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核技术
核能与核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标题

核能与核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标题核能与核技术是当今世界热门的科技发展领域之一,其在能源、医学、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作为核能与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撰写论文时,一个好的题目是首要的。
一个恰当的论文标题能够准确地传达研究内容和目的,吸引读者的兴趣,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为核能与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探讨几个可能的论文题目,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灵感和帮助。
1. 核能发展与能源转型:挑战与机遇这个题目将着重关注核能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替代能源的潜力,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者可以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转型实践中,分析核能在清洁能源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前景。
2. 核技术在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创新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诊断和治疗、核医学成像等,能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在这个题目下,毕业生可以研究和分析不同核技术在医疗应用中的发展和创新,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改进技术方法和提高诊断效果。
3. 核废料管理与处理技术研究核能发展成果之一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核废料的安全管理和处理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热点问题。
毕业论文可以围绕核废料管理与处理技术,研究和探讨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提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核废料管理方案。
4. 核能安全与事故防范核事故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核能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此论文题目将关注核能安全与事故防范,可以探究现有核安全制度与标准的优化和完善,分析不同国家在核能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更加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
5. 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核辐射监测、污染源追溯等。
在这个论文题目下,研究者可以探索核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原子弹-论文

原子弹- 论文关键字:提高发展试验美国研制爆炸原子弹核武器当量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
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 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娝H,氘)或超重氢(婤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来自碳、氢、氧的化合反应。
一般化学炸药如梯恩梯(TNT)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来自化合物的分解反应。
在这些化学反应里,碳、氢、氧、氮等原子核都没有变化,只是各个原子之间的组合状态有了变化。
核反应与化学反应则不一样。
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里,参与反应的原子核都转变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人们习惯上称这类武器为原子武器。
但实质上是原子核的反应与转变,所以称核武器更为确切。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
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 1013焦耳,比1千克梯恩梯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 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
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梯恩梯炸药量来表示,称为梯恩梯当量。
美、苏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梯恩梯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大的达1000万吨,甚至更高。
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
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
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
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核能与核技术概论

核能与核技术概论概述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源形式。
核技术则是指利用核能进行科学研究、医疗诊断和治疗、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核能与核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与伦理道德问题。
核能的来源与利用核能的来源主要是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撞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产生大量能量。
核聚变则是指两个轻核融合成一个更重的核的过程,同样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目前,核能主要是通过核裂变来进行利用,核聚变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
核能的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核能发电和核技术应用。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核电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核能利用形式,它具有高效、稳定、低碳排放等优势。
核技术应用则包括医学、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例如,核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可以用于放射性示踪、肿瘤治疗等;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于材料检测、无损检测等;在农业方面可以用于辐照食品、育种改良等;在环境保护中可以用于核废料处理、水资源管理等。
核能的安全隐患与伦理道德问题核能的利用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核事故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核电站发生事故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全球对核能安全的高度关注。
因此,核能的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需要采取严谨的管理和监控措施,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
核能的利用也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
核武器的开发与使用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核武器的威力极大,一旦使用将对人类和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制定了多个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与协议,并努力推动核裁军。
核技术的发展与前景核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核技术正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核能论文

核能利用现状与分析摘要:核能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由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后,核电站已经具有污染少,储量丰富,运输方便,燃料成本低,不会加重温室效应等优点,但也具有废料放射性,热效率低,泄漏后果严重等缺点。
核电占世界重发电量比重日趋增大。
但核燃料泄漏安全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存在着风险的,失控后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
关键字:核能;核能发电;核能前景;核泄漏前言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国家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但随着人们日益对资源能量的渴求,传统的能源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它们地球上的储量日益面临枯竭。
从而20世纪中期,核能成为了一种新的能源,而不是用于军事。
到了本世纪70年代,核能与核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形成了新兴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核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日趋成熟,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核能的利用的优点也伴随着缺点,而且绝不能忽视的。
1 核能原理由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式 2mc M =可知,质量和能量是相互联系的。
当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小时,系统向外界散发能量;反之系统吸收能量。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种子都叫做核子。
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的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质量的差值叫做原子核的质量亏损,用m ∆表示。
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说明,在原子组成原子核的过程中有能量放出,放出的能量E ∆由质能关系式可得:E ∆=m ∆2c这种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核能,用B 表示。
相反若要让原子分解成单个的原子,原子核要从外界吸收相应的能量。
由此可见,在原子核内蕴藏大量可利用的能量,而重核裂变和轻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两天主要途径。
[1]2 世界核能历史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这离不开早期西方科学家的探索发现,他们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核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前沿而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核物理学、核化学、核工程等多个领域。
在选择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该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
以下是几个适合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示例。
1. 核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解决能源需求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选题可以深入研究核能发电技术的原理、设备、运行模式等关键方面,探索其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电站进行能源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方面的案例研究,分析其优点和挑战,为核能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2. 核燃料循环与核废料处理技术核燃料循环是一种将废旧核燃料重新加工处理、提取再利用的技术。
该选题可以研究核燃料循环的过程、设备和影响因素,分析其在核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此外,还可以探讨核废料处理技术,在核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可行性。
论文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核燃料循环或核废料处理装置进行方案设计和经济性评估。
3. 核辐射应用于医学及环境保护中的研究核辐射在医学诊断和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选题可以深入研究核辐射在医学中的影响和应用,包括核医学的诊断技术、放射治疗的原理和方法等。
此外,还可以研究核辐射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如核辐射测量技术、核事故应急管理等。
论文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医学或环境领域的案例进行研究和评估。
4. 基于核技术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研究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被检测物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技术。
该选题可以探索利用核技术进行非破坏性检测的原理和方法,研发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可以选取具体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比如钢材、管道和建筑结构等,在不同条件下评估其安全性和结构性能。
5. 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比较与综合利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选题可以对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优势和限制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两者的综合利用方式。
核能论文

核能的利用引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1939 年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开辟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
特别是在能源结构从石油转入非油能源的新时期里,核能被认为是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开发的核燃料资源所提供的裂变能、聚变能,可供人类大规模长时期的利用。
核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核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是许多国家在研究本国能源现状和前景之后,所采取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基本政策核能发现核能的发现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为人类提供了打开核能利用大门的一把钥匙,1939 年,费米利用中子轰击铀发现反应能产生中等重量的元素,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居里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得到了不同的反应产物。
德国科学家哈恩重复他们的实验证实中子轰击铀能产生重量为铀一半的元素,并确定它是钡,他的进一步工作证实了伊伦·居里实验的产物是镧。
接着,流亡瑞典的奥地利女科学家迈特纳提出了铀核裂变的概念,并指出裂变能放出能量。
为了能持续地放出核能,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最先考虑了链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1939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一个铀核(U - 235)裂变会释放出2—3个中子,用实验证实了链式反应的可能性。
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费米领导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斯塔克运动场的西看台下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发出了200W的电,解决了受控自持链式反应的众多技术问题,这标志着核能和平利用时代的到来。
核能原理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²,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整理版]核科学概论论文
![[整理版]核科学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eb5c2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1.png)
核科学概论论文中国核电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校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班级:核工四班学号:201020401419姓名:苏冠豪2012.5.17摘要:核能,即原子能,是指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核能的安全与否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纷纷。
世界核能的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公众接受性的问题。
和其他技术相比,公众容易过高估汁了核能的风险。
它源于公众对核能安全和废物处理的担心,但是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因素。
改善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关键在于改变核能的风险特征。
必须把核能安全的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放到首位,在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的同时,把其危害性降到最低。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核能、安全、中国、核电、核能发展前言: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
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
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资源逐渐枯竭的当代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自核能利用以来,特别是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都十分重视核安全,而近日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引起全球的集体关注,由此核安全的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核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论文

核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论文核能是目前世界上一种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高效、低碳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核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6年,英国开创性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核电站Calder Hall Nuclear Power Station。
此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纷纷开始研发核能技术并建设核电站。
这些早期核能技术主要采用了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通过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程度来调节核能的输出。
然而,核裂变反应会产生大量的辐射废料,处理和储存这些废料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核聚变技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核聚变是通过将两个轻核聚变成一个重核而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种过程不会产生长寿命的辐射废料,并且燃料可再生性强,因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核能技术。
然而,核聚变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目前仍未达到商业化水平。
目前,核能在电力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共有449座商业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92.3GWe。
在电力生产中,核能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负荷,满足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
此外,核电还具有零排放、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
然而,核能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核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其次,核能的安全风险仍然存在,核电站的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辐射泄漏,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的风险。
最后,核能的废料处理和储存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应对上述挑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核能领域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创新。
新一代核能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燃料利用率上。
例如,采用第四代反应堆设计,可以大幅减少辐射泄漏的风险;利用先进的燃料循环技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并减少废料产生。
同时,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进行互补,并与电池储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构建更加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总而言之,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高效、低碳的特点,在电力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火力发电到核能发电浅谈核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论文关键词火力发电核电环境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电力的供应主要形式还是火力发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渐渐意识到了火力发电的弊端,于是一些新兴的电力供应形式就随之产生,比如风能、地热能、核能等等。
而从发展的眼光看,核能最终将取代其他形式的发电方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发电形式。
本文就从火力发电和核电的对比中体现出核电的巨大优越性。
同时展示一些使用核能对于环境的有利影响。
火力发电和核电的工作原理示意简图1这是核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图这是火力发电站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图1图片来自《现代工业化学》贡长生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核电和火力发电的几个角度的比较本质区别:简单地说核电和火力发电最大的区别在于生产蒸汽的装置不同。
核电是利用核裂变能产生的蒸汽来推动发电机组的运动。
而火力发电则是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的热能来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燃料:火电站的燃料是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而核电站主要是铀这类的有大量发射性的放射性元素。
经济成本2:火电站的成本主要是煤炭的成本,据估计,包括煤炭本身、运费、管理中的人工费,一顿好的动力煤的价格约在600元左右。
而核电站的主要成本来源是燃料铀和本身的更高科技含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身的成本会远高于火力发电,但是考虑到基础设施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且一旦填充完一次铀后一般可以连续供电一年以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平均成本还是低于或近似等于火力发电。
我国的现有规模:火力发电现有的最大规模一般在100万千瓦左右,而核电EPR机组能达到170万千瓦,所以就单机容量来说核电是远超火电的。
运输储存:火力发电站能看到每天有很多的火车频繁的运送煤矿,而国家也有特定的运输线保证燃料的供应。
而核燃料能量密度比化石燃料高百万倍,运输和储存都很方便。
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我国重工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火力发电这个行业从进入21世纪来就一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特点。
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电力供应是火力发电。
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众所周知火力发电的燃料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地球百亿年演化过程的产物,换句话说,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总量有限,如果我们不加限制的盲目开采,哪怕储存总量再多,也会有被用完的一天。
排放的有害因子3: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气的基本污染因子包括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非甲烷烃,甲烷烃,可吸入颗粒物等。
具体的危害包括烟尘和颗粒物会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
二氧化硫一般和空气中的飘尘结合吸附,而飘尘中一般含有金属,或由空气中的类似氧气臭氧这类的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和水发生催化氧化,形成硫酸酸雾,有着强酸性和强毒性。
同时二氧化硫会刺激呼吸道粘膜,损失支气管,更严重的是会和血中的维生素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再进一步,氮氧化物对中枢神经。
新学管系统等产生危害,由于氮氧化物难溶于水,因而能倾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心、肝、肾功能都会有影响。
火力发电的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度会导致地域性的植被退化,沙尘暴和严重的水荒。
具体的说火力发电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的气体会污染大范围的土地和植物的坏死和退化。
一旦植被发生了大面积的退化,土壤的团里结构也会随之瓦解,当土壤和植被都不能存贮水分的话,自然会造成当地水分的缺失和干燥的环境,进一步的造成荒漠化的倾向也加重了沙尘暴爆发的可能性。
严重的干扰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威胁了人们的生命,使我们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核电是清洁能源。
它本身利用的原料为有强放射性的放射性元素,最终的废物一般会按照放射性的强弱想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排放。
但是总体来说会是很清洁的。
会产生有辐射的固体废物,而不会产生有些气体或者说产生很少量的有害气体。
向比较火力发电来说,2分析数据参《核电到底有多大竞争力》FatihBirol《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48/2 2007年3月16到19页3《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上文提到的固体放射废物,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可以利用核能的国家已经建立健全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废物处理体系并在不断的完善中。
就上文提到的按照放射性强弱分级排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处理办法。
核电站会将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废物,是其特性和放射性做妥善处理,其中包括过滤、净化、贮存,衰变及稀释的过程。
等到他的放射性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在不超越规定的允许值的情况下向外排放。
如气体废物经过稀释后循烟囱想环境排放。
液体废物先经过处理,在与核电站内循环冷却水混合稀释,直接排入河流或大海。
对于放射性稍强的固体废弃物会被压缩并装入金属罐内,加以密封。
有时还会将其与水和沙子混合,待其凝固后倒进混凝土罐中,最终送往地下浅层废物库或者地面废物库中进行储存和掩埋。
需要强调的是核电站内的固体核废物绝对不会向环境中排放。
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核能是一种很清洁的能源,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火力发电给环境带来的巨大负荷。
同时,在09年的时候,西屋公司的核电巨头们表示核电废料大部分是可以再利用的。
这也为核电的发展前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和火力发电相比,核能发电有着它不可比拟的优势,值得我们大力的推广和普及。
另一方面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核电使用的安全问题。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也为我们不断的敲响警钟。
核能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加以好好地利用,让他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核技术在其他方面对环境的贡献4人们对核技术的研究可以向前追溯到几十年前,甚至是百年以前,然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核技术依旧是科技的前沿,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在为之奋斗。
作为他们辛勤工作的回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发现,被利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类造福。
下面我就简单的说说我从一些科技期刊中看到的一些新兴的核技术运用,对环境有了强力的改观。
下面的文字分别叙述核技术在水处理、大气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
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核辐射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饮用水的处理。
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废水和各类生活用水的处理。
下面是具体实例:。
巴西于1996 在巴西原子能研究所建立了一套大规模电子加速器水处理的示范装置,主要用于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去除;奥地利建成了一座电子辐射的中型工厂,用于饮用自来水的二级净化;德国利用钴- 60 对井水进行处理,防止生物污染;我国从80 年代后期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如云桂春就γ辐射对饮用水的消毒效应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目前美国已有半生产性的辐射处理废水厂40 多座,处理后的水质几乎各项指标都优于常规处理法。
日本也曾利用钴- 60 辐射垃圾渗滤液,分解有机毒物质;挪威使用电子束对废水进行消毒;俄罗斯曾利用加速器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被橡胶生产废水污染的地下水。
在大气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应用核技术在大气治理方面主要集中在电子束技术方面,可以同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技术前瞻性好,能适应未来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要求。
4资料来源《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蒋卉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科技学院技术交流平台在治理固体废弃物方面的应用作为废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中通常含有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但污泥经γ射线辐照灭菌后,可作为良好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直接在农田中使用。
德国、美国已建造了每天处理量达1500 吨的污泥辐照处理装置,获得比堆肥更好的效果;日本曾用辐照法处理木屑、废纸、稻草等, 通过糖化与发酵而得到酒精;美国则采用对这类纤维素加酸后辐照处理的方法得到葡萄糖, 其回收率高达56%;用高能射线还能对废弃的塑料进行回收利用,如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在辐照条件下能够降解成为蜡状粉末,从而被回收利用,日本已将该项技术投入生产;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还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达到较高的焚烧温度,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
最终结语核技术为我们当代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保证着我们生活对电力的基本需求,在科技的尖端,它也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核技术将是一段时间内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我国应该抓住契机,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尽快尽早的发展核技术,为人类社会造福。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核技术发展中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潜在的危机,控制核辐射对地球居民的危害。
再进一步我们要和平利用核能,不应该妄图用核武器威胁世界或者达到控制世界的恐怖主义目的。
和平利用核能才能更好的为人类社会谋福利求发展参考文献1.刘军,许甫荣,郑春开等,核科学百年讲座第一讲历史性发现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J】.物理,2003,32(5):332-3362.袁光钰,王伟,环境科学中的核技术应用问题【J】环境科学进展1997,5(3):50-553.蒋卉《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4.王乃彦,中国核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和未来【J】。
核科学与工程,2000,20(3):194-200核技术小论文从火力发电到核能发电浅谈核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姓名邱伟迪专业环境科学学号10300740018完成时间2010年12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