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疗效
医学论文: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方法将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质量。
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及左心室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停服原有降压药并经2周洗脱期。
治疗方法,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晨服,连续12周;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晨服,氯沙坦50 mg,每日1次,晨服,连续12周。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服药前后采用无创动态血压检测仪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
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pw)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
按devereux四公式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 及左心室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的bpv及左心室质量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氯 沙 坦对 老 年原 发 性 高血 压病 人 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 响
刘丽萍 , 唐宜耀
摘要: 目的 探 讨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 高血压病人 左心室肥厚和舒 张功能的影响。方 法 选择 老年 原发性 高血压病人 3 0倒 , 给予氯沙坦治疗 6个月。用 M 型超 声心动 图检测病人治疗前后舒 张末期 左心 室内径 、 室间隔和左 室后壁厚度 , 计算左心 室质 量指
心律 失常和脑卒 中等心脑血 管事件 密切相关 , 严重 影响 E H病 人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 3 老年 E 0例 H病人 进行超 声心动 图 检查 , 以探讨氯沙坦对老年 E H病人 L VH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1 资料 与 方 法
治疗 后 L I 无 明 显变化 ( VM P>0 0 ) I T、 P . 5 ,VS L WT、 VMI L 显
数;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检测二 尖瓣 口 张早期峰值速度( )舒 张晚期峰 值速度 ( ) E峰减 速时 间, 舒 E、 A和 并计算 E A比值。结 果 /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 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少( P<0 0 1 , / ,0 )E A比值 明显增 高( P<0 0 1 , ,0 ) E峰 减速时 间明显缩短 ( P<0 0 1o .0
说 明氯沙坦治疗 能改善 E H病人舒张功能。详见表 3 。
表 3 氯 沙坦 治 疗 前 后左 心 室 舒 张功 能 的变 化 ( ± i )
12 研究方法 所有病 人至少两周未 服用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 . 抑制剂( E ) c I或血管 紧张素 Ⅱ受体 拮抗 剂( R ) 要求低脂低 AB, 盐 饮食 , 并经过 1 降压药洗脱期 。每 日0 :0口服氯沙坦 ( 周 70 商
品名 : 科素亚 ,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 限公 司产品)0mg 5 。用药前及 用药 6 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 个 观察期 间不合用其他降压药。 13 超 声 心动 图检 查 采 用 西 门子 GS 彩 色 超 声 多 普 勒 诊 . 0型 断仪 , 探头频率 2 5MH ~4 0MH 。检查指标 包括舒 张末期 . z . z 左心室 内径 ( 、) ) 室 间 隔 厚 度 (Vs 和 左 室 后 壁 厚 度 L, d 、 1 I T) (P L wT )以 D vru , ee 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 VMI ; e L )用
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36例临床分析

高 血 压 患 者 3 04 20 6例 . 男2 0例 , 1 女 6例 ; 龄 3 ~ 7岁 , 年 86 平均 (55 63 岁 。 4 .+ .) 患者 均
表 1 3 6例 原 发性 高 血压 患者 用 氯 沙 坦 联 合 卡 托 普 利治 疗 前 后 I d和 L Wd变 化情 况 (± mm ) VS VP ,
采用治 疗前 后 自身对 照 的方 法 。 予氯 沙坦 5 / : 0mga 卡托
普 利 l . m / ,每 日 3次 , 后 卡托 普 利增 到 2 s次 , 25 g次 2周 5m / 每 1 3次 , 程 6个 月 。于治 疗前 或 停用 降 压药 3周 及 治疗 3 疗 期 末 , 用 H 50 采 P 5 0型彩 色 多 普 勒 超声 心动 图仪 ( 头 频 率 探 25MHz 分别 测 定 患 者 舒 张末 期 室 问 隔 厚 度 ( d 和舒 张 . ) WS ) 末期 左 室后壁 厚 度 (VP ) 每个 数据 测量 3次 , L Wd , 取平 均值 。 比较治 疗前 后对 左室 肥厚 的影 响 。
制 A gI n I的生 成 ,但 对 非 AC E途经 的 An I gI不能 发挥 作用 此 外 ,C A E的抑制 使 肾素 、 n A gI水平 增 高 ,致 使 A gI通过 n 非 A E途 经转 变为 A g C n Ⅱ增 加 ,长期应 用 A E可 使下 降 的 C A gI 度 回升 , n l再 引起醛 固酮 逃逸 。An I 受体 有 A gl的 T 和 A 2A 2 动后 可产 生与激 动 A , T ,T 激 T 受体 相反 的效 应1 T 受 3 1 。A , 体 阻滞 剂 ( B ) 受体 水 平选 择性 拮 抗循 环 和局部 组 织 中 AR S 在 的A T 受体 , 非 A E途 径 产生 的 A gI 同样 起 作 用 , 对 C n I 因而 能全 面阻 断 A g I n 的作 用 。 B I AR S阻 断 A , 循环 和局 部 T后 使 组织 中 的 A g7 度升 高 , n 1浓 I 再通 过 激活 A , T 受体 而 抑制 血 管 平滑 肌 细 胞及 间 质细 胞 增生 , 制 心 肌细 胞 凋亡 , 制 基 质 抑 抑
氯沙坦钾对左心室肥厚病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氯沙坦钾对左心室肥厚病人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鞠森;崔玲;魏英梅
【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14)3
【摘要】QT间期离散度(QTd)可以反映左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QTd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病人〔1〕。
本文观察了34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应用氯沙坦钾前后的Q...
【总页数】1页(P214-214)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氯沙坦
【作者】鞠森;崔玲;魏英梅
【作者单位】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06;R541.9
【相关文献】
1.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牛红梅
2.QT间期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J], 李国年;孙明;谢秀梅
3.拜心通与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赵友民
4.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J], 申娟;贾银明;杨小莉
5.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QT离散度的影响 [J], 刘立忠;黄克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和功能的影响

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和功能的影响张澍;张湘;等【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写作杂志》【年(卷),期】2000(007)002【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LVH)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52例轻中度EH合并LVH患者服用氯沙坦50-100mg/d治疗16w;治疗前及治疗8w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同时监测偶侧血压(CBP),治疗前及治疗16w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经过治疗CBP及24h,白天,夜间的平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超过65%;左心室指数明显降低(P<0.050;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之比明显升高(P<0.01)。
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
结论:对轻中度EH患者,氯沙坦每日一次能安全有效维持24h降压作用,并减轻LVH,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总页数】3页(P166-168)【作者】张澍;张湘;等【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县地区医院内科234000;安徽省宿县地区医院内科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4【相关文献】1.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脉压、心功能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J], 李春兰;董钰明;张振义2.氯沙坦对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J], 李树裕;沈如辉;梁小勤3.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 [J], 宋翠丽4.氯沙坦与非洛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 [J], 吴炎;毕进;等5.氯沙坦逆转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其对左室舒张功能、QT离散度的远期影响 [J], 李建祖;王松年;于军会;朱静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作者:李玉泉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20期[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
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沙坦钾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压变化。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9%;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缬沙坦;氯沙坦钾;疗效[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20.094.02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为使泵血功能正常运行,左心室心肌会出现增厚的现象。
临床研究发现,由于患者的血压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加重了左心室的负荷,因而左心室出现代偿性增大,导致患者发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近年来,临床治疗以平稳血压,重构左心室为主要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发现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特效药物。
基于此,我院对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精神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诊疗标准和临床症状。
观察组男62例,女51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0.3±5.7)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4±3.8)年。
对照组男61例,女51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0.4±5.8)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9.8±3.9)。
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各 种 心 血 管 事 件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与 心 力 衰 竭 、 性 心 律 常 室
失 常 和脑 卒 中等 密切 相 关1 严 重 影 响 患者 的预 后 。为 此 , 2 ] , 笔 者 对单 用 氯 沙 坦及 氯沙 坦 联 合 吲 达 帕胺 治 疗 的 4 5例 老年 高 血 压合并 L H患 者 的临床 疗效 进行 了 比较 观察 . V 现报 告 如下 。
【 键 词】 原 发 高血 压 ; 室 肥 厚 ; 沙 坦 ; 达 帕胺 ; 关 心 氯 吲 联合 用 药 【 中图 分 类 号1 R 7 .R 4 . 9 2 :541 4 【 献 标 识码 】 B 文
原 发 高 血 厚 ( f E 1 e t
L H, V 即男 左 室 质 量 指 数 ( f v nr ua as id x L M ) 1t e tc l m s n e . V I e i r > 3 m , L M > 3 m 。 除 停用 降压 药 物 不 能 耐受 出 1 4 / 女 V I 1 0 / 排 g g
实用 医药 杂 志 2 1 0 0年 l 0月 第 2 7卷 第 1 O期
Pa d& P am V l 7 2 1一 0N . rcJMe hr . o 2 . 0 0 1 o1 0
临床 研 究
氯沙坦联合 吲达帕胺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的影 响
王 景春 , 霞 , 刘 陈 宁 , 素 勤 董
治 疗 前 后 组 内 比较 , ( . : 对 照 组 疗 后 比较 . < . 00 与 P 5 00 P 5
部 位 及 方法 、 一操 作 者 测 量 左 室 舒 张 末 期 内 径 ( V d 、 同 L D )舒
氯沙坦对四种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氯沙坦对四种疾病临床疗效分析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I型受体(AT1)拮抗剂,因其高特异性阻断AT1受体,可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倍受临床关注。
笔者就氯沙坦对以下四种疾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高血压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中的一个关键介质,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ARB通过阻断AngⅡ与血管紧张素AT受体的结合,阻断Ang介导的生物效应,抑制血管紧张素AT受体活化所致的血管收缩和致炎效应等,同时大部分与刺激血管紧张素AT受体相关的有益作用得以保持。
有报道,氯沙坦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其显著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及良好的耐受性,确立了其在高血压治疗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临床实践证明氯沙坦对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有突出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引起咳嗽但注意面部浮肿,体位性低血压,便秘、口干、关节痛、抑郁、荨麻疹、瘙痒、肝功能异常、偏头痛、贫血、嗜睡、眩晕。
上述事件或发生率<1%,氯沙坦是降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减轻心、脑、肾脏器功能损害。
因此,原发高血压治疗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左心室肥厚(LVH)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仅参与了血压的调节,而且也在心脏局部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
RAS中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是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途径(ACE)和非ACE途径(如胃促胰酶、肽链内切酶等)产生。
在靶器官(如心脏、血管等)可与其特异性受体即AngⅡ型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学作用。
如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心肌细胞肥大及细胞基质合成等。
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及LVH。
目前研究证实:LVH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亦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在降压的同时逆转LVH显得尤为重要。
AngⅡ的生物学活性必须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
Ang Ⅱ受体主要有两个作用相反的亚型,Ang Ⅱ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由AT1受体介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疗效【摘要】目的讨论应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8月间,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并伴随左室增厚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氯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左室增厚逆转,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随左室肥厚的患者,在基础治疗中加入氯沙坦,可以改善症状,使左室增厚得到逆转,疗效显著,值得信赖。
【关键词】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2-0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导致心脏左心室的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负担加重,出现变异性增厚,也是引起心脏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
治疗时,在控制血压使其平稳降低的同时,也要改善心室肥厚症状,使其心脏功能恢复。
我院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对系列症状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2年8月间,患有原发
性高血压并伴随左室增厚的患者52例,包括男性患者32例和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的37岁,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在56.3±2.3岁;病程最短的3年,最长的25年,平均病程为11.3±2.3年;在早起7:00-9:00间,所有入选者休息半小时后,坐位测量血压,以左臂为准,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收缩压最高为190mmhg,最低为140mmhg,平均为168±10.5mmhg,舒张压最高为135mmhg,最低为105mmhg,平均为120±5.5mmhg;超声检查,左心室重量指数最高为178g/m2,最低为123g/m2,平均为149±10.1g/m2;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的血压、病程、左心室重量指数和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选择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为首次治疗,在此实验开始前半个月内未应用过其它降血压或对血压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因患有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患者[2],所有入选者自愿配合治疗。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皆应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用氯沙坦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00mg[3]。
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血压得到控制,血压降低到
140/90mmhg以下或降压幅度在30mmhg以上;有效:患者血压有所缓解,血压降压幅度在15-30mmhg以上;无效:患者血压无明显好转。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要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dd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间隔厚度)和lvpwt (左室后壁厚度),并计算lvmi(左心室重量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将患者治疗后的结果输入spss11.0和卡方11.0检验,如果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是心血管内科比较严重凶险的疾病,是引起心功能衰竭和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治疗时首先应尽力控制血压,使其在正常范围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并且应逆转肥厚的左心室,使心脏的射血能力不受影响。
氯沙坦属他汀类药物,是选择性比较高的血管紧张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痉挛等有明显作用,并且控制心肌细胞活性,消灭引起心肌的炎性介质[4],消灭心肌细胞壁上的自由基,恢复细胞内皮功能,使心肌间质细胞的纤维化恢复。
本次治疗中,应用氯沙坦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84.6%,并且在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等各项数值均明显降低,说明氯沙坦对治疗左室肥厚有明显功效。
本次选
择病例有限,治疗时间短,未能完全发挥药效达到治疗效果,日后临床尚需加强观察。
但从结果可以判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随左室肥厚的患者,在基础治疗中加入氯沙坦,可以改善症状,使左室增厚得到逆转,疗效显著,值得信赖。
参考文献
[1] 王金福,陈山,张黎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8):70-71.
[2] 门晓燕.坎地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
肥厚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7(8):23-24.
[3] 韦小龙,杨亚莉,张琛杰.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j].临床信息,2011(2):452-453.
[4] 朱静.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3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