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与镀硬铬有什么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镀铬与镀硬铬有什么区别

镀铬是泛指电镀铬

镀铬有两种的,一种是装饰铬,一种是硬铬。

镀硬铬是比较好的一种增加表面硬度的方法,但是它的优缺点很多,所以好多情况下都没采用。

优点一,表面光洁度好,优点二,不会生锈,一点锈斑都不会有;三,镀的过程中原零件变形小。四,如果零件尺寸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几丝铬来达到尺寸(如12楼所说的修补,当然了,这是优点,也是个缺点,所以要镀铬的零件都要放余量了)。优点五,表面比较美观。等等

缺点一,价格高,不光镀的费用高,而且镀后还要再加工。缺点二,不适合表面比较复杂的零件,缺点三,厚度太薄,一般只有0。05-0。15mm左右,缺点四,对零件表面的光洁度要求比较高。等等

镀硬铬一般采用比较多的是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机械,如:模具等

镀装饰铬顾名思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面光亮、外形美观、防锈等等。

根据其目的来判断要镀那种铬

请问高手们影响硬铬硬度的因素主要有那些一般有些什么办法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为什么我在硬铬槽加了点硫酸后硬度反而降低了?

请高手们赐教!!不胜感激

1. 铬酐浓度和硬度的关系

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时候,铬酐浓度低时硬度高。但浓度低,镀液变化快,不稳定。

2. 硫酸含量和硬度的关系

在正常的镀铬工艺规范中。铬酐与硫酸的比值应该保持在100:1。在其它浓度不变时,提高硫酸含量,铬层的硬度也相应增高。但在二者比值为100:1.4,再提高硫酸含量硬度值又会下降。

3. 电流密度和硬度的关系

在正常温度下,铬层硬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电流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硬度趋向稳定。

4. 镀铬液稳定和硬度的关系

在较高温度(65~7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高15~20%;在较低温度(35~4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没有多大差别。

5. 镀铬层厚度与硬度的关系

一般硬铬镀层硬度是随厚度提高而提高的,硬度的最高值在0.2㎜左右。以后,即使在提高厚度,硬度也不会再增加。

6. 铬镀层随着受热温度的提高,硬度显著下降。

镀铬

镀装饰铬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

镀硬铬

镀铬属于发展较晚的工艺,虽然早在1854年就有人从三价格槽液中镀得金属铬,1856年又发明从三价格槽液中镀铬的工艺

,但是直到本世纪20年代,镀铬工艺才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镀铬工艺传到我国比较晚,有关镀铬知识的介绍和应用的记载大都是在30年代初期。我国对金属铬元素的介绍和命名直到

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

我国古代字典中虽然收有“铬”这一单字,但并不具有金属铬的含义。古代字典中“合”的含义有二:A 剔发;B古代兵器

名(相似于钩)。用“铬”字代表元素Cr,是利用现成汉字,而给予新的含义。

1865年出版的《格物入门》里已经收有化学元素r符号,但没有汉语译名,也没有写出英文名。以后我过学者在翻译外国化

学书籍时,曾试图用下列各种汉字代表Cr。

1870年广州的何了然在《化学初阶》中定名为鏴,1873年北京同文馆的《化学指南》中定名为隶,1910年广州的《广东劝

业报》上定名为“格罗谟。”

1972年,我过的化学先驱者徐寿在编译的《化学鉴原》中定名为“铬”这一规定在当时的科技界所接受。但是用鏴表示

Cr元素,在我国华南地区也应用过一段时间。直到本世纪初,广州出版的各种报刊中仍然用鏴字,如广州《实业报》第九

期(1810年)就有《鏴养制法》一文,所谓鏴氧就是氧化铬。在第十期还发表《电气镀鏴法》一文(1908年)所谓镀鏴就

是镀铬。

在现代汉语中,铬字的古义已经消失。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里。铬专门用于表示金属元素Cr,注音为ge。

而在古汉语中铬字有两个读音:luo和ge。从徐寿的化学元素命名原则和现代字典的规定,铬应当读ge(音同格)。有趣的

是在电镀行业中大部分人都将镀铬读为读luo(音同落)

早期镀铬文献

由于镀铬属于晚期的工艺,在我国早期电镀书籍《电气镀金》,《镀金》等书中,不见有镀铬的介绍。在19世纪后期出版

的“西学”书籍中也不见有镀铬的记载。

我国最早介绍镀铬的文献是广州出版的《实业报》。该报第十期上有《电气镀铬法》一文,发表与光绪34年5月12日(

1908年6月10日)。由于镀铬在国外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此我国在1908年前还不可能有镀铬的应用。

当20年代镀铬在国外普遍应用后,进口产品不少采用镀铬,我国才知道这一新工艺。当时从广州,上海进口的洋货,如钟

表,水箱,灯罩,“多见有镀铬者”。尤其是进口的电筒,包括简体和反光罩,“亦用镀铬代镀镍,”“镀铬表面坚滑鲜

明,现银光色亮,较胜于镀镍,”直接对我国电筒业产生威胁。为了与外货抗衡,国货不得不迎头赶上,迫使我过电镀界

开发这项新工艺。(括弧内文字为当时报刊语句)

30年代时,镀铬在我国电镀业中已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关于镀铬的理论知识则很贫乏,只有极少数文章涉及镀铬

早期应用镀铬的城市

1931年,英商在天津开办的华北电镀公司,在电镀工种中已包括镀铬,这是我国最早应用镀铬的记录。上海应用镀铬也开

始与30年代初期,据上海电镀前辈的会议,上海诚錩电镀厂在1931年已应用镀铬。其中如中南电镀厂,外商的通用电镀厂

,罗时电镀厂等,也属于应用最早的电镀厂。这些厂镀铬设备多来自国外。

30年代镀铬论著

液压启闭机活塞杆镀铬层非正常失效分析

任中伟路芳亭

(中国三峡总公司金结检测中心,湖北省宜昌443133)

本文所讲的非正常失效主要是指活塞杆在使用—年内即产生锈蚀及镀铬层的破坏。

我们发现,在同一工程中泄洪深孔油缸的活塞杆很快锈蚀了,可相同直径、长度还稍长的导流底孔的活塞杆却没有锈蚀,所以对这种活塞杆很决失效的真正原因应作深入的探讨。

1 镀铬层的正常失效

(1)由针孔及孔隙造成的锈蚀。镀双层铬(先镀乳白铬后镀硬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孔隙,使用时,水气通过针孔从孔隙到达母材,时间长了就逐渐锈蚀,锈蚀面积大了、严重了就进一步造成镀铬层剥落,这种失效在褪镀后蚀坑边缘是圆滑的。

(2)磨损造成的镀层减薄,当镀层全部被磨损就会产生锈蚀。

2 近期所见镀铬层的几种非正常失效

(1)锈蚀部位在褪镀后蚀坑边缘是非圆形的(有折角)或出现裂纹或出现麻丝状其尾部是尖的,电镀专家认为这都是比较典型的由内部应力造成的失效。

(2)活塞杆涂有油脂的外仲部位在油脂层未损坏悄况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锈蚀了。

(3)在对返修的活塞杆进行褪镀前检测时.用蓝点法(贴滤纸法)测试孔隙木测出蓝点,而褪镀后发现该处有裂纹或蚀坑。

(4)褪镀后经加工的表面还有疏松,有的经油浸后留有油迹(擦不掉但用砂布能擦掉)凡留有油迹的地方必有灰点等缺陷。

3 镀铬层非正常失效的原因

3.1 对材质抗拉强度大的大型活塞杆,未进行镀前消应和镀后去氢是非正常失效的原因之一

GBll37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及GB/T12611-90《金属零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标准规定凡钢件的抗拉强度大于1050MPa的都要镀前消除加工应力并在镀后去氢,因此,有的教授认为凡是抗拉强度达到800MPa(已属于高强钢)的就要去氢。对40Cr活塞杆只规定抗拉强度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