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合集下载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主要介绍了以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等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要求了解这些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地球环境是一个由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和生物等圈层组成的多介质体系,建立描述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弄清化学污染物在这些介质中的浓度、持久性、反应活性以及分配的倾向,是研究污染物转归与效应的重要内容。

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过程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水/气界面的物质传输:主要研究污染物从水中的挥发、大气复氧以及污染物在水体表面微层的富集行为。

(2)土壤/大气界面的物质传输:主要研究污染物从土壤的挥发和干、湿沉降污染物由大气向土壤的传输两部分。

(3)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在多介质环境问题研究中,水/沉积物界面是比水/气界面更为复杂的界面,它是水体中水相与沉积物相之间的转换区,是底栖生物栖息的地带。

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不仅涉及污染物的传输,而且还涉及水和沉积物本身的传输。

因此,污染物在该区域的积累和传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行为。

概括说来,水/沉积物界面的化学物质传输是通过沉降、扩散、弥散、吸附、解吸、化学反应和底栖生物的作用等过程完成的。

第一节重金属元素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且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元素在环境污染领域中其概念与范围并不是很严格。

一般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钡、锑等,从毒性这一角度通常把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体内的许多器官产
生影响 。
2020/10/27
砷 中 毒 肾 病
砷中毒皮肤组织增殖细胞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大量的有机化学品以各种形式进入 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效应,直接 或间接地危及人体健康。其中以对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难降解的、 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的环境行 为最受人们关注。
2020/10/27
பைடு நூலகம்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被某些细菌
降解而转化为甲烷和汞。也可将Hg2+还 原为金属汞。
CH3Hg+ +2H
Hg+CH4+H+
HgCl2+2H
Hg+2HCl
2020/10/27
4、汞的生物效应
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 合,如-COOH、 - NH2、 - SH、 - C S - C - 、 - OH等。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 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 分解半衰期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 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2020/10/27
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
卤代烃的转化
对流层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
2020/10/27
平流层
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
多氯联苯(PCBs)
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多氯联苯是一组由 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 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 烃类化合物。
由于PCBs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 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 )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 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有机氯 化合物。他们是两个系列的多氯 化物。其结构式为: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引言污染物是指那些不断通过人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

典型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中的农药等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和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环境圈层中的转归和效应。

大气中的典型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石油等燃烧过程,通过大气向土壤和水体传播。

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易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等强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此外,二氧化硫还参与臭氧和颗粒物的生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大气和水质均有影响。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形成臭氧,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

此外,氮氧化物还是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水华的产生,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

重金属如铅、镉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

它们在水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蓄积性,易被生物富集,加重水体污染。

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包括各类化学品,如农药、兽药和工业化学品等。

这些有机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危害较大,有些有机物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在水体中转移速度较慢,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引起食物链中毒现象。

土壤中的典型污染物农药农药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农田施用。

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易残留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和河流中造成污染。

农药对土壤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总结与展望不同环境圈层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转归和效应,但它们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以上是关于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最新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课件ppt

最新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课件ppt
2
2.多氯联苯(PCBs)
(1)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 PCBs是一组由二个以上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
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共有209个异构体。
3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POPs公约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通 过,至今已有151个国家签署、83个国家批准。
• 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PCBs从大气向水体或土壤的转移。 • 气态和吸附态的PCBs都可以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或雨
水淋洗到达地球表面。
16
② PCBs在土壤中的迁移
❖土壤中PCBs的来源
– 主要来源于颗粒沉降; – 有少量来源于污泥作肥料,填埋场的渗漏以及在农药配
方中使用的PCBs等。 – 土壤中的PCBs含量一般比上面的空气中含量高出10
停产,到80年代初国内基本已停止生产PCBs,估计历年 累计产量近万吨。
10
(2) PCBs的来源与分布
②分布
❖PCBs在环境样品中广泛分布。 ❖PCBs由于挥发性低的,辛醇/水分配系数高, 在大
气和水中含量较低。
–大气中小于10ng/L, 水中小于2ng/L 。
❖PCBs易被颗粒物所吸附,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 积物中,PCBs含量可高达2000-5000μg/kg。
• 其余的大部分则通过下列途径进入环境
– 随工业废水进入河流和沿岸水体; – 从密封系统渗漏或在垃圾场堆放; –在使用和处理(焚化含PCBs的物质)过程中,
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 泊和海洋。
13
(3) 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①概况 ❖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成为沉积物。 ❖近年来PCBs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一、引言污染物的释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各种污染物经过排放后会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圈层,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转移和效应,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二、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大气是典型污染物传播的重要介质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等问题。

三、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水体是另一个容易受到污染物侵袭的环境圈层,水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损害水生态系统,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

四、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土壤是污染物的另一主要殖身之所,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等会经过降解或迁移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转移至水体和植物中造成进一步危害。

五、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部分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向上转移,最终积累到高级食物链中,造成食物链中生物的富集,例如水中生物体内富集的汞会对食肉动物和人类造成毒害。

六、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综合而复杂的,除了直接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外,还可能破坏物种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七、应对污染物的措施为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这包括加强污染源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等举措,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八、结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传播和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应对污染物,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NSAttributedString以上是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概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二、填空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3、无机砷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OH-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的甲基氧化(ω氧化)、β氧化、芳香环的氧化降解和脱磺化。

6、水中PCBs浓度为10-100ug/L时,便会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浓度为0.1-1.0ug/L时,会引起光合作用减少。

7、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三、多项选择1、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 D 。

A、联苯B、四氯联苯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2、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A、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C、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3、氟利昂主要来源于ABCD 。

A、制冷剂B、飞机推动剂C、塑料发泡剂D、火山爆发四、简答题1.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2.为什么Hg2+能在人体内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3.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4.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5.根据多环芳烃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多环芳烃产生与污染的来源有哪些?6.试述PCDD是一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砷在环境中转化模式
砷污染与健康—地方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原生地质 原因或其它非人为因素引起的 环境中砷含量较高,居民长期 摄入少量砷而引起的砷中毒。
1)饮水型砷中毒 2)燃煤型砷中毒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与蛋白质结合,抑制线粒体的呼 吸作用等,同时还引起染色体及器官的异常。
6.2有机污染物
砷在生物体中的分布
植物体中的砷主要来自土壤和水体。陆生植物的砷 含量多数少于1ppm(干重),而海洋植物和海藻则 要比陆生植物明显偏高。不同地域的植物砷含量可 以相差很大。但最近也有研究者发现某些特殊植物 中的砷含量可以高达数千ppm。 动物体中的砷含量与其生活环境紧密相关。 通常海洋动物体中的砷含量高于陆地或淡水动物体 的含量。 正常人体内砷的平均浓度为5ppb,但也有资料认为 是0.1ppb。
汞与人类健康
美国的研究指出,十二分之一或将近5百万名妇女体内 的汞含量高于安全标准,每年可能有高达30万名新生 儿因为汞污染其智力和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而在全球, 这一数据可能高达千百万。
水俣病事件
时间地点:1953年日本九 州水俣 原因:食用含有甲基汞的 鱼 汞污染和汞中毒是一个久 远而现实的问题。鉴于此, WHO及各国政府将其列 为首先考虑的环境污染物.
假单胞菌属能够降解甲基汞,也可以将Hg2 + 还原 为金属汞。
汞在环境中的循环
6.1.2 砷—砷在环境中的分布
砷的来源:
据估计每年由自然原因释放的砷约为8×106千克,而由人为 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砷则高达24×106千克
自然来源
岩石矿物
土壤的风化 人为来源
火山喷发
温泉
工业生产:冶炼、制药 化石燃料和薪材燃烧 农药使用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精品PPT课件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精品PPT课件
倍以上。
❖土壤中PCBs的损失
– 生物降解和可逆吸附都不能造成PCBs的明显减少, – 挥发过程是引起PCBs损失的主要途径。
• PCBs的挥发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土壤中粘土 含量和联苯氯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17
③PCBs在水体中的迁移
❖水体中PCBs的来源
– 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和随工业、城市废水向河、 湖、沿岸水体的排放等方式进入水体。
– Poster等人研究表明: 雨水中只有9% 的PCBs 处于真正溶解状态,80%是束缚在亚微粒上的 吸附态。
15
① 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
❖大气中PCBs的损失途径
– 直接光解和与OH、NO3 等自由基及O3 作用。
• 全世界每年约有0.6%的PCBs由于OH 基反应而消失。
– 雨水冲洗和干、湿沉降。
❖水体中PCBs的存在形态
– 除小部分溶解外,大部分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最终沉降到底泥。
– 底泥中的PCBs含量一般要较上面的水体高 1~2数量级。
• 它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 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
•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 议批准公约;
• 2004年8月13日,我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 接受、核准和加入书。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根据公约规定,缔约方须在公约对缔约方 生效当日起计的两年内制定国家实施方案 并尽快组织实施。
• 我国需要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
– 禁止和消除有意生产的POPs的生产和使用, 并严格控制其出口;
– 促进包括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应用; – 查明并以安全、有效和对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O As O O-
O
1-砷-3-磷酸甘油酯
因为它的性质与磷相似,所以砷会干扰某些有磷参 与的生化反应。
磷参与重要产能物质ATP的生物化学合成。
ATP生成的关键步骤是用3-磷酸甘油醛进行,1,3-二 磷酸甘油酯的酶的合成。
高浓度的砷化物会使蛋白质凝固,可能是因为砷与 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反应。 对砷常用的解毒剂是含有巯基基团并能与砷酸根结 合的化合物。如BAL(2,3-二巯基丙醇),可从蛋白质 中去除砷酸根,并恢复正常的酶功能。
二、砷
1、来源 ① 自然存在的矿物 ② 工业排放 ③ 农业使用砷酸铅、砷酸钙
2、环境中As的迁移转化 在一般的pH和Ea范围内,As主要以+3,+5存在。 水溶性部分:AsO43-、HAsO42-、H2AsO4-、AsO33-、 H2AsO3-只占5~10%。 因为: A. 水溶性As易与土壤中Fe3+、Al3+、Ca2+、Mg2+ 等离子生成难溶性砷化物(与PO43-相似)。 B. 土壤中As大部分与土壤胶体相结合,呈吸附 状态,且吸附牢固,呈现为AsO43-、AsO33-阴 离子。
(5)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和意外事故引起食品污染。
国际对POPs的控制:禁止和限制生产、使用、进出口、人为源排放,管理好含有POPs废 弃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因此 能够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大范围、长时间的危害,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破 坏生殖和免疫系统,并诱发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为解决持久性污染物这一全球性 问题,2001年5月22日国际社会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公约。
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
,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又沉降下来, 然后又在某些条件下挥发。这样的挥发和沉 降重复多次就可以导致POPs分散到地球上各个地方。因为,这种性质POPs容易 从比较暖和的地方迁移到比较冷的地方,象北极圈这种远离污染源的地方都发现 了POPs污染。
• 砷甲基化机制:
重要前提是: As(Ⅵ)还原为As(Ⅲ)
As的生物化学效应 A、高浓度砷化物使蛋白质凝固。可能是As与蛋白 质中的二巯键反应。因此对As常用的解毒剂是含有 巯基基团并能与砷酸根结合的化合物,如BAL (2,3-二巯基丙醇),可以从蛋白质中去除砷酸根, 并恢复正常的酶功能。 B、与辅酶络合
2007年4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国家实施计
划》,标志着我国的履行工作将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据了解,在2015年前,我国 将重点完善实现履约目标的政策法规,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分阶段、分区域和分 行业的战略采取相应行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清单;加强各类PO Ps削减、淘汰和控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采取必要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以
各种形态汞在水中稳定范围
2、汞的甲基化 在天然环境中某些无机形态的金属元素能转化为有机金属 化合物,其中主要过程为环境甲基化,又叫生物甲基化。 甲基钴氨素是金属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的重要生物来源。 CH3CoB12 + Hg2+ + H2O → H2OCoB12+ CH3Hg+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 水合钴氨素(H2OCoB12) 被辅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 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 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钴上 取得二个电子,以CH3-与钴结 合,完成了甲基钴氨素的再 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 行。
POPs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二恶英类物质
中最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
合物之一, 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pg , 二恶英 中的2,3,7,8-TCDD只需几十皮克就足以使豚鼠毙命,连续数天施以每公 斤体重若干皮克的喂量能使孕猴流产。POPs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 应, POPs也可以通过生物链逐渐积聚成高浓度,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POPs) 指的是指能够长距离迁移并持久 存在于环境中, 具有很长的半衰期, 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 半挥发性和 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 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一般可以将POPs的性质简单概括如下: 1高毒性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 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
一、汞 1、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来源与分布 汞在自然界的浓度不大,但分布很广。主要开采 应用后绝大部分以三废形式进入环境。 迁移转化 与其他金属相比,汞的重要特点时能以零价的形 式存在于大气、土壤和天然水中,这是因为汞具有 很高的电离势,故转化为离子的倾向小于其他金属。
砷是植物中强烈吸收积累的元素。
问题:做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在施用相同的 Na3AsO4的情况下,为什么水稻糙米中的含砷量高于 小麦中? 考虑因素:作物种类;土壤条件(淹水),Eh;砷形态
3、As的危害 • As(Ⅲ)的毒性是As(Ⅵ)的60倍。前者可以与蛋白质 中巯基(R-SH)作用。 • 砷的甲基化转化为三甲基砷。
土壤中溶解态、难溶态及吸附态砷之间相对含量与土壤Eh、 pH密切相关:pH上升,Eh下降,可提高As的溶解性。 原因: ① pH上升,土壤胶体上的正电荷下降,对As的吸附量 下降,可溶性As含量升高; ② Ea下降,砷酸还原为亚砷酸 H3AsO4 + 2H+ + 2e → H3AsO3 + H2O AsO43-吸附交换能力大于 AsO33-,所以As吸附量下降, 可溶性As含量上升。 另外,土壤Ea下降,除直接将+5价As还原为+3外,还 会使砷酸铁以及其它形式与砷酸盐相结合的 Fe3+还原为比较 容易溶解的Fe2+形式,因此可溶性As含量与Eh呈明显负相 关。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土壤中含硫量较高时,在还原条件 下,可生成稳定难溶的As2S3。
最有效的方式,预防、削减和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同时,结合环境监测预警
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建设,完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体系,加强履约监督和评估能 力,定期评估和检查履约成效。
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1个部门编制的《中国
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 根据《计划》,在2015年前,我国将一共投入340亿元来支持五大领域的17项 活动。其优先领域包括制定和完善履行公约所需的政策法规、加强机构建设; 引进和开发替代品、替代技术,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废物处置技术 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控制重点行业二恶英排 放;消除氯丹、灭蚁灵和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调查和确认无意产生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排放清单、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和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清单;建 立资金机制以保障各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展项目示范和全面推广;加强能力 建设,建立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长效机制。
C、抑制ATP合成。As的性质与P相似,可以干扰由 3-磷酸甘油醛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酯酶的生成。
CHOPO32H C C OH O
CHOPO32-

磷酸酶
C OH C O
加成过程 导致ATP生成
H
3-磷酸甘油醛
C OH
OPO32CHOPO32-
无酶的自发水解过程 无ATP生成
砷酸盐(AsO3-)
在S2-或H2S存在下,甲基汞离子转化为二甲基汞。 2CH3Hg++S2- → (CH3Hg)2S (CH3Hg)2S → (CH3)2Hg + HgS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以被假单胞菌属细菌降解而转 化为甲烷和汞。也可将Hg2+还原为金属汞。 CH3Hg++2H → Hg+CH4+H+ HgCl2+2H → Hg+2HCl 汞在环境中的循环如下图所示:
因此,含As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主要积累与土 壤表层,很难向下迁移。
土壤的Eh降低,pH值升高,砷的溶解度增大。这是
由于Eh降低,AsO43-逐渐被还原为AsO33-,溶解度
增大。同时pH值升高,土壤胶体所带的正电荷减 少,对砷的吸附能力降低,所以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 物的砷含量也较高。
砷在环境中的转移模式如下:
一般有机汞的挥发性大于无机汞,有机汞中又以甲 基汞和苯基汞的挥发性最大。无机汞中以碘化汞挥发性 最大,硫化汞最小。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 底沉积层。
汞在环境中的迁移、 转化与环境(特别是 水环境)的电位和pH 值有关。从图可以看 出,液态汞和某些无 机汞化合物,在较宽 的pH和电位条件下, 是稳定的。
第二类——工业化学品: 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六氯苯(HCB)。 (1)多氯联苯PCBs:用作电器设备
如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和荧光照明整流以及油漆和塑料中,是一种热交流介质
(2)六氯苯HCB:化工生产的中间体
第三类——生产中的副产品:二恶英和呋喃,其来源:
(1)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 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及释放PCBs。 (2)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农药和菌螨酚。 (3)氯碱工业。 (4)纸浆漂白。
一般可以将POPs的性质简单概括如下: 2持久性 POPs物质具有抗光解性、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 例如, 二恶英 系列物质其在气相中的半衰期为8~400天, 水相中为 166天到2119年,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17年到273 年。
一般可以将POPs的性质简单概括如下:
3积聚性
POPs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 其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