为文人学士所青睐和推崇,并讲究不同木材的质地和色泽拼合搭配,追求天然纹理的优美和清丽,其中用材以花梨、鸡翅木、瘿木等硬木较多。 1、榉木及其家具 榉木为落叶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它木质坚硬,纹理优美,呈排列有序的波状重叠花纹,色泽明丽,为黄色。 由于榉木有产量多、价格低,质坚纹美的特点,明初在江南民间大量生产榉木家具,这是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家具物性自然属性不断认识的结果,渐渐改变几千来习惯于漆木家具的生产和使用。 榉木家具是我国硬木家具先导,起到了开创性作用。直至明代中期,才开始进一步采用其它高级硬木,如花梨、鸡翅木、紫檀,尽管这些木材大多来自南洋各地,但人们仍不惜耗资竞相追求,成为一种时尚。 2、花梨木及其家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