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授课方案一、回顾课文,理清脉络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奇异之处,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19 课——(齐读课题)七颗钻石,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详尽描述奇异变化的句子。
二、深入研读,探望奇景1、默读课文,将最能感人你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看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标明,写下感觉。
3、指导交流,结合议论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领悟句子含义:A、研究第一次奇异变化。
(1)出示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明新鲜的水。
发生第一次奇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齐读第一自然段。
但是她没有放弃,还是在这天夜里各处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用我们的朗读再现那感人的一幕吧。
(2)读到这里,你以为是什么使这一奇景发生?(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爱心)B、研究其他几次变化。
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联系上下文,让我们忧如看到了当时的情况,让我们感觉到了童话的奇异,感觉到了爱心的神奇。
下面,我们就连续运用这样的方法感觉爱心的奇异吧。
你可以先读读让你感觉奇异的那句话,尔后说说发生这一神奇变化的原因。
句子:(1)她以为,水必然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正直直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2)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二次奇异变化)(3)就在这一刹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第三次奇异变化)(4)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明又新鲜的水流。
(第四次奇异变化)(5)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第五次奇异变化)音乐《爱的奉献》响起,教师旁白: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新焕发了活力,是什么创立了这样的奇景?(爱)对,是爱创立了奇景。
有了爱就有了希望,有了爱,就有活力盎然。
这代表着爱心的七颗钻石越升越高——(生读)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三、结课升华,体验爱心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这么多奇异的变化?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大家必然也想到我们生活中爱的故事,也许想到要做什么事了吧?我们来交流交流。
7《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教学设计目标:(一)知识、技术目标:1、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领会爱心的奇特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领会要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研究地研读课文。
2、以读为主,读中生情,读中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怀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计要点:抓住要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心对他人以致社会的意义。
教学设计难点:理解水罐为何会发生这么奇特的变化。
教学设计准备:课件,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图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建情境,读文怀疑。
1、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漂亮的夜空上闪闪发光的北斗七星)看到了漂亮、奇特的夜空,看到了光亮的北斗七星,大家必定想到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七颗钻石》(板书课题)2、读文怀疑。
1 / 9(1)、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碰到的问题。
此刻我们再来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有没有新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好,开始读吧!(2)、谁能谈谈你在念书中碰到什么新问题?如:①大旱灾有多严重?②木头做的水罐为何变为银的?银水罐为何又变为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何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亮的水流?(贴出木、银、金水罐,并绘图)③为何会有这么奇特的变化?师:你们真是会念书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能够试试经过念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师:方才有的同学识“大灾旱有那么严重吗?”(或想认识旱灾时的情形),这个问题我们经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
请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感觉到旱灾很严重?2、指名沟通。
师:大旱灾严重吗?你从哪儿感觉到的?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指2名学生说)谁还有增补?(花儿都凋零了,凋零就是因为没有水,花瓣落下来了。
草木都枯黄了,枯黄就是没有水分了。
很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逝世,焦渴比干渴还渴。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目标:1.能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诵课文,想像情境,从离奇中的情节中感觉童话故事的特色。
2.持续学习抓住要点句、词语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领会“爱”的巨鼎力量致使水罐发生一次次奇特的变化。
3.领会懂得关怀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计要点:持续学习抓住要点句、词语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领会“爱”的巨鼎力量致使水罐发生一次次奇特的变化。
同时帮助学生成立起对童话这类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透过童话作品中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离奇的情节,感觉主人公鲜亮的形象。
教学设计难点:感情体验,想象情境,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觉爱心的奇特力量。
教学设计过程 :一、听写导入,整体回首:师: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第19 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先听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上节课听写时错得比许多。
比比今日谁写得又正确、又规范又雅观。
1.听写词语 : 水罐唾沫2.回首内容: 迅速读文,回想一下水罐发生了哪些奇特的变化?二、品读奇特,角色体验,创建爱的奇特。
1.过渡:孩子们,水罐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就仿佛有位奇特的魔法师在施魔法,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奇观。
你们此刻就是那些拥有魔力的魔法师,我呢,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谁想发挥魔法,得跟我说明你施魔法的原由,原由充足,你就能够发挥魔法。
2.回首第一自然段 : 魔法师们,你们看:(配乐)教师朗诵第一自然段。
就在这种状况下,故事发生了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分 : 师:请你仔细地默读第二自然段:贴词条:读读你看到的。
谈谈让你感人的。
谈谈施魔法的原由?生自读思虑( 1)爱母亲选择一世:这位魔法师,你究竟看到了什么,读读你看到的【 2 个句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患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流。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连忙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通过水罐一次次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感受童话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理解爱的力量让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达到有感情朗读;教学难点:爱的一次又一次力量让水罐发生神奇的变化,教育学生学会关爱身边一切。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题)2、复习词语:旱灾、水罐、(幻灯片出示)(设计意图:巩固上节的知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地球上很久没有下雨,太阳每天火辣辣的晒着,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大旱灾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吗?2、生自由发言:花草枯死了、小河干涸了、动物们没水喝要渴死了、人们也要渴死了……这生命攸关的“渴”,就是“焦渴”;3、齐读第一自然段;这水可是生命之水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和发挥想象的方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感受水在旱灾时对谁都特别重要,是生命之水,为下文体会小姑娘和她的母亲那无私奉献的爱心做好铺垫。
)三、学习2——4自然段感受水罐变化的神奇1、在这大旱灾的一个晚上,一位小姑娘拿着水罐出去找水,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用~~`画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能力。
)2、空水罐第一次发生了什么变化?指生读句子、引导读出神奇:一个“竟”字多么神奇啊!齐读;3、接着呢?还有更神奇的呢?引导读出神奇;相机板书:空水罐、满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呢?(神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神奇。
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

《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第一篇:《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2课时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凭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童话的资料。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课题,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概括一些句子的大体意思体会其深层含义从而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1.问题导入:大家知道什么是童话吗?谁来和大家说说。
出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指名读)2.同学们读过童话故事吗?谁来和大家说说你读过什么童话故事。
3.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4.板书课题:19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们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谁来读一下?出示: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童话.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天才艺术家”。
(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他写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二、复习生字词(生齐读)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绊倒一瞬间干涸三、复习第一自然段,学习水罐的第一次变化1.学生配乐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2. 课文写了水罐的哪几次变化?空木罐——装满了水——水还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3.学习第一次变化(空木罐——装满了水)(1)找出描写水罐第一次变化的相关内容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品“竟”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小姑娘醒来水罐会有水了?)你觉得这个罐子怎样?(神奇)句子里的哪个字,让你最能感受罐子的神奇?(竟)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想象“哪儿”小姑娘为什么会累得睡着了?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小姑娘不是只找了一个地方?(哪儿)她可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呢?(小河、小溪、水井……)她这么辛苦地去找水,是为了谁?(母亲)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的辛苦和疲劳(4)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品“喜出望外”(高兴、激动)(5)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空罐子竟然会装满了水吗?(小女孩的孝心)指导朗读整段话。
四、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罐的第二——五次变化1.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展开现象,读懂了水罐的神奇。
《7颗钻石》第2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同学们,请看。
看到了美丽、神奇的夜空,看到了明亮的北斗七星,大家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
2、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新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重要问题:大旱灾有多严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发生自然灾害可不稀奇,一些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木头做的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银的?银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什么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神奇?(贴水罐:我和你们有同感,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处理第一自然段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生: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干枯就是植物都没有水分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就是比干渴还渴。
(指名一人补充)4、自由读:你们体会的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指名一人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过渡语: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上节课,同学们在读书时画出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2、默读二、三自然段:(指板书)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大家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通过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二~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答案。
指名说。
3、指名四人读二、三自然段: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三年级语文教案)《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1、齐读课题: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⑵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⑵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空木罐?钻石、水流装满水银金(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4、教生学会提问题:师:看到空木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最后还从罐子里跳出钻石,你最想问什么?(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三、紧扣“感动”以学定教,感悟“爱”生第二次读课文,小组自学:1、师激发读书欲望⑴师:是呀!为什么会变化?你赶紧再读读课文,就会明白!老师请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设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仔细看看,待会儿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出示一组云南干旱缺水的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是的,这就是我们云南正在经历的百年大旱,缺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就有一段话描述了这一景象,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读,注意加点的字,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2)、这段话里有两个近义词,看谁先找到。
(干涸、干枯)两个词都是形容缺少水份,调换位置行吗?(不行。
“干涸”指的是江河湖海没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而“干枯”指的是草木丛林缺少水份,所以是木字旁。
)
正因为河流干涸,草木干枯,所以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同学们,这时,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那你能不能用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生读课文。
)(3)、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谁能试着说一说?(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是啊,在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0 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故事里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水罐。
这个水罐可神奇了,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指名说,其余同学补充,师板书适时“空——满——银——金——钻”。
)
(水罐开始是空的,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水罐变成了满的;小姑娘
急于把水给妈妈,罐子掉在地上,但水还是满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小狗,水罐变成了银的;妈妈把水让给了女儿,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水罐又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
三、精读探究
1、找感动
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们的心也在变化中一次次被感动。
下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把它勾画出来。
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默默地读。
(生自学课文。
)
2、说感动
你有一份感动,我有一份感动,让我们互相感染一下,好吗?说说令你感动的情节。
(共五个情节,随学生的说师适时出示课件)
空——满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小姑娘为,,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在这个情节中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问题预设:你自己一个人在夜里出过门吗?(联系当时大地上的一片荒
凉)你能想象出她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吗?
你能用朗读告诉我小姑娘找水时的艰难吗?或许是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当她醒来
时,罐子里,, (生齐说)掉——满
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 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 这一部分的哪些词语令你感动?问题预设:这么辛苦地找水,当发现水罐装满水后什么心情?课文中的哪
个词说明了小姑娘发现水的心情。
(喜出望外)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指名说)和课文里的比哪个更喜出望外?为什么?读出那份惊喜,表情要怎样?(生读。
)
这时的小姑娘想到的是什么?所以她怎样做了?可是,就在她匆匆忙忙往家赶的时候,水罐掉在了地上。
天哪,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呀!你的心情怎样?(担心、紧张)试着用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部分。
读到这,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指名说)或许是她的孝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水罐里的水不但没洒,而是,, (生齐
说)
木——银
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变成了银的。
” 问题预设:谁
能读读小姑娘给小狗喂水的那句话。
(生读。
)课文的第二
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
)
在童话里小狗也会说话,你们想想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求什么?
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从这里,你又体会到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指名说)正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 (板书:爱心如银)
银——金
课件出示:“小姑娘回到家,, 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自由读这部分,从里面你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慈爱)她递给小姑娘的仅仅是水吗?(还有生命,活下去的希望。
)由此可见,不仅小姑娘有爱心,就连她的
母亲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板书:母爱似金),所以,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 (生齐说)
让我们再动情地读一读,感受母亲那伟大的爱吧!(生读课文。
)
金——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 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小姑娘把水给了别人,她自己不渴吗?从哪感受到很渴?可她却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一罐清水,递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
她给路人的仅仅是水吗?(不)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啊,这是生命,将水给过路人,也就是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
我看到你们对小姑娘敬佩的情感已经写在了脸上,让我们怀着满心的感动动情地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
3、悟爱心
看,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如果说,前面小姑娘和她母亲的爱心只感动了天的话,现在,她还感动了什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此时此刻,大家想像一下,有了水,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怎样?
大地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归根到底,是什么让世界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板书:爱心)。
正因为爱心,才让荒凉的世界有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的爱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
四、拓展延伸
1、一颗又一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上了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北斗七星,普照人间,它在天空中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
2、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像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 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像本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奉献爱心、感天动地的人和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你想听听吗?(师讲故事:骇世亲情)仔细听,待会儿
说说你的感受。
3、是呀,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关于爱心的故事,正是有了这许许多的爱,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这么美好,生活变得如此幸福。
(课件播放奉献爱心的图片)
4、同学们,爱心,如天空中的七颗星星,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
这节课的学习是否也有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有吗?真好。
让我们记住一句话——(齐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作业:
作业:请大家任选感兴趣的一项完成,让爱在我们心中再一次荡漾。
(1)爱读书的你:读一篇有关爱的故事。
(2)爱画画的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给《七颗钻石》画插图。
(3)爱制作的你:制作一张爱心卡送给关爱你的人。
(4)爱唱歌的你:学唱一首关于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