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系统误差的处理

(推荐)系统误差的处理
(推荐)系统误差的处理

系统误差有确定的客观规律,要在掌握其来源的基础上采取有关技术措施消除或削弱。对于系统误差的处理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而需要测量者充分发挥其学识、经验和技巧水平进行处理。

由实践经验,处理系统误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可能预计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在实施测量前采取措施消除或削弱其影响。如采取恒温、稳压等措施,使有关因素的影响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2)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3)进行数据处理时,检验系统误差是否仍存在。

(4)估计出残存的系统误差值或范围,确定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一、对产生系统误差来源的消除或削弱

在开始测量前尽量发现并消除系统误差来源或防止测量受这些来源的影响,是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最好方法。主要考虑以下一些方面。

测量原理与方法要尽力做到正确、严格,不产生方法误差或使所产生的方法误差小于允许范围。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x有两种连接方法,如图2.17(a)和(b)所示。

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RV与RA,可导出:图2.17(a)线路的系统误差为

;图2.17(b)线路的系统误差为+RA。当Rx<RV时,用图2.17(a)接法;当Rx>RA时,用图2.17(b)接法,这是减小系统误差的正确选择。

测量中所使用的仪器应按规定期限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并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条件和方法,对仪器的放置位置、工作状态、所用电源情况、接地、附件和导线的使用及连接都应符合规定并正确合理。

注意环境对测量的影响,如温度、振动、电磁干扰等,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减少环境条件变化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如散热、减振、屏蔽等。必要时采用恒温、恒湿、恒压箱及屏蔽室等。

提高测量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并注意改进设备与工作条件,以避免或减小人身误差。

二、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几种典型测量方法

1.零示法零示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消除因指示仪表不准而造成的误差。测量时被测物理量与标准已知量进行比较,使两者的效应互相抵消。当总效应刚好为零时,达到平衡。指示器的作用是判断平衡,只要求有足够的灵敏度,测量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标准已知量。

图2.18表示用零示法测量电压的电路,图中E为标准电池,R=R1+R2为标准分压器。当调节分压器的分压比使检流计指向零时,A和B两点为等位点,所以Ux=U=ER2/R。在测量过程中,只须判断检流计中有无电流而不须读数,只要标准电池与标准分压器准确,检流计灵敏度高,测量就会准确。一般电气测量中常用电桥测电阻也是零示法的一种典型运用。

2.替代法(置换法)替代法是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一个已知标准量去代替被测量,并调整标准量使仪器的示值不变。这样,被测量就等于标准量的大小。由于使测量仪器的状态和示值在替换前后保持不变,因此仪器误差和其他造成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基本上没有影响。

图2.19表示用替代法测未知电阻Rx的原理图。测量时首先接入被测电阻Rx,调节电桥臂使电桥平衡,然后用一个可变标准电阻R0代替被测电阻,调整R0使电桥保持原来的状态,则Rx与R0的电阻值相等。只要电桥中检流计的灵敏度足够高,测量误差就主要取决于标准电阻R0的准确度,而与电桥各臂电阻R1,R2,R3的阻值及检流计的准确度无关。

3.补偿法补偿法是替代法的一种特殊运用形式,在两次测量中,第一次令标准器的量值N与被测量x相加,在N+x的作用下,测量仪器给出一个示值;然后去掉被测量x,改变标准器的量值为N′,使仪器在N′的作用下给出与第一次同样的示值,则

x=N′-N

可见补偿法与替代法相似,测量值由标准器决定而与仪器的误差无关。此外若标准器含有恒定的系统误差,也会由于相减而被消除,标准器的其他系统误差也可抵消一部分。图2.20(a)和(b)表示用电桥与可变标准电阻RN以补偿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原理。

后面还有交换法以及微差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检验

在一系列等精密度测量数据中,如果含有恒定系统误差,只有通过与上级标准器相比较才能发现该误差。对恒定系统误差的修正,可以先对每个测量数据分别修正后再综合,也可在系统综合后进行一次总的修正。

变值系统误差的判别往往比较困难。可行的办法是:先进行理论分析,找出误差与某个测量条件间的函数关系,然后以实验验证,或通过观察测量数据的方法判断有无系统误差。

为找出规律,在测量中可固定其他条件,仅使某一测量条件(如温度、时间等)有规律地变化,记录测量值,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及各次测量的残差vi,观察残差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了解系统误差随测量条件变化的规律。

图2.23(a)和(b)分别表示含有累进性系统误差及含有周期性变值系统误差时的残差随某一测量条件变化的情况。

当系统误差较小或随机误差较大时,残差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也就难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常借助统计学的方法来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含有系统误差。判别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基本上都是以判别测量数据是否离开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有以下两种。

1.阿卑赫梅特(AbbeHelmert)判据

阿卑赫梅特判据特别适用于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检验,但也可用来判别累进性系统误差。该判据是由正态分布之测量数据的残差依次两两相乘所得乘积之和与方差的关系导出的(详见参考文献[6])。

使用阿卑赫梅特判据时,应将对被测量n次等精密度测量所得数据按某种顺序(如按时间先后顺序等)排列,按顺序将残差两两相乘,然后将各乘积相加取和的绝对值与测量数据的方差(实际用方差估计值)倍相比较,如式(2.63)所示。

当判明其符合式(2.63)时,则表明测量数据中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2.马利科夫(M.Φ.Mаликов)判据

马利科夫判据常用于判别累进性系统误差(证明见参考文献[6]。应用该判据时,先将n次等精密度测量所得数据按某种顺序(如按测量时间先后顺序等)排列,然后依次把n个残差分成两部分,求其差值M。

如果测量数列中不存在累进性系统误差,则M≈0;如果M显著地异于零(通常M的绝对值不小于最大残差的绝对值),则说明存在累进性系统误差。

四、系统误差消除的准则与误差范围的估计

有些系统误差可以根据其来源预先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消除,但也有很多系统误差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由于规律过分复杂或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经济代价太高以及技术措施过分复杂等原因,无法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而只能使其减弱到一定程度。例如,在零示法中,示零仪表的灵敏度有限,标准量具本身的误差及其他杂散影响,因而不可避免仍残留系统误差,这种残余的影响小到什么程度才能忽略不计?

按照微小误差原则,当微小误差产生的影响和所有误差的总影响相比,前者的影响微不足道时才可以认为是微小误差而略去不计。

设残余系统误差为ε,若其值不超过总误差Δx有效数字中最后1位数单位的1/2,即可舍去ε。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要求:若略去某项误差后影响小于不略去结果的1/10,即可视该系统误差为微小误差。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零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MATLAB各种图形 结论 1对稳定性影响 ○1增加零点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性; ○2增加极点改变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阻尼比下即使增加的是平面左侧的零点系统也有可能不稳定。 2对暂态性能的影响 ○A增加的零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零点离虚轴越远,对系统的影响越小。 分析表1可以发现,增加零点会对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谐振峰值和带宽产生影响,且增加的零点越大,对系统的暂态性能影响越小。当a增加到100时,系统的各项暂态参数均接近于原系统的参数。增加的极点越靠近虚轴,其对应系统的带宽越小。同时还可以发现,时域中的超调量和频域中的谐振峰值在数值上亦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超调量减小时,谐振峰值也随之减小。 ○B增加的极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极点离虚轴越远,对系统的影响越小。 ①增加零点,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增大,谐振峰值增大,带宽增加。 ②增加极点,会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谐振峰值减小,带宽减小。 ③增加的零极点离虚轴越近,对系统暂态性影响越大;零极点离虚 轴越远,对系统的暂态性影响越小。 3 对稳态性能的影响 ①当增加的零极点在s的左半平面时,不改变系统的类型,使系统 能跟踪的信号类别不变,但跟踪精度会有差别。 ②当增加的零点在s的虚轴上时,系统的型别降低,跟踪不同输入 信号的能力下降。 ③当增加的极点在s的虚轴上时,系统的型别升高,跟踪不同输入 信号的能力增强。

1、绘制G1(s)的根轨迹曲线(M2_1.m) %画G1(s)的根轨迹曲线 n=[1,0]; %分子 d=[1,1,2]; %分母 figure1 = figure('Color',[1 1 1]); %将图形背景改为白色rlocus(n,d); %画G1(s)根轨迹曲线title('G1(s)的根轨迹'); %标题说明 2、绘制G1(s)的奈奎斯特曲线(M2_2.m) %画G1(s)的奈奎斯特曲线 figure1 = figure('Color',[1 1 1]); %将图形背景改为白色for a=1:10 %a取1,2,3……10,时,画出对应的奈奎斯特曲线G=tf([1/a,1],[1,1,1]); nyquist(G); hold on end title('G1(s)的奈奎斯特曲线'); %标题说明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题 1.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答:误差=测得值-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 (1)误差永远不等于零; (2)误差具有随机性; (3)误差具有不确定性; (4)误差是未知的。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测量或实 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为什么? 答:真值: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为准确的结果。 3.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 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简化和实用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中)。4.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 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计算机控制系统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稳态误差。怎样计算稳态误差呢? 在连续系统中,稳态误差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计算:一是建立在拉氏变换中值定理基础上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系统的终值误差;另一种是从系统误差传递函数出发的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求出系统动态误差的稳态分量。 在离散系统中,根据连续系统稳态误差的两种计算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推广到离散系统。又由于离散系统没有唯一的典型结构形式,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需要针对不同形式的离散系统来求取。 书上主要介绍了利用z 变换的终值定理方法,求取误差采样的离散系统在采样瞬时的终值误差。 设单位反馈误差采样系统如图4.12所示。 图4.12 单位反馈误差采样反馈系统 系统误差脉冲传递函数为 (4.1) 若离散系统是稳定的,则可用z 变换的终值定理求出采样瞬时的终值误差 (4.2) Φ==+e ()1()()1()E z z R z G z )](1[)()1(lim )()1(lim )(lim )(1111*z G z R z z E z t e e z z t +-=-==∞-→-→∞ →

(4.2)式表明,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但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与输入序列的形式及幅值有关。除此之外,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与采样系统的周期的选取也有关。上式只是计算单位反馈误差采样离散系统的基本公式,当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比较复杂时,计算e(∞)仍然有一定的计算量,因此希望把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中系统型别及静态误差系数的概念推广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以简化稳态误差的计算过程。 在离散系统中,把开环脉冲传递函数G(z)具有z=1的极点数v 作为划分离散系统型别的标准,与连续系统类似地把G(z)中 v=0,1,2,…的系统,称为0型,Ⅰ型和Ⅱ型离散系统等。下面讨论不同类别的离散系统在三种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并建立离散系统静态误差系数的概念。 1.单位阶跃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对于单位阶跃输入r(t)=1(t),其z 变换函数为 (4.3) 得单位阶跃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 (4.4) 上式代表离散系统在采样瞬时的终值位置误差。式中 (4.5) 称为静态位置误差系数。若G(z)没有z=1的极点,则Kp ≠∞,从而e(∞)≠0;若G(z)有一个或一个以上z=1的极点,则Kp= ∞,从1 11)(--=z z R →∞==+1p 11()lim 1()z e G z K →=+p 1lim[1()]z K G z

PID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某二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报告人:刘宝

指导教师:刘思远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系 2012年9月23日 目录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 (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3)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3) 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1.2.1 比例系数P 1.2.2 积分系数K1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1.2.3 微分系数K2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 1.3 对给定的系统进行PID控制调节 (7) 1.4 收获与感想 (1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 从理论角度而言,PID控制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调节原理的一种典型代表。PID控制再世纪控制工程中应用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过程控制、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中,PID孔的应用占80%以上。尽管PID控制已经写入经典教科书,然而由于PID控制的简单与良好的应用效果,人们仍在不断研究PID控制器各种设计方法(包括各种自适应调节、最优化方法)和未来潜力。 由于液压控制系统大功率、高控制精度、技术成熟等特点,在要求精度高的重型机械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实工业中比例伺服阀与PID控制器的结合,使得液压控制对于位移、速度、压力等的控制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1.2.1 比例系数 K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P

实验四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实验四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理解系统的跟踪误差与其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 2.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 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其中G(S)为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H(S)为其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 图4-1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由图4-1求得 )() ()(11 )(S R S H S G S E += (4-1) 由上式可知,系统的误差E(S)不仅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也与输入信号R(S)的形式和大小有关。如果系统稳定,且误差的终值存在,则可用下列的终值定理求取系统的稳态误差: )(lim 0 S SE e s ss →= (4-2) 本实验就是研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下面叙述0型、I 型、II 型系统对三种不同输入信号所产生的稳态误差ss e 。 1.0型二阶系统 设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2所示。根据式(4-2),可以计算出该系统对阶跃和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图4-2 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 ● 单位阶跃输入(s S R 1 )(= ) 3 1 12)1.01)(2.01()1.01)(2.01(lim 0=?+++++? =→S S S S S S e S ss (4-3) 输入输出响应曲线如图4-1所示,仿真图如图4-2所示。

图4-3 0型系统阶跃响应稳态误差响应曲线 图4-4 Matlab 仿真曲线 由 Matlab 仿真结果来看,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稳态误差近似为,符合 4-3式计算的理论值。 ● 单位斜坡输入(2 1)(s S R = ) ∞=?+++++?=→201 2)1.01)(2.01()1.01)(2.01(lim S S S S S S e S ss (4-4) 输入输出响应曲线如图4-3所示,仿真图如图4-4所示。 图4-5 0型系统斜坡响应稳态误差响应曲线 图4-6 Matlab 仿真曲线 由 Matlab 仿真结果来看,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稳态误差趋于无穷大,符合4-5式理论计算值。 上述结果表明0型系统只能跟踪阶跃信号, 0型系统跟踪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计算公式为: P ss K R e += 10 (4-5) 其中)()(lim 0 S S H S G K p →?,R 0为阶跃信号的幅值。 2.I 型二阶系统 设图4-4为I 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

惯导

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设计及其误差补偿模型的研究 针对微惯性测量单元(MIMU)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高实时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 ARM和MEMS惯性器件的MIMU系统,并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惯性器件的误差特性建立了一种惯性器件误差补偿模型,然后在硬件系统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该模型对惯性器件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有效抑制误差,提高MIMU的测量精度。整个系统能满足使用精度要求。 近年来,随着微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微惯性器件的生产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出现了很多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微惯性器件,为新型惯性测量单元(IMU)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微惯性器件因制造工艺、材料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测量精度较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难长时间保证其测量精度。为了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很多人对MEMS 惯性器件,尤其是MEMS陀螺仪的误差修正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修正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精度。但是,一些方法不具有实时性,不具有应用价值。为了满足惯性测量的实时陛、低成本等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MIMU系统。该系统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外围设备包括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输出电路及MEMS惯性器件等。然后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实时修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满足实际需求。 1微惯性测量单元设计 MIMU系统由微处理器单元、微机械惯性器件单元(包含MEMS陀螺仪和MEMS加速度计)、A/D转换单元、输出单元以及电源转换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MIMU以微处理器单元为核心,微机械惯性器件单元的输出作为系统的输入,处理结果存储到存储器并由输出单元输出。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第l部分是微处理器单元,由ARM处理器、SDRAM、NandFlash及复位开关等组成。这是一个包含ARM处理器的最小系统。所选的ARM 处理器是韩国三星的$3C2410,它是一个以ARM9内核为核心的处理器,包含多种外围设备,如UART、SDRAM控制器、NandFlash控制器以及外部中断接口等。用它作为MIMU的核心,可以显著减少外部设备,减小系统体积。SDRAM用作系统的内存,用于运行应用程序。NandFlash用来存储应用程序并记录运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存储处理结果。 第2部分是微惯性测量单元,由微惯性器件单元、A/D转换单元和输出单元组成。微惯性器件单元包括3个MEMS陀螺仪和3个MEMS加速度计,按照正交的方位安装,用于测量3个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A/D转换单元的输入信号包含3个方向的角速率、加速度和陀螺仪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参考电压输出。温度输出用于修正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参考电压输出用于修正因A/D转换芯片的参考电压不准确引起的转换误差。在A/D转换芯片和CPU之问添加缓冲芯片,将对A/D芯片的读写与对SDRAM的读写操作隔离开来,以防止因读写数据引起逻辑混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

ADC中的ABC: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许多工程师会在设计中遇到一些很微妙的问题:ADC的规格常常低于系统要求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 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 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 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PID 控制器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1、比例系数K 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 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 p偏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K p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缓慢。K 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 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因此K 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2、积分时间T I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微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I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积分控制通常影响系统的稳定性。T I太小,系统可能不稳定,且振荡次数较多;T I太大,对系统的影响将削弱;当T I较适合时,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比较理想。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积分控制有助于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若T I太大,积分作用太弱,则不能减少余差。 3、微分时间T D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D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微分时间T D的增加即微分作用的增加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减少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等。适当加大比例控制,可以减少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但T D值偏大或偏小都会适得其反。另外微分作用有可能放大系统的噪声,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微分环节的加入,可以在误差出现或变化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它引进一个早期的修正作用,有助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器的参数必须根据工程问题的具体要求来考虑。在工业过程控制中,通常要保证闭环系统稳定,对给定量的变化能迅速跟踪,超调量小。在不同干扰下输出应能保持在给定值附近,控制量尽可能地小,在系统和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应保持稳定。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满足主要的性能指标,同时兼顾其它方面的要求。 在选择采样周期T时,通常都选择T远远小于系统的时间常数。因此,PID参数的整定可以按模拟控制器的方法来进行。 (1) 比例系数Kc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比例系数加大,使系统的动作灵敏,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小。Kc偏大,振荡次数加多,调节时间加长。Kc太大时,系统会趋于不稳定。Kc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动作缓慢。Kc可以选负数,这主要是由执行机构、传感器以控制对象的特性决定的。如果Kc的符号选择不当对象状态(pv值)就会离控制目标的状态(sv值)越来越远,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Kc的符号就一定要取反。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题 1.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答:误差=测得值-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 (1)误差永远不等于零; (2)误差具有随机性; (3)误差具有不确定性; (4)误差是未知的。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测量或实 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为什么 答:真值:在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为准确的结果。 3.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 答: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简化和实用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中)。4.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误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 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理解ADC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摘要:许多工程师会在设计中遇到一些很微妙的问题:ADC的规格常常低于系统要求的指标。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 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 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在本例中,假定我们需要0.1%或者说10位的精度(1/210),这样,只有选择一个具有更高分辨率的转换器才有意义。如果是一个12位的转换器,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精度已足够高;但是在没有仔细检查其规格书之前,我们并没有把握得到12位的性能(实际情况可能更好或更糟)。举例来说,一个具有4LSB积分非线性误差的12位ADC,最多只能提供

第一章--误差和数据处理习题解答

第一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习题解答 1、指出下列情况属于随机误差还是系统误差: (1)视差; (2)天平零点漂移; (3)千分尺零点不准; (4)照相底版收缩; (5)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 (6)电表的接入误差。 解:(1)忽左忽右,属随机误差; (2)往单方向漂移属系统误差;随机漂移属随机误差; (3)属系统误差,应作零点修正; (4)属系统误差; (5)按随机误差处理; (6)属系统误差,可作修正。 2、说明以下因素的系统误差将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1)米尺因低温而收缩; (2)千分尺零点为正值; (3)测密度铁块内有砂眼; (4)单摆公式测重力加速度,没考虑θ≠0; (5)安培表的分流电阻因温度升高而变大。 解:(1)使结果偏大; (2)使结果偏大,属系统误差,修正时应减去这正零点值; (3)使密度值偏小; (4)使结果偏小: 当θ≠0时,单摆公式为: )2 sin 411(220θπ +=g l T 或 2220 2)2sin 1(4θπ+=T l g 若用θ=0的2 0204T l g π=近似,结果偏小; (5)分流电阻变大,分流变小,使结果偏大。 3、用物理天平(仪?=0.020g )称一物体的质量m ,共称5次,结果分别为36.127g 、 36.122g 、36.121g 、36.120g 和36.125g 。试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值、绝对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 解:36.12736.12236.12136.12036.12536.12336.1230 m g +++++== m S =0.0026g , 已知:仪? =0.020g , 0.020u g ==?

PID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某二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及参数整定 报告人:刘宝 指导教师:刘思远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系 2012年9月23日

目录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三级项目 (1)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3)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3) 1.2.1比例系数K 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1.2.2积分系数K1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 1.2.3微分系数K2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 1.3对给定的系统进行PID控制调节 (6) 1.4收获与感想 (8)

1.1 PID控制的应用现状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乂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0从理论角度而言,PID控制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调节原理的一种典型代表。PID控制再世纪控制工程中应用最广,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过程控制、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中,PID孔的应用占80%以上。尽管PID控制已经写入经典教科书,然而由于PID控制的简单与良好的应用效果,人们仍在不断研究PID控制器各种设计方法(包括各种自适应调节、最优化方法) 和未来潜力。 由于液压控制系统大功率、高控制精度、技术成熟等特点,在要求精度高的重型机械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实工业中比例伺服阀与PID控制器的结合,使得液压控制对于位移、速度、压力等的控制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1.2 PID控制器各个参数对系统系能的影响 1.2.1比例系数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 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 P偏 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心太小乂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 缓慢。K 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 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因此K 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PID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PID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1、比例系数K 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 p偏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K p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缓慢。K 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 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 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因此K 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2、积分时间T I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微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I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影响系统的稳定性。T I太小,系统可能不稳定,且振荡次数较多;T I太大,对系统的影响将削弱;当T I较适合时,系统的过渡过程特性比较理想。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

积分控制有助于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若T I太大,积分作用太弱,则不能减少余差。 3、微分时间T D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D控制或PID控制。 (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 微分时间T D的增加即微分作用的增加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减少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等。适当加大比例控制,可以减少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但T D值偏大或偏小都会适得其反。另外微分作用有可能放大系统的噪声,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 微分环节的加入,可以在误差出现或变化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它引进一个早期的修正作用,有助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器的参数必须根据工程问题的具体要求来考虑。在工业过程控制中,通常要保证闭环系统稳定,对给定量的变化能迅速跟踪,超调量小。在不同干扰下输出应能保持在给定值附近,控制量尽可能地小,在系统和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应保持稳定。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满足主要的性能指标,同时兼顾其它方面的要求。 在选择采样周期T时,通常都选择T远远小于系统的时间常数。因此,PID 参数的整定可以按模拟控制器的方法来进行。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描述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3.73 ) 式(3.73)是一个高阶微分方程,方程的解可以表示为 (3.74) 式中,前两项是方程的通解,而是方程的一个特解。随时间的增大,方程 的通解逐渐减小,方程的解y(t)越来越接近特解。当时,方程的通 解趋于零 这时系统进入了稳定状态。特解是由输入量确定的,反映了控制的目标和要 求。系统进入稳态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能否满足必要的控制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系统的稳态特性进行分析。稳态特性的性能指标就是稳态误差。 3.5.1 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的误差可以表示为 (3.75) 式中是被控制变量的期望值,y(t)是被控制变量的实际值,即控制系统的 输出。 稳定的控制系统,在输入变量的作用下,动态过程结束后,进入稳定状态的误差,称为稳态误差

图3.23 单位反馈和非单位反馈系统 (a)单位反馈系统;(b)非单位反馈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常用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来表示误差。对图 3.23(a)所示的单位反馈系统,误差与偏差的含义是相同的,即 (3.76) 式中r(t)为系统的给定值,也就是输出y(t)的期望值。单位反馈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77) 对图3.23(b)所示的非单位反馈系统,因为反馈变量f(t)并不与输出变量y(t)完全相同,所以给定值与反馈变量之差,即偏差并不是(3.75)式意义上的误差。但如果反馈环节H(s)不含有积分环节,在时,由于暂态项的消失,反馈 量与输出量之间就只差一个比例系数我们认为反馈量可以代表输出 量,于是,定义非单位反馈系统的误差为 (3.78) 式中r(t)是非单位反馈系统的给定值,f(t)是反馈信号。根据图3.23(b)非单位反馈系统各环节间信号的关系,可得 (3.79)

(推荐)系统误差的处理

系统误差有确定的客观规律,要在掌握其来源的基础上采取有关技术措施消除或削弱。对于系统误差的处理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而需要测量者充分发挥其学识、经验和技巧水平进行处理。 由实践经验,处理系统误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可能预计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在实施测量前采取措施消除或削弱其影响。如采取恒温、稳压等措施,使有关因素的影响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2)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以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3)进行数据处理时,检验系统误差是否仍存在。 (4)估计出残存的系统误差值或范围,确定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一、对产生系统误差来源的消除或削弱 在开始测量前尽量发现并消除系统误差来源或防止测量受这些来源的影响,是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最好方法。主要考虑以下一些方面。 测量原理与方法要尽力做到正确、严格,不产生方法误差或使所产生的方法误差小于允许范围。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x有两种连接方法,如图2.17(a)和(b)所示。 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RV与RA,可导出:图2.17(a)线路的系统误差为 ;图2.17(b)线路的系统误差为+RA。当Rx<RV时,用图2.17(a)接法;当Rx>RA时,用图2.17(b)接法,这是减小系统误差的正确选择。 测量中所使用的仪器应按规定期限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并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条件和方法,对仪器的放置位置、工作状态、所用电源情况、接地、附件和导线的使用及连接都应符合规定并正确合理。 注意环境对测量的影响,如温度、振动、电磁干扰等,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减少环境条件变化所产生的有害影响,如散热、减振、屏蔽等。必要时采用恒温、恒湿、恒压箱及屏蔽室等。 提高测量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并注意改进设备与工作条件,以避免或减小人身误差。 二、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几种典型测量方法 1.零示法零示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消除因指示仪表不准而造成的误差。测量时被测物理量与标准已知量进行比较,使两者的效应互相抵消。当总效应刚好为零时,达到平衡。指示器的作用是判断平衡,只要求有足够的灵敏度,测量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标准已知量。 图2.18表示用零示法测量电压的电路,图中E为标准电池,R=R1+R2为标准分压器。当调节分压器的分压比使检流计指向零时,A和B两点为等位点,所以Ux=U=ER2/R。在测量过程中,只须判断检流计中有无电流而不须读数,只要标准电池与标准分压器准确,检流计灵敏度高,测量就会准确。一般电气测量中常用电桥测电阻也是零示法的一种典型运用。

弹载捷联惯导系统的在线标定方法

弹箭与制导学报 收稿日期:2010-05-18 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项目(C1420080224) 作者简介:周本川(1984-),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合导航系统理论与工程应用。 弹载捷联惯导系统的在线标定方法 周本川,程向红,陆源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6) 摘要:针对弹载捷联惯导系统的在线标定问题,提出基于H ∞滤波技术的“速度+姿态”匹配方法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误差进行在线标定。分析了主子惯导系统的时间不同步因素对H ∞滤波估计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延迟补偿方法。某型捷联惯导系统机载数据的半物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经在线标定补偿后弹载惯导系统的纯惯性导航定位误差降低了82.6%,从而有效实现了弹载捷联惯导系统的在线标定。 关键词:在线标定;“速度+姿态”匹配;H ∞滤波;时间延迟 中图分类号:U666.1 文献标志码:A Missile-borne SINS Online Calibration ZHOU Benchuan ,CHENG Xianghong ,LU Yuan (School of Instru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solve the online calibration problem of missil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 velocity and attitude matching method based on H ∞ filtering was designed to calibrate the errors of gyroscope and accelerometer online. The effect of time unsynchronized information between SINS and master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MINS) on H ∞ filtering estimation was analyzed, and a new method of time synchronization wa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using airborne test data shows that the free inertial navigation position errors of missile SINS are greatly reduced by 82.6% through online calibration and compensation, the online calibration method can estimate SINS errors effectively. Keywords :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online calibration ;velocity and attitude matching ;H ∞ filtering ;time-delay 0 引言 弹载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零位误差、标定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一般情况下,转台标定补偿后若不重新拆装,安装角基本保持不变,但零位和标定因数存在随机启动不确定性误差,特别是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相对转台标定值将产生很大差异。传统做法需要定期进行系统重新标定,费时费力。因此,应用滤波技术对传感器误差进行在线标定对于提高系统精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献[1]和文献[2]应用Kalman 滤波技术分别采用速度匹配和“位置+速度”匹配实现了传感器误差的在线标定。 在弹载捷联惯导系统在线标定的实际应用中,如果挠曲变形、杆臂等建模不准或者环境干扰较大, 存在Kalman 滤波性能恶化的问题。同时,在线标定 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主子惯导系统的时间延迟问题。子惯导系统的滤波器接收到的主惯导信息存在大概40~120ms 的时间延迟[3],时间延迟引起的误差 降低了基准信息的精度,影响滤波估计效果,从而 影响在线标定精度。目前,时间同步方法主要有硬件方法[4-5]和软件方法[6-7]。硬件方法需要专用的硬件电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软件方法通过补偿时间延迟实现时间同步,文献[6]将时间延迟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状态变量对其进行滤波估计补偿,文献[7]给出了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同步方法,外推阶数越大,计算量越大,而且当时间延迟较大时,外推精度难以满足应用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建立基于“速度+姿态”匹配的在线标定H ∞滤波模型,然后在分析时间延迟对H ∞滤波估计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软件方法补偿,最 后通过机载试验数据的半物理试验加以验证。 1 在线标定滤波模型建立 1.1 状态方程 应用H ∞滤波技术在线估计传感器的误差项,考 DOI :CNKI:61-1234/TJ.20101223.1554.003 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3 15:54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410825181.html,/kcms/detail/61.1234.tj.20101223.1554.003.html

误差对性能影响

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选择ADC,列举了ADC测量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误差源。 采用12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未必意味着你的系统将具有12位的精度。很多时候,令工程师们吃惊和不解的是:数据采集系统所表现出的性能往往远低于期望值。如果这个问题直到样机运行时才被发现,只好慌慌张张地改用更高性能的ADC,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重新更改设计上,同时,试投产的日程在迅速临近。问题出在哪里?最初的分析中有那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对于ADC的性能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有助于发现一些经常导致性能指标不尽人意的细节所在。对于ADC指标的理解还有助于为你的设计选择正确的ADC。 我们从建立整个系统的性能需求入手,系统中的每个元器件都有相应的误差,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体误差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ADC是信号通道的关键部件,必须谨慎选择适当的器件。在我们开始评估整体性能之前,假设ADC的转换效率、接口、供电电源、功耗、输入范围以及通道数均满足系统要求。ADC 的精度与几项关键规格有关,其中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失调和增益误差、电压基准的精度、温度效应、交流特性等。最好从直流特性入手评估ADC的性能,因为ADC的交流参数测试存在多种非标准方法,基于直流特性比较容易对两个IC进行比较。直流特性通常比交流特性更能反映器件的问题。 系统要求 确定系统整体误差的常见方法有两种:均方根和(RSS)、最差工作条件下的测试。采用RSS时,对每项误差取平均,然后求和并计算开方值。RSS误差由下式计算: 其中EN代表某个特定电路元件或参数的误差项。当所有误差不相干时这种方法最准确(实际情况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同)。利用最差条件分析法,所有误差项相加。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误差植不会超出规定范围,它给出了最差条件下的误差限制,实际误差始终小于该值(通常会低出若干倍)。 多数情况下,测量误差介于两种方法测试数值之间,更接近于RSS法提供的数值。可以根据误差预算选择使用典型误差和最差工作条件下的误差。具体选择时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测量值的标准方差、特定参数的重要性、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等。由此可见,很难找到简捷的、必需遵循的规则。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选择最差条件测试法。

(完整版)第四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答案

第四章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1.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D)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 (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2. 准确度是(分析结果)与(真值)的相符程度。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误差)越小,表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精密度表示数次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常用(偏差)来表示。(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 3. 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和(可测性)等特点。 4. 对照试验用于检验和消除(方法)误差。如果经对照试验表明有系统误差存在,则应设法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消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空白试验),(校准仪器和量器),( 校正方法)。 5. 对一个w(Cr)=1.30%的标样,测定结果为1.26%,1.30%,1.28%。则测定结果的绝对误 差为(-0.02%),相对误差为(-1.5%)。 6. 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7. 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 甲组:0.19%,0.19%,0.20%,0.21%,0.21% 乙组:0.18%,0.20%,0.20%,0.21%,0.22% (A)甲、乙两组相同(B)甲组比乙组高(C)乙组比甲组高(D)无法判别 8. 对于高含量组分(>10%)的测定结果应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对于中含量组分(1%~10%) 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对于微量组分(<1%)的测定结果应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 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 10. 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11.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