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分析PPT
合集下载
19《苏州园林》课件(共24张PPT)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做出限制。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这些词语都体现了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写法探究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
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 木…”;
3.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 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品味鉴赏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 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 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 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 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 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 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 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说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9 苏州园林 课件(共29张PPT)

• 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 宅相比; 更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 对称的特点。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2.作比较:
•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 着眼于画意。
苏州园林
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 《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 《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一幅完美的图画
怎样介绍苏州园林之美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 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 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 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 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 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 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 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 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 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主 要 次 要
——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1.分类别: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2.作比较:
•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 着眼于画意。
苏州园林
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 《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 《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乏那般细细微微 采千块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一片迷蒙的吴门烟水 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一幅完美的图画
怎样介绍苏州园林之美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 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 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 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 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 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 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 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 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 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主 要 次 要
——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
• 1.分类别:
《苏州园林》ppt课件

再读课文,思考:
1、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设计理念)的句 子? 3、第二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4、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准确而形象的点出了苏州园林在 我国园林中的代表性地位。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 《稻草人》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 里。
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 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 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 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 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 然流露和生动描写。
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用:“一百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 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数量之多。
说明方法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对称性与其他建筑的对称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具有充 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说明方法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 特征。
叁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 你身边的一种事物。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 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 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 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 设计者、匠师们的别具匠心 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19张ppt)

⑶映衬: 映照,衬托。
⑷重峦叠嶂: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⑸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⑹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⑺景致: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⑻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⑼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 否适当。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对艺术品感受理解,并在欣赏中做出评判。 鉴赏 2、突兀的样子。嶙峋 3、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镂空 4、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这里是考
品
伍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与“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说表达效 果为何不相同,并请从课文中 再找出三个同样的例子。
应用迁移
故宫
输入标题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从以下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
1.倘若聘请你为学校的园林设计,你将会 如何设计,让同学们也有“如在画图中” 的感受?
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 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 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白 宗华)。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的、 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 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叶 圣
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陶
合作探究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3.课文多段的段首句是对本段内 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析
品 壹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重峦叠嶂: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⑸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⑹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⑺景致: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⑻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⑼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 否适当。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1、对艺术品感受理解,并在欣赏中做出评判。 鉴赏 2、突兀的样子。嶙峋 3、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镂空 4、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这里是考
品
伍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与“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说表达效 果为何不相同,并请从课文中 再找出三个同样的例子。
应用迁移
故宫
输入标题
A designer can use default text to simulate what text would look like.
从以下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
1.倘若聘请你为学校的园林设计,你将会 如何设计,让同学们也有“如在画图中” 的感受?
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 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 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白 宗华)。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的、 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 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叶 圣
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陶
合作探究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四个讲究、三个细节
3.课文多段的段首句是对本段内 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析
品 壹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苏州园林课件ppt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苏州园林保护 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PART 06
苏州园林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REPORTING
苏州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城市绿肺
01
苏州园林作为城市中的绿洲,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
音,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文化传承
02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髓,应将其视
建筑
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古典园林 为主,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具有精致、典雅的特点。
建筑布局
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既注重整体效果,又
兼顾细节处理。
建筑装饰
苏州园林的建筑装饰精美绝伦, 多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如木雕
、砖雕、石雕等。
植物
1 2 3
植物种类
苏州园林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花卉、树木 、竹类等,搭配在一起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
装饰作用
苏州园林的装饰元素不 仅起到美化的作用,还 具有文化象征和寓意的 作用,体现了园主的思 想和文化追求。
PART 04
苏州园林的游览与体验
REPORTING
园林游览路线规划
制定游览计划
提前制定游览路线计划,明确游览的主要景点和顺序。
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游览时间,合理安排每个景点的游览时 间,避免时间不足或浪费。
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层次感,通 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和搭配,营造出四季有景的效 果。
植物寓意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还寓意着各种文化内涵和象 征意义,如梅花寓意着பைடு நூலகம்韧不拔,竹子寓意着高 风亮节。
水景
水体形态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2张PPT)

说明语言
•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 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咫尺乾坤 中式美学 自然和谐 完美画境
2023.11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
•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 现代作家、教育家、语言艺术家 • 代表作:《稻草人》、《倪焕之》 •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言 • 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说明方法
•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 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分类别:将苏州园林内的池沼分成宽敞和狭窄两种,清晰地说明了不同的池沼不 同的安排,体现了自然之趣。
•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 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引资料、举例子: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
“几乎”表示接近,使说明符合事实, 语言准确严密。
三 鉴 探园异同
中 式
自然式
法国凡尔赛宫
西 亚
十字形
苏州拙政园
欧 洲 园 林
几何式
伊朗波斯花园 北京颐和园
1. 说明对象 苏州园林
总结
2. 对象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说明方法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摹状貌 引资料 举例子
•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 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打比方、作比较。把对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把苏州园林比作美术画,形象生 动地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19. 苏州园林》 课件(共47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课后作业
仿照本课,写一篇说明文介绍北 方园林,不少于600字。
同学们下课
叶圣陶
整体 逻 辑 顺 序
部分
整体感知
下列图片哪些是苏州园林,哪些不是?说一说你的依据。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 这种写法的好处。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 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 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 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
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作品 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 精练,被称为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 英雄的石像》等 。
写作背景
1979 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 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序文 。叶圣陶 22 岁前一 直生活在苏州,常与好友游苏州园林,对其情趣和特征 有深刻体会,写序文时还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 州园林》一书 。序文完成后交给香港出版社,但图片 册未出版 。后来《百科知识》编辑部得知叶老有此文 ,便要求先发表,于是该序文发表于《百科知识》1979 年第 4 期 。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 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 ,并将原题 “拙政诸园寄深眷 —— 谈苏州园林” 改 为 “苏州园林”。
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 共同点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整体感知
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 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 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 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特点
定义与特点
苏州园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唐宋时期,苏州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私家园林开始大量出现。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园林作品。
历史背景
发展
起源
主要分布在苏州古城区内,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城内园林
城郊园林
中庸之道
园林建筑按照轴线布局,主次分明,彰显儒家尊卑有序的观念。
尊卑有序
儒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苏州园林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将自然元素融入园林设计。
崇尚自然
儒家文化影响
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美,模仿山水风光,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苏州园林设计中注重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不过度干预。
精巧细致
苏州园林建筑色彩以淡雅为主,白墙黛瓦、绿树红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色彩淡雅
建筑风格与特色
园林布局与构造
山水布局
苏州园林布局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假山、水池、亭台、廊榭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自然山水的意境。
空间层次
苏州园林构造注重空间层次的变化,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网师园
代表性建筑解析
03
CHAPTER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植物种类与特点
如香樟、广玉兰等,营造园林四季常青的景象。
如银杏、枫香等,丰富季相变化,增添秋意。
如桂花、海棠等,提供丰富的色彩和香气,增强景观层次感。
如毛竹、刚竹等,形成独特的竹林景观,增添文化气息。
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
花灌木
竹类
定义与特点
苏州园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唐宋时期,苏州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私家园林开始大量出现。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园林作品。
历史背景
发展
起源
主要分布在苏州古城区内,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城内园林
城郊园林
中庸之道
园林建筑按照轴线布局,主次分明,彰显儒家尊卑有序的观念。
尊卑有序
儒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苏州园林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将自然元素融入园林设计。
崇尚自然
儒家文化影响
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美,模仿山水风光,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苏州园林设计中注重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不过度干预。
精巧细致
苏州园林建筑色彩以淡雅为主,白墙黛瓦、绿树红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色彩淡雅
建筑风格与特色
园林布局与构造
山水布局
苏州园林布局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假山、水池、亭台、廊榭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自然山水的意境。
空间层次
苏州园林构造注重空间层次的变化,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网师园
代表性建筑解析
03
CHAPTER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植物种类与特点
如香樟、广玉兰等,营造园林四季常青的景象。
如银杏、枫香等,丰富季相变化,增添秋意。
如桂花、海棠等,提供丰富的色彩和香气,增强景观层次感。
如毛竹、刚竹等,形成独特的竹林景观,增添文化气息。
常绿乔木
落叶乔木
花灌木
竹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概况
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 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 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 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 “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 “望若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 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 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 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 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嘉靖十二 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 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
5
拙政园空间整体布局
因为拙政园相对于其园的园,如:网师园、留园、 沧浪亭、狮子林等,面积大很多,但是拙政园并没有因 为其面积大而显得单调空旷;相反,园内通过整体空间 的划分而显得大而有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分为了三部 分,分别是:东园、中园、西园。左图我们可以看到拙政园中园 园区分为了五个景区:枇杷园景区、 远香堂景区、小飞虹景区、见山楼景 区、一池三山景区,每个景区都有自 己的建筑主体与鲜明的庭院主题
的研究方法对拙政园进行分析,研究拙政园和谐的空间布局,丰富的
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富的视觉变化,从而归纳出江南私家园林营造的
潜在规律,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
目录
1 苏州园林简介 2
拙政园概况
3 拙政园空间整体布局
4 拙政园空间布局分割方法 5 拙政园视觉分析
3
苏州园林简介
•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 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 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 处,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苏州 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 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 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 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 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 4
霜亭作为绣绮亭的对景、雪香云蔚亭的辅 景而存在,其主要观赏对象为梧竹幽居和绿漪亭, 视距分别约为 20m 和 30m;其距远香堂和倚玉轩 较远,不在佳观赏视距内,这是为了诱导游人前 往主景区雪香云蔚亭。
荷风四面亭位于湖心岛的山脚,四面通透, 三面临水,与周围各建筑均有视线 上的联系,承 接各个建筑,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赏景点。
8
THANKS
9
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7
拙政园视觉分析
远香堂为拙政园主建筑,与雪香云蔚亭相对, 站在远香堂月台视觉是完全打开,恰能收进一池 三山的景色。
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的最高点,也是全 园景观围绕中心,它的视觉也是比较开阔,能看 到大部分中园园区的景观。
梧竹幽居四面用圆洞门进出,四面皆景。 西望,可见一副景象构图,与别有洞天构成长达 1000m的透景线。
人雅士喜欢追求隐居安乐为主的 生活,因此从江南私家园林的布局上 也能体现出这特点,园内拥有各个独 立空间,或静观或游赏,移步换景都 有特定的内容,不厌其烦。
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出拙政园在空间整体布局上,有南北和东西两条主轴
线,但是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立空间
系统的层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称构图,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
浅析苏州园林空间布局
————以拙政园为例
01310824X06 13GB环艺4班
毛青青
1
提纲
•
本文将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分析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而且
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拙政园的建园风格,构
园要素,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极具特色。本文通过资料查阅、实地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