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气候总结

初中地理气候总结
初中地理气候总结

四、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

(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

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

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

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

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

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

(4)等温线:

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②特点:

(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

(5)等温线判断:

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

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

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3)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②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③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

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⑤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

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2)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能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

①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