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主体与旅游六要素的创新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康养旅游六要素的内涵

浅析康养旅游六要素的内涵

浅析康养旅游六要素的内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康养旅游以健康为目的,结合自然、文化等要素,通过旅游活动实现身体、心理的放松和修复,提高健康水平。

康养旅游的发展也推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康养旅游的六要素包括:自然环境、文化底蕴、康养理念、养生设施、医疗保健和度假氛围。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康养旅游的基础和关键要素。

自然环境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旅游景区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清新、水质清洁、环境舒适等。

自然风光宜人、景观丰富、形态优美的景区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的愉悦,还能让人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二、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康养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价值。

康养旅游景区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创新,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

传统文化是养生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有助于提高养生旅游的吸引和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康养理念康养理念是养生旅游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康养旅游注重养生、养心,融入了中国传统医学、民族养生文化等元素,旨在通过科学的养生方式和方法,实现身心健康的维护和提升。

康养理念要求旅游产品和景区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和养生功能,让游客在旅游中得到更全面的健康保护和康养效果。

四、养生设施养生设施是康养旅游的重要保障,包括温泉、按摩、健身房等设施。

康养旅游要在景区内建设充分、人性化的养生设施,为游客提供各类养生保健服务和设施。

养生设施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康养旅游的吸引力和客户满意度。

五、医疗保健医疗保健是养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在旅途中出现的意外伤害、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康养旅游景区应该加强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和人员培养,优化医疗服务和保障措施,为游客提供全面、贴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六、度假氛围度假氛围是康养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景区服务、住宿设施、餐饮服务、交通出行等配套服务。

旅游设计思路与理念怎么写

旅游设计思路与理念怎么写

旅游设计思路与理念怎么写旅游设计的思路与理念旅游设计是指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给游客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其思路与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旅游设计首先要关注游客的需求和体验,以游客为中心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要注重游客的感受和满意度,提供符合他们期望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同时,还应关注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和利益,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

2. 融合与创新:旅游设计要不断融合创新的理念和科技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且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可以引入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智慧导游等新技术,将旅游与科技相结合,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层次感。

3. 全域化规划:旅游设计要把目的地的各个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形成旅游全域化的格局。

要注意各个景点和景区之间的联动和互补,打破孤立单一的旅游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旅游路线和产品,提高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可持续发展:旅游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保护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避免对目的地造成破坏和污染。

同时,要促进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5. 个性化定制:旅游设计要体现个性化定制的理念,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提供与之匹配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定制,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之,旅游设计的思路和理念是以人为本、融合与创新、全域化规划、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定制。

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对目的地的整体规划,提供给游客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和服务,同时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重新审视“旅游六要素”

重新审视“旅游六要素”
交通 和服务 ) 。应 当承认 , 这一 概括 具 有重 要 的学 术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7— 0 3
作者简介 : 符文洋( 1 9 5 5 一) , 男, 浙江绍兴人 , 智立 圣点 ( 广州) 策略机 构首席策划 , 教授, 曾先后执 教 国 内多所 大 学, 后 创 立“ 智 立圣点( 广 州) 策略机构” 。近年来, 主持并 出任十 多项 国家级、 省级 大型旅 游项 目、 大型会展 项 目总策划等。
1 9 8 6年 , 大 力 发 展 旅 游 业 正 式 纳 入 国 民经 济 发 展 “ 七五计 划 ” 。我 国旅游 业 开 始 步入 快 速 发展 通 道 。 1 9 8 5年我 国旅游 业 总收入 达 到了 1 1 7亿 元 , 1 9 8 6年
级乃 至旅游 经 济 发 展 走 向 , 都对传统 的“ 旅 游 六 要 素” 提 出了挑 战乃 至 突破 。换 言 之 , “ 旅游六要素”
第3 1 卷
Vo 1 . 31
第 5期
No. 5
中州大学学报
J OURN AL OF Z HONGZ H0U U NI VE RS I T Y
2 0 1 4年 l O月
Oe t . 2 01 4
重新 审 视 “ 旅 游六 要 素 "
符 文 洋
( 智 立 圣点 ( 广 州) 策略机 构 , 广州 5 1 0 0 0 0 )
场需求 、 旅 游项 目开 发 、 旅游 业 态 创 新 、 旅 游 产业 升
价值 , 更对 当 时我 国旅 游业 的兴 起 极 具 现 实指 导 意
义。
1 9 8 1年 可 称 之 为 中 国旅 游 产 业 元 年 。 当年 7 月, 国务 院召 开 了第 一 次 全 国旅 游 工 作 会 议 , 同年 1 0月 国务 院颁 布 了 《 关 于 加 强 旅 游 工作 的 决 定 》 。

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

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
G q P£ f psm l y M] n a fh s c t no mei n E hc leoo [ .A nl o t A s ii f r a 4E t S s e o ao A c
G o rp es 9 1 2 e ga h r ,1 6 . 41—2 0. 6
效益达到 最失化 。文章还针 对六要 素结构 系统 中的主 导 因
素 变化 分 析 了动 力 系统 的 形 成 机 制 问题 。
【 ] Js Ki edf.1enwt r :t nn o to i adt vl 5 ot t pno 1 e ui u i pi r e u n r e p 1 o n r g n f ls a
[ 关键词】 游基础 理论 ; 旅 旅游 六要 素; 旅游 学科 ; 旅游结构 [ 中围分类号 ]5 F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02— 06 20 )4一 0 8 0 10 50 (06 0 " 1 — 5 0
Sc t [ . A EPli t n, 00 2—3 oi ̄ M] S G Ilai s 20 . e bc o .
To r s p re e i h u s o l u itEx e inc n t e To r tW r d: i A t y i h r p c ie o s ud n t e Pe s e tv fPhe o e oo y n m n lg
其 相 关现 象的 发 生 发 展 规 律 作 为 自 己特 定 的 研 究 对 象 。 旅
[] 那坦森 , 2 现象 学宗师 : 胡塞 尔 [ . M] 台北 台北允 晨 出版公 司 ,
18 9 2.1 9. 5
游 学 科 体 系结 构 由 三 个 层 次 的 系 统 组 成 : 是 主 体 系 统 ( 一 旅

优化张家界旅游业“六要素”结构对策研究

优化张家界旅游业“六要素”结构对策研究

优化张家界旅游业“六要素”结构对策研究旅游业“六要素”结构的合理性是旅游业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张家界旅游业从总体上看存在“吃、住、行、游”四个基础要素过硬、“购、娱”两个提高要素过软的问题,“门票经济”十分突出。

优化张家界旅游业“六要素”结构,需从旅游市场建设、外来资本引进、门票价格制定、旅游商品开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旅游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着手,共同出力,进而推动张家界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标签:张家界;旅游六要素;结构优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品等多个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旅游业“六要素”的结构调整不仅关系旅游业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还关系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

从某种程度上讲,旅游业“六要素”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程度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

张家界虽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但其“门票经济”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也制约了张家界旅游业的提质、转型和升级。

进入“十三五”时期,张家界若要巩固并发展湖南省旅游龙头的地位,调整旅游业六大要素结构比例已刻不容缓。

1.旅游“六要素”界定旅游要素的界定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三要素”阶段(1978-1984年),二是“五要素”阶段(1985-1990年),三是“六要素”阶段(1991年至今)。

旅游“三要素”是指旅行社、交通和饭店;旅游“五要素”主要指“吃、住、行、游、购”;而旅游“六要素”则是在旅游“五要素”基础上增加了“娱”。

由此,“吃、住、行、游、购、娱”这一精辟概括了旅游活动且传播最为广泛的旅游“六要素”说就形成了。

随着旅游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旅游涉及面越来越广,旅游新业态和新形式也不断涌现,人们对旅游要素又有了新的认识。

如,符文洋(2014)探讨了“休”、“养”、“学”、“商”等旅游新要素;涂绪谋(2009)、蒲湘玲和涂绪谋(2011)探讨了旅游的第七要素“思”,这是人们参与旅游的精神需求和享受;而张玉莲(2015)则探讨了旅游的第七要素“知”,即知识、智慧等。

如何在旅游中找到灵感和创意

如何在旅游中找到灵感和创意

如何在旅游中找到灵感和创意旅游不仅是一种放松心情、远离烦恼的方式,也是一种获取灵感和创意的机会。

旅游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可以引发思考,激发灵感,启迪创意之芽。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旅游中找到灵感和创意。

一、融入当地文化旅游是了解不同文化的良机,了解当地文化可以拓宽视野,开拓思路。

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参加当地特色活动,品尝当地特色食品,探访当地名胜古迹。

与当地人交流,认识其禁忌和传统习俗,了解当地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演变。

这些经历可以激发创意、启迪思路,促进个人的思维开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感知自然美景自然美景是旅游的重要内容,踏足山林湖海,俯瞰城市景色,欣赏风光秀丽的自然风貌。

欣赏大自然的杰作,沉浸在大自然中,会促使个人产生无穷的灵感。

在山水之间漫步,时而停下脚步观察四周,时而静下心细品纳,感受大自然的韵味,这些过程都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意,启迪我们的思路。

三、体验异国风情旅游可以让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探索陌生的地方。

走进异国他乡,体验异域风情。

了解不同的风俗民情、体验不同的文化习惯都会让我们拥有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观察和体验异国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方法,或与当地人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感受,都会促进我们的创意和思考。

四、神游于艺术之中旅游也是一种观赏艺术的方式。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有不同的艺术作品。

例如访问博物馆、艺术馆、历史建筑等场所,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潮流,还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五、拓宽视野,思维创新旅游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还能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思考。

旅游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认识到身边未知的事物,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创新的潜力。

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不同的技能、了解事物间的联系,这些经历都可以促进我们的思维创新,激活我们所长,提升人生的经验和价值。

最后,旅游提供了许多激发个人灵感和创意的方法和场所,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还能够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

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解读

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解读

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解读黄朝晖(中国旅游规划网高级讲师、注册旅游策划师景区创A培训师)旅游活动的开展,除了旅游吸引物之外,向游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即:食、住、行、娱、游、购传统旅游活动六要素,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不断追求,传统的旅游活动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是什么?根据本人多年在旅游策划、景区创A辅导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新思路和想法,在此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同行讨论,共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新兴旅游活动六要素呢?答案是:安(安全)、健(健康)、养(养生)、思(思考)、学(学习)、创(创造)“新六要素”。

新六要素之一:安全指在旅游活动中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气候地质灾害安全(恶劣天气、暴雨山洪暴发、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景区硬件设施安全统称安全旅游。

人身安全还可包括当地治安环境、防盗防抢等安全,这里重点介绍游览过程的人身安全。

在游览过程中,做到不随意进入非参观游览区内;注意文明礼貌,讲环保,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尊重当地习俗;注意防范社会上各种骚扰、偷窃、抢劫、诈骗、行凶,攀高时需防跌,在山间林地防止蛇虫咬伤;经过高处或钢索栈道必需扶好栏杆或钢索;远离缺少安全防护设施或警示标示、游乐设施老化、质量不达标等存在潜在隐患的硬件设施。

新六要素之二:健康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旅游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旅游活动称为健康旅游。

健康旅游活动的目的强调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行为要健康,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旅游效果能够改善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在旅游中轻松、健康而富有情趣,更会使您旅游归来后神清气爽!健康旅游的类型有:求医疗养型、休闲调整型、增强体质型、自我实现型。

新六要素之三:养生养生旅游是以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旅行,构成要素和条件包含疗养、恢复、增进健康为目的各种资源、设施和服务。

国内目前养生旅游主要分为温泉养生、森林养生和海滨养生三大类。

新六要素之四:思考是思索、考虑;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

我国旅游产业创新与思考

我国旅游产业创新与思考

我国旅游产业创新与思考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具有积极影响的行业,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也带来了关于旅游产业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思考,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是旅游产业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更精细化、多元化的需求,使得旅游收益最大化,从而带动全民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旅游产品创新,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设计。

旅游产品应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提供不同的旅游体验。

比如,针对年轻人的旅游、家庭游、文化游、生态游、探险游等等。

2. 引领核心技术。

基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新技术,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可以彻底颠覆传统的旅游方式,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更精细化的服务。

3. 区域特色。

将本地风貌、历史文化和地域特点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可以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

创造旅游环境要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关注建设良好的旅游环境。

这不仅包括与游客进行良好的互动关系,而且还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为了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

旅游环境应该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制定合适的规划,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

2.加强旅游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

这是保证旅游环境和游客体验的重要保障,也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的关键。

3.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

优秀的基础设施是旅游环境的重要补充。

我们需要建设好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旅游管理水平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优秀的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旅游的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为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应该注意的问题:1.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主体与旅游六要素的创新思考吕俊芳(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文章在介绍旅游与旅游活动概念的基础上对旅游主体与旅游活动主体进行了辨析,并进一步明确了旅游者并不是旅游的唯一主体,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旅游产业参与者等都是旅游的主体,即三层次、六要素的旅游多主体论;文章还梳理了旅游三要素、旅游四要素、旅游五要素、旅游六要素的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阶段,并在肯定旅游六要素的同时对旅游六要素提出了建设性思考,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名称仍然定为旅游六要素,但除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外,还应该增加学、健、安三大要素。

关键词:旅游主体;旅游六要素;旅游一、旅游主体的新认识(一)旅游主体不等于旅游活动主体作为旅游活动要素之一的旅游主体,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目的,也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没有了主体,也就没有了旅游活动,旅游资源开发便失去了市场价值和针对目标,旅游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业界对旅游主体的重视由来已久。

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中,一旦提到旅游的主体,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旅游者,其实旅游者只是旅游的部分主体,并不是唯一主体。

长期以来“三体说”即旅游活动的三体(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吸引物)和媒介(旅游业)被多数旅游研究者所认同,所以在业界一旦提到旅游主体,人们自然而然地便想到旅游者,但是这里有一个认识误区,即把“旅游”与“旅游活动”这两个概念相混淆,继而把“旅游主体”与“旅游活动主体”相等同了。

翻开国内外的旅游学之类的著作,很少有对“旅游活动”的专门定义。

人们习惯上用“旅游”的定义来指代“旅游活动”,比如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辞典》中第一页[旅游]这一词条解释为:“旅行游览活动。

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旅行。

”在辞典中并没有对[旅游活动]这一词条的解释。

“旅游活动”和“旅游”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旅游”国内外对其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

国外比较权威的定义有: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1]1981年旅游专家国际联合会提出“旅游是由人们向既非永久定居地亦非工作地旅行并在该处逗留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此为AIEST定义)。

国内代表性的定义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田里在《旅游学概论》中提出“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纵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的定义不难发现,人们把“旅游”理解为符合某些特征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其内涵和外延远比“旅游活动”要大。

“旅游活动”只是一种状态,以游览为目的的旅行这一活动动态,而“旅游”则是在旅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是“旅游”涵盖的部分,并不是其全部,两者不能等同互换。

“三体要素说”是针对“旅游活动”的三要素,而不是“旅游”的三要素,况且旅游也不止三要素。

那么人们习惯上理解的“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则并不可以理解为“旅游的主体”,那么“旅游的主体”又是什么呢?(二)旅游多主体论的提出长期以来旅游的单主体论使得旅游发展的生力军仅仅局限于旅游者,理论的认识局限导致旅游实践的主体性缺失,进而直接限制了旅游的发展潜力。

为解释清楚“旅游主体”必须和上面“旅游”的定义相联系,既然“旅游”的重心落到了现象和关系上,那么使这些现象和关系产生的相关者都是旅游主体。

缺之不可的旅游主体不单单只是旅游者,因为使这些现象和关系产生的不仅仅只有旅游者,而是一个多群体的组合。

1.旅游者是旅游的原发性主体。

在传统的旅游中认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直接参加者,是使这些符合特征的现象和关系产生的原发性主体,其利益的满足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可理解为“旅游为旅游者而生”,旅游者是旅游的当然主体。

2.旅游从业者是旅游的继发性主体之一。

但反过来想想难道只有旅游者这一群体旅游就产生了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旅游岂不是又回到了没有旅游业———媒介的时代了吗?言外之意旅游业者的利益可以不予考虑,但事实上旅游不仅要使“旅游者”的利益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同时“旅游从业者”的利益也务必要满足,否则有需没有供,在现代旅游活动将无法继续下去。

可以理解为“旅游也要为旅游从业者而生”,旅游从业者又分为旅游服务产品的经营者、旅游景观的规划开发者、旅游产业的参与者等,旅游从业者是旅游的继发主体之一。

3.旅游行政管理者是旅游的继发性主体之一。

符合特征的现象和关系的产生还离不开政府的管理,政府在旅游中的作用是:支持对当地资源开展调查、规划、开发,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规范,从法律角度保障旅游能够得以开展,进而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使旅游经营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保障旅游发生地社会得以前进,保障旅游各主体的利益获得满足。

4.旅游地居民是旅游的二代继发性主体之一。

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各种现象与关系的产生者,旅游地居民可以消除各种损害风景区环境质量的因素,可以提供各种供给服务和各种人力资源参与旅游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同时还是旅游区人文环境的主要载体,其参与旅游的态度、参与程度关系到旅游地旅游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是继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行政管理者的又一类旅游继发性主体。

5.旅游研究者是旅游的二代继发性主体之一。

旅游研究者的作用在于调查和管理旅游资源,并对创立旅游项目提出建议,对当地旅游开发的价值与潜力进行评估,还可以提供科学信息等,可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学界的研究者也不可替代的成为旅游的二代继发性主体。

6.旅游产业参与者是旅游的二代继发性主体。

旅游产业参与者的作用在于管理旅游,发布旅游信息,开展有关当地自然和文化的教育。

其参与极大地促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旅游的二代继发性主体。

可见,介入旅游活动的从业者、行政管理者、旅游地居民、学界的旅游研究者、旅游产业的参与者虽然不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但却是符合旅游特征的现象与关系的创造者,不应将他们排除在旅游主体之外,由此得出旅游的多主体论,旅游主体是一个三层次、六要素的综合体。

二、旅游六要素的再认识(一)旅游的“六要素’值得珍惜旅游活动的“三要素论—主体、客体与媒介三要素”已被业界与学界广泛接受,现代旅游活动的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但“三要素论”针对旅游却并不适用,目前学界与业界广泛认同的是“六要素论”,即旅游之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翟辅东教授2006年4月曾在旅游学刊撰文对“旅游的六要素的理论属性”进行过研究。

[3]其实今天被广泛认同的“旅游六要素”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旅游的六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来之不易,基本上相当于10年磨炼一要素。

1.旅游的“三要素”阶段(1954-1964年)。

1964年之前的中国旅游充其量只能称为“旅行”,因为有行无游。

旅游的要素还处在萌芽状态,如果非要概括旅游要素的话,那么也只能说是“三要素”,即吃、住、行三要素,当时中国的旅游要素中连“游”字都不敢提,可见旅游发展之状态。

当时正处建国之初,国家一切百废待兴,经济基础几乎为0,在中国人概念中的“游”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经营和管理旅游,旅游与中国国内人们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关系。

从三要素中也可窥一斑,即使人们不去旅游,单单为了生存也离不开“吃、住、行”,当时的旅游主要是接待入境的国外友人,旅游是“政治性”的。

2.旅游的“四要素”阶段(1964-1980年)。

1964年6月5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1964年7月22日正式批准,至此新中国首次有了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这也标志着我国旅游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始于1978的改革开发是我国旅游产业的催生婆,1980年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大社都已成立,并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年何礼荪先生提出“旅游三要素”即饭店、交通和服务,如果每个要素概括一个字的话,即是“吃、住、行、游”也即旅游“四要素”。

3.旅游的“五要素”阶段(1981-1990年)。

1981年国务院提出了走中国式的旅游发展道路,制定了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的5年规划。

当时中国旅游事业刚刚步入正轨,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当时国外的旅游大都涵盖“购”之要素,但游客到中国旅游什么也没买口袋满满地就出境了,我国也提出了在旅游中逐步增加“购”的成分,比较形象地比喻为就像拧毛巾一样把境外游客腰包里的钱拧干,以此来减少旅游产业效益流失过大的问题。

1985年黄辉实在《旅游经济学》中提出“旅游五要素“的概念,即吃、住、游、行、卖。

之后“旅游五要素”在学界被广泛使用,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已是今天“六要素”的前身。

4.旅游的“六要素”阶段(1991年至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旅游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80年代“娱”004400这一要素未得到重视,造成了对文化产业效益的流失和旅游者对单调夜生活的不满。

鉴于这些现象,1991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行、住、食、游、购、娱”六要素,之后一直沿用至今,旅游六要素大量出现在旅游专业的教科书中,并作为旅游的基础理论进行传播,并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同。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旅游六要素来之不易,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付出,值得珍惜,并且旅游的要素并不固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旅游的发展,旅游的要素也在与时俱进,从无要素一步步发展为今天的六要素,那么将来旅游要素是不是应该“七要素”、“八要素”甚至“九要素”呢?这也正是本文的下一论题。

(二)旅游六要素论的再认识时代发展了,旅游的促进因素也逐步增多了,其实今天旅游的六个要素已经不能完全概括旅游的全部内涵了,旅游的确发展到了更多要素时代。

翟辅东教授提出虽然旅游要素增加了,但却没有必要用旅游七要素、八要素、九要素来代替六要素,因为今天的旅游六要素已成为代表旅游产业基本构架的固有术语,出于应用的需要已没有必要修改了。

换言之应该让“旅游六要素”固定下来,但此六要素非彼六要素。

在原来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今天实质上已经变为了九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学、安、健。

1.旅游的新要素“学”。

游与学结合古已有之,汉代的司马迁、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明代的徐霞客等,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众多寓教于游者,故人们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言,这就是旅游与学习关系的最好解释。

旅游的原发性主体-旅游者通过旅游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旅游者为求知、求美、求新、求奇、求异而旅游,旅游本身就是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