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目的地构成的五大要素

旅游目的地构成的五大要素旅行,这事儿就像一场精彩的冒险,得把握好每个细节才能让人难以忘怀。
说到旅行的目的地,咱们不妨把它分成五大要素来聊聊。
啥要素呢?那就是: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活动体验、美食特产和住宿条件。
瞧,这五个要素就像是旅行的五颗星,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细说说这五颗星的魅力。
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这可是旅行的“颜值担当”。
想象一下,站在山顶上,四周绿树成荫,远处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真是“山青水秀”啊。
咱们旅行时,常常为了一个绝美的日出或日落而早早起床,就是为了那一瞬间的震撼。
有时候,咱们走到海边,看着那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心情也会瞬间开阔起来。
自然景观不仅仅是美,它还可以给咱们一种深深的放松感,让人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
在旅行中,亲密接触大自然,不光能让咱们放松心情,更能带来无尽的灵感和能量。
2. 文化遗产讲到文化遗产,这可真是旅行的“灵魂”。
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就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样。
比如说,古老的城堡、古寺庙,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古老建筑,带给咱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历史的沉淀。
走在这样的地方,仿佛能听到古人们的低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别忘了,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它们就像是旅行中的“调味品”,能让咱们更深刻地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3. 活动体验要说到活动体验,那可是旅游的“玩乐时光”!咱们去旅行,不光是看看风景,还要玩得开心。
比如,去滑雪场上溜达几圈,或者在沙滩上晒太阳玩沙子,这些活动都能让咱们的旅行变得有趣起来。
如果你喜欢冒险,去尝试一下蹦极、潜水或者攀岩,保证让你兴奋得不行。
而如果你是个悠闲派,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躺在吊床上看看书,也是极好的选择。
总之,活动体验让咱们的旅行更具动感与乐趣,记得别把自己锁在旅馆里哦!4. 美食特产谈到美食特产,哎呀,这可真是旅行的“味蕾盛宴”了!每个地方的特色美食,都是旅行的一个亮点。
比如,去一个海边城市,尝尝新鲜的海鲜,口感鲜美得让人一尝成主顾。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1、旅游的定义:非居住地的居民到另一地方去旅行或逗留所引起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旅游学体系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旅游者、地理区域、旅游业。
3、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的发展特点: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商务旅行;统治阶级。
4、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第二章1、旅游活动: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他方的旅行活动以及停留在该地期间的访问活动。
2、旅游活动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3、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业(媒介)。
4、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行为的流动性、空间的异地性、时间的暂时性、影响的综合性、目的地的非移民和非就业性。
5、旅游活动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现象。
6、旅游活动的本质:审美、社会、心理本质。
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7、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大众、奖励、社会旅游)、地理集中性、季节性(天气状况、假日时间、传统习俗)第三章1、旅游者:任何一个人到他惯常居住环境以外的地方去旅行,时间停留在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
惯常环境的两个维度:发生频率、空间距离2、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客的区别:国内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但不足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客:目的地超过惯常居住环境10km远,且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的国内游客。
3、入境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客的区别:入境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但不足一年的国际游客。
入境一日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游客。
4、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主观条件:人格、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支付能力客观条件:金钱(支付能力)、时间、身体或家庭状况5、影响旅游动机的类型:身体、文化、人际、地位和声望。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想一想,做一做青海省旅游六要素的“六色”目标“吃有绿色、住有暖色、行有个色、游有绝色、购有特色、娱有本色”是青海省旅游工作的“六色”目标。
思考:旅游活动中涉及哪些最基本的要素?一、旅游“三要素”说三要素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实践者,在旅游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中,旅游者处于主体的地位。
旅游者的存在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
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等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内部构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1978-2007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国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作为主体的旅游者的实践对象。
没有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具有吸引力的环境,旅游者便不会前来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也无法展开。
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两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的规模、类型、发展水平及发展前景。
(三)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业把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和客体——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但在其诞生后,又反过来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普及。
二、旅游“六要素”说(一)食食,即餐饮,是旅游供给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
对于旅游者来说,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也是为了追求心理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满足。
美味可口的饭菜、安全、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有当地特色,体现深厚饮食文化传统的饮食则更能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餐饮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来访。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1.目的地: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它是游客进行旅游的场所。
目的地可以是一个地区、城市、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
不同的目的地有不同的特色和吸引力,它们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提供各种旅游资源和设施。
2.游客: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希望通过旅行来获得休闲、放松、观光、文化体验、学习等目的的人群。
游客可以是个人旅游者、家庭旅游者、团体旅游者等。
不同类型的游客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旅游活动应根据游客的特点和目的进行量身定制。
3.交通:交通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游客从一个地方到达目的地的手段和方式。
交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方式,游客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预算来进行旅行。
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对于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4.住宿:住宿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住宿可以是酒店、旅馆、度假村、民宿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设施。
游客的住宿要求因人而异,旅游活动应提供适宜的住宿选择,让游客得到舒适和便利。
5.行程安排:行程安排是旅游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
行程安排应根据游客的需求、时间、个人喜好等因素来确定。
行程安排包括景点的选择、游览顺序、停留时间、活动安排等,合理的行程安排可以使旅游活动更加充实和丰富。
6.导游服务:导游服务是旅游活动中提供专业导游陪同的服务。
导游是游客的向导和解说员,他们可以向游客提供有关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增加游客的知识和体验。
导游服务的质量和专业程度对于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
7.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体现形式。
旅游产品包括各类旅游线路、旅游套餐、旅游活动等,它们是游客选择和购买的对象。
旅游产品应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和制作,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8.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旅游体验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文化遗产的探索、人文风情的体验等,它们可以满足游客对美的追求、知识的求取、情感的交流等需求。
第二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构者、迁徙者各自的含义 3、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
2、旅游者、旅行者、迁徙者各自的含义
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出自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 短暂停留的人。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出自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停留 24小时以上、一年以下的人。
旅行者: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 停留不超过12个月的人。 迁徙者:计划至少在一年内不返回原居住地的移民或准移民。 凡在目的地就业、任职、长期避难、执行勤务、读书或定居超过 一年以上的人。
3、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的定义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 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希腊地中海风情
巴哈马群岛是西印度群岛 的三个群岛之一,位于佛罗 里达海峡口外的北大西洋上。 这个群岛由700多个海岛和 2400多个岛礁组成。
风光地貌
动植物资源
天然疗养条件
历史文物古迹
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
(3)旅游资源的特点 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 可创新性、
根据旅游资源可否再生的程度: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和不可再 生性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目前的使用状态: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 游资源
◆
根据1997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自然 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
◆
根据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市 (县)级旅游资源
◆
气候条件
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 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 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 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 瞩目的“深圳速度”。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关于定义的理解:
吸引性
可进入性
价值性
变化性
旅游资源的类型:
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八个主类、31个亚 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地文景观
水域景观 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
九寨沟
LOREM IPSUM DOLOR
北京故宫
旅游资源的 特点
1 吸引性
注意:
01
CONTENTS
旅游者必须是一个旅行者,所进行的 活动是在异地。
02
旅游者是消磨闲暇时间,满足个人 的旅游需求。
03
在非纯消遣性旅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旅游行 为:会议旅游者、公务旅游者 客源地和目的地? 国家对旅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的媒介—旅游业
三者关系:主体、客体和媒介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旅游活动的整 体。
第一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者就是暂时离 开常住地,通过游 览、消遣等活动, 以获得精神上愉快 感受为主要目的的 人。
旅游者的条件:
1、社会条件
一指社会富裕和 社会闲暇 二指人们的旅游 权利
2、个人条件
一是有钱: 可随意支配收入: 开支节余 二是有闲 闲暇时间: 三是旅游动机 四是身体条件
旅游者的类型
按旅游区域划分: 国内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入境旅游者、出境旅游 者
01
02
按旅游目的划分: 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事务旅 游者
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旅游是人类超出生存需要具有______的一种自愿行 为,是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____的体现。 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第一:宽松的政策支持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第⼀章1.旅游是指⼈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家旅⾏社。
4.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众旅游”的新局⾯。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由⽀配收⼊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吸引⼒的⼤⼩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然旅游资源:地⽂景观类,⽔域风光类,⽣物景观类,天象与⽓候景观类。
⼈⽂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是⾸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游览的必要条件。
⾏:是关键。
游:是核⼼。
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7.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他们是旅游业的三⼤⽀柱。
7.2、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然风光、历史古迹、⾰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
7.3、旅游业的性质⽂化性和经济性)8.旅游业的三⼤⽀柱:客旅⾏社业,交通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在性
• 旅游资源体本身作为独立于旅游之外而存 在的物象,它能否真正成为旅游资源,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
(1)时代差异使同样的资源体具有完全不同 的旅游价值
(2)旅游者的民族或文化差异也使同样的资 源体的旅游价值有所不同
(3)地域差异导致有些旅游资源在宏观尺度 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3.潜在性
• 旅游者面前的旅游资源不是一部艰深的科 学论著或文化读本
• 而是获得愉悦性休闲体验的凭借
2.自在性
• 旅游资源的本体存在与旅游、旅游业是不 相干的,它们是先于旅游和旅游业而存在 的
• 北京故宫vs叶县县衙 • 黄山vs尧山 • 万里长城vs楚长城 • 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
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或先在的物象,旅游 企业只能对它加以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
• 旅游资源完全因他目的而生成或存在,只是由于 人们价值观的缘故而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旅游资 源
• 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 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二)旅游资源的界定
• 旅游资源是指先于旅游而客观存在于一定 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 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 在财富形态
(三)定义中包含的命题
• 第一,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 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 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
• 第二,是一种“拉力”;旅游资源是一种可以 利用而且在数量上稀缺的经济资源
• 第四,旅游资源的本体并不能独立决定其 旅游价值或旅游开发价值,它还需要人类 旅游价值观的赋予
第一节 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传统定义 二、本书对旅游者的定义 三、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分类 四、旅游者特征的描述
一、旅游者的传统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1937年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 2、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 3、1963年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 4、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5、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再次界定
三、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分类
• (一)旅游者的类型 • (二)旅行者的类型
(一)旅游者的类型
• 从空间角度考虑
– 分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
• 从时间角度考虑
– 分过夜旅游者和不过夜的日常休闲人员
• 技术定义:旅游者是指利用其自由时间并 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进行短暂的休 闲体验不短于24小时、不超过一年的人
核心旅游产品
• 已经被开发出来的旅游地或旅游景区 • 是由旅游地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开发出的 • 功能在于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性休闲体验 • 是旅游产品的原初形态
组合旅游产品
• 是旅游产品的扩展形态 • 是旅游企业或旅游相关企业围绕旅游产品
的核心价值而做的多重价值追加 • 景区+旅行社 • 景区通过在一个有限的物理空间提供完备
24小时的人 • 过境旅游者是路过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
上的停留的人,不管他们在该国逗留多久
3、1963年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
• 罗马会议 • 对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旅游者与不足24
小时的游客加以区别
4、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 原因到一个非定居国访问的人
仿造或创造的旅游产品,从而生产出资源 脱离型旅游产品
1、旅游产品的定义
(3)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 并不完全排斥非旅游者购买和使用(科学考察、
记者暗访) 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可体验性 空间上具有地域性
(4)旅游产品可以有物质实体,也可以仅仅是某种 现象 漠河北极村位于中国最北部的一个边睡小村,素 有"北极村"、 不夜城之称。是中国观赏北极光和 极昼胜景的最佳之处。
1、旅游产品的定义
(5)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含有人类专门为旅 游目的而投入的劳动,但绝不能没有人类 的这种劳动投入,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
(6)各种媒介要素(包括饭店、交通设施等 各种接待性产业要素)不是独立的旅游产 品,但当它们被组合到以景区为核心的旅 游产品上去从而构成组合旅游产品的一部 分时,它们就构成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 成部门
基础旅游学
主讲:
基础旅游学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 第四章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 第五章 旅游体验 • 第六章 旅游流 • 第七章 旅游效应 • 第八章 旅游容量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产品 第四节 旅游业
(一)自然旅游资源
• 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 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 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 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 按照旅游资源的成因以及综合环境因素作 为分类原则
• 见书121页 • 图表3-3
(二)人文旅游资源
• 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 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 的悦人事物,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 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 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 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落类、陵 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 见书124页 图表3-4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原则
• 旅游资源开发是人类出自旅游发展的目的 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 使之成为可以被大批量旅游者所利用或享 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
• 开发的过程仅仅改变旅游资源的可接近性 或可进入性
的、可以综合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 、购、娱各种需要的产品形式,向旅游者 提供了一种实体型组合旅游产品,称为刚 性组合旅游产品
组合旅游产品
• 旅行社在销售旅游产品时通过将其他服务 品围绕旅游产品进行适当组合而大幅度地 增加旅游产品的利益成分,甚至使旅游产 品扩展为对应于旅游者旅游全过程的一种 整体产品,称为柔性旅游产品
1、功能上的可体验性
•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是通过愉悦感官求得 心理的美感享受,陶冶情操
• 与读名人书画、观看风光影视节目本质上 相同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 (一)需把握并承认的事实 • (二)旅游资源的界定 • (三)定义中包含的命题
(一)需把握并承认的事实
• 旅游资源因可以向旅游者提供休闲体验的凭借而 对旅游者具有某种吸引力
• 作为一种资源形态,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于一种潜 在的待开发的状态,同时也包括已开发但尚未得 到完全开发的那一部分资源
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过夜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一目的地旅 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 休闲、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 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 不过夜国内旅游者:是指基于以上任一目 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24小时的人
2、北美国家的定义
• 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是否属于国内旅 游者
5、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再次界定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 •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 • 上述人员的随从 • 避难者、流民以及边境工作人员 •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5、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再次界定
可以是国际游客 • 出于休闲、医疗、宗教、探亲、体育运动
1、旅游产品的定义
(7)旅游产品不包括旅游购物品 旅游购物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
可以携带回家或在旅游途中消费掉的物品 如:旅游纪念品
2、旅游产品的构成
(1)核心旅游产品与组合旅游产品 (2)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和资源脱离型旅游
产品
(1)核心旅游产品与组合旅游产品
• 核心旅游产品 • 组合旅游产品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 3、总体规划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 保护区?唐僧肉? • /program/xinwen1jia1/2
0100903/104510.shtml
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
• 资源导向vs营销导向vs社会营销导向 • 不为仅有的资源想象开发 • 不为顾客需求开发 • 而为社会总体利益开发
• 不属于国际旅游者的几种人
– 为到另一国家谋求职业或长期居住的人 – 寄宿在校的学生 – 居住在边境地区而跨越国界到邻国工作的人 – 途径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上的停留的人,不
管其停留时间多长
2、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
• 以修学形式旅游的学生为旅游者 • 短途国际旅游者是在另一个国家访问不超过
– 为了区分旅游与休闲,旅游与迁徙
(二)旅行者的类型
• 过夜旅行者和不过夜旅行者 • 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区别:出行目的不同 • 旅游者只是旅行者的一种 • 迁徙者:计划至少在一年内不返回原居住
地的移民或准移民。凡在目的地就业、任 职、长期避难、执行勤务、读书或定居超 过一年以上的人
四、旅游者特征的描述
(2)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 资源依托型:从旅游资源开发而产生的 • 故宫 长城 曲阜三孔 • 资源脱离型:借助于对可获得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并经过加工过程 而生产或创造出来的 • 各类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 开封清明上河 园等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
1、功能上的可体验性 2、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 3、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4、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 5、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
• 至少80公里或至少160公里
3、欧美国家的定义
• 英格兰旅游局定义: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 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 次的人
• 法国旅游总署的定义:凡以下列原因离开 自己
二、本书对旅游者的定义
• 旅游者:是指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 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短暂的休闲体验的 人
• 旅行者:指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前 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