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直线l 过点A (a ,0)且斜率为1,若圆224x y +=上恰有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则a 的值为( )A .B .±C .2±D .2.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过右焦点F 的直线与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 ,B ,且AB BF =uu u r uu u r,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 .13-或13B .16-或16C .2D .163.已知点P 是圆()()22:3cos sin 1C x y θθ--+-=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直线1x y +=距离的最大值为( )AB .C 1D 2+4.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33⎡-⎢⎣⎦D .33⎛⎫- ⎪ ⎪⎝⎭5.已知抛物线C :22x py =的焦点为F ,定点()M ,若直线FM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 两点(点B 在F ,M 中间),且与抛物线C 的准线交于点N ,若7BN BF =,则AF 的长为( )A .78B .1C .76D6.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以12F F 为直径的圆交双曲线C 于P ,Q ,M ,N 四点,且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A .2-BC .2D7.已知抛物线C :22(0)y px p =>的焦点F ,点00(2p M x x ⎛⎫>⎪⎝⎭是抛物线上一点,以M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2p x =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上方),若5sin 7MFA ∠=,则抛物线C 的方程为( )A .24y x =B .28y x =C .212y x =D .216y x =8.已知离心率为2的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点2F 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E 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 ,则2F 到直线1F A ,y 轴的距离之比为( )A .5B .35C .2D二、多选题9.已知点A 是直线:0l x y +=上一定点,点P 、Q 是圆221x y +=上的动点,若PAQ ∠的最大值为90o ,则点A 的坐标可以是( )A .(B .()1C .)D .)1,110.已知抛物线2:2C y px =()0p >的焦点为F ,F ,直线l 与抛物线C交于点A 、B 两点(点A 在第一象限),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D ,若8AF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4p = B .DF FA =uuu r uu rC .2BD BF = D .4BF =三、填空题11.已知圆C 经过(5,1),(1,3)A B 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__.12.已知圆()2239x y -+=与直线y x m =+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且与x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若CD =m =_____.13.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焦距为4,()2,3A 为C 上一点,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__.14.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F 为其焦点,l 为其准线,过F 任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1A 、1B 分别为A 、B 在l 上的射影,M 为11A B 的中点,给出下列命题: (1)11A F B F ⊥;(2)AM BM ⊥;(3)1//A F BM ;(4)1A F 与AM 的交点的y 轴上;(5)1AB 与1A B 交于原点.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四、解答题15.已知圆22:(2)1M x y ++=,圆22:(2)49N x y -+=,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设不经过点(0,Q 的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QA 与直线QB 的斜率均存在且斜率之和为-2,证明:直线l 过定点.16.已知椭圆方程为22163x y +=.(1)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在椭圆上运动,求1122PF PF PF PF +⋅u u u r u u u u r的值;(2)设直线l 和圆222x y +=相切,和椭圆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线段OA 、OB 分别和圆222x y +=交于C 、D 两点,设AOB ∆、COD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求12S S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D 【解析】 【分析】因为圆224x y +=上恰有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所以与直线l 平行且距离为1的两条直线,一条与圆相交,一条与圆相切,即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 的值. 【详解】直线l 的方程为:y x a =-即0x y a --=.因为圆224x y +=上恰有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所以与直线l 平行且距离为1的两条直线,一条与圆相交,一条与圆相切,而圆的半径为2,即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1.1=,解得a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将圆上存在3个点到l 的距离为1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B 【解析】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离心率求出渐近线方程,根据AB BF =u u u r u u u r,得到B 为AF 中点,得到B 与A 的坐标关系,代入到渐近线方程中,求出A 点坐标,从而得到AB 的斜率,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又222c e a =22514b a =+=,所以12b a =,所以双曲线渐近线为12y x =± 当点A 在直线12y x =-上,点B 在直线12y x =上时, 设(),A A Ax y (),B B B x y ,由(c,0)F 及B 是AF 中点可知22A B A B x c x y y +⎧=⎪⎪⎨⎪=⎪⎩,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得121222A A A A y x y x c ⎧=-⎪⎪⎨+⎪=⋅⎪⎩,解得24A Ac x c y ⎧=-⎪⎪⎨⎪=⎪⎩,所以,24c c A ⎛⎫-⎪⎝⎭,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AB AFk k =42cc c =--16=-,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得,16k =也成立.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求双曲线渐近线方程,坐标转化法求点的坐标,属于中档题. 3.D 【解析】 【分析】计算出圆心C 到直线10x y +-=距离的最大值,再加上圆C 的半径可得出点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的最大值. 【详解】圆C 的圆心坐标为()3cos ,sin θθ+,半径为1,点C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为sin 14d πθ⎛⎫===++≤+ ⎪⎝⎭因此,点P 到直线1x y +=距离的最大值为1212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值问题,当直线与圆相离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d r +,最小值为d r -,解题时要熟悉这个结论的应用,属于中等题. 4.D 【解析】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22411k k d k -=≤+,得222141,3k k k ≤+≤,选择C 另外,数形结合画出图形也可以判断C 正确. 5.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求出AB 的斜率,得到AB 的方程,求得p ,可得抛物线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求解A 的坐标,再由抛物线定义求解AF 的长. 【详解】解:如图,过B 作'BB 垂直于准线,垂足为'B ,则'BF BB =,由7BN BF =,得7'BN BB =,可得1sin 7BNB '∠=, 3cos 7BNB '∴∠=-,tan 43BNB '∠=又()23,0M ,AB ∴的方程为2343y x =-, 取0x =,得12y =,即10,2F ⎛⎫ ⎪⎝⎭,则1p =,∴抛物线方程为22x y =. 联立223432y x x y ⎧=-⎪⎨⎪=⎩,解得23A y =.12172326A AF y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6.D 【解析】 【分析】设P 、Q 、M 、N 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根据对称性可得出22,22P c ⎛⎫⎪ ⎪⎝⎭,将点P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C 的方程,即可求出双曲线C 的离心率. 【详解】设双曲线C 的焦距为()20c c >,设P 、Q 、M 、N 分别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点P 、Q 关于y 轴对称,P 、M 关于原点对称,P 、N 关于x 轴对称,由于四边形PQMN 为正方形,则直线PM 的倾斜角为4π,可得,22P c ⎛⎫ ⎪ ⎪⎝⎭, 将点P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C 的方程得2222122c c a b -=,即()22222122c c a c a -=-, 设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e e >,则()2221221e e e -=-,整理得42420e e -+=,解得22e =,因此,双曲线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离心率的计算,解题的关键就是求出双曲线上关键点的坐标,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7.C 【解析】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表示出MF ,再表示出MD ,利用5sin 7MFA ∠=,得到0x 和p 之间的关系,将M 点坐标,代入到抛物线中,从而解出p 的值,得到答案.【详解】抛物线C :22(0)y px p =>, 其焦点,02p F ⎛⎫⎪⎝⎭,准线方程2p x =-,因为点(002p M x x ⎛⎫> ⎪⎝⎭是抛物线上一点, 所以02p MF x =+AB所在直线2p x =, 设MD AB ⊥于D ,则02p MD x =-, 因为5sin 7MFA ∠=,所以57 MD MF=,即5272pxpx-=+整理得03x p=所以()3,66M p将M点代入到抛物线方程,得()26623p p=⨯,0p>解得6p=,所以抛物线方程为212y x=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属于中档题.8.A【解析】【分析】结合椭圆性质,得到a,b,c的关系,设2AF x=,用x表示112,AF F F,结合余弦定理,用c表示x,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试题(答案版)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试题(答案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试题(答案版)第一部分:平面解析几何1. 已知平面P1:2x + 3y - 4 = 0和平面P2:5x - 7y + 2z + 6 = 0,求平面P1和平面P2的夹角。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平面的一般式方程确定法向量。
对于平面P1,法向量为(n1, n2, n3) = (2, 3, 0),对于平面P2,法向量为(n4, n5,n6) = (5, -7, 2)。
根据向量的内积公式,平面P1和平面P2的夹角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sθ = (n1 * n4 + n2 * n5 + n3 * n6) / √[(n1^2 + n2^2 + n3^2) * (n4^2 + n5^2 + n6^2)]代入数值计算,得到cosθ ≈ 0.760,因此夹角θ ≈ 40.985°。
2. 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为A(1, 2, 3),B(4, 5, 6),C(7, 8, 9)和D(10, 11, 12),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解析:要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我们需要比较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斜率。
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分别为AC和BD。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AC的长度为√99,BD的长度为√99。
同时,我们还需要计算坐标向量AC = (6, 6, 6)和坐标向量BD = (9, 9, 9)。
由于AC和BD的长度相等,且坐标向量AC与坐标向量BD的比值为1∶1∶1,因此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部分:空间解析几何3. 已知直线L1:(x - 1) / 2 = y / 3 = (z + 2) / -1和直线L2:(x - 4) / 3= (y - 2) / 1 = (z + 6) / 2,判断直线L1和直线L2是否相交,并说明理由。
解析:为了判断直线L1和直线L2是否相交,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求解交点。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附有答案及详解)

47. 已知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其短轴为2.(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椭圆E 的右焦点为F ,过点()2,0G 作斜率不为0的直线交椭圆E 于M ,N 两点,设直线FM 和FN 的斜率为1k ,2k ,试判断12k k +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48. 如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 ⎝⎭,P 为椭圆上的一动点.(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圆224:5O x y +=,过点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1l ,2l ,两切线的斜率分别为1k ,2k . ①求12k k 的值;①若1l 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与圆O 切于点A ,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B ,且满足OPA OQB S S =△△,求1l 的方程.49. 已知椭圆E :22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別为12,F F ,离心率为e =左焦点1F 作直线1l 交椭圆E 于A ,B 两点,2ABF 的周长为8. (1)求椭圆E 的方程;(2)若直线2l :y =kx +m (km <0)与圆O :221x y +=相切,且与椭圆E 交于M ,N 两点,22MF NF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22MF NF +的最小值和此时直线2l 的方程.50. 已知动点M 与两个定点()0,0O ,()3,0A 的距离的比为12,动点M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其形状;(2)过直线3x =上的动点()()3,0P p p ≠分别作C 的两条切线PQ 、PR (Q 、R 为切点),N 为弦QR 的中点,直线l :346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E 、F ,求NEF 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5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直线l :20x y ++=和圆O :221x y +=,P 是直线l 上一点,过点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 (1)若PA PB ⊥,求点P 的坐标; (2)求线段PA 长的最小值;(3)设线段AB 的中点为Q ,是否存在点T ,使得线段TQ 长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 已知以1C 为圆心的圆221:1C x y +=.(1)若圆222:(1)(1)4C x y -+-=与圆1C 交于,M N 两点,求||MN 的值;(2)若直线:l y x m =+和圆1C 交于,P Q 两点,若132PC PQ ⋅=,求m 的值. 53. 已知圆()22:21M x y +-=,点P 是直线:20l x y +=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圆M 的切线P A ,PB ,切点为A ,B .(1)当切线P A P 的坐标;(2)若PAM △的外接圆为圆N ,试问:当P 运动时,圆N 是否过定点?若存在,求出所有的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54. 已知圆22:2O x y +=,直线:2l y kx =-.(1)若直线l 与圆O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当90AOB ∠=︒时,求实数k 的值;(2)若1,k 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过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PC 、PD ,切点为C 、D ,试探究:直CD 是否过定点.若存在,请求出定点的坐标;否则,说明理由.5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 ,C 是满足π3ACB ∠=的一个动点. (1)求ABC 垂心H 的轨迹方程;(2)记ABC 垂心H 的轨迹为Γ,若直线l :y kx m =+(0km ≠)与Γ交于D ,E 两点,与椭圆T :2221x y +=交于P ,Q 两点,且||2||DE PQ =,求证:||k > 56. 平面上一动点C的坐标为),sin θθ.(1)求点C 轨迹E 的方程;(2)过点()11,0F -的直线l 与曲线E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线段MN 的中垂线与直线l 相交于点P ,与直线2x =-相交于点Q .当MN PQ =时,求直线l 的方程.答案及解析47.(1)2212x y +=;(2)是定值,该定值为0.【分析】(1)依题意求得,a b ,进而可得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0y k x k =-≠,与椭圆E 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和斜率公式即可求得12k k +的值. 【详解】(1)由题意可知:22b =,1b =,椭圆的离心率c e a ==a =①椭圆E 的标准方程:2212x y +=;(2)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0y k x k =-≠.22(2)12y k x x y =-⎧⎪⎨+=⎪⎩,消去y 整理得:()2222128820k x k x k +-+-=.设()11,M x y ,()22,N x y , 则2122812k x x k +=+,21228212k x x k -=+,()()()1212121212121212222211111k x k x y y x x k k k x x x x x x x x ⎡⎤--+-+=+=+=-⎢⎥-----++⎢⎥⎣⎦222222228242122208282111212k k k k k k k k k k ⎡⎤-⎢⎥⎛⎫-+=-=-=⎢⎥ ⎪--⎝⎭⎢⎥-+⎢⎥++⎣⎦. ①120k k +=为定值.【点睛】关键点点睛:第(2)问的关键点是:得出()12121212221x x k k k x x x x ⎡⎤+-+=-⎢⎥-++⎢⎥⎣⎦.48.(1)2214x y +=;(2)①14- ;①yy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222c a b =-列关于,a b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2)①设()00,P x y ,切线:l 00()y y k x x -=-,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列方程,整理为关于k 的二次方程,计算两根之积结合点P 在椭圆上即可求12k k ;①由OPA OQB S S =△△可得PA BQ =,可转化为A B P Q x x x x +=+,设1l :y kx m =+,与椭圆联立可得P Q x x +,再求出A x 、B x ,即可求出k 的值,进而可得出m 的值,以及1l 的方程. 【详解】(1)因为22222234c a b e a a -===,所以2a b =,因为点⎛ ⎝⎭在椭圆上,所以221314a b +=即2213144b b +=, 解得:1b =,2a =,所以椭圆方程为:2214x y +=;(2)①设()00,P x y ,切线:l 00()y y k x x -=-即000kx y y kx -+-= 圆心()0,0O到切线的距离d r ==整理可得:2220000442055x k x y k y ⎛⎫--+-= ⎪⎝⎭,所以2020122200441451544455x y k k x x ⎛⎫-- ⎪-⎝⎭===---,①因为OPA OQB S S =△△所以PA BQ =,所以A P Q B x x x x -=-,所以A B P Q x x x x +=+, 设切线为1:l y kx m =+,由2244y kx m x y =+⎧⎨+=⎩可得:()222418440k x kmx m +++-= 所以2841P Q kmx x k -+=+, 令0y =可得B mx k=-,设(),A A A x kx m +, 则1A OA A kx m k x k +==-,所以21A km x k -=+, 所以228411P Q km m kmx x k k k --+==-+++, 整理可得:()()()2222814121k k k k +=++,所以221k =,解得:k =, 因为圆心()0,0O 到1:l y kx m =+距离d ,所以mm =,因为0B mx k=->,所以当k =m =k =时,m =;所以所求1l的方程为y =或y = 【点睛】思路点睛:圆锥曲线中解决定值、定点的方法(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定点、定线,再证明定值、定点、定线与变量无关; (2)直接计算、推理,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是此类问题的特点,设而不求的方法、整体思想和消元思想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简化运算.49.(1)2214x y +=;(2)最小值为2,0x =或0x +-=.【分析】(1)由椭圆定义结合已知求出a ,半焦距c 即可得解;(2)由直线2l 与圆O 相切得221m k =+,联立直线2l 与椭圆E 的方程消去y ,借助韦达定理表示出22MF NF +,利用函数思想方法即可作答. 【详解】(1)依题意,结合椭圆定义知2ABF 的周长为4a ,则有4a =8,即a =2,又椭圆的离心率为c e a =c =2221b a c =-=, 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2214x y +=;(2)因直线2l :y =kx +m (km <0)与圆O :221x y +=1=,即221m k =+,设()()()112212,,,,2,2M x y N x y x x ≤≤,而点M 在椭圆E 上,则221114x y +=,即221114x y =-,又2F ,21|2|MF x =-=12x -,同理222NF x =,于是得)22124MF NF x x +=+, 由2214y kx mx y =+⎧⎪⎨+=⎪⎩消去y 得:()222148440k x kmx m +++-=,显然Δ0>,则122814km x x k +=-+, 又km <0,且221m k =+,因此得1228||14km x x k +=+令2411t k =+≥,则12x x +=113t =,即t =3时等号成立,于是得22MF NF +存在最小值,且)221242MF NF x x +=+≥,22MF NF +的最小值为2,由2221413m k k ⎧=+⎨+=⎩,且km <0,解得k m ⎧=⎪⎪⎨⎪=⎪⎩或k m ⎧=⎪⎪⎨⎪=⎪⎩. 所以所求直线2l的方程为y x =y x =0x =或0x +=.【点睛】关键点睛: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1)观察应用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明确确定直线、椭圆的条件;(2)强化有关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 50.(1)()2214x y ++=,曲线C 是以1,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2)5542⎡⎤⎢⎥⎣⎦,.【分析】(1)设出动点M 坐标,代入距离比关系式,化简方程可得;(2)先求切点弦方程,再根据切点弦过定点及弦中点性质得出N 点轨迹,然后求出动点N 到定直线EF 的距离最值,最后求出面积最值.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法一:由两切点即为两圆公共点,利用两圆相交弦方程(两圆方程作差)求出切点弦方程;法二:先分别求过Q 、R 两点的切线方程,再代入点P 坐标,得到Q 、R 两点都适合的同一直线方程,即切点弦方程. 【详解】解:(1)设(),M x y ,由12MO MA =12=. 化简得22230x y x ++-=,即()2214x y ++=. 故曲线C 是以1,0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2)法一(由两圆相交弦方程求切点弦方程):由题意知,PQ 、PR 与圆相切,Q 、R 为切点,则DQ PQ ⊥,DR PR ⊥,则D 、R 、P 、Q 四点共圆,Q 、R 在以DP 为直径的圆上(如图).设()1,0D -,又()()3,0P p p ≠,则DP 的中点为1,2p ⎛⎫⎪⎝⎭,DP .以线段D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12p x y ⎛⎫-+-= ⎪⎝⎭⎝⎭, 整理得22230x y x py +---=①(也可用圆的直径式方程()()()()1300x x y y p +-+--=化简得. ) 又Q 、R 在C :22230x y x ++-=①上, 由两圆方程作差即①-①得:40x py +=. 所以,切点弦QR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0x py +=. 法二(求Q 、R 均满足的同一直线方程即切点弦方程): 设()1,0D -,()11,Q x y ,()22,R x y .由DQ PQ ⊥,可得Q 处的切线上任一点(,)T x y 满足0QT DQ ⋅=(如图), 即切线PQ 方程为()()()()1111100x x x y y y -++--=.整理得()221111110x x y y x y x ++---=.又22111230x y x ++-=,整理得()111130x x y y x +++-=.同理,可得R 处的切线PR 方程为()222130x x y y x +++-=. 又()3,P p 既在切线PQ 上,又在切线PR 上,所以()()11122231303130x py x x py x ⎧+++-=⎪⎨+++-=⎪⎩,整理得11224040x py x py +=⎧⎨+=⎩. 显然,()11,Q x y ,()22,R x y 的坐标都满足直线40x py +=的方程. 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切点弦QR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0x py +=. 则QR 恒过坐标原点()0,0O .由()2240,14x py x y +=⎧⎪⎨++=⎪⎩消去x 并整理得()22168480p y py +--=. 设()11,Q x y ,()22,R x y ,则122816py y p +=+.点N 纵坐标1224216N y y py p +==+. 因为0p ≠,显然0N y ≠,所以点N 与点()1,0D -,()0,0O 均不重合.(或者由对称性可知,QR 的中点N 点在x 轴上当且仅当点P 在x 轴上,因为0p ≠,点P 不在x 轴上,则点N 也不在x 轴上,所以点N 与D 、O 均不重合.) 因为N 为弦QR 的中点,且()1,0D -为圆心,由圆的性质,可得DN QR ⊥,即DN ON ⊥(如图).所以点N 在以OD 为直径的圆上,圆心为1,02G ⎛⎫- ⎪⎝⎭,半径12r =.因为直线346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E 、F ,所以()2,0E ,30,2F ⎛⎫⎪⎝⎭,52EF =.又圆心1,02G ⎛⎫- ⎪⎝⎭到直线3460x y +-=的距离32d ==. 设NEF 的边EF 上的高为h ,则点N 到直线346x y +=的距离h 的最小值为31122d r -=-=; 点N 到直线346x y +=的距离h 的最大值为31222d r +=+=(如图).则S 的最小值min 1551224S =⨯⨯=,最大值max 1552222S =⨯⨯=.因此,NEF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5542⎡⎤⎢⎥⎣⎦,.【点睛】设00(,)P x y 是圆锥曲线外一点,过点P 作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 、B 两点,则 A 、B 两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切点弦方程.常见圆锥曲线的切点弦方程有以下结论: 圆222()()x a y b r -+-=的切点弦方程:200()()()()x a x a y b y b r --+--=, 圆220x y Dx Ey F ++++=的切点弦方程: 0000022x x y yx x y y D E F ++++++= 椭圆22221x y a b+=的切点弦方程:00221x x y y a b +=;双曲线22221x y a b-=的切点弦方程:00221x x y y a b -=;抛物线22y px =的切点弦方程为:00()y y p x x =+.特别地,当00(,)P x y 为圆锥曲线上一点时,可看作两切线重合,两切点A 、B 重合,以上切点弦方程即曲线在P 处的切线方程.51.(1)()1,1P --;(2)1;(3)存在点11,44T ⎛⎫-- ⎪⎝⎭,使得线段TQ 长为定值.理由见解析.【分析】(1)依题意可得四边形PAOB 为正方形,设(),2P x x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得到方程,计算可得;(2)由221PA PO =-可知当线段PO 长最小时,线段PA 长最小,利用点到线的距离公式求出PO 的最小值,即可得解;(3)设()00,2P x x --,求出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即可求出公共弦AB 所在直线方程,从而求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即可得解; 【详解】解:(1)若PA PB ⊥,则四边形PAOB 为正方形, 则P①P 在直线20x y ++=上,设(),2P x x --,则OP =,解得1x =-,故()1,1P --.(2)由221PA PO =-可知当线段PO 长最小时,线段PA 长最小. 线段PO 长最小值即点O 到直线l的距离,故min PO ==所以min 1PA =.(3)设()00,2P x x --,则以O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2000022224x x x x x y +----⎛⎫⎛⎫-+-= ⎪ ⎪⎝⎭⎝⎭, 化简得()220020x x x x y y -+++=,与221x y +=联立,可得AB 所在直线方程为()0021x x x y -+=,联立()002221,1,x x x y x y ⎧-+=⎨+=⎩得()222000002443024x x x x x x x ++----=, ①Q 的坐标为002200002,244244x x x x x x --++++⎛⎫⎪⎝⎭,可得Q 点轨迹为22111448x y ⎛⎫⎛⎫+++= ⎪ ⎪⎝⎭⎝⎭,圆心11,44⎛⎫-- ⎪⎝⎭,半径R =.其中原点()0,0为极限点(也可以去掉).故存在点11,44T ⎛⎫-- ⎪⎝⎭,使得线段TQ 长为定值.【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方法、转化方法,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应用意识.52.(1;(2)m = 【分析】(1)由两个圆相交,可将两个圆的方程相减求得直线MN 的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垂径定理即可求得||MN 的值.(2)设()()1122,,,P x y Q x y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表示出1,PC PQ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化简后由>0∆求得m 的取值范围,并表示出12x x +,12x x ,进而由直线方程表示出12y y .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代入化简计算即可求得m 的值. 【详解】(1)直线MN 的方程为2222(1)(1)410x y x y -+----+=, 即2 2 10x y ++=;故圆1C 的圆心到2210x y ++=的距离d =故||MN == (2)设()()1122,,,P x y Q x y ,则()()1112121,,,PC x y PQ x x y y =--=--,由22,1,y x m x y =+⎧⎨+=⎩化简可得222210x mx m ++-=, 故()222481840,m m m ∆=--=->解得m < 12x x m +=-,2121,2m x x -=所以()()()212121212y y x m x m x x m x x m =++=+++,又()()2211121211212113,,2PC PQ x y x x y y x x y y x y ⋅=--⋅--=--++=, 又22111x y +=故121212x x y y +=-,故()21212122x x m x x m +++=-, 将12x x m +=-,2121,2m x x -=代入可得222112m m m --+=-,解得m =又因为m <所以2m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公共弦长度的求法,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由韦达定理求参数的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综合性强,计算量大,属于难题.53.(1)()0,0P 或84,55P ⎛⎫- ⎪⎝⎭;(2)圆过定点()0,2,42,55⎛⎫- ⎪⎝⎭;(3)当25b =时,AB 有最小【分析】(1)设()2,P b b -,由MP b ,得出结果;(2)因为A 、P 、M 三点的圆N 以MP 为直径,所以圆N 的方程为()()222242224b b b x b y +-+⎛⎫++-=⎪⎝⎭,化简为()()222220x y b x y y -+++-=,由方程恒成立可知2222020x y x y y -+=⎧⎨+-=⎩,即可求得动圆所过的定点; (3)由圆M 和圆N 方程作差可得直线AB 方程,设点()0,2M 到直线AB 的距离d ,则AB =.【详解】(1)由题可知,圆M 的半径1r =,设()2,P b b -, 因为P A 是圆M 的一条切线,所以90MAP ∠=︒,所以2MP ==,解得0b =或45b =, 所以点P 的坐标为()0,0P 或84,55P ⎛⎫- ⎪⎝⎭.(2)设()2,P b b -,因为90MAP ∠=︒, 所以经过A 、P 、M 三点的圆N 以MP 为直径, 其方程为()()222242224b b b x b y +-+⎛⎫++-=⎪⎝⎭, 即()()222220x y b x y y -+++-=,由2222020x y x y y -+=⎧⎨+-=⎩, 解得02x y =⎧⎨=⎩或4525x y ⎧=-⎪⎪⎨⎪=⎪⎩,所以圆过定点()0,2,42,55⎛⎫- ⎪⎝⎭.(3)因为圆N 方程为()()222242224b b b x b y +-+⎛⎫++-=⎪⎝⎭, 即()222220x y bx b y b ++-++=①又圆22:430M x y y +-+=①①-①得圆M 方程与圆N 相交弦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22230bx b y b --+-=.点()0,2M 到直线AB的距离d =所以相交弦长AB == 所以当25b =时,AB【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定点问题和距离的最值问题,难度较难. 54.(1)k =(2)直线CD 过定点(1,1)- 【分析】(1)由已知结合垂径定理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式求得k ; (2)解法1:设切点11(,)C x y ,22(,)D x y ,动点00(,)P x y ,求出两条切线方程,计算出直线CD 的方程,从而得到定点坐标;解法2:由题意可知,O 、P 、C 、D 四点共圆且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再由直线系方程求得定点坐标. 【详解】(1)2AOB π∠=,∴点O 到l 的距离2d r =,k = (2)解法1:设切点11(,)C x y ,22(,)D x y ,动点00(,)P x y ,则圆在点C 处的切线方程为 1111()()0y y y x x x -+-=,所以221111x x y y x y +=+,即112x x y y +=同理,圆在点D 处的切线方程为222x x y y += 又点00(,)P x y 是两条切线的交点, 10102x x y y ∴+=,20202x x y y +=,所以点()11,C x y ,()22,D x y 的坐标都适合方程002x x y y +=, 上述方程表示一条直线,而过C 、D 两点的直线是唯一的, 所以直线CD 的方程为:002x x y y +=. 设(,2)P t t -,则直线CD 的方程为(2)2tx t y +-=, 即()(22)0x y t y +-+=, ∴0220x y y +=⎧⎨+=⎩,解得11x y =⎧⎨=-⎩,故直线CD 过定点(1,1)-.解法2:由题意可知:O 、P 、C 、D 四点共圆且在以OP 为直径的圆上, 设(,2)P t t -,则此圆的方程为:()(2)0x x t y y t -+-+=, 即:22(2)0x tx y t y -+--=, 又C 、D 在圆22:2O x y +=上,两圆方程相减得():220CD l tx t y +--=, 即()(22)0x y t y +-+=, ∴0220x y y +=⎧⎨+=⎩,解得11x y =⎧⎨=-⎩,故直线CD 过定点(1,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由弦长求直线斜率,只需结合弦长公式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然后求得结果,在求直线恒过定点坐标时,一定要先表示出直线方程,然后在求解. 55.(1)22(1)4x y ++=(2y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可求出顶点C 的轨迹方程,再利用相关点法可求垂心H 的轨迹方程;(2)利用弦长公式可求||DE ,再利用韦达定理法求||PQ ,由||2||DE PQ =得出2221m k ≥+,然后结合判别式大于零即可证. 【详解】设ABC 的外心为1O ,半径为R ,则有22sin ABR ACB==∠,所以1πcos 13OO R ==即1(0,1)O ,设(,)C x y ,()00,H x y ,有1O C R =,即有22(1)4x y +-=(0y ≠), 由CH AB ⊥,则有0x x =,由AH BC ⊥,则有(00(0AH BC x x y y ⋅=+=,所以有(220(3(1)12x x x y y y yy y---=-===-,则有()220014x y ++=(02y ≠-),所以ABC 垂心H 的轨迹方程为22(1)4x y ++=(2y ≠-); (2)记点(0,1)-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有d =所以||DE==,设()11,P x y,()22,Q x y,联立2221y kx mx y=+⎧⎨+=⎩,有()2222210k x kmx m+++-=,所以()224220k m∆=+->,||PQ==由||2||DE PQ=,可得()()()()()2222222222222418141(1)8412222k m k km mk k kk k++++-=-≤-+++++,所以()22222248(1)212m mk kk++≤+++,即有()()()22222224181(1)22k k mmk k+++≤+++,所以()()()22222222418122(1)22k k mm mk k+++--≥-++,即22222222222221(1)101222k k m k mm mk k k k⎛⎫-=-⇒-≥⇒≥+⎪+++⎝⎭又0∆>,可得2212km<+,所以222112kk+<+,解得22k>,故||k>56.(1)2212xy+=;(2)10x y±-=.【分析】(1)利用22sin cos1θθ+=求得点C的轨迹E的方程.(2)设直线l的方程为1x my=-,联立直线l的方程和曲线E的方程,化简写出根与系数关系,求得MN、PQ,由1PQMN=求得m的值,从而求得直线l的方程.【详解】 (1)设(),C x y ,则,sin x y θθ⎧=⎪⎨=⎪⎩,即cos sin yθθ⎧=⎪⎨⎪=⎩, 所以2212x y +=,所以E 的方程为2212x y +=.(2)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1l x my =-,()()()1122,,,,,p p M x y N x y P x y .联立2221,1x y x my ⎧+=⎨=-⎩,消去x ,得()22+2210m y my --=,此时()281m ∆=+0>,且12222m y y m +=+,12212y y m =-+又由弦长公式得MN =整理得2212m MN m ++. 又122+=22p y y m y m =+,所以2212p p x my m -=-=+,所以222222p m PQ x m ++=+,所以1PQMN =, 所以21m =,即1m =±.综上,当1m =±,即直线l 的斜率为±1时,MN PQ =, 此时直线l 为10x y ±-=. 【点睛】求解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长,往往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方法来求解.。
高高考数学解析几何训练试题.docx

解析几何训练试题1.如图所示,O 为坐标原点,点F 为抛物线)0(2:21>=p py x C 的焦点,且抛物线1C 上点P 处的切线与圆1:222=+y x C 相切于点Q.(1)当直线PQ 的方程为02=--y x 时,求抛物线1C 的方程; (2)当正数p 变化时,求:FOQ FPQ S S ∆∆的最小值.[解答]: (1)设点)2,(200px x P ,因为直线PQ 的斜率为1,所以:10=p x ,又022200=--p x x ,有22=p ,抛物线1C 的方程为: y x 242=; (2)Θ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20020x x px p x y -=-,即022020=-+x x x py ; 直线与圆相切有:14422020=+p x x ,化简有:2204044p x x +=,再结合圆122=+y x ,可以解出:)24,2(200p x x Q -, ∴|2|||020202x x p x p PQ -+= 点F 到直线PQ 的距离为:20221x p d += ∴|2|4||21020202x x p x p PQ d S FPQ -+==∆ ∴||2||||210x p x OF S Q FOQ =⋅=∆ Θ2204044p x x +=,∴2||0>x∴FOQ FPQS S ∆∆=322344242020+≥+-+-x x ,∴当222+=p 时, FOQ FPQ S S ∆∆的最小值为322+.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所示,已知椭圆22195x y +=的左、右顶点为,A B ,右焦点为F ,设过点(,)T t m 的直线与此椭圆分别交于点11(,)M x y ,22(,)N x y ,其中0m >,10y >,20y <.(1)设动点P 满足224PF PB -=,求点P 的轨迹;(2)设12x =,213x =,求点T 的坐标; (3)设9t =,求证:直线MN 必过x 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 无关). [解答]:由题设得到:)0,3(-A , )0,3(B ,)0,2(F(1) 设点),(y x P ,则222)2(y x PF +-=,222)3(y x PB +-=由224PF PB -=得22)2(y x +-=4+22)3(y x +-,解得:29=x . ∴点P 的轨迹为29=x . (2) 由12x =,22195x y +=及10y >,得9202-=y ,则点)920,31(-N , 而直线BN 的方程为2565-=x y , 由⎪⎩⎪⎨⎧-=+=2565131x y x y 解得: )310,7(T (3)由题设知,直线AT 的方程为:)3(12+=x m y ,直线BT 的方程为:)3(6-=x m y ,点),(11y x M 满足 ⎪⎪⎩⎪⎪⎨⎧=++=159)3(12212111y x x m y 得5)3(129)3)(3(212211+⋅-=-+x m x x , Θ31-≠x ,则5312931221+⋅-=-x m x ,解得:221803240m m x +-=,218040mm y +=.点),(22y x N 满足⎪⎪⎪⎩⎪⎪⎪⎨⎧≠=+-=3159)3(62222222x y x x m y 解得22220603m m x +-=,222020m m y +-=, 若21x x =,则=+-22803240m m 2220603mm +-及0m >,得102=m , 此时直线MN 的方程为1=x ,过点)0,1(D , 若21x x ≠,102≠m ,直线MD 的斜率24010m m k MD -=, 直线ND 的斜率24010mm k ND -=,得到: =MD k ND k 所以直线MN 过点D.综上: 直线MN 必过x 轴上的一定点)0,1(. 3.[解答]。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复习 题集附答案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复习题集附答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复习题集附答案一、直线的方程在解析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复习直线的方程的求解方法。
例题1:已知直线L1经过点(2,3)和(4,1),求直线L1的方程。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求出直线L1的斜率k。
直线L1的斜率可以通过两个已知点的坐标计算出来:k = (y2 - y1) / (x2 - x1) = (1 - 3) / (4 - 2) = -1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点斜式的形式来表示直线L1的方程:y - y1 = k(x - x1)将已知点(2,3)代入方程中,得到:y - 3 = -1(x - 2)化简得到直线L1的方程为:y = -x + 5因此,直线L1的方程为y = -x + 5。
例题2:已知直线L2过点(3,-2)且与直线L1: 2x - 3y + 4 = 0 平行,求直线L2的方程。
解析:由于直线L2与直线L1平行,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斜率。
直线L1的斜率为:k = 2 / (-3) = -2/3因此,直线L2的斜率也为-2/3。
再结合已知直线L2过点(3,-2),我们可以使用点斜式来表示直线L2的方程:y - y1 = k(x - x1)将已知点(3,-2)代入方程中,得到:y - (-2) = (-2/3)(x - 3)化简得到直线L2的方程为:3y + 2x + 10 = 0因此,直线L2的方程为3y + 2x + 10 = 0。
二、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在解析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求解直线和平面的交点。
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方程和平面的方程来求解交点的坐标。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复习直线和平面交点的求解方法。
例题3:已知直线L3的方程为2x - y + 3z - 7 = 0,平面Q的方程为x + y - z + 4 = 0,求直线L3与平面Q的交点坐标。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试题

x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则等于( )A.0 B . C D.不存在422抛物线y=4x2的准线方程是( )A.x=1B .x1Cy=—1 D y 1P4162 223.已知双曲线X —y = 1 (a>0, b> 0)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与一条渐近线交于点A,A OAF勺面积为a(0为原点),则两条渐2 2a b2近线的夹角为( )A . 30oB .45oC60o D . 90o4.点P(2,3)到直线:ax (a 1)y30的距离d为最大时,d的值为( )A1. 7 B . 5C.3 D . 15 .“点M在曲线y X上”是“点M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A .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6 •方程x2寸 2ax by c 0表示圆心为C( 2 , 2),半径为2的圆,_则a, b, C的值8 .设a,b,c分别是△ ABC中, Z A,Z B,Z C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sinA • x+ay+c = 0与bx —sinB • y+sinC = 0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 重合C. 垂直D. 相交但不垂直9•已知R、F2是双曲线x2 y2的两焦点,以线段FH为边作正三角形MFF2,若边MF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p H 1(a 0,b 0) 'a b心率是( )A.4 23B.3 1 C 3 1D .-.J 11. 已知实数x,y满足y x 120,则(x 1) 2 2(y 1)的最小值是A.1B. C.-22211 若双曲线2x2与1与直线y 2x无交点,则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2 a b2A.(1, 5]B.(1, 5)C.(1,2]( )D . 2( )D. (1,2)12 .(理科)E F是椭圆x! / 1的左4 2右焦点,|是椭圆的一条准线,点P在I上,则Z EPF最大值是60°.30° C . 90° D . 45°2y的直线I ,1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点( )(文科)双曲线2x ~-a 1(a 0,b 0)P,若线段的左、右焦点分别为PF1的中点M落在y轴上,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F1、F2,过点F1作倾斜角为依次为(A . 2、4、4;B . -2、4、4;)C. 2、-4、4;D. 2、-4、-47 •已知椭圆的焦点F,( 1,0),( )F2(1,0) , P是椭圆上一点,且卩芾2是PF tPF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方程是A. x2162X- 19x216 122X- 1C. x2 D . x2xA.C. y ,2x D . y 2x13 .点(1 , 0)关于直线x+y+1=0的对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几何大题精选题-共四套(答案)

解析几何大题精选题-共四套(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解析几何大题精选四套(答案)解析几何大题训练(一)1. (2011年高考江西卷)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过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斜率为2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12,,A x y ()22,B x y (12x x <)两点,且9=AB .(1)求该抛物线的方程;(2)O 为坐标原点,C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λ+=,求λ的值.2. (2011年高考福建卷)(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线l :y=x+b 与抛物线C :x 2=4y 相切于点A 。
(1) 求实数b 的值;(11) 求以点A 为圆心,且与抛物线C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3. (2011年高考天津卷)(本小题满分13分) 设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点(,)P a b 满足212||||PF F F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e ;(Ⅱ)设直线2PF 与椭圆相交于A,B 两点.若直线2PF 与圆22(1)(16x y ++-=相交于M,N 两点,且|MN|=58|AB|,求椭圆的方程.4.(2010辽宁)(本小题满分12分)设1F ,2F 分别为椭圆2222:1x y C a b+=(0)a b >>的左、右焦点,过2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1F 到直线l 的距离为(Ⅰ)求椭圆C 的焦距;(Ⅱ)如果222AF F B =,求椭圆C 的方程.解析几何大题训练(二)1.(2010辽宁)(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I) 求椭圆C 的离心率;(II) 如果|AB|=154,求椭圆C 的方程.2.(2010北京)(本小题共14分)已知椭圆C 的左、右焦点坐标分别是(,y=t 椭圆C 交与不同的两点M ,N ,以线段为直径作圆P,圆心为P 。
(完整版)解析几何专题含答案

椭圆专题练习1.【2017浙江,2】椭圆22194x y +=的离心率是A B C .23D .592.【2017课标3,理10】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且以线段A 1A 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20bx ay ab -+=相切,则C 的离心率为A .B C D .133.【2016高考浙江理数】已知椭圆C 1:22x m +y 2=1(m >1)与双曲线C 2:22x n–y 2=1(n >0)的焦点重合,e 1,e 2分别为C 1,C 2的离心率,则()A .m >n 且e 1e 2>1B .m >n 且e 1e 2<1C .m <n 且e 1e 2>1D .m <n 且e 1e 2<14.【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已知O 为坐标原点,F 是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C 的左,右顶点.P 为C 上一点,且PF x ⊥轴.过点A 的直线与线段PF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E .若直线BM 经过OE 的中点,则C 的离心率为()(A )13(B )12(C )23(D )345.【2015高考新课标1,理14】一个圆经过椭圆221164x y +=的三个顶点,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该圆的标准方程为.6.【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F 是椭圆22221()x y a b a b+=>>0的右焦点,直线2by =与椭圆交于,B C 两点,且90BFC ∠=o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7.【2017课标1,理20】已知椭圆C :2222=1x y a b +(a >b >0),四点P 1(1,1),P 2(0,1),P 3(–1,2),P 4(1,2)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 上. (1)求C 的方程;(2)设直线l 不经过P 2点且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P 2A 与直线P 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8.【2017课标II ,理】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2212x y +=上,过M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NP =u u u r u u u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几何解答题1、椭圆G :)0(12222>>=+b a b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过点P (0,3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3、已知抛物线2: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9FA FB •=u u u r u u u r ,求BDK ∆的面积。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2,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5、设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焦点分别为1(1,0)F -、2(1,0)F ,直线l :2a x = 交x 轴于点A ,且122AF AF =u u u r u u u u r .(Ⅰ)试求椭圆的方程;(Ⅱ)过1F 、2F 分别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与椭圆分别交于D 、E 、M 、N 四点(如图所示),若四边形DMEN的面积为277,求DE 的直线方程.6、已知抛物线P :x 2=2py (p >0).(Ⅰ)若抛物线上点(,2)M m 到焦点F 的距离为3.(ⅰ)求抛物线P 的方程;(ⅱ)设抛物线P 的准线与y 轴的交点为E ,过E 作抛物线P 的切线,求此切线方程;(Ⅱ)设过焦点F 的动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连接AO ,BO 并延长分别交抛物线的准线于C ,D两点,求证:以CD 为直径的圆过焦点F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4)P x y M x -,以线段PM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O .(Ⅰ)求动点P 的轨迹W 的方程;(Ⅱ)过点(0,4)E -的直线l 与轨迹W 交于两点,A B ,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 ,试判断直线'A B 是否恒过一定点,并证明你的结论.8、已知椭圆2222:1x y M a b+=(0)a b >>的离心率为3,且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246+.(Ⅰ)求椭圆M 的方程;(Ⅱ)设直线l 与椭圆M 交于,A B 两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顶点C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9、过抛物线C:22(0)y px p =>上一点2(,)pM p 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1)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2)已知,A B 两点均在抛物线C :()220y px y =≤上,若△MAB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6,求抛物线的方程。
10、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0)F c -是长轴的一个四等分点,点A 、B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过点F 且不与y 轴垂直的直线l 交椭圆于C 、D 两点,记直线AD 、BC 的斜率分别为12,.k k(1)当点D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直线l x ⊥轴时,求12:k k 的值;(2)求12:k k 的值。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221x y a b+=(a >b >0),其焦点在圆x 2+y 2=1上. (1)求椭圆的方程;(2)设A ,B ,M 是椭圆上的三点(异于椭圆顶点),且存在锐角θ,使cos sin OM OA OB θθ=+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i)求证:直线OA 与OB 的斜率之积为定值;(ii)求OA 2+OB 2.12、已知圆22222251:(,:(1616M x y M N x y ++=+=的圆心为圆的圆心为N ,一动圆与圆M 内切,与圆N 外切。
(Ⅰ)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Ⅱ)(Ⅰ)中轨迹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MQN ∠为钝角?若存在,求出Q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已知点F 是椭圆)0(11222>=++a y ax 的右焦点,点(,0)M m 、(0,)N n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动点,且满足0=⋅.若点P 满足OM +=2.(Ⅰ)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Ⅱ)设过点F 任作一直线与点P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直线OA 、OB 与直线a x -=分别交于点S 、T (O为坐标原点),试判断FS FT ⋅u u u r u u u r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B :22(1)16x y -+=与点(1,0)A -,P 为圆B 上的动点,线段PA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PB 于点R ,点R 的轨迹记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方程;(2)曲线C 与x 轴正半轴交点记为Q ,过原点O 且不与x 轴重合的直线与曲线C 的交点记为M ,N ,连结QM ,QN ,分别交直线(x t t =为常数,且2x ≠)于点E ,F ,设E ,F 的纵坐标分别为12,y y ,求12y y ⋅的值(用t 表示)。
答案:1、解:(1)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线段F 1F 2与线段B 1B 2互相垂直平分,故椭圆中心即为该四点外接圆的圆心…………………1分故该椭圆中,22c b a ==即椭圆方程可为22222b y x =+ ………3分设H (x,y )为椭圆上一点,则b y b b y y x HN ≤≤-+++-=-+=其中,182)3()3(||22222…………… 4分若30<<b ,则2||,HN b y 时-=有最大值962++b b …………………5分 由25350962±-==++b b b 得(舍去)(或b 2+3b+9<27,故无解)…………… 6分 若182||,3,322+-=≥b HN y b 有最大值时当…………………7分 由165018222==+b b 得∴所求椭圆方程为1163222=+y x ………………… 8分 (1) 设),(),,(),,(002211y x Q y x F y x E ,则由 ⎪⎪⎩⎪⎪⎨⎧=+=+116321163222222121y x y x 两式相减得 0200=+ky x ……③又直线PQ ⊥直线m ∴直线PQ 方程为331+=x k y 将点Q (00,y x )代入上式得,33100+-=x k y ……④…………………11分 由③④得Q (33,332-k )…………………12分 而Q 点必在椭圆内部116322020<+∴y x , 由此得29400294,0,2472<<<<-∴≠<k k k k 或又,故当 )294,0()0,294(⋃-∈k 时,E 、F 两点关于点P 、Q 的直线对称 14分2、解:(Ⅰ)l Q 与圆相切,1∴=221m k ∴=+ ……① 由221y kx m x y =+⎧⎨-=⎩ , 得 222(1)2(1)0k x mkx m ---+=,222222*********(1)(1)4(1)80101k m k k m m k m x x k ⎧⎪-≠⎪⎪∴∆=+-+=+-=>⎨⎪+⎪⋅=<⎪-⎩, 21,k ∴<11k ∴-<<,故k 的取值范围为(1,1)-.由于1221221mk x x x x k +=∴-===- 201k ≤<Q ∴当20k =时,21x x -取最小值. 6分(Ⅱ)由已知可得12,A A 的坐标分别为(1,0),(1,0)-, 121212,11y y k k x x ∴==+-, 121212(1)(1)y y k k x x ∴⋅=+-1212()()(1)(1)kx m kx m x x ++=+- 2212121221()()1k x x mk x x m x x x x +++=+--2222212m mk k mk m +⋅-⋅+=22222222=22= 由①,得 221m k -=,12(3k k ∴⋅==-+为定值. 12分 3、解:(1) 24y x =设11(,)A x y ,22(,)B x y ,11(,)D x y -,l 的方程为1(0)x my m =-≠.(2)将1x my =-代人24y x =并整理得2440y my -+=,从而 12124, 4.y y m y y +== 直线BD 的方程为 212221()y y y y x x x x +-=⋅--, 即 222214()4y y y x y y -=⋅--令120, 1.4y y y x ===得所以点(1,0)F 在直线BD 上(3)由①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2(1)(1) 1.x x my my =--=因为 11(1,),FA x y =-uu r 22(1,)FB x y =-uu r ,212121212(1)(1)()14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u u r u u r 故 28849m -=,解得 43m =± 所以l 的方程为3430,3430x y x y ++=-+=又由①知 121643y y m +== 故1211161622233S KF y y ∆=•+=••= 4、解:(I )设椭圆的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则2212491a b =⎨⎪+=⎪⎩,得216a =,212b =.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211612x y +=.…………………3分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t =+(依题意可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1122(,),(,)A x y B x y ,则由2211612x y y kx t ⎧+=⎪⎨⎪=+⎩,得()2223484480k x ktx t +++-=,由0∆>,得221216b k <+,122212283444834kt x x k t x x k ⎧+=-⎪⎪+⎨-⎪=⎪+⎩,设()00,T x y 002243,3434kt t x y k k =-=++,易知00x ≠,由OT 与OP 斜率相等可得0032y x =,即12k =-,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211612x y +=,直线AB 的斜率为12-.……………………6分 (II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2y x t =-+,即220x y t +-=,由2212 1.1612y x t x y ⎧=-+⎪⎪⎨⎪+=⎪⎩, 得22120x tx t -+-=,224(12)0t t ∆=-->,44t -<<.………………8分12212,12.x x t x x t +=⎧⎨⋅=-⎩.||AB === 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为d =于是PAB ∆的面积为122PAB S ∆==10分 设3()(4)(123)f t t t =-+,2'()12(4)(2)f t t t =--+,其中44t -<<.在区间(2,4)-内,'()0f t <,()f t 是减函数;在区间(4,2)--内,'()0f t >,()f t 是增函数.所以()f t 的最大值为4(2)6f -=.于是PAB S ∆的最大值为18.…………………12分5、解:(Ⅰ)由题意,212||22,(,0)F F c A a ==∴u u u u r -------1分1222 AF AF F =∴u u u r u u u u rQ 为1AF 的中点------------2分2,322==∴b a即:椭圆方程为.12322=+y x ------------3分 (Ⅱ)当直线DE 与x 轴垂直时,342||2==a b DE ,此时322||==a MN , 四边形DMEN 的面积||||42DE MN S ⋅==不符合题意故舍掉;------------4分同理当MN 与x 轴垂直时,也有四边形DMEN 的面积不符合题意故舍掉;------------5分当直线,MN 均与x 轴不垂直时,设DE :)1(+=x k y ,代入消去y 得:.0)63(6)32(2222=-+++k x k x k ------------6分设⎪⎪⎩⎪⎪⎨⎧+-=+-=+,3263,326),,(),,(222122212211k k x x k k x x y x E y x D 则 ------------7分所以 231344)(||222122121++⋅=-+=-k k x x x x x x , ------------8分所以 2221232)1(34||1||kk x x k DE ++=-+=, ------------9分同理222211)1]3(1)||.1323()2k k MN k k -++==+-+ ------------11分所以四边形的面积222232)11(3432)1(34212||||k k k k MN DE S ++⋅++⋅=⋅=13)1(6)21(242222++++=k k k k由22727S k k =⇒=⇒=, ------------12分所以直线0DE l y -=或0DE l y +=或20DE l y -=或20DE l y += ---------13分6、解:(Ⅰ)(ⅰ)由抛物线定义可知,抛物线上点(,2)M m 到焦点F 的距离与到准线距离相等,即(,2)M m 到2py =-的距离为3; ∴ 232p-+=,解得2p =. ∴ 抛物线P 的方程为24x y =. 4分 (ⅱ)抛物线焦点(0,1)F ,抛物线准线与y 轴交点为(0,1)E -,显然过点E 的抛物线的切线斜率存在,设为k ,切线方程为1y kx =-.由241x y y kx ⎧=⎨=-⎩, 消y 得2440x kx -+=, 6分 216160k ∆=-=,解得1k =±. 7分∴切线方程为1y x =±-. 8分(Ⅱ)直线l 的斜率显然存在,设l :2p y kx =+, 设11(,)A x y ,22(,)B x y ,由222x py p y kx ⎧=⎪⎨=+⎪⎩ 消y 得 2220x pkx p --=. 且0∆>. ∴ 122x x pk +=,212x x p ⋅=-;∵ 11(,)A x y , ∴ 直线OA :11y y x x =, 与2py =-联立可得11(,)22px p C y --, 同理得22(,)22px p D y --. 10分∵ 焦点(0,)2pF , ∴ 11(,)2px FC p y =--u u u r ,22(,)2pxFD p y =--u u u r , 12分 ∴ 1212(,)(,)22px px FC FD p p y y ⋅=--⋅--u u u r u u u r 22212121212224px px p x x p p y y y y =+=+ 2442221222212120422p x x p p p p p x x x x p p p=+=+=+=- ∴ 以CD 为直径的圆过焦点F . 14分7、解:(I )由题意可得OP OM ⊥, 2分所以0OP OM ⋅=u u u r u u u u r,即(,)(,4)0x y x -= 4分即240x y -=,即动点P 的轨迹W 的方程为24x y = 5分 (II )设直线l 的方程为4y kx =-,1122(,),(,)A x y B x y ,则11'(,)A x y -.由244y kx x y=-⎧⎨=⎩消y 整理得24160x kx -+=, 6分 则216640k ∆=->,即||2k >. 7分12124,16x x k x x +==. 9分直线212221':()y y A B y y x x x x --=-+212221222212212222121222112()1()4()41444 y 44y y y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12分即2144x x y x -=+ 所以,直线'A B 恒过定点(0,4). 13分8、解:(Ⅰ)因为椭圆M 上一点和它的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246+,所以24622+=+c a , 1分,即c a =,所以c =, 2分 所以3a =,c =分所以1b =,椭圆M 的方程为1922=+y x . 5分 (Ⅱ)方法一:不妨设BC 的方程(3),(0)y n x n =->,则AC 的方程为)3(1--=x ny . 由22(3),19y n x x y =-⎧⎪⎨+=⎪⎩得0196)91(2222=-+-+n x n x n , 6分 设),(11y x A ,),(22y x B ,因为222819391n x n -=+,所以19327222+-=n n x , 7分同理可得2219327n n x +-=, 8分 所以1961||22++=n n BC ,222961||n n n n AC ++=, 10分 964)1()1(2||||212+++==∆n n n n AC BC S ABC , 12分设21≥+=n n t ,则22236464899t S t t t==≤++, 13分当且仅当38=t 时取等号,所以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83. 14分方法二:不妨设直线AB 的方程x ky m =+.由22,1,9x ky m x y =+⎧⎪⎨+=⎪⎩ 消去x 得222(9)290k y kmy m +++-=, 6分 设),(11y x A ,),(22y x B ,则有12229kmy y k +=-+,212299m y y k -=+. ① 7分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过点C ,所以 0CA CB ⋅=u u u r u u u r.由 1122(3,),(3,)CA x y CB x y =-=-u u u r u u u r,得 1212(3)(3)0x x y y --+=. 8分 将1122,x ky m x ky m =+=+代入上式,得 221212(1)(3)()(3)0k y y k m y y m ++-++-=.将 ① 代入上式,解得 125m =或3m =(舍). 10分 所以125m =(此时直线AB 经过定点12(,0)5D ,与椭圆有两个交点),所以121||||2ABC S DC y y ∆=-12==分 设211,099t t k =<≤+,则ABC S ∆=所以当251(0,]2889t =∈时,ABC S ∆取得最大值83. 14分9、解:(1)不妨设221212,),(,)22y y A y B y p p(211222212,122MA MB AB y y k k y y p k y y p p-=-⇒+=-∴==--…………………………………5分 (2)AB 的直线方程为:221111y-y (),022y y x x y y p p=--+--=即 点M 到AB的距离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