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铝及铝合金》说课稿
苏教版《铝及铝合金》说课稿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从矿物到基础材料铝及铝合金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铝及铝合金》是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是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考试的中的重点。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同时铝及铝合金是当今社会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而铝的性质指导着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铝的性质,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活泼非金属氯、溴和活泼金属钠、镁性质之后,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钠、镁和铝的活泼性的差异,还会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建立基础。
此外,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中学化学的学习和酸、碱知识点的巩固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以“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先后将“氧化铝的两性”、“电解法制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等内容的学习串起来,本节中“铝的性质”和“铝的应用”等内容则是该主线的自然延续。
1、知识线:知识发展线索:金属的通性——铝的物理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铝合金的用途。
内容要点:知道铝的金属性质——掌握铝的还原性——掌握铝的两性以及铝热反应。
2、学生认识发展线:学生认识发展脉络:根据学生对关于金属的性质已有认识,通过复习钠、镁等金属的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由此可以预测铝的性质。
通过对铝的氧化物与奇怪氧化物的两性认识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铝的特殊性质。
3、问题线:通过“活动与探究”,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总结金属的相似之处,交流讨论铝作为金属的一种具有哪些性质,再通过图片展示,复习提问铝的氧化物和强氧化物的两性,预测铝单质的特殊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证实猜想。
4、活动线: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媒体展示。
3. 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规律特点,确定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的代表物——铝的还原性;认识铝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物质的不同,并能列举铝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铝及铝合金 PPT课件1(说课) 苏教版

铝的特性
与酸反应:
2Al+3H2SO4=2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与强碱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 3H2↑ 2Al+2H2O+2OH- = 2AlO2- +3H2↑
5、演示实验 学以致用
2、分析结构 推测性质
-3e+13
+13 2 8 3
28
Al
铝比较活泼,具有还原性
Al3+
3、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铝比铁活泼,但铝为什 么却不像铁那样容易被空气腐蚀?
课本P67页:观察与思考 取一块铝片,观察其表面的颜色。将铝 片部分浸入4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静 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
3、学情分析
1 •对铝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学习 了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知能储备
2观表象 阶段 •初步从微观结构认知物质性质
认知方式
3 •主要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 式
学习方式
2Al+2H2O+2OH- = 2AlO2- +3H2↑
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五、教学总结:
社会价值
航天 航空、 建筑、 包装 等
生活线
知识线
铝的物性
学科价值
金属通性
生产生活中的铝
铝不易被腐蚀
铝槽车装运 浓硫酸、浓硝酸 铝制品的正确使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1.1 铝及铝合金 教案设计

第1单元课时1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应用。
了解铝的特性,掌握铝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所以本节内容的设计紧紧抓住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
首先根据常见的铝制品和铝在高科技上的应用归纳出铝的物质性质,再利用铝制品和铁制品的腐蚀程度不同、铝锅的使用说明书,能否经常用金属清洁球清洗、铝桶能否放酸、碱性溶液等生活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理性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的掌握铝的相关知识。
三、学生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星级高中学生,他们基础较好,求知欲望强。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铝及其化合物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究欲。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铝的性质的实验探究,掌握铝与氧化物、酸、碱溶液的反应,掌握铝的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的两性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了解铝制品的相关使用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及铝的特性。
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铝的钝化。
六、教学过程【设置情境】(ppt1、2)(图1)展示火箭、飞机的图片, 铝合金是飞机的主要用材,用量占70%~80%,其中仅铝合金铆钉一项就有40~150万个,用铝约22吨,据预测,2010年全球航空航天铝材的消费量可达6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5%。
(图2)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易于成形、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轻工建材等部门,是轻合金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合金。
铝及铝合金ppt课件2 〔苏教版〕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 的气息 ,感觉 它,感 觉你自 己,并 且试着 什么都 不想。 ――[艾 瑞克·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 辈子工 夫,在 公司或 任何领 域里往 上攀爬 ,却在 抵达最 高处的 同时, 发现自 己爬错 了墙头 。--[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 在规模 很大的 事情不 可;生 活中微 小之处 ,照样 可以伟 大。― ―[布鲁 克斯]
与铝反应 的物质
盐酸
氢氧化钠 溶液
实验现象
铝溶解 铝溶解
结论或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
2Al+2H2O+2OH-=2AlO2-+3H2↑
设疑三?
铝桶能否盛放浓硝酸、浓硫酸?为什么? 实验 Al片分别浸入浓硝酸、浓硫酸中,观察现象。
与铝反应 的物质
实验现象
浓硝酸 无气泡产生
浓硫酸 无气泡产生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 驱车去 争,有 时驱马 去夺, 想方设 法,不 遗余力 。压力 挑战, 这一切 消极的 东西都 是我进 取成功 的催化 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 理由;面对困 难,智 者想尽 千方百 计,愚 者说尽 千言万 语;老实 人不一 定可靠 ,但可 靠的必 定是老 实人;时 间,抓 起来是 黄金, 抓不起 来是流 水。
高二化学说课稿铝及铝合金

高二化学说课稿铝及铝合金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说课稿铝及铝合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而且铝及铝合金是当今社会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本节课重点介绍铝的性质,指导着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安排在学习了非金属氯、溴、碘和金属钠、镁的性质之后,这样的安排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也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铝的性质及其应用
而教材中从:⑴、铝比铁活泼,但在空气中却不像铁那样易被腐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铝为什幺不容易被腐蚀
⑵、通过联系生活、生产等归纳物理性质,以及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学习铝的化学性质。
铝及铝合金教案

铝及铝合金教案【篇一:铝及铝合金教案】铝及铝合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上新课《铝及铝合金》。
在学习铝的性质之前,我们先讲一个和铝有关系的小故事。
铝的趣事法国拿破仑三世是一位爱慕虚荣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阔绰有余,他喜欢举行宫廷宴会,来宾用的是金餐具,而唯独他用的是铝餐具,使宾客们羡慕不已。
因为当时铝极其稀少,价格远高于黄金。
当时铝这么珍贵,是因为地壳中铝的含量少吗?显然不是,(氧、硅、铝、铁、钙……)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真正的原因是当时铝的冶炼技术差。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铝随处可见,比如教室的铝合金窗子,铝制炊具,易拉罐等等。
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来具体学习铝的性质。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比铁活泼;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知道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去,表现出强的还原性。
(副板书: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既然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根据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推断它应该有哪些性质呢?{板书}:一、铝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化合 4al + 3o2 = 2 al2o32、与稀的酸置换反应① 2al + 6hcl = 2 alcl3 + 3h2↑2al + 6h+ = 2 al3+ + 3h2↑分组实验:打磨后的al片入浓hcl(现象:与浓hcl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演示实验:打磨后的al片投入浓h2so4中(现象:无明显现象)设问:难道铝与浓h2so4不反应?不是的,有的同学预习的很好。
是钝化了!请大家看68页,第4行导读(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浓硫酸是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
){板书}:②钝化:常温下,铝遇浓h2so4、浓hno3钝化3、与盐溶液置换反应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现在我们动手做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分组实验:(1、2组的同学)不打磨的al片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学生:无明显的变化设问:奇怪!刚才不是说铝是活泼的金属吗?现在怎么不会与cuso4溶液反应?难道药品变质了?分组实验:(3、4组的同学)用砂纸打磨过的al片投入cuso4溶液中提示:投入前,观察打磨后的铝表面与未打磨有何不同投入后,再观察铝表面有什么变化学生:打磨后铝表面比较光亮;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小段时间后,铝表面变红,说明有铜单质生成,确实发生了置换反应。
苏教版化学必修1《铝及铝合金》说课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1《铝及铝合金》讲课设计苏教版化学必修 1 3-1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三课时铝及铝合金讲课设计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陈雪娟一、教材与学情剖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并且铝及铝合金是现在社会使用特别宽泛的金属资料,本节课要点介绍铝的性质,指导着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安排在学习了非金属氯、溴、碘和金属钠、镁的性质以后,这样的安排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单使学生认识钠、镁、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别,也为后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确立基础。
2、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色: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铝的性质及其应用而教材中从:⑴、铝比铁开朗,但在空气中却不像铁那样易被腐化作为切入点,指引学生思虑铝为何不简单被腐化⑵、经过联系生活、生产等概括物理性质,以及经过学生实验研究学习铝的化学性质⑶、教材中还供给了大批图片,培育学生从直观角度认识铝的性质和应用3、学情剖析知能贮备:学生对铝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学习了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具备了必定的实验研究能力认知方式:学习化学时间较短,程度较浅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逗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初步从微观构造认知物质性质学习方式 : 主假如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不利于学习的兴趣性和踊跃性;新课程理念倡议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无疑会对学生此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课目的与重难点1、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铝的物理性质和应用理解铝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铝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活动,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和察看、比较剖析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小组共同达成实验,培育学生主动参加沟通、团队合作精神。
并能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知识性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要点、难点:要点:铝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响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教法与学法剖析教法:从平时生活中的铝睁开,而后经过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实验研究等,使学生认识铝的性质,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说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靠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铝及铝合金》教案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铝及铝合金》,让学生了解铝的主要性质,能运用铝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要求掌握铝的主要性质,结合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
3、通过动手实验及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对科学持续的内在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学法:学生预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四、教学过程军事的发展其实也离不开化学,制造导弹、飞机的材料都要用到铝合金。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铝的世界。
[图片观察]同学们看,这幅图(如图1所示)展示了铝的很多用途。
用途由性质决定,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讨论、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一] 由图片讨论并归纳出铝的物理性质。
[第一次展示高压锅] 请看,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铝制高压锅,高压锅中都有这样的一张说明书,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下说明书中关于清洗高压锅的注意事项。
这位同学读的内容已经显示在大屏幕上了(如图2所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分组讨论二]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从说明书中可以看出,铝能与酸、碱等物质反应。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分组实验] 铝与酸、碱、盐的反应。
这是点滴板,今天的实验就在点滴板中进行,主要做三个实验:铝与酸、碱、盐的反应。
(如图3所示) 实验过程中请仔细观察现象。
[汇报现象]已经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
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同样是铝片与硫酸反应,不同小组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停顿)原来是硫酸的浓度不同,有的小组发的是稀硫酸,有的发的却是浓硫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铝及铝合金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铝及铝合金》是苏教版必修1专题3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是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考试的中的重点。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同时铝及铝合金是当今社会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而铝的性质指导着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铝的性质,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活泼非金属氯、溴和活泼金属钠、镁性质之后,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钠、镁和铝的活泼性的差异,还会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建立基础。
此外,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中学化学的学习和酸、碱知识点的巩固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材的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以“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先后将“氧化铝的两性”、“电解法制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等内容的学习串起来,本节中“铝的性质”和“铝的应用”等内容则是该主线的自然延续。
1、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金属的通性——铝的物理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铝合金的用途。
内容要点:知道铝的金属性质——掌握铝的还原性——掌握铝的两性以及铝热反应。
2、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认识发展脉络:根据学生对关于金属的性质已有认识,通过复习钠、镁等金属的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由此可以预测铝的性质。
通过对铝的氧化物与奇怪氧化物的两性认识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铝的特殊性质。
3、问题线:
通过“活动与探究”,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总结金属的相似之处,交流讨论铝作为金属的一种具有哪些性质,再通过图片展示,复习提问铝的氧化物和强氧化物的两性,预测铝单质的特殊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证实猜想。
4、活动线: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媒体展示。
3. 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规律特点,确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代表物——铝的还原性;认识铝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物质的不同,并能列举铝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合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感悟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铝的性质实验可能还停留在观察阶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
学生原有的知识(金属不能与碱反应),以及方程式配平的知识尚未学习。
基于以上,以及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在之前学习过一些活泼金属元素,比如钠、镁、铁等,对活泼金属元素的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想知:学生在活泼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上,了解到铝比铁活泼。
但实际上,铝却不像铁那样容易被腐蚀。
故对铝的特殊性质产生一定的兴趣,想要认识铝的相关知识。
未知:学生不知道铝单质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的活泼金属的不同,所以这成了教学上的一大关键点。
三、教学法分析
1.教法确定
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伴铝”展开,通过创设情境,以铝应用如此广泛的原因,以及为什么铝比铁活泼,却不易被空气腐蚀的矛盾为出发点,讨论铝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进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等,使学生认识铝的化学性质。
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要求化学教学中更多的采用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本节课的设计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
题。
考虑到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限,将一个比较复杂的探究实验有机地分解为简单的几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学法指导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对比讨论归纳出铝的性质,培
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学习铝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法国国王拿破仑在宴请贵宾时,用的既不是金杯,也不是银杯,而是铝制酒杯!说明十九世纪铝的地位。
而今,铝早就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可见,铝的应用十分的广泛。
接着,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列举铝及铝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在多媒体教学投影仪上播放各种生活生产中的铝制产品。
提出,生活中的“伴铝”和航空航天的“伴铝”。
最后提出问题,铝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才造成人类有这样的应用过程呢?师生一起讨论列举出来的铝制品以及观察图片上的铝的形态、样式,讨论铝的物理性质。
同时,提出了铝比铁活泼,却不易被空气腐蚀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铁门窗易生锈到现在的铝合金门窗的广泛运用,从金属的活泼性角度分析存在矛盾,从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引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这一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延伸至生活中,了解到铝及铝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铝热反应,介绍钝化反应。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习铝和氧气反应实验探究,寓教于乐
提出问题:铝比铁活泼。
但是铝为什么不像铁那么容易被空气腐蚀?
引导同学们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金属活动顺序,思考问题。
探究实验:一:铝的氧化膜(P67观察与思考)
(1)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2)将铝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提出问题] 为何铝条在打磨前后或放置前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铝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根据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铝是较活泼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那么为什么铁在空气中被腐蚀了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学习铝和酸、强碱反应及钝化
提出问题:(1)、前面学习过钠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铝是否也可以呢?
(2)、铝桶能否盛放浓硝酸、浓硫酸?为什么?
(3)、铝制品能否用来盛装碱性溶液?如何通过实验验证?
探究二:铝片、镁条分别与等量的盐酸反应
用镁条进行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知性,比较了镁、铝的金属性,然后引导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
在实验对比中,学生也进一步体会到金属具有的一般性质:大多数金属会和酸发生反应。
并且学生根据已学过知识知道镁是不和碱反应,进而提问,铝是否也和镁一样不和碱反应?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探究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铝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并且有气体产生。
帮助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习的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铝的两性,构成完整的知识脉络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并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守恒,预测出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或者氢气,然后让学生根据预测的气体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此,我设计了一个较为方便可行,又安全的实验:取约1/4匙的铝粉于表面皿,再滴加一滴管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5滴洗洁精,待反应后,将点燃的木条靠近,会听到“哄哄”的爆鸣声即为氢气,否则为氧气。
实验操作结束后,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铝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式,树立学生的氧-还观。
4.媒体播放,获取新知
通过媒体播放“焊接铁轨,爆破”的视频,介绍铝热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媒体播放“铝槽车运输浓硫酸、浓硝酸”的图片,介绍钝化反应。
4.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对课堂进行知识网络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五、板书设计
3-1-1铝及铝合金
一、铝的物性及应用
二、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4Al+3O2=2Al2O3
2、与酸反应: 2Al+3H
2SO
4
=2Al
2
(SO
4
)
3
+3H
2
↑
2Al+6HCl=2AlCl
3+3H
2
↑
2Al+6H+=2Al3++3H
2
↑
3、钝化: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4、与强碱反应: 2Al+2NaOH+2H
2O=2NaAlO
2
+ 3H
2
↑
2Al+2H
2O+2OH- = 2AlO2- +3H
2
↑
5、与氧化物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