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动装22页PPT

合集下载

《磁流体发电简述》课件

《磁流体发电简述》课件
磁流体发电需要高温等离子体作为工作介质,如何稳定控制 等离子体状态是关键。
磁流体发电的技术瓶颈与挑战
• 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如何将各个组件高效集成 并优化系统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是另一大挑战。
磁流体发电的技术瓶颈与挑战
03
技术更新换代
成本控制
环境保护
随着科技发展,磁流体发电技术需要不断 更新换代以满足更高的能源需求。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磁流体发电机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磁场强 度、流体温度和流速等。
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可以优化磁流体发电机的性能,提高其发电效率。
模拟研究与结果分析
01
模拟方法
02
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如ANSYS Maxwell或COMSOL
Multiphysics等,建立磁流体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磁流体发电简述》ppt课件
目录
• 磁流体发电的基本原理 • 磁流体发电的应用 • 磁流体发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磁流体发电的实验研究与模拟 • 结论与展望
01
磁流体发电的基本原理
磁流体发电的定义
• 磁流体发电:利用高温、高速的导电流体在磁场中受 到洛伦兹力作用而产生的电动势进行发电的技术。
磁流体发电能够为航天器提供高 效、可靠的能源,尤其在深空探 测任务中,能够确保能源的持续 供应。
推进系统优化
磁流体发电技术也可应用于航天 器的推进系统,提高推进效率, 减少推进剂的消耗。
磁流体发电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高效能源利用
磁流体发电技术能够提高工业生产过 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生 产成本。
降低磁流体发电成本,使其在市场上更具 竞争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实现磁流体发 电的环保生产也是一大挑战。

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动装

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动装

结语:
磁流体技术作为新出现的动力装置 技术,近些年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还 不足以灵活应用,还有一些问题,相信 不久在诸多科学家研究下能突破瓶颈, 使其成为未来的最主要动力装置。
开端:70年代,七〇二所曾经研究过常规导体的磁 流体推进技术(推进效率极低)
近年成果:
•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回路试验装置的研制 • 螺旋式磁流体推进试验船-“HEMS-1”的研制 • 中日高场强磁流体推进器的试验研究
中国洛神号超导磁流体潜艇试车重 大突破,领先世界。超导电磁流体推进是 把电能直接转换成流体动能,以喷射推 进取代传统螺旋桨推进的新技术,它具 有低噪音和安全性等特点,在特殊船舶 推进应用中具有重大价值。中科院从 1996年开始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的研究, 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艘超导螺旋式电磁 流体推进实验船,2000年获中科院科技 进步二等奖。建成了用于磁流体推进器 水动力学研究的海水循环试验装置和用 于试验船综合性能研究的航试水池。
磁流体动力装置技术的特点
操作灵活:
通过改变磁流体推进器中电极的极性或电流的大小即 可改变推力的方向或推力的大小,而改变电极的极性或电 流的大小较机械逆转或变速更容易实现,并容易做到平滑 调速,从而提高了舰船的灵活性,改善了舰船的操纵性能。
磁流体动力装置技术的特点
缺点:
• 当前技术水平下成本高、速度慢; • 需大型发电机,增加船只重量。
磁流体推进原理简图
结构简图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的组成及结构形式
主要组成
超导磁体 通道 电极 电源和控制测量系统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的组成及结构形式
线形通道磁流体推进器
结构形式
螺旋形通道磁流体推进器
环形通道磁流体推进器
应用船舶主要构成部分

《磁流体发电简述》PPT课件

《磁流体发电简述》PPT课件

2021/3/8
12
磁流体发电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原理:经高温电离了的等 离子体气体,高速通过磁场时, 在洛伦兹力作于下,正离子会 向左面电极偏转,负离子会向 右面电极偏转。从而在两极间 形成电势差,向外界提供可资 利用的电动势。
特点:磁流体发电只须进 行一次性的能量转换,即可发 电。从发电机中出来的热气流 还可以进行传统的二次发电, 比传统发电机效率大为提高。 因此,它是目前许多国家都在 积极研制的一项高新技术。
2021/3/8
13
磁流体发电示意图
磁流体发电
2021/3/8
14
磁流体发电技术
技术:在磁流体发电机中,气流的温度 高达2000~3000K,气流喷射的速度可达800米/ 秒~1000米/秒。
为了使磁流体具有足够的电导率,需在高 温和高速下,加上钾、铯等碱金属和加入微量 碱金属的惰性气体(如氦、氩等)作为工质,来 提高电离度。然而这些离子具有强腐蚀性。
磁流体发电简述
2021/3/8
1
磁流体发电简述
• 前言 • 磁流体发电的历史 • 磁流体发电原理与技术 • 磁流体发电装置系统构成 • 磁流体发电优点 • 磁流体发电的前景展望
2021/3/8
2
前言
能源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 的重大问题之一。能源的开发利 用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文明和繁荣, 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 的灾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酸 雨、臭氧层空洞、生态失衡以及 核燃料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 类的生存。因此,为实现可持续 发展,开发新的能源种类、研究 节能新技术、探讨能源与环境的 关系已成为世界瞩目的课题。 “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 它们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 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 步起着关键的作用。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

追求卓越
我国的新概念核潜艇
中国洛神号超导磁流体潜艇试车
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
(一)形体和内置设备以及分布状况 这种磁流体推进器潜艇是内置式,六连环螺旋直流体推进器为装置, 将部分参照俄罗斯K级(“基洛”877-636)型艇,以及美国的“弗吉尼 亚”级核潜艇,还有法国“红宝石”核潜艇的各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也凝聚中国的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前 卫、最具有战斗力的未来潜艇。 指挥台围壳采用矩形的双轴线结构,两侧及围壳、舵内壳采用最新的 高强度塑钢,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潜艇钢高出三倍以上,从理论上说,最 深深度可达800―1000米。当然这只是处于实验阶段。外壳敷设无缝绝缘 吸声材料。 内部设置也基本参照“弗吉尼亚”级滴水型攻击艇。试验艇内壁有武 备舱、指挥舱、电池舱、发电机舱、操纵舱和磁流体推进器舱。另外装有 一个球型声纳基阵,艏舱布置六具潜艇垂直发射筒,是作为战略武器的一 部分。四具鱼雷发射管向两舷外偏与轴线成10°夹角,以增加发射扇面并 有利于发射后的规避。 该艇可以发射鱼雷、反舰导弹、潜对空导弹、水雷之外,还可以操作
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
深度;而尾升降舵用于产生纵倾或保持已有的纵倾角。有的潜艇没有首升降舵 ,而改设指挥台围壳水平舵。其缘故是围壳舵比首升降舵能更好地在各方向上 保持潜艇良好稳定性。为了使潜艇航行稳定,一般潜艇艇尾还设有垂直稳定翼 和水平稳定翼。 目前,潜艇在概念试验阶段还存在操纵性上有不安全因素,譬如高速航 行时,会产生急剧增减航速或突然改变航向、深度,极易出现纵、横摇摆及埋 首现象。而发生卡舵时,潜艇则会很快超深下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操纵性问 题,打算将磁流体推进器与舵设备同时装设在潜艇上,当潜艇静止或低速航行 时,采用喷水推力操纵,而高速航行时则将舵设备与推进器混合使用,可最大 限度的消除舵设备的惯性作用,保持稳定运动。同时,自动化的操纵控制技术 还将使操艇人员能够象驾驶飞机一样操纵潜艇。 说到威胁力,磁流体推进潜艇对于2l世纪的潜艇设计师和建造师来说,具 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这种全新的推进方式将使潜艇在战术、技术性能上发生 质的飞跃。只要艇员的身体素质和艇内的生活用品允许,磁流体潜艇将拥有无 限的续航力和自持力;只要艇体强度承受得住,又可在任意深度航行;更为重 要的是,这种潜艇具有空前的的安静性和水下高速航行、高速机动能力,成为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

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我国代号为“洛神”的“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研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始进入试车定型阶段。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随着大洋经济的到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我国的海军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以近岸防御为主,而对保护稍远的海上利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大力发展远洋海军,对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

可是,一味追赶,一味模仿外国海军的模式,总令中国头头脑脑们陷入极大的被动。

于是在90年代初期,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与中国舰船研究院负责,一个称为“剑鱼”(99工程)的计划实施了,其实质便是超导技术在海军舰艇方面的应用研究。

从开始研制到今天试车成功这十几年时间里,我们的科学家们可谓是创造了人类的一个奇迹。

下面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新型潜艇进行了解:中国“洛神”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90年代初期,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与中国舰船研究院负责,一个称为“剑鱼”(99工程)的计划实施了,其实质便是超导技术在海军舰艇方面的应用研究。

从开始研制到今天试车成功共花费这十几年时间.1、外型:当初分别参照了俄罗斯K级(“基洛”877-636)型艇,以及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还有法国“红宝石”核潜艇作为新舰风洞模型。

然而这些在以前的动力装置下,被喻为世界顶尖的水滴型设计的外型,在以超导磁流体作为动力的风洞实验中,其钝型的舰首在高速行驶下会与海水形成一个酷似音障的水障,因此大大影响了航速。

于是,凝聚着中国的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的鱼形外型出现,并近乎完美的通过了风洞试验。

其首部与尾部各有一对升降舵,在使用中,首升降舵主要用于产生正、负升力,改变或稳定航行深度;而尾升降舵用于产生纵倾或保持已有的纵倾角。

两侧及围壳、舵内壳采用最新的高强度塑钢,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潜艇钢高出三倍以上,下潜最深深度可达800―1000米。

而船体则包裹着一层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弹性“皮”称为“无回声蒙皮”,这种皮使艇壳对于声纳波几乎无反射.2、动力:“超导磁流体推进”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由几个部分构成:A、蓄电池舱:作为备用能源,磁流体推进器仍须装备一定数量的蓄电池,该舱*近艇的中部指挥舱下层空间。

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动装共24页

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动装共24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动装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超导磁流体推进新技术

超导磁流体推进新技术

超导磁流体推进新技术从船被“造”出来的第一天起,人们就没有停止思考怎样让它更好的“前进”……寻找可借之力据船史学家考证,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篙、短桨和橹等工具,驱驶着独木舟、木排以及皮筏等原始船只在水中航行。

大约在5000年前,埃及、腓尼基和巴比伦就出现了装桨的船只,靠众多奴隶划桨航行。

这是船舶发展史上最早的推进方式:肌肉加木桨。

公元前3000年,古希腊人首次使用了帆,利用风力驱动船只前进,这便是船舶的又一种推进方式:风力加船帆。

然而,在此后长达3500年的时间里,木桨一直仍是船舶最主要的推进器。

尽管在一些桨船上也挂有简易的横帆,但那只是辅助动力,如图2。

纯粹用帆作为推进器的船舶直到16世纪以后才开始普及,然后,风帆航海时代延续了将近300年。

18世纪下半叶,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随之带来了船舶动力的革命,而机动篙、机动划桨、明轮及螺旋桨等动用新动力的新型推进器设计相继出现。

就19惜纪卜半叶蒸汽机的性能及工业条件而言,无疑明轮最为适宜,它由安装在船舷或船尾的大转轮旋转打水推动船舶。

因为巨大的叶轮一半暴露在水面之外一目了然,人们称之为“轮船”,而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了现在,如图3。

明轮风光了百余年,但在风浪下叶轮的桨板会完全露出水面而形成空转、导致主机“飞车”自毁,而桨板又极易受损坏。

因此,19世纪中叶以后,远洋船舶不得不寻找推进“新秀”——螺旋桨。

使用螺旋桨的想法由来已久,如图4。

有人认为早在15世纪,达芬奇就提出了类似构想,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一位叫伯努力的瑞士人于1752年的某天,因观看一木匠干活,而受螺丝钉的启发提出了螺旋桨的设想。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蒸汽机,所以直到80年后(1838年)英国人史密斯才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桨船“阿基米德”号。

船上的那只螺旋推进器是一只“长尾巴”一样的木制单螺纹蜗杆,最初试航时,达到了约4节航速。

然而,一次偶然的螺杆断裂却证明螺旋越少、航速越高,断杆竟然跑出了13节的航速。

超导介绍及应用ppt课件

超导介绍及应用ppt课件

图8 超导量子干涉仪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失 超
Ic(V) I
时所输送的电流。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15
三、超导体的物理特性
(1)零电阻现象(Zero Resistance)
(a) T>Tc在超导环上加磁场 (b) T<Tc圆环转变为超导态
(c) 突然撤去外电场,超导环中产生持续电流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1


• 一、超导现象的发现 •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 三、超导体的物理特性 • 四、超导的微观机制(BCS理论) • 五、超导技术的应用 • 六、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 七、超导材料 • 八、结束语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正常态
Hc(0)
超导态
有经验公式:
Hc(T)=Hc(0)(1-T
2 2 /Tc )
Tc
T
14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临界电流
V 超导体无阻载流的能力 也是有限的,当通过超导体 中的电流达到某一特定值时, 又会重新出现电阻,使其产 生这一相变的电流称为临界 电流,记为Ic。目前,常用 电场描述Ic(V) ,即当每厘米 样品长度上出现电压为1V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30
(2)超导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
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 车“世纪号”
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 MAGLEV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 议侵权的话可以联系删除,可编辑 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