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1.2,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真题精析】

例1. -3,3,0,3,3,( )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不明显;(2)倍数关系不明显;(3)数字差别幅度不大。优先采用加和法。

【真题精析】

例1、(2008·湖北B类)2,3,5,10,20,( )

A.30 B.35 C 40 D.4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做差后得到结果选项中不存在;则考虑数列特征:(1)倍数关系不明显;(2)数字差别幅度不大,采用加和法。

还是无明显规律。再仔细观察发现,2+3=5,2+3+5=10,2+3+5+10=20。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3+5+10+20=40。此数列为全项和数列,其规律为:前面所有项相加得后一项。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1,2,2,4,8,32,( )

A.64 B.128 C.160 D.256

[答案]D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明显;(2)倍数关系明显;(3)有乘积倾向。优先采用累积法。

【真题精析】

例1、1,1,2,2,4,16,( )

A.32 B.64 C.128 D.256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明显;(2)倍数关系明显;(3)有乘积倾向。积后无明显规律,尝试三项求积。

即从第四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三项的乘积。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8·河北)1,2,2,4,16,( )

A.64 B.128 C.160 D.256

[答案]D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明显;(2)倍数关系明显;(3)有乘积倾向。优先采用累积法。

做积后无明显规律。仔细观察发现,1×2=2,1×2×2=4,1×2×2×4=16,1×2×2×4×16=(256)。此数列是全项积数列,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所有项的乘积。因此,选D。

【真题精析】

例1. (2007·国考)0,2,10,30,( )

A.68 B.74 C.60 D.70

[答案]A

[解析]数列项数较少,做一次差后无明显规律,不能继续做差,因此考虑使用因数分解将原数列化为如下形式:

分别观察由0,1,2,3和1,2,5,10组成的数列,前者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后者做一次差后得到奇数数列,推断其第五项分别为4和17,故所填数字应为4X17=68,答案为A。

【真题精析】

例1. 1,2,5,10,17,( )

A.24 B.25 C.26 D.27

[答案]C

[解析]此题的突破口建立在“数字敏感”的基础之上。由数字5,10,17,联想到5=4+1,10=9+1, 17=16+1,故可以判定此数列由多次方数构造而成。

平方数列的底数是自然数列。如上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 (2009·天津)187,259,448,583,754,( )

A.847 B.862 C.915 D.944

[答案]B

[解析]原数列单调关系明显,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使用逐差法无明显规律;观察数列特征:多位数连续出现,幅度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位数拆分。对原数列各数位进行求和:1+8+7=16,2+5+9=16,4+4+8=16,5+8+3=16,7+5+4=16,(8+6+2=16),原数列中所有项各位数字相加之和为16。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

[答案]A

[解析]数列中大部分为非最简分数,优先考虑将其约分变为最简分数。

得到常数列。如上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

[答案]A

[解析]数列中有两项的分母相同,且为另外两项的倍数。因此,先进行通分将各项的分母统一为12。

得到的分子数列为质数列。如上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不明显,由联想到中间的2可化成。此时,各项的分子分

母表现出一定的单调性,因此考虑将反约分化为。根据该思路,将原数列进行变形。

分子数列、分母数列都是自然数列。如上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

[答案]C

[解析]分别分析各项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

整数部分为平方数列,分数部分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如上所示,故未知项为81+1=82,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

[答案]C

[解析]数列的二、三、六项分别出现,因此考虑将一、四项拆分出带有根号的式子。

【真题精析】

例1. (2010·江西)3,3,4,5,7,7,11,9,( ),( )

A.13,11 B.16,12 C.18,11 D.17,13

[答案]C

[解析]数列较长,数字变化幅度不大,并且有两个未知项,优先进行交叉分组。

【真题精析】

例1、(2007·河北)1,2,2,6,3,15,3,21,4,( )

A.46 B.20 C.12

[答案]D

[解析]数列不具有单调性,变化幅度不大且数列较长,优先使用多元素分组法。由于相邻两项之间具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故考虑两两分组。

得到质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D。

【真题精析】

例1、8,6,10,11,12,7,( ),24,28

A.15 B.14 C.9 D.18

[答案]B

[解析]数列单调关系和倍数关系均不明显,变化幅度不大,项数较多,优先采用多元素分组法。交叉及分段分组都没有明显的规律,尝试采用对称分组法。

对称分组后组内求和,得到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1,2,3,7,16,( )

A.66 B.65 C.64 D.63

[答案]B

[解析]基于“数形敏感”,由数列的三、四、五项可以得出。经过验证有:

2,故该数列的通项为因此,所填数字为,答案为B。

【真题精析】

例1、2,12,36,80,( )

A.100 B.125 C.150 D.175

[答案]C

[解析]基于“数字敏感”,数列的第四项80可以拆分成,第三项可以拆分成36=,基于“数列敏感”,可以推测数列是由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相加得到,经过验证有2=1+1,,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因此,所求数字为150,答案选C。

【真题精析】

例1、6,12,36,102,( ),3 A.24 B.71 C.38 D.175 [答案]A

[解析]数列各项都可以被3整除。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大全之演绎推理

逻辑推理大全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 1.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 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例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1.2,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真题精析】 例1. -3,3,0,3,3,( )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不明显;(2)倍数关系不明显;(3)数字差别幅度不大。优先采用加和法。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是国考的必考题型,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词语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和分析能力。其题干和选项都以词语的形式呈现,字数少但时间也较短,所以考生的正确率不高。近两年来,难度也加大。因此,考生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类比推理解题的核心关键是找词项间的关系。上图所列三大技巧正是分析词项间关系的精髓所在。造句找关系,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速地确定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的关系;横纵反复对比,可以帮助考生找到更加本质的关系,并排除迷惑选项。无论考试中出现什么样的新关系,都可以应付自如。 一、造句找关系 释义: 即利用语感对题干和选项给出的词组分别进行造句,通过句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词项之间的关系。 适用条件: 所给的词项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明显,很难直接判断,此时可以通过造句,取得词项间的关系。 小贴士: 运用造句找关系,通常需要引入其他元素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其中的关系。 【例题1】(2013·国家) 风险:规避:损失 A.保险:购买:赔偿 B.老人:关爱:长寿 C.锻炼:加强:肥胖 D.军队:保卫:战争 【解析】 1.对题干词组造句: 规避风险可以避免损失。 2.对选项词组造句: A项:购买保险可以获得赔偿; B项:关爱老人可以使老人长寿;

C项:加强锻炼可以避免肥胖; D项:军队在战争中保卫国家。 只有C项关系与题干相同,故答案选C。 二、横看不行竖着看 释义: 当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仍得不出答案时,就要“竖着看”,纵向来查看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适用条件: 有些题目的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会发现选项中没有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或不止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此时就要考虑纵向查看题干与选项的本质关系,以得出正确答案。 小贴士: 纵向对比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②感情色彩(褒义、贬义、积极、消极) ③属性(某种类型、对象功能) ④词义(近义词或反义词) ⑤词的构成(主谓、偏正、动宾结构,或连绵词、复合词等) ⑥其他特性 【例题2】(2013·国家) 柏油公路:阳光大道 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 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 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 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 【解析】 1.横着看 柏油公路和阳光大道都与道路有关,且柏油是铺设柏油公路的材料;B、D两项符合。 2.竖着看 前者指具体事物,而后者是抽象概念,排除B项。 故答案选D。 三、反复对比来排除 释义: 有些题目横着看了排除不了,竖着再看还是排除不了,这时就需要再横着看看还有什么别的细微差别,反复对比寻找更多相同属性,直到只有一个选项符合为止。 适用条件:

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 演绎推理解答技巧

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演绎推理解答 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涉及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以下是由本人整理关于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 其一、抓住题干的主旨。解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有的试题的题干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题干的主旨即主题。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题意,可以为选择答案留下较为宽裕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其二、注意提问方式。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答题思路,这里尤其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选错答案。例如问的是“最能加强”还是“最不能加强”,或者问的是支持题干结论还是反驳题干结论等,一定要看清楚。 其三、不“钻牛角尖”。每道题的题干陈述都是一段短文,应试者要认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要持“怀疑”态度,一味钻“牛角尖”,那就没法做题了。 其四、将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考题,一定要将该排除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即便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陈述无关,也应排除。有些间接找出答案的 考题,应将无关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剩下的一个方是正确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解题方法

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规律,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的性状。由于一般包括了个别,凡是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别事物必然具有。所以当前提正确、推理形式合乎逻辑的时候,推出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 演绎推理是逻辑证明的工具,人们可以选取确实可靠的命题作为前提,经过推理证明或反驳某个命题、 演绎推理是作出科学预见的一种手段。把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场合,作出正确的推论,就是科学预见。演绎推理是设计实验、发展假说的一个必要环节。科学假说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检验的方法就是:以假设的理论为大前提,根据不同的条件,推导出可以相比的结论,从而设计对比实验,加以证明。 演绎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为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应试者选出这个正确答案。 从做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演绎推理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演绎推理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稿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演绎推理题时,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以下事项: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行测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及考场技巧(总结版)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常考题型,难度相对来说不大,但是,要快速且准确地选出答案,也是不容易的。中政行测专家精心整理了类比推理中常见的16种常见关系,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外延关系 外延关系是指词项在外延上存在的同一、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指词项表述的是同一事物,指代的是同一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例题】()对于U.K 相当于美国对于() A. 德国 P.R.C B. 中国 G.C C. 联合国 U.C D. 英国 U.S.A 【解析】U.K是英国的英文缩写,U.S.A是美国的英文缩写,对应词项的含义相同且后者是前者的英文缩写。故答案为D。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词项分别属于同一“属”下的不同“种”,彼此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在外延上没有交集。根据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还是等于他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又可以分为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①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词项之间关系并列、互相排斥但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也就是词项属于同一个种属下众多种类中的几种。 【例题】黄色:红色:白色() A. 忧伤:高兴:愤怒 B. 女医生:男医生:医生 C.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 D. 左手:右手:举手 【解析】黄色、红色和白色关系并列、均属于颜色且只是颜色众多种类中的几种;A项忧伤、高兴和愤怒关系并列、均属于情绪且只是众多情绪表现中的几种;B项医生包含了女医生和男医生;C项中科学和非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自非科学,非科学的理论经过证明研究有可能成为科学,而伪科学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说成科学,如星占学,三者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D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 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 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和例题答案

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和例题答案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例如: 所有的昆虫都是6 条腿,(大前提)竹节虫是昆虫,(小前提)所以竹节虫一定是6 条腿。(结论)凡是长羽毛的动物都是鸟,(大前提)企鹅是长有羽毛的动物,(小前提)所以企鹅是鸟。(结论)凡是容易导电的物体都是导体,(大前提)棉线不容易导电,(小前提)所以棉线不是导体。(结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规律,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的性状。由于一般包括了个别,凡是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别事物必然具有。所以当前提正确、推理形式合乎逻辑的时候,推出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演绎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可以使人从一般性的原理推导出某种个别事物有无某种性状或属于哪类物体演绎推理是逻辑证明的工具,人们可以选取确实可靠的命题作为前提,经过推理证明或反驳某个命题. 演绎推理是作出科学预见的一种手段。把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场合,作出正确的推论,就是科学预见。 演绎推理是设计实验、发展假说的一个必要环节。科学假说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检验的方法就是:以假设的理论为大前提,根据不同的条件,推导出可以相比的结论,从而设计对比实验,加以证明. 公务员考试中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为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应试者选出这个正确答案。 从做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演绎推理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演绎推理题目中比 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稿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演绎推理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根据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实例讲解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识,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A:彭平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解答:这是一道考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试题,观察A、B、C、D 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 理,但并不都对。毫无疑问,题中的四个陈述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可各陈述的逆命题并非一定成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陈述1、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陈述2 、姚欣是一 位数学家;陈述3、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陈述4、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 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陈述4 中表示时间和范围的词“今天”、“国内”、“大多数”说明计算机编专家可以在其他时间、地点、学校内培养出来,因此选项A 是错的。另外,陈述4 中的“大多数”是说明“大学”的,并非说明“计算机编程专家”,因此,结论B 也是不对的。陈述4 并不能说明综合性大学不培养数学家,况且“今天国内大多数”以外的综合性大学是否可培养数学家不能排除,所以选项C 是毫无根据的。从陈述3 可知,数学家的人数要比计算机编程专家多,数学家中有部分人是计算机编程专家,同时这也意味数学家中有部分人不是计算机编程专家,因此结论D 是由陈述3 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D 是正确答案。 例题售价2 元一市斤的洗洁精分为两种:一种加除臭剂,另一种没有除臭剂。尽管两种洗洁精效果相同,但没有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有除臭剂的洗洁精。因为后者: A 味道更好些 B 具有添加剂 C 从长远来看更便宜 D 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 解答:答案为A。先浏览一遍四个选项,带着问题去看陈述。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比较问题,售价都是 2 元一斤,所以 C、D 两项可以排除。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没有放添加剂的问题。故选项 B 也应排除。因此,A 正确。 例题: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别并不大。这 意味着: 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 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不合身的衣服有时仍然有穿用价值。 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解答:题干中有两个陈述。陈述1 、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陈 述、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这两个陈述都没2 有 提到冷天穿鞋方面的问题,也没提到买礼物问题,所以A 和D 都不对;题中也没提到毛衣的功 能问题,所以选项B 是推不出来的;只有选项C 是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故正确答案是 C。演绎推理题型讲解(2 )例题3:若风大,就放飞风筝。若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若天空不晴朗,就不放飞风筝。假设以上说法正确,若放飞风筝,则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Ⅰ风大Ⅱ天空晴朗Ⅲ气温高 A、Ⅰ B、Ⅱ C 、Ⅲ D、Ⅰ和Ⅲ 解析:此题看起来很简单,许多人可能会选择答案A,但是正确答案是B 。 思路一:我们分析一下三个前提:第一个,风大,放飞风筝,第二个,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第一个前提被第二个前提限定,也就是说风大,但气温高,不能放飞风筝,答案D 是不成立的。有些人只考虑第一个前提,而没有考虑第二个前提,就会选择A。 第二个前提,气温高,不放飞风筝;但气温不高的时候,是否放飞风筝不确定。第三个前提,若天空不晴朗,就不放飞风筝;可以推出,天空晴朗,就放飞风筝。而且,第三个条件不受第一和第二个条件的限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来观察一下A、B、C、D 四个答案,A、C、D 是错误的,答案是B。上述解法是一个正常的推理过

行测考试: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常考题型的解题技巧

为了让考生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部分中的类比推理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答题思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习题教育根据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类比推理常考题型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类比推理题型分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类比推理是要求考生考生在选项中选出一个与所给词的关系最为贴近的选项,其中所给出的一对相关词中,其关系种类有很多,习题教育经过研究分析将其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因果关系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语间原因与结果关系的分析和应用。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基本上分为:“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这三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区分。例如:成功∶努力,努力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努力是原因,成功是结果。 (二)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例如:男人∶女人,老师∶学生,中子∶电子等。在这里,为了便于考生系统掌握,我们将考试当中常会出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这种类型也归为并列关系,例如:桂圆∶龙眼,衮服∶礼服,红豆∶相思子等。 (三)对立关系 对立关系,我们也将其称为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例如:争斗∶和平,坚强∶软弱,光明∶黑暗等。 (四)属种与种属关系 与逻辑学当中的定义相同,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五)质同关系 质同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例如: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两种物质都是化学分类中无机物中的盐类,本质相同。 (六)人与物的对应关系 在类比推理题型当中会出现多种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特将此种类型归为一大类,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例如:司马迁∶《史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望梅止渴∶曹操,李白∶诗仙,警察∶搜捕,检察官∶检察院,运动员∶奥运会等。另外,还有物与物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考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我们也将其划为一类,这里的“物”是指事物、事件、环境等。例如:网球∶网球拍,火把节∶风俗,游轮∶海洋等。 (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例如:电脑∶鼠标,封面∶书本,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成分与成品的关系,是指某物品与其制成材料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其归为一类。例如:皮革∶皮鞋,树木∶竹筷,米酒∶粮食等。

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推理

行测判断推理-4【类比推理】解题技巧+练习题

行政能力测试第三部分推理判断第四章类比推理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例如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 题型分类及应试技巧 1.类比推理常见的四种现象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由于类比推理涉及的逻辑关系比较多,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例题讲解]XX∶金陵 A. XX∶春城 B. XX∶穗 C. XX∶晋 D. ∶蓟 考霸解析:本题中,从题干部分很明显可以得出两个词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的逻辑关系,但仅有此关系无法在备选项中选出答案,因为A、B、D都符合要求。再仔细分析题干部分可以发现金陵是XX历史上有过的名称,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 [例题讲解]金刚石∶石墨 A. 氧气∶氮气 B. 生石灰∶熟石灰 C. 红磷∶白磷 D. 二氧化碳∶干冰 考霸解析:本题中,题干部分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虽然物理形态不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同素异形体。在选项部分,最具迷惑性的选项就是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但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后者仅指单质,不包括化合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应当是C项红磷与白磷,它们也是同素异形体。所以,在做类比推理试题时,一定要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本质属性。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题讲解]工匠∶钟表 A. 飞鸟∶飞机 B. 上帝∶世界 C. 建筑工人∶楼房 D. 蜜蜂∶蜂巢 中世纪时,在基督教神学中,有的神学家就认为:钟表是有一定构造、规律的,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有其制造者,类推出上帝创造了世界,原因是世界也有一定构造的,有规律的,所以世界也必然有一个创造者,他就是上帝,从逻辑关系上分析,这就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而D项错在,蜜蜂建造蜂巢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其没有计划性、目的性。本题正确选项应当是C。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篇一:2019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剖析(5) 2019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剖析(5) 1、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2、1,32,81,64,25,(),1 A.5 B.6 C.10 D.12 3、-2,-8,0,64,( ) A.-64 B.128 C.156 D.250 4、2,3,13,175,( ) A.30625 B.30651 C.30759 D.30952 5、3,7,16,107,( )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1.A【解析】拿到题一看,数列5项呈现一大一小的波浪型,可知运用交替规律,进一步思考就可得出结果是A. 2.B【解析】数字由小到大再到小,立即考虑使用乘方规律。本题就是乘方规律的变化运用,底数分别是1,2,3,4,5,6,对应的指数分别是6,5,4,3,2,1. 3.D【解析】可以看出给出的数字稍加变化都是一些数的乘方,分析一下可知是自然数1,2,3,4立方的各项,对应乘以另一个数列-2,-1,0,1所得,下一个应该是5的立方乘以2,得出答案是D.

4.B【解析】这道题更加明显,四个选项的数字很大,必用乘方规律。可以看出175的平方是30625,但不适用前面项,又知30651比175的平方大26,恰好是前一项13的2倍。推算可知,前项的2倍加上后项的平方等于第三项,因此,答案就是B. 5.A【解析】同样,这道题的四个选项也比较大,但可以看出这些数和一些数的乘方离得较远。再看能不能用乘法呢?从前两项直接是看不出的,但是我们发现16与107的积和1707相近,相差5,往前推发现,前两项的积减去5就等于后一项,因此答案是A. 篇二:考前必看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大全技巧归纳 写在前面的话 数字推理是行测中很多人眼里的“难题”,面对题目时有人因为惧怕而格外重视,也有人因为不会做而彻底放弃。我自己同样很怕做数字推理题。想过放弃,也想过题海战术,不过最后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放弃,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保证其他部分都做对,来补回放弃的这些分数。题海,也不科学。行测、申论,再加上法律加试,这么多类型中,数字推理只是一小部分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小部分题目上,只能是弊大于利了。所以我最终选择的是:掌握最基本的,保证基础题目不丢分。放弃有难度的,保证学习和做题有效率。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我这样对数字没什么感觉的人了,如果你学有余力,完全可以精益求精。 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数列: 1、质数列:(质数—只有1和其本身两个约数)2,3,5,7,

演绎推理题型

演绎推理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给所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由于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必须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 具体实例分析: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这是一道考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试题,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 A味道更好些B具有添加剂 C从长远来看更便宜D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

解答。答案为A.先浏览一遍四个选项,带着问题去看陈述。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比较问题,售价都是2元一斤,所以,C、D两项可以排除。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没有放添加剂的问题。故选项B也应排除。因此,A正确。 例题。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过大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的差别并不大。这意味着。 A、Ⅰ B、Ⅱ C、Ⅲ D、Ⅰ和Ⅲ解析。此题看起来很简单,许多人可能会选择答案A,但是正确答案是B. 思路一:我们分析一下三个前提。第一个,风大,放飞风筝,第二个,气温高,就不放飞风筝第一个前提被第二个前提限定,也就是说风大,但气温高,不能放飞风筝,答案D是不成立的。有些人只考虑第一个前提,而没有考虑第二个前提,就会选择A.第二个

事业单位考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属于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常考题型,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但是总有一些同学对这类题目头疼不已,错误率居高不下。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抓住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点,容易被题目的表面信息所迷惑,才会出现错误。 类比推理的题目需要找到题干词项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此关系找到一组关系相同的选项。所以,能否准确判断词项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很多同学对于题干词项关系的把握过于“想当然”,总觉得这个关系也可以,甚至会出现绞尽脑汁为自己所认为的正确 选项找理由的情况。真正的考试题目中是不会考察过于奇怪的关系的,所以我们做题时一定要从生活最普遍的情况出发,找到最合理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那么,在遇到迷惑性比较大的选项时,如何进行辨别并做出正确选择呢?这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先内容后形式 所谓先内容后形式是指应从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内容等方面寻找关系,而不是只是看词语构成形式如字数、词形等方面,特别是一些看起来长得很像的选项,反而很可能就是出题人专门设置的迷惑项,做题时一定要小心。 例题1:井底之蛙:蛙 A.鼠目寸光:鼠 B.守株待兔:兔 C.虎口拔牙:虎 D.马到成功:马 解析:很多同学看到这一题,完全没有考虑就选了B选项,认为B选项和题干词语中都带有一个动物,而且表示动物的字都是第四个字。但是这正是出题人设置的“陷阱”,正 如前面所说,不能只看词语构成形式来判断关系,这一题需要仔细分析题干词语内容含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结合言语知识我们可以发现“井底之蛙”这个词是在描述“蛙 ”,而“鼠目寸光”这个词也是在描述“鼠”,而且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所以 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二、对比排除选项 如果能够确定题干词项关系,但是发现有两个选项都符合这一关系,这时候需要对选项进行细致对比确定最优,在对比的时候,词性、同属一类是很常用的角度,但是需要明确,一定是在判断完题干词项关系之后再考虑词性问题,而不能上来就依据词性选择答案。 例题2:冬天:寒冷:羽绒服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解题技巧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二、解题方法 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这种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建议解这种题时,用口算。 12,20,30,42,() 127,112,97,82,() 3,4,7,12,(),28 (2)移动求和或差。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这种题初次做稍有难度,做多了也就简单了。 1,2,3,5,(),13 A 9 B 11 C 8D7 选C。1+2=3,2+3=5,3+5=8,5+8=13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是p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p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 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SPOSPSPISP .命题(所有是)与命题(有的不是),正命题(所有不是)与命题(有的是)之间的关系,例如: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逻辑关系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逻辑关系 一、题型概要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词组),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词组)。它包括两项式、三项式和括号式。 1、两项式 水果:桃子 A.树根:树叶 B.草原:羊群 C.山谷:沼泽 D.书籍:绝本 2、三项式 狡猾:残忍:性情 A .果断:乖张:行为 B.知识:学问:内涵 C.公关:广告:公司 D.生:死:人生 3、括号式 ( ) 对于效益相当于经营对于 ( ) A.投入,利润 B.成本,税收 C.生产,规划 D.资本,管理 二、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区别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且

已知其中一个(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 三、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常见的逻辑关系 其实类比推理常见的逻辑关系主要有纯逻辑方面的和常识方面的。 (1)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比如: ①自然灾害:台风 A.生物:骆驼 B.省会城市:广州 C.网球:比赛 D.重工业:采煤业 答案D。中公解析:台风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采煤业是重工业的一种。 ②宗教:基督教:新教 A.国家:民族:区域 B.政府:机关:机构 C.心灵:心情:亲情 D.水果:苹果:红富士 答案D。中公解析:“宗教”、“基督教”和“新教”的关系是:“基督教”是“宗教”的一种,“新教”是“基督教”的一种,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只有D,故本题选D。 (2)交叉关系 比如: 运动员:大学生 A.植物:种植 B.专家:青年 C.四季:春天 D.纸张: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