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疾病

合集下载

变性手术疾病

变性手术疾病

变性手术疾病变性是一种个体的生物学性别与心理性别发生倒错的心理现象变性手术可以使易性癖者生物学上的性别与其心理性别协调全都他们厌恶自己的身体若被恋爱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所困扰时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他们表现出一些负性心情反应如:心情不稳定焦虑与恐惊;悲观与孤独等。

症状精确地表达该疾病的特征,变性不是主观所为,而应当是生物学因素所致;癖则是指后天养成的一种习惯。

众多的病例资料表明,变性是与生俱来的,并非积久成习,像这样把常人畏之如虎、避之不及而又遍体鳞伤的手术当成幸福、当成幸运,这也不行能是癖。

鉴别1.异装癖者对自己的生物学性别持确定态度,并无变性要求,属性行为特别,多见于男性,性定向为异性,对性交有爱好,着异性服饰带有性快感追求成分,甚而消失性兴奋或性感满意。

偶有要求变性者,但在明白变性手术实质后,多远而避之不再求医。

有一异装癖者;取得妻子认同,每月着异装,装扮成女性逛街一次,而家庭性关系均正常,近来告知其尚有裹足癖,观赏女性三寸金莲,经7年多交往观看,其为一典型异装癖患者,而本人在律师工作方面很是精彩。

2.同性恋者对自我性别认同,无变性要求,性定向指向同性,是对他人的感觉,以同性个体作为性爱对象。

同性恋多以男性为多见,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往往结成团伙活动在公园、公厕、公共浴池,以鸡奸为性爱方式,多数人扮演着主动、被动两种角色,性行为完全是宣泄性欲,固定的同性恋情侣很少。

同性恋者并不愿着异装,即使是扮作异性姿势的一方,仍注意同性气质,更无变性的渴望。

女性同性恋者大多是情感型,她们相爱甚深,有时不易与易性病相区分,还有待于深化讨论与甄别。

并发症易性癖病的手术象其他外科手术一样,也会消失一些并发症。

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⑴手术本身引起的并发症;⑵与病例选择不当或手术效果不佳有关的并发症。

生育问题变性手术的男女严格地说都未从生理上、解剖学上和功能上完全实现女性化或男性化。

男变女或女变男都没有生殖力量,这是变性手术将来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临床医学变性的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变性的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变性的名词解释临床医学变性是指人体出现某种疾病或病变,导致其生理机能、身体特征或行为方式发生明显改变的过程。

在临床医学中,变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许多不同的疾病和条件。

一、变性的概念和原因变性是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与其生理性别不一致的情况。

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感知自己是男性、女性还是其他的强烈感受。

当个体的性别认同与其生理性别相矛盾时,就会出现变性的现象。

这可能导致性别认同障碍,使得个体产生身份认同困惑和情绪困扰。

变性的主要原因是多样化的。

在生物学上,染色体异常、荷尔蒙水平异常或性腺发育畸形等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变性。

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通过对个体性别认同的影响而引起变性。

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可能对变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变性的分类根据变性的具体条件,我们可以将变性分为多个分类。

其中,最常见的变性是性别焦虑障碍。

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性别感到极度不满意,出现严重的身份认同困惑和不适感。

对于这些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荷尔蒙治疗和手术干预等综合治疗方法。

此外,睾丸移植是另一个常见的变性。

睾丸是男性生殖器官,当个体出现男性外生殖器异常或性别认同困惑时,临床医生可以考虑进行睾丸移植手术,以改变生理性别特征,促进个体的性别认同。

三、变性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变性的患者,临床医生在诊断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变性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荷尔蒙治疗和手术干预等。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他们的身份认同困惑,并学会适应和处理相关问题。

荷尔蒙治疗是指通过荷尔蒙补充来改变个体身体特征,以匹配其性别认同。

对于男性变女性的患者,激素治疗可以促进乳房发育和皮肤变软;对于女性变男性的患者,激素治疗可以促进胡须生长和肌肉发育。

手术干预是变性治疗中的最后一步,主要用于改变个体体格和生殖器官,以与其性别认同相一致。

这些手术包括女性变男性的乳房切除术、卵巢和子宫摘除术,以及男性变女性的乳房重建术和性器官整形术等。

神经系统变性病---综述

神经系统变性病---综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021年4月
概述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疾病。
许多变性疾病是神经组织在衍化、发育、成熟、衰老等过程中发生于分子生物学水平 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进而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障碍。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以a-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 因此一起被称为a-突触核蛋白病(a-synucleinopathy)。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分类系统也日益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同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 子生物学改变,而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可以基于相同的分子生物学改变。
如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是tau蛋白的异常沉积,然而研究发 现有10%的临床诊断为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分子致病基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 聚集,这一部分患者又可以归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额叶变异型。
目前常用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是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分类,然而随着神经病理研究的
进展,人们发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改变。
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层基底节变性的主要病理改变均是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异常沉积。因此一起被称为tau蛋白病( tauopathy)。
此外还有β-淀粉样蛋白病( B-amyloidopathy)、TDP-43蛋白病( TDP-43 proteinopathy)
目前对这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尚未完全认识。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6681ppt课件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6681ppt课件
关。 3:长期和诸如杀虫剂之类的农业药品接触 4:太平洋的关岛上,ALS有高发病率。居民食用的苏铁类植
物的种子可能是引起ALS的一个原因。最近的证据显示,真 正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一种蝙蝠。这种蝙蝠以苏铁类植物种子 为食,并且很可能使它们体内的毒素累积到有毒水平。当关 岛上的蝙蝠消耗量下降时,ALS的发病率也下降了。
.
免疫因素:尽管MND患者血清曾检出多种抗 体和免疫复合物,如抗甲状腺原抗体、GM1 抗体和L-型钙通道蛋白抗体等,但尚无证据 表明这些抗体可选择性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 胞。目前认为,MND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 疫病。
.
病毒感染:由于MND和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 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且少数脊髓灰质炎 患者后来发生MND,故有人推测MND与脊髓 灰质炎或脊髓灰质炎样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但ALS患者CSF、血清及神经组织均未发现 病毒或相关抗原及抗体。
.
.
.
.
.
.
.
.
.
.
.
.
韩国电影《我的爱在我身边》
.
“身体慢慢地凝固,走向死亡, 这样的我,
你也可以在身边吗?”
.
.
.
.
.
.
.
.
思考
.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罗纳德.里根在1994年 的11月5日宣布他被诊 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我最近被告知我是 美国将患阿尔茨海默 病的人中的一员。目 前,我感觉良好。我 打算在上帝赐予我的 有生之年,一如既往 地做我的事情。我还 将和我的爱妻南希和 全家一起在生命的旅 途上行进。我打算多 享受些野外生活的乐 趣并与我的朋友和支 持者们保持联系!”
有人有人推测与pron、 HIV感染有关

第二章 第九节 脑变性病

第二章  第九节 脑变性病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性连锁隐性遗传疾患,男孩最多见。 –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脑白质进行性髓鞘脱失; – 饱和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的病理性堆积。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病因:酰基辅酶A合成酶缺乏,长链脂肪酸在脑 白质及肾上腺皮质内沉积,造成脑白质脱髓鞘及 肾上腺皮质萎缩。
• 临床表现:3-14岁起病,主要表现有行为异常并 伴有视、听障碍和智力低下。病程呈现进行性恶
化直至死亡,一般不超过9年。
影像学表现
• 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对称性发布 • 病变常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
• 双侧病变通过胼胝体压部相连,呈现典型“蝶翼”

• 由后向前发展 • 桥-延脑皮质脊髓束纤维Wallerian变性,在非
典型病例诊断有特殊意义
• 增强扫描:活动期病灶边缘部分可以出现强化, 非活动期病灶不强化。
1
• “四十四只石狮子”
• 我给您一张纸请您按我说的去做,现在开始:“用右手拿着这张纸,
用两只手将它对折起来,放在您的大腿上。”
3
• 请您念一念这句话,并且按照上面的意思去做。
1
• 您给我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有意义)1
• (见背面)这是一张图,请您在同一张纸上照样把它画下来。 1
1H MRS
正常老年人海马区MRS
轻度认知障碍 海马区 MRS
来源:钱丽霞(博士论文)
AD患者,海马体积缩小,MRS MI峰升高 NAA峰降低 来源:钱丽霞(博士论文)
mI增高的原因可能为:
①与脑内淀粉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有关; ②与神经胶质反应性增生有关; ③AD病人大脑皮层和海马等结构有广泛神经元缺失,
• 按起病年龄及临床征象,可分为婴儿型(60%~70% )、 少年型和成年型,

神经系统变性病.ppt

神经系统变性病.ppt

鉴别诊断
①脊髓性颈椎病:有感觉障碍,无脑干受累。EMG多无神 经源性改变,特别是舌肌和胸锁乳突肌。CT、MRI可发现颈 椎管狭窄,脊髓受压。ALS的MRI晚期为脊髓萎缩。
②延髓和脊髓空洞:进展更缓慢,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 障碍,MRI可显示空洞存在。
③MMN:中青年发病,缓慢进展,不对称性肌无力及肌萎 缩。EMG为周围神经节段性、多灶性传导阻滞。GM1抗体滴度 高,免疫治疗有效。
• 反射异常 • 痴呆 • 感觉异常: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变性病的实验室检查
• MRI、CT:结构性改变。 • fMRI、MRS、 PET:功能性改变。 • 神经电生理:EEG 、EP、EMG。 • 生化、内分泌、免疫、代谢筛查等 • 分子生物学检查 • 病理检查
主要类型及特征
分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进行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PMA)
*进行性延髓麻痹 (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 *原发性侧索硬化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LS)
1 最常见,40岁以后多,男多于女,3~5%有家族史,慢 性起病、缓慢进行性过程,平均病程3~5年。
2 多单侧起病,远端→近端,上、下运动神经均受累。 3 运动障碍:远端小肌肉→近端→肢带→躯干→球部及
呼吸肌。活动不灵、无力、僵硬、运动不协调等。 4 肌肉萎缩:多自手肌萎缩开始,呈爪形手,肌张力低。
• 氧化应激:中脑自由基清除系统异常
• 线粒体损害、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 超载、免疫异常。
病理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现变性改变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 合
1、进行性脊肌萎缩 (PMA) 2、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3、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4、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1.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最多见的类型 ➢ 首发症状:手指活动笨拙、无力,手部小肌肉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感染和免疫 ALS患者CSF免疫球蛋白升高 血中T细胞数目和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2. 金属元素
MND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增高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遗传因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TAR DNA结合蛋白基因突变 4. 营养障碍
病理
➢ 肉眼:脊髓萎缩变细 ➢ 光镜:脊髓前角细胞、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 ➢ 泛素化包涵体:存在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胞质内,
其主要成分为TDP-43 ,➢ 脊神经前根变细,轴索断裂,髓鞘脱失,纤维减少 ➢ 锥体束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 肌肉呈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 晚期,体内其它组织如心肌、胃肠道平滑肌亦可出
鉴别诊断
1、颈椎病
➢肌萎缩常局限于上肢,多见手肌萎缩,不像 ALS那样广泛 ➢常伴上肢或肩部疼痛 ➢客观检查常有感觉障碍 ➢可有括约肌障碍 ➢无延髓麻痹表现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鉴别诊断
2、脊髓空洞症
➢节段性感觉分离现象 ➢MRI检查可鉴别脊髓或延髓空洞症、脑干或 颈髓肿瘤以及颈椎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神经变性疾病

病理-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共同特点:神经元缺失;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病程较长,部分具有遗传史无有效治疗方法Alzheimer病(AD):进行性痴呆,50y后广泛脑萎缩,额叶,顶叶,颞叶最显著。

脑回窄,脑沟宽(senile plaque)SP形成。

1)细胞外结构,20-250um,嗜伊红团状物,银染更清楚。

最多将于内嗅区,海马CA-1区,其次见于额叶和顶叶皮质2)典型结构: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4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成分沉积构成内核,绕以大量变性轴突,周边含有许多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SP中心均一嗜银团,刚果红染色(+)3)电镜下主要是由多个异常扩张变性的轴突终末和淀粉样细丝构成外层是变形的神经突起,中层是肿胀的轴索和树突,中心是淀粉样核心1.神经细胞浆中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

有时在大脑皮质,海马锥体细胞内呈火焰状缠结,基底核内神经细胞浆内呈现丝状缠结。

2.HE染色下往往比较模糊,呈现淡蓝色,而银染显示清楚3.电镜下为双螺旋缠结细丝构成4.分布:海马,杏仁核,颞叶内侧,额叶皮质锥体细胞内最多见,Meynert基底核,蓝斑也可见到5.意义: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是神经细胞趋向死亡的标志。

神经细胞出现小空泡,内含有嗜银颗粒,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电镜下内膜样边界的包涵体,每一个为半透明的基质内含有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细胞核心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涵体,位于神经细胞突起与胞体相邻接处,生化分析与免疫组化证实为肌动蛋白,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是一种老化现象的标志广泛的神经下拨脱失和突触减少:黑质细胞变性和脱失;残留神经细胞中Lewy小体形成位于胞浆内,HE染色显示圆形,中心嗜酸性着色,折光性强。

边缘着色浅。

电镜下小体由细丝构成,中心区致密,周围比较松散黑质神经元可见圆形均质,弱嗜酸性包涵体,周围可见空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Dementia complex PD-ALS-Dementia complex ALS-Dementia complex
感觉神经
Leber病 Leber病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根神经病
感觉+运动
运动神经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PD-Dementia complex PD-ALS-Dementia complex ALS-Dementia complex
感觉神经
Leber病 Leber病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根神经病
感觉+运动
运动神经
ALS、SMA、 ALS、SMA、PLS Progressive Bulbarpaly
腓骨肌萎缩(CMT)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 (Dejerine-Sottas Syd)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综合征 (Roussy-Cornil Syd)
三、感觉障碍
大脑(痴呆 )
AD、 AD、DLB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腓骨肌萎缩(CMT)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 (Dejerine-Sottas Syd)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综合征 (Roussy-Cornil Syd)
Huntington舞蹈病:1872年George Huntington首先报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中年发病、舞蹈、精神障碍→痴呆。
帕金森病:1817年由英国医生Parkinson首
先描述。病理特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 性脱失和Lewy小体形成。>65岁人群患病率 为2%,我国已>200万人。 Parkinson-Dementia complex Parkinson-Als-Denentia complex Als-Denentia complex
六、脊髓、脑干、小脑、 自主神经系统
腓骨肌萎缩(CMT)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 (Dejerine-Sottas Syd)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综合征 (Roussy-Cornil Syd)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eber于1968年首次报道。Nikoskelainen 1984 年发现线粒体DNA突变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
• •
发病年龄多在11~48岁,男:女约为5:1。 : 急性或亚急性原因不明的视力丧失,中心 视觉缺失为特征,早期色觉减退,眼底可 见毛细血管扩张的微血管病,母系阳性家 族史。
球形嗜伊红包涵体,位于黑 质、蓝斑、Meynert核等处的 神经细胞胞浆内,有苍白 “晕环”。
位于大脑皮层细胞者,晕环 欠清。
Lewy’s body,由α-共核蛋白和神经丝异常聚集而成
(三)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于1892年由Pick首先描述,以额颞 萎缩为病理特征。1911年Alzheimer发现神 经元胞浆中有嗜银包涵体,称Pick小体。 额颞萎缩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称额颞痴呆, 其中有1/4有Pick小体。
一、痴 呆
中国500万 AD约310万 VD约140万
大脑(痴呆 )
AD、DLB AD、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饶明俐
定义
慢性、进行性、系统性、以 神经元变性和继发性脱髓鞘为主 要病理特征原因未明的疾病。
病因
是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1. 遗传因素:有些神经变性病有明确的 家族史,故又可称为遗传变性病。 2. 内源性因素:细胞凋亡?免疫反应? 毒素作用?
分类
大脑(痴呆 )
AD、DLB AD、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大脑(痴呆 )
AD、 AD、DLB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腓骨肌萎缩(CMT)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 (Dejerine-Sottas Syd) 间质性肥大性神经炎综合征 (Roussy-Cornil Syd)
病因
遗传:5%~10%有家族遗传史。日本纪伊半岛、 美国关岛chamorro族发病率高(50~100倍), 15%~25%的FALS存在第21对染色体Cu/ZnSODⅠ型基因突变,致SOD活性丧失,通过H2O2介导 致细胞凋亡? 环境:重金属如铅、汞等(血及CSF中铅↑)、化 学制剂、有机杀虫剂、慢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 外伤等?
PD-Dementia complex PD-ALS-Dementia complex ALS-Dementia complex
感觉神经
Leber病 Leber病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根神经病
感觉+运动
运动神经
ALS、PLS、 ALS、PLS、SMA Progressive Bulbarpaly
PD-Dementia complex PD-ALS-Dementia complex ALS-Dementia complex
感觉神经
Leber病 Leber病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根神经病
感觉+运动
运动神经
ALS、PLS、 ALS、PLS、SMA Progressive Bulbarpaly
(1869年charcot首次报道)
大脑(痴呆 )
AD、 AD、DLB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PD-Dementia complex PD-ALS-Dementia complex ALS-Dementia complex
感觉神经
Leber病 Leber病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遗传性感觉性神经 根神经病
感觉+运动
运动神经
ALS、SMA、 ALS、SMA、PLS Progressive Bulbarpaly
临床类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分散发型(经典型)、 家族型。 美国关岛、日本纪伊半岛的 ALS多合并 PD 和痴呆,称帕金森-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
(Guam型ALS)
进行性球麻痹:进展快、预后不良。 原发性侧索硬化:少见,慢性缓慢发展,Werdnig-Hoffmann病)(SMAⅠ型):生 后3~6月发病,平均生存7~9月。 慢性婴儿型( SMA Ⅱ型):生后6个月以后发病,肢 体近端无力,多数可活到青少年。 少年型( SMA Ⅲ 型):儿童或青春期缓慢起病,近端 无力,Gowers征,似肌营养不良,50%有肉跳。 成人慢性脊髓萎缩( SMA Ⅳ 型):发病年龄18~60岁, 多以近端为主,可累及球部及面部,发展慢。
斑) 病理改变:老年斑、NFT、颗粒空泡变性、 神经元脱失、血管淀粉样变
阿尔茨海默病理改变
临床症状
早期(1~3年): 近记忆障碍、学习能力 下降、空间定向障碍、淡漠、EEG、 CT/MRI正常 中期(2~10年):智能、人格改变、EEG 节律减慢、脑萎缩 后期(8~12年):智力严重衰退、屈曲体 位、肌强直 、EEG弥漫性慢波、脑萎缩 明显
四、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大脑(痴呆 )
AD、 AD、DLB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鹤腿、弓形足、槌状趾
五、锥体外系统
大脑(痴呆 )
AD、 AD、DLB Pick病和额颞痴呆 Pick病和额颞痴呆 Huntington chorea PD •MSA
并发Dementia、PD、ALS Retinal Deg •Friedreich ataxia、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Olivocerebellar deg、(Holmes Syn)
病程:5~12年
(二)路易体痴呆(DLB)
占老年期痴呆总数的 10%~20%,在变性疾病中 仅次于AD 1912 年 Freidreich Lewy 在 1例PD患者 黑 质中发现 Lewy 体, 1961年Okazaki (日本)等首次在1例 严重痴呆患者的皮质神经元中发现,称DLB 临床特点:进行性痴呆、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 (程度和时间不同,可持续几分钟、几周、几 月),反复发作的视幻觉 (80%), 帕金森综 合征 病程:5~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