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观后感

合集下载

《纸牌屋》观后感

《纸牌屋》观后感

客观讲此时才看《纸牌屋》属于很土的了,但笔者一直以为《纸牌屋》属于既《白宫风云》、《女总统》之后的政治生活剧,其中肯定是以弘扬美国核心价值观为主,从而向公众普及美国的政治游戏规则,类似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法网豪情》、《律政俏佳人》等等法律知识普及剧。

但这几天看完之后才发现预想完全错了,所以解读《纸牌屋》还是要从其拍摄特点入手。

纸牌屋是由美国最大视频网站公司Netflix投资拍摄的,而且其内容基础是基于大数据的统计数据,投资是直接连续拍摄两季,一次性播放的方式。

美国历来电视局拍摄都是采用先拍几集探路,电视台决定购买后,再拍整季,成功后再拍第二季、第三季等等,这主要都是基于融资和资金周转等等运作的需要。

但Netflix一次性砸钱二季同时拍,完全是因为网络公司有钱烧吗?不仅如此,一方面是视频网络公司要转型,从渠道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直接向四大电视台挑战。

而且还有大数据的统计支持,所以才敢孤注一掷地一反常态。

这其中,钱是重要原因,但大数据的意义更为关键,而数据基础来源于互联网,所以这也注定了《纸牌屋》的在内容理念方面要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

电影传播类似于约定性传播,你买票后进入电影院,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不管内容多烂,一般人也要看完。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界,大腕导演和演员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因为公众要在去看电影之前有个基本预判。

但电视剧就截然不同了,几十个台同时存在,五六部电视局同时放映,你内容稍差,观众马上转台。

所以电视剧的前两集极为重要,吸引不到观众,就不会有人继续追。

互联网传播与电视剧类似,但观众的选择余地更大得多,选择机会更多得多。

由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量太大了,所以互联网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特点,即越丑传播越广。

也正是因为互联网信息量太大,所以如果要吸引到观众的眼球,只能是用最震撼的内容,于是互联网的新闻基本是没有最丑,只有更丑。

所以我们每天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不断突破道德底线的新闻,否然也根本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纸牌屋》观后感

《纸牌屋》观后感

《纸牌屋》观后感看完《纸牌屋》,我不禁深深被故事所吸引,更被故事中展现的人性和权力斗争所震撼。

这部美剧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真相,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权谋与欲望。

下面将从剧情、人物和思考三个方面来表达我对《纸牌屋》的观后感。

首先,剧情的紧凑和扣人心弦是《纸牌屋》的一大亮点。

从第一集开始,故事就充满了悬念。

弗兰克·安德伍德是一个政治野心勃勃的人,他不仅机智狡诈,还充满了计谋。

他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欺骗、威胁和策划等,一步步向权力的顶峰迈进。

每一集都充满了紧张和危机,让人屏息以待。

剧情的转折和高潮层出不穷,让我欲罢不能地追看下去。

其次,人物的塑造是《纸牌屋》的又一亮点。

弗兰克·安德伍德是一个复杂而且极具魅力的人物。

他有着强大的政治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心机,他不仅会运用政治手腕,还懂得如何利用他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我也被克莱尔·安德伍德深深吸引。

她是一个坚强、有野心的女性,勇敢地站在弗兰克的身旁,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

剧中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每个角色都有着复杂的心理和动机,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最后,观看《纸牌屋》让我对现实世界的政治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

权力和成就是人们追逐的目标,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不论是利用他人、背叛朋友还是放弃原则,都成为实现梦想的手段。

当看到弗兰克·安德伍德一路爬升,不断践踏他人时,我深刻地意识到政治斗争是多么无情和残酷。

同时,我也思考了现实世界中政治角逐的种种问题,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如何在权力游戏中保持原则和道德。

总之,观看《纸牌屋》令我深陷其中。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塑造深入人心,并且引发了我对政治权力斗争的思考。

这部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现实中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

我相信,《纸牌屋》将继续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引发更多人对政治和权力的思考。

《纸牌屋》观后感 唯一留下的情绪似乎是更加愤世嫉俗

《纸牌屋》观后感 唯一留下的情绪似乎是更加愤世嫉俗

《纸牌屋》观后感唯一留下的情绪似乎是更加愤世嫉俗我们生活在一个反政治的时代,许多年轻人认为政治低俗,脏,腐败而且往往无用,而《纸牌屋》刻意迎合了这种虚无主义。

片中深谙华盛顿权力关系谱(白宫、国会、两党、媒介及场外的游说集团)的民主党党鞭安德伍德把政治操弄成了一盘中国象棋:一切手段是为了夺帅,一切棋子都可以拿来交易和出卖,年轻女记者和酗酒议员不过是卒子和马的区别,中美商贸关系则成了离间总统和国务卿的炮。

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现实政治暗黑的想象。

除了佐伊被推下铁轨嘟囔了一句“愚蠢婊子”,我们看完《纸牌屋》后,唯一留下的情绪似乎是更加愤世嫉俗。

有意的与现实政治重合更是带来令人惊奇的收视率,社交网站好评不断,名人推荐无数,甚至在中国也引发了一阵收视热潮。

严肃的好的影视作品永远是现实的回声。

美国的现实是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政治漠不关心,投票率不断降低;对应中国的现实则只是过了一把干瘾。

如果说抹了一把理想主义糖精的《新闻编辑室》在中国风行,是因为正切合了中国民众对媒体实行第三权力的饥渴,那《纸牌屋》无疑就是为同样饥渴的民主制度撒了一把盐。

安德伍德说:大家对民主的评价过高,我不经任何选举就当了副总统。

我们很感安慰。

好比一个患了痔疮的基佬安慰一个性无能的:你看,我也过不了性生活。

如何在那种脆弱的时刻反击、包抄,弄死那些试图打败你的人,这是安德伍德一刻不停思考的问题。

对付敌人,既然是敌人,那么用什么手段有什么区别?如果只是权谋,我们有更好的教材,《三国演义》滋养了我们整整几百年。

《纸牌屋》当然不止于此,通过警察局长抹掉议员(人大代表)的酗酒醉驾、招妓记录我们还司空见惯,真的至于副总统亲自动手谋杀一个记者吗?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我们能理解,着重表达“春药”便是媚俗了吧。

媚俗的电影不是不能满足于真实,媚俗的电影只是否认真实。

媚俗的电影只是太泛滥的正义和太泛滥的阴谋。

当然,这也不关这部《纸牌屋》什么事。

无可救药的迷茫,无以复加的媚俗,自鸣得意地背诵已变的琐碎空洞的真理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纸牌屋》观后感

《纸牌屋》观后感

《纸牌屋》观后感
《纸牌屋》观后感
家都明白我经常看韩剧的。

只是,最近《纸牌屋》这部电视剧貌似的确很火,大家都在谈论这个电视剧,听说奥巴马也在追这部电视剧。

刚考研复试通过的我没有理由拒绝它。

《纸牌屋》讲述了议员francis利用一切政治手腕不择手段获得政治利益的故事。

整个故情况节紧密气氛严肃,有性,有暴力。

就演员来说,每个绝对是出色无可挑剔的,气氛表现手法都很不错。

只是我不喜欢看这部电视剧。

可能之前大家对它的追捧之声太热烈了吧,看完之后我并没觉得这部剧有大家传说中的那么好,事实上就剧情来说,韩剧通常剧情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只是是韩剧被大家以讹传讹罢了。

昨天晚上我在六维空间下载了《大闹天宫》,果然不出我所料,《大闹天宫》果然是一部超狗血的电影——太符合中国电影的特点了。

中国电影一旦涉及到了古装,我就讨厌那种演员口吐傻Ⅹ台词,就想一个三岁小孩穿着西装给你大谈国际政治一样。

中国电影,中国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路的尽头好像不一定是光明。

《纸牌屋》观后感权力游戏的残酷

《纸牌屋》观后感权力游戏的残酷

《纸牌屋》观后感权力游戏的残酷最近我疯狂迷上了一部剧——《纸牌屋》,看完之后,那感受,就像是在权力的漩涡里狠狠打了几个滚儿。

这剧里的权力斗争,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就说主角弗兰克吧,他为了爬上权力的巅峰,那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找到对手的弱点,然后一击致命。

有一场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弗兰克想要推动一项法案的通过,但是遇到了重重阻碍。

他的对手们联合起来,试图把他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

这时候的弗兰克,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头估计早就盘算好了几百个主意。

他先是私下里拉拢了一些原本立场不坚定的议员,许给他们各种好处。

然后又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把自己的计划说得天花乱坠,试图赢得民众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弗兰克的眼神特别有戏。

有时候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绝对不会退缩。

有时候又充满了狡黠和算计,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毛。

还有他的笑容,那可不是一般的笑,那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好像在笑里藏着无数的阴谋。

再说他和妻子克莱尔之间的关系。

这两人在权力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并肩作战,但又各怀心思。

他们会在晚上关起门来,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那种默契,让人觉得他们是一对无坚不摧的搭档。

可有时候,又能从他们的眼神交流中看出一丝防备和怀疑。

有一次,克莱尔为了帮助弗兰克实现目标,不得不去和一个很难缠的对手谈判。

她穿着一身干练的套装,踩着高跟鞋,走进那个充满硝烟的会议室。

她的表情严肃,眼神坚定,一开口就气场十足。

可是对方也不是吃素的,言辞激烈,毫不退让。

克莱尔在这场谈判中,不断地调整策略,时而强硬,时而妥协,最终还是为弗兰克争取到了有利的条件。

还有那些围绕在弗兰克身边的配角们,一个个也都是心怀鬼胎。

比如那个道格,弗兰克的忠实助手,为了弗兰克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同时也在渴望着更多的权力和认可。

还有那个雷米,总是在弗兰克和其他势力之间游走,试图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常常会忍不住想,这权力的游戏到底有多残酷?为了权力,人们可以出卖灵魂,可以背叛朋友,可以不择手段。

《纸牌屋第三季》剧评观后感范文

《纸牌屋第三季》剧评观后感范文

《纸牌屋第三季》剧评观后感范文《纸牌屋第三季》剧评观后感范文纸牌屋演到第三季,似乎也到了一个很多人要发牢骚、弃剧的节点。

但我始终认为这部片子没有背离它的初衷——克莱尔和弗兰克的关系。

这种充满紧张关系的partnership再结合悬疑、惊悚元素的影片其实在芬奇的片子里很常见,美国丽人,社交网络,消失的爱人等等,不一而足。

主角最后会背叛/原谅TA的同伴/恋人吗?他们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这是纸牌屋或说芬奇许多电影情节向前开展的原力,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这一季纸牌屋到底为何花费大量时间展开许多看起来毫无必要的细节。

拜仁队长拉姆说过他和妻子的关系就像球队的队长和副队长。

这个比喻放在克莱尔和弗兰克身上也绝无违和。

比起惯常意义上的夫妻关系甚至爱情关系,安德伍德夫妇毋宁说更像一只球队,一只只有两个人的球队。

在球队一往无前节节胜利的时候他们可以恩爱有加、蜜里调油,当球队失败、坠至谷底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彼此心生不满、矛盾扩大;可假设是有外部攻击这个利益共同体,他们又能尽释前嫌、一致对外。

从第一季罗素死亡、克莱尔抛下旧情人回到弗兰克身边、到第二季克莱尔的日记和流产事件,再到第三季二人感情线和事业线的种种跌宕起伏,都在说明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互相保护、信赖和依靠的夫妻关系,如是就不会有克莱尔关于桥的比喻——和弗兰克结婚就像站在桥的边缘,不是跳下,也不是从上面下来,而是一直站在上面,面对这段关系里的紧张、危险、戏剧性和。

他们像一只球队一样注定有合作、有争斗、有支配、有服从、有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但如果把他们拆散——想想把罗本和里贝里、C罗和本泽马拆散的后果——战斗力只会大打折扣。

辛苦吗?很辛苦,但“绝不会无聊”。

这是为什么克莱尔没有选择亚当,而是始终会回到弗兰克身边的原因。

由此看,第三季绝非对前两季的颠覆,或者水准大打折扣的作品,相反是对母题——克莱尔和弗兰克的partnership——的回归,只不过在上面点缀了政治斗争和犯罪惊悚的元素罢了(这么看反而是剧情最为刺激的第二季稍微偏离了这一核心)。

《纸牌屋》读后感_《纸牌屋》读书心得五篇

《纸牌屋》读后感_《纸牌屋》读书心得五篇

《纸牌屋》读后感_《纸牌屋》读书心得五篇主要讲述了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弗兰西斯安德伍德在晋升为国务卿的希望破灭后,报复那些背叛他的人报复的故事。

关于《纸牌屋》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纸牌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纸牌屋读后感(一)据说,王岐山和奥巴马是《纸牌屋》的粉丝。

无疑,让这部作品更加令人好奇和向往了。

《纸牌屋》电视剧看到玛蒂和厄克特上床那一集,往后我就不看了,女人的愤世嫉俗和单纯让我无法接受男主角这么快就沦陷在女色中,看不出是爱情,或者直接承认我根本看不懂这部号称王岐山极力推荐的优秀政治作品。

艺术,勾起我的征服欲,从来就不是半途而废的人,那就从书开始吧。

该书的故事发生在英国威斯敏斯特,讲述了党鞭长弗兰西斯.厄克特在亨利.科林格里奇晋升为新首相并未兑现晋升内阁成员的诺言,转而织就一张阴谋大网复仇的故事。

如大部分英美文学一样,腹黑男主角一步步成为权力大海的弄潮儿,如愿当上了新首相。

断断续续三个半天看完,结局让我振奋和震惊。

我以为厄克特发现玛蒂.斯托林已经知晓他的阴谋手脚,会用爱情逼她牺牲和闭嘴。

但我忘了,他们是高效的一群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俯视绝大部分人,不必遮遮掩掩,情节紧凑高效推进,一如角色做事风格高效推进,没有任何多余的插曲和口水式对白。

作者快速而不失细致地讲了一个好故事。

结尾,他在巨声嘶鸣后把她从天台摔了下去,他的决定明白迅速不拖泥带水。

在权力和情欲之间,选择游刃有余,冷静得可怕,睿智得可敬。

如译者何雨咖所疑,当他站在首相办公室遥望窗外大街和泰晤士河,他痛苦吗?仅仅是露水情缘不值念想吗?我想权力的游戏让人沉迷不可自拔,但总有某个时刻让他想起哪怕一下下吧。

在追逐权力面前,友谊、爱情固然珍贵,对比权力的光芒,它们太黯淡了,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作为附庸而牺牲。

我的震惊让我反观自己的幼稚,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为了权力上演一个个血腥的故事不可胜数,而这也只是惊鸿一瞥吧。

明白了故事构架,大致了解了人物关系和性格。

纸牌屋阴谋观后感

纸牌屋阴谋观后感

纸牌屋阴谋观后感最近我追完了《纸牌屋》这部剧,整个人都被它里面的各种阴谋给震住了!这哪里是政治剧啊,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阴谋教科书”。

剧里的弗兰克和克莱尔两口子,为了权力那可真是不择手段。

就说弗兰克为了当上总统,一步步精心设计的那些局,真的让人后背发凉。

他表面上跟这个称兄道弟,跟那个姐妹情深的,背地里不知道捅了多少刀子。

每次看到他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我就知道有人要倒霉了。

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弗兰克想要推动一项法案的通过,但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极其阴险的招儿。

他先是故意放出一些假消息,让反对他的那些人放松警惕。

然后呢,又在关键时刻拉拢了一些原本中立的人物,给他们许以各种好处。

这还不算完,他还安排人去挖那些反对者的黑料,威胁他们改变立场。

就拿其中一个议员来说吧,原本他是坚决反对这项法案的,态度那叫一个强硬。

弗兰克先是派自己的心腹去跟他套近乎,了解他的喜好和弱点。

发现这个议员特别在意自己在选区的支持率,而且他的儿子好像在生意上有点不太干净的事儿。

然后,弗兰克就抓住了这一点。

先是在媒体上放出一些对这个议员不利的风声,让他感到紧张。

接着,亲自找到他,一脸“诚恳”地说可以帮他解决这些麻烦,只要他改变立场支持法案。

那个议员一开始还硬撑着,但是架不住弗兰克这边又是施压,又是利诱。

最后,只能乖乖就范。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这心思得有多深,手段得有多狠,才能想出这么一套连环计来啊!而且弗兰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那叫一个面不改色心不跳,好像一切都理所应当似的。

还有克莱尔,这个女人也不简单。

她为了丈夫的政治前途,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有一次,她为了获取一个重要人物的支持,亲自去跟人家谈判。

那个场面,真的是充满了火药味。

克莱尔穿着一身干练的套装,眼神坚定,但是语气却又柔中带刚。

她先是跟对方细数合作的好处,见对方不为所动,又巧妙地提到了对方的一些把柄。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那威胁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牌屋观后感
本来对美剧并不感兴趣,《纸牌屋》可以说是我完整看完的第一部美剧吧,但长长的两季二十六集几天就看完了,确实是好看,流畅的情节、精彩的演绎、巧妙的伏笔、迎合大众对政治好奇心理的剧情,无疑是制作精良、叫座又叫好的一部美剧。

同时,该剧网络公司制作电视剧、大数据、美国政治阴谋、神奇的爱情等等元素引爆了无数的话题。

看完这部剧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个试验,这是一个对美国政治民主制度的试验!它把一群道德败坏、权欲熏心的人放在真实模拟的制度之下,去试验美国这套民主制度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发挥约束权力、保护公民和国家权益的功能。

以弗兰克为首的一群政客则是这套制度的挑战者,弗兰克们用尽一切手段去冲击那些伟大先贤建立起来的制度。

这场试验设置在华盛顿特区,更细一点就是白宫、国会和弗兰克的家,这三个地方构成了故事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利益各方相互斗争制衡,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里你要不就是狩猎的人,要不就成为猎物。

那些表面西装革履的政客似乎是在为民请命实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梦想。

弗兰克为了使总统受到弹劾不惜暗中搞砸与中国的关系,不顾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利益;佐伊为了“上位”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与弗兰克狼狈为奸;克莱尔为了她的防性侵法案不惜牺牲梅根,让她在社会舆论在压力下精神崩溃。

这里没有道德的约束只有无尽的欲望,这就给我们制度的设计者出了一个难题,当道德无法发挥约束作用时怎样运用制度规则来限制人类的欲望。

先看看我们的挑战者弗兰克,弗兰克担任民主党众议院党鞭一职,党鞭在党内地位非常高,仅在党魁下,负责监督和劝说党内议员在投票时投下符合党利益的一票。

弗兰克第一季用了十三集的时间当上了副总统,在第二季又用了十三集当上了总统,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和能力。

他利用佐伊、利用罗素、利用道格、甚至利用他的妻子,无所不用其极,只为满足他对权力的渴望,在他眼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他可以在为了让法案通过而用强制力量把反对党议员抬进议会投票,为掩饰自己的丑行亲手把佐伊推进地铁,让国务卿下台,让副总统辞职。

他虚伪、冷血、无情、卑鄙,不断和别人进行利益的交换,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美国的民主制度。

副总统本来毫无实权,但在他任上却玩得风生水起。

在接受司法部的调查时巧妙地躲开并把总统拉下水。

弗兰克在政坛上把人性的阴暗面充分地放大表现出来,把手段玩到极致,可是他真的就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了吗?
当然不是,就算弗兰克再怎样折腾他仍然无法挣脱权力的囚笼。

首先,我们在纸牌屋中可以看到弗兰克一直在白宫和议会折腾却从没有涉及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是三权分立中的一极,他的大法官是终身制,一旦上任就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包括总统。

在剧中就算弗兰克在议会中通过教育法案,但是最高法院一旦判其违宪也就失效。

在这种权利相互制衡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只手遮天。

可能我们总是指责这种制度会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降低行政效率,可是稳打稳扎总比盲目冒进好,毕竟一个国家那么大,哪怕走错一小步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美国这种制度下,就算出现弗兰克这种人,但对整过美国来说并没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没有给人民带来可怕的灾难,也没有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其次,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就算弗兰克的权力多大,但是他所用的每一分钱都需要通过国会的批准。

作为一个世界第一强国的最高层他家里不算豪华,只是普通的美国小别墅,配一个保镖一辆车,家里居然没有保姆,平时也会到“苍蝇饭馆”吃吃牛肋。

克莱尔为了几十万美元的净水设备居然要绞尽脑汁,可见在制度的约
束下,他们的钱袋子勒的紧紧的。

如果在中国那应该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

再者,美国政治是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尽管他们的理念大部分趋同,但因为所代表的人群不同,在一些方面仍会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宗教、移民、教育、堕胎等问题。

两党之间政见的不合必定会相互制约,使到最后的结果是各利益方的合力造成的。

在剧中,即使是弗兰克那样手眼通天的人物在通过一些法案时仍要和各方妥协和谈判。

在美国这样的制度下,就算弗兰克这等卑劣的人身居高位,他也只能在笼子里活动。

这场试验无疑是对美国民主制度得考验,值得可喜的是它通过了考验。

在此我不得不佩服设计这套制度的那些开国元勋和后来不断让这套制度完善的美国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