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项目风险防范

高速公路项目风险防范
高速公路项目风险防范

重庆沿江高速公路项目风险防范

一、工程简介

1. 工程概况

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年)中“十射”中的重要路段,是重庆市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通道,也是重庆连接西北地区的辅助通道,使重庆三峡库区城市涪陵、长寿、丰都、垫江、忠县形成交通环线,形成出渝入鄂的最便捷的出省通道。

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80 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其余技术指标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

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是由中信国华国际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以BOT+EPC方式总承包,计划于2013年前全线建成通车。

2. 项目相关方概况

(1)业主概况

中信基建投资公司、重庆高速集团和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3月11日组成联合体以BOT方式实施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项目,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2009年11月11日,重庆中信沪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总承包部概况

重庆市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项目由中信建设等三家单位共同投资,同时中信建设是该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单位。

重庆沿江高速公路项目是首个由中信建设公司参与投资并总承包的项目,公司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本项目的圆满完成。

(4)设计方概况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是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单位,具有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公路、市政)等国家甲级资质,是我国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具有高速公路、各种复杂结构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铁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能力,每年能完成1000公里以上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具有公路勘察设计行业标准、规范、手册、指南编制的技术实力,能承担本行业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发。

(5)施工单位概况

该项目施工由中信国华国际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总承包部与9个土建施工单位及3个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协同完成。

各协作单位都是国内交通行业大型单位,具有丰富的工程承包经验和众多工程管理人员,且都与中信公司有过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之间配合协作比较默契。

二、BOT+EPC承包模式的特点

对于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三家股东采用了“BOT+EPC”的运作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与工程总承包模式),成立项目公司作为业主,同时中信建设联合中交二院以及中铁等设计施工单位组建总承包部(联合体)作为施工设计、采购、施工的总承包方。

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让设计、采购、施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能有效避免三者之间的矛盾,消除三者间彼此脱节的状况,有效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也使业主在管理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同时开工建设多个项目或建设大项目成为可能。此外,部分风险与工程承包商进行了有机捆绑,业主不再承担全部风险,

充分调动了工程承包各方的积极性。

1. BOT模式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运营期满,企业将该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BOT投资方式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权钱交易”:政府赋予企业对某一项目的特许权,由其全权负责建设与经营,政府无需花钱,通过转让权利获得一些重大项目的建成并产生极大的的社会效益,企业运营期满后还可以收回项目。投资者也因为拥有一定时期的运营权而获得极大的投资机会,并相应赚取了利润。所以BOT投资方式能使多方获利,具有较好的投资效果。

BOT模式的优点:

1、可利用企业投资,减少政府公共借款和直接投资,缓和政府的财政负担。

2、避免或减少政府投资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如利率和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3、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益。因为一方面BOT项目一般都涉及到巨额资金的投入,以及项目周期长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有企业的参加,贷款机构对项目的要求就会比对政府更严格,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减少风险,获得较多的收益,客观上促使其加强管理,控制造价,减低项目建设费用,缩短建造期。

4、可提前满足社会与公众需求。采取BOT投资方式,可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使一些本来急需建设而政府目前又无力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政府有力量建设前,提前建成发挥作用,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5、可以给大型承包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

BOT模式的缺点:

由于BOT投资项目生产经营周期长,从与政府谈判和进行可行性研究到经营周期结束,时间跨度往往历经数年、数十年,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风险,影响BOT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融资的高成本和长周期、金融行市的变动、债务风险以及与经营方式相关的风险等。正因为这样,在BOT融资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投资方对各种风险的考虑是十分慎重的,因为风险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投资信心和决策。

2. EPC模式

EPC是指工程项目中的设计(Engineering) 、采购( Procurement ) 和施工( Construction )。所谓 EPC 管理,就是投资方以合同的方式将项目中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全部和部分委托给专业化项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将质量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全部和部分委托给监理公司进行管理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是投资方、监理方、和 EPC三方共同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EPC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管理各方的优势,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

2 、有利于把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应用到项目中,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3 、设计、采购和施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4 、可以将投资方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影响项目的重大因数上来,确保项目管理的大方向。

5 、EPC 项目总承包部其实是一个管理团队,一般从公司的各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组,以工作组的模式运行,在 EPC 合同执行完毕后,工作组也随之解散。

尽管 EPC 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要进一步发挥 EPC 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必须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处理好EPC管理中业主方、监理方和总承包部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是通过合同约束的。都必须认真对待合同。

2 、处理好 EPC 管理中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的管理,EPC中设计是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工程设计工作,鼓励设计创新,是 EPC 管理的首要任务。大型综合性工程项目一般采用工程分解的方式进行分包,分包的形式包括区段分包和专业分包。EPC组织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安排各分包商施工的时间和进度,确保交叉施工中工程的质量。 EPC管理中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3 、EPC 管理部门的项目总经理要有全面的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需要对项目全盘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即沟通力,协调力和领悟力。还要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采购管理、工程的综合协调管理等,这些综合知识的要求是远高于普通的项目管理的。

4、EPC 管理模式要重视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合同是各方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文本,制订合理有效的合同,有利于工程的目标的实现和工程过程的有序展开。

三、风险处理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业主和施工方,都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任何项目都存在不同的风险,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这应把它列入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有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效益。在本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的处理采用回避风险、自留风险、预防风险和转移风险四种方法。

1. 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决策事项,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决策事项。这在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事项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决策事项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如考虑到项目的施工监测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实力,并且发生灾害事故,责任比较重大,就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第三方进行监测。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

2. 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3. 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在工程施工中预防风险的手段主要是加强管理,提前识别风险因素,在可能发生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大的损失。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控制工作等。

4. 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如合同转移风险和购买工程保险。

四、风险应对方法

1. 完善管理制度

对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应选择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严密控制。总承包部成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责令各项目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根,项目经理任组长,负担本项目的风险管理领导责任,每个项目部都要制定本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案。再施工过程中,因时因地而异,选择合理的、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并配有安全质量措施,由总承包部驻地工程师审核和监督执行,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2.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一旦发生各种风险,按照已编制好的应急预案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将损失控制到最少。总承包部制定了《防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群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消防应急救援预案》等。同时要求各合同段根据总承包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 通过合同转移风险

本项目是多个企业和部门共同合作,这必然有风险的分担,鉴于本项目的合作方都是实力强且可靠的,即抗风险能力强、信誉好的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合同规定合理明确的分配风险,共同承担风险。如要求对方购买工程保险、提供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以及履约保函等。本项目的合同一般需要总承包部领导、公司法律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会签,可以确保合同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4. 通过工程保险转移风险

工程保险是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各种机器设备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物质财产损失和第三者责任进行赔偿的保险。它是以各种工程项目为主要承保对象的保险。和本项目相关的主要险种有主体工程保险、附加工程及临时工程保险、施工机具施工车辆保险、工程第三者责任保险、施工人员意外伤害责任保险或称雇主责任险、其它工程险及附加险。

总承包部—徐召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