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5)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5)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5)

非选择题标准练(5)

满分39分,实战模拟,20分钟拿到高考主观题高分!

1.(每空2分,共10分)科研人员将某一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的茶园一分为二,对照组只种植原有单一品种茶树,实验组均匀种植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密度与对照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生态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该蜘蛛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量特征。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21.5g/kg,对照组为14.5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该蜘蛛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

(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21.5g/kg,对照组为14.5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

答案:(1)食物和栖息空间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

(3)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

2.(共8分)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4分)

第一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诱发突变率低(A组)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B组)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4分)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单一变量是诱变剂处理与否,即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本实验的原理是:菌株生长过程中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所以实验最后可以通过观察A、B组各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作出判断。A组:因为诱发突变率低,预期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B组: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预期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答案:(1)第二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A组:因为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组: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3.(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某植物的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一和实验二是为探究粒色遗传特点而做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F

(1)实验一的 F 1 自交出现有色个体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1 分)。实验二的 F 1 自交出现有色个

体的现象,从变异的角度来说,属于________(1 分)。

(2)综合分析两个杂交实验可以得出 ,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由________(1 分)对等位基因控制,对

杂交实验二 F 2 中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的 F 2 无色个体中,纯合个体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如果将实验一中 F 2 的无色个体相互

授粉,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一 F 1 自交,后代出现有色个体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实验二 F 1 自交,后代出现无

色个体∶有色个体=13∶3,是 9∶3∶3∶1 的变形,属于基因重组。

(2)根据实验二 F 1 自交,后代出现无色个体∶有色个体=13∶3,可判断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由 2 对

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可以自由组合,可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 F 2 出现性状重组。

(3)根据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实验二的 F 2 无色个体中有三种纯合子,且三种纯合子所占比

例均为 1/13,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 3/13;有色个体为单显性,设基因型为 aaB_,根据实验一 F 1 自交,

后代出现无色∶有色=3∶1,可判断 F 2 有色个体基因型为 aaBB,无色个体基因型为 1/3AABB 、

2/3AaBB,无色个体相互授粉 ,子代中有色个体比例为(2/3)×(2/3)×(1/4)=1/9,则无色个体比例

为 1-1/9=8/9,无色∶有色=8∶1。

答案:(1)性状分离 基因重组

(2)2 F 1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3)3/13 无色∶有色=8∶1

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2017 年 8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网发布《2017

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清单》包含耐除草剂大豆 MON87705、耐除草剂油菜 T45、

耐除草剂玉米 T25 等 10 多个转基因生物系列,回答下列问题:

(1)耐除草剂玉米 T25 植株的培育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 ,该过程以耐除草剂基因作为 ________(1

分)(填“目的基因”或“标记基因”)。

(2)如果将耐除草剂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使该基因转移进入玉米细胞,并将其插入玉米细胞中染色体DNA上,这种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方法叫做________(1分)。

(3)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需用到________酶将耐除草剂基因和Ti质粒结合在一起,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位于耐除草剂基因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结构名称),以启动和停止基因的转录。

(4)在耐除草剂玉米T25植株的培育过程中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了耐除草剂玉米T25植株,则耐除草剂基因为目的基因。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应该用农杆菌转化法,先将耐除草剂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转化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并将其插入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Ti质粒结合在一起,且目的基因必须插在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以便启动和停止基因的转录。

(4)病毒是专营寄生的,以动物病毒作为载体无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因此在耐除草剂玉米T25植株的培育过程中,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

答案:(1)目的基因(2)T-DNA农杆菌转化法

(3)DNA连接启动子终止子

(4)病毒是专营寄生的,以动物病毒作为载体无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农杆菌细胞)中(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