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赏析《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色横侵蘸晕霞。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前言】《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十一月。

上片,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

下片,是作者对梦到故乡的具体描写。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是写实之作。

【注释】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沙”或作“纱”,亦作“浣纱溪”。

双调42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上片三句皆平韵,下片三句有两句平韵。

②横侵:纵横扩展。

③蘸(zhàn):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

④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

⑤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

⑥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

⑦尚:尚有。

⑧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

⑨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翻译】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

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

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赏析】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

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

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

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精选八篇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精选八篇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精选八篇篇1:《浣溪沙》晏殊诗词赏析《浣溪沙》晏殊诗词赏析浣溪沙晏殊北宋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中。

秦观浣溪沙古诗赏析

秦观浣溪沙古诗赏析

一、《》全诗及注解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

清寒:阴天,有些冷。

晓阴:早晨天阴着。

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幽:意境悠远。

自在:自由自在。

丝雨:细雨。

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单独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似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二、《浣溪沙》全诗赏析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

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气氛,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

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苏轼《浣溪沙》翻译赏析1浣溪沙作者: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潇潇一作:萧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本文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有缘人为大伙儿分享的3篇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注释:篇一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⑴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⑴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⑴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⑴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作者介绍篇二晏殊[1](991-1055),字同叔,有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古诗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翻译赏析《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作者为宋朝诗人毛珝。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

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

素娥不嫁为谁妆。

【前言】《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是宋末诗人毛珝的作品,这是一首咏桂词。

上片写花貌,赋其形;下片写花心、花情、花史、花事,传其神,形神兼备、物我相合,耐人寻味。

【注释】素娥:即月中嫦娥。

【翻译】桂树枝叶碧绿莹润,宛如玉琢而成,金黄的花瓣花蕊俏立枝头,黄绿相映,煞是迷人。

看到它,便让人联想起酣眠于碧纱帐中的香艳佳人。

斜倚画栏,想吟诗歌咏桂花却又难以成篇,于是不禁怀念起唐代的桂花诗仙李贺,想起月中的那棵丹桂树,更对那持斧斫桂的吴刚心生恨意。

那广寒宫中仙袂飘举的嫦娥,既不嫁人,又为谁而妆扮一新呢。

【赏析】这首小词言短味永,多用典故,更显典雅清幅度。

李罬在毛绳的《吾竹小稿序》中云:“柯山毛元白,诗人之秀者也。

……不求闻于时,吟稿一帙,清深雅正,迹前事而写芳襟,有沈千运独挺一世之作。

”此评语亦合于本词。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

”首句正面赋其形,次句据此加以引申。

这两句一写实一比拟,虚实相映,既生动又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

“晓风和月步新凉。

”在天气初凉的八月金秋,桂花便在晓风中和月光下暗暗地绽放飘香。

此句描绘桂花开放的季节和四周的环境,突出了它的幽香和冷艳。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

”李贺的《梦天》诗中有“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之句;在《神弦别曲》中则有“南山桂树为君死,云衫浅污红脂花”之句。

吴刚:传说中的月中老人。

据《酉阳杂俎》载,吴刚学仙有过,被谪月中伐桂。

桂高五百尺,斧痕随斫随合。

这两句就有关桂花的传说展开联想,意趣横生,此二句中一“怀”、“一恨”,无不表达出词人对桂花的珍爱之情。

“素娥不嫁为谁妆?”嫦娥美丽,但在传说中她又是一位独居月宫中的嫠妇,故词人有此问语,同时也是为了增添词的情趣。

古诗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翻译赏析《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前言】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词的上篇写早春景象,下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⑶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⑷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军官》:“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⑸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⑹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⑺慢慢:水势浩大。

⑻“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

唐曹邺《故人寄茶》:“碧波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东坡《西江月》:“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午盏:午茶。

⑼蓼茸:蓼菜嫩芽。

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翻译】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oRg的野菜。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鉴赏】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浣溪沙》诗词译文与赏析篇1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①一向:一晌,片刻。

②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③等闲:平常,一般。

④消魂:灵魂离开肉体。

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⑤怜:珍惜,怜爱。

⑥取:语助词。

频:多次。

译文1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

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译文2易逝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平常的离别也让人断肠伤心。

饮宴歌舞莫要嫌它频繁。

放眼山河徒然怀念远方亲友,看见风雨中落花纷纷更让人伤春。

不如赶紧怜爱眼前的亲人。

译文3: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倒不如怜惜眼前曼舞的歌女。

译文4:芳年易去,人生苦短,平平常常的离别也会使人消魂断肠。

对酒当歌,及时行乐,不要推辞这频频而来的歌舞欢宴。

极目辽阔无际的山河,会加重对远方亲友的怀念,见到风雨吹落鲜花,更加感伤春光的短暂。

倒不如放开情怀,怜爱眼前这俏丽的佳人,她会给我带来快乐无限。

【评点】本篇为晏殊的代表作品,是春日感怀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古诗赏析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 惜。

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 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 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 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 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燕归 虽也是眼前景, 但一经与''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 ''相联系,它们的内 涵 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 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 法阻止其消逝, 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 一片虚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 的诗人, 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 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 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 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 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 所 以 说 似 曾 相 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 优美的画面。

5 、 ''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到 '' 去年天气旧亭台 '',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


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 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两句话对仗工整, 音调和谐; 画面生动, 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 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 的名句。

7、 ''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 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 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