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在语义层面对汉语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语言观念的对比与语言文化的传播

论语言观念的对比与语言文化的传播

论语言观念的对比与语言文化的传播作者:李佳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7期摘要:在20世纪“人本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语言观念成为了俄罗斯语言学界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从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里语言学等分支学科进行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语言观念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开始由同一语言内部转向跨语际之间的对比研究,尤其是俄汉语言观念的对比研究变得愈发活跃。

语言观念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探索不同民族的世界观、语言观和文化观,对于语言文化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观念;语言对比;文化对比;文化传播语言观念是俄罗斯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范式,自20世纪50年代逐步在中国语言学界活跃起来,由此语言观念对比研究也一同发展起来。

语言观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语言词汇的研究分析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语言特色、民族心智(认知)与民族思维等,语言观念被视为人意识中的“文化凝聚块”,记录的是社会集体或群体的知识和经验,集语言、文化、认知于一体,包含着对世界的客观描述与主观认识。

俄汉语言观念对比既服务于外语教学与翻译,又服务于文化的解读传播。

但是中国语言学界在语言文化传播领域很少通过语言观念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将以俄汉语言观念对比为例,通过对俄语中汉源观念词进行观念分析(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探究汉源词在俄语言语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分析中国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等国家的传播情况,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的语言政策、发展战略、文化传播战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一、俄汉语言观念对比研究现状根据近10年的研究成果显示,语言观念的对比研究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最初语言观念只停留在俄语内部或斯拉夫语族内部,而近期的研究显示,语言观念的研究已经开始转向跨语言文化的非亲属语言之间的对比,如俄汉对比研究是其最显著的体现。

第二,语言对比研究由最初选择的具有抽象意义且带有民族个性和精神文化的词汇,到近十年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以具体事物作为观念研究的对象。

论俄语“汉源词汇”研究对中国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传播的意义

论俄语“汉源词汇”研究对中国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传播的意义

论俄语“汉源词汇”研究对中国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传播的意义作者:李佳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期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积极践行文化输出与文化认同战略,力争中国在世界体系的话语权。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本民族语言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定会发生外来词介入和语言影响等结果。

本文将重点分析汉源词汇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介入特点,提出“词汇沉淀”概念和“词汇沉淀”研究的价值,分析在俄汉语言接触中产生“词汇沉淀”的原因,探究汉源“词汇沉淀”作为语言对外推广政策与文化输出战略成效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汉源词汇;语言接触;词汇沉淀;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不仅仅是经贸交流和外交合作,更是文化交流与文明的互通。

一切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首先会导致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而语言接触的直接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语言变化,其中包括“语言影响”(language influence);“语言兼用或双语现象”(bilingualism);“语言转用”(language shift)。

国内对于俄汉语言接触的研究主要关注俄语对汉语的影响,忽视或者否定了汉语对俄语的影响,而本文将主要分析俄汉语言接触中汉语对俄语在词汇层面的影响,通过分析汉源词汇在俄语中介入提出汉源“词汇沉淀”概念,再通过汉源词汇沉淀研究证实汉语对俄语的影响,以及论述汉源词汇研究对中国语言和文化在一带一路俄语系国家传播的新思考。

一、俄汉语言接触中的汉源词汇类型与特点一种语言受另一种语言影响的常见表现是借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稳定而长期的接触有可能改造一种语言,或产生出一种新的融合性语言。

语言接触的类型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自然接触和人为接触;主动接触和被动接触;亲属语言接触和非亲属语言接触。

俄汉语言分别作为印欧语系屈折语和汉藏语系孤立语的代表,它们之间的接触是典型的非亲属语言接触,但是在历史发展中既存在自燃接触和认为接触,既包括主动接触和被动接触,以及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直接接触和通过日语的间接接触。

汉俄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差异与补偿措施

汉俄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差异与补偿措施
汉俄交际过程中的语 用差异与补偿措施
汇报人:XX
20XX-01-20
目录
• 引言 • 汉俄语言交际概述 • 汉俄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差异 • 汉俄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 • 补偿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交际中的 语用差异成为影响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
恰当表达
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清晰、准确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
掌握非语言交际技巧
注意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的运用,增 强交际效果。
加强实践训练,提升交际能力
参加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与俄罗斯人的交流活动,如语言交换、文化交流活动等, 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多与俄罗斯人交流,创造俄语语言环境,提高俄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研究方法上,未来可以采用更 多元化的方法,如实验、语料库 分析等,以更全面地揭示汉俄交 际过程中的语用差异和补偿机制 。
THANKS
感谢观看
难。
词义差异
02
同一词汇在汉语和俄语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或用法,导致误解
或歧义。
搭配不当
03
受母语干扰,可能出现不符合对方语言习惯的词汇搭配,影响
交际效果。
语法失误
01
句子结构差异
汉语和俄语句子结构不同,如汉 语重意合,俄语重形合,可能导 致语法错误或表达不清。
02
03
时态与体态
语序问题
汉语和俄语的时态与体态表达方 式不同,可能造成时间或动作状 态上的混淆。
提升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
掌握汉俄语言交际技能,对于提高个人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

俄语翻译在语境角度看汉语多义词中的应用研究

俄语翻译在语境角度看汉语多义词中的应用研究

俄语翻译在语境角度看汉语多义词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作为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工具,翻译是促进语言文化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思维和文化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在形成过程中的语言心理,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好思维差异对多义词的准确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多义词在俄语翻译中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包括常用搭配、词语的文化背景、上下文的联系等来提高俄语的翻译准确度和俄语学习者的语言把握能力等。

[关键词] 语境俄语翻译多义词思维一、多义词的形成和俄语翻译错误举隅翻译是将两种不同的社会语言之间的交际过程联结起来的纽带。

它促进了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加深了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之间的联系。

一般来说,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理解原文并搞清楚在这种语境中言论的上下文意思并把握讲话者的话语意图;所以一词多义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一个词语的意思翻译错误,两个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在互相理解和表达沟通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偏差。

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都存在普遍的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模式在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导致词语概念的扩大。

认知语言学强调在不同的名族、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这对人们在促进语义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俄语和汉语的互译过程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汉语的惯常搭配去对俄语的词语进行套译。

这种套译有可能翻译准确,但是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例如,“走”(идти),汉语和俄语都表达“步行”的含义,但是,“走”派生出来的意义却大相迳庭。

我们汉语可以有“走调”、“走味”、“走风”,但是俄语却不能用“идти”来表达,必须用“детонировать”、“потерять вкус”、“выдать секрет”来表达;而俄语中的“идти”可以说“Этот товар идёт хорошо”、“Шёл снег”、“Идёт собрание”、“Окна идут на солнце”和“Юбка тебе идёт”,“идти”的这些意义在汉语中却无法找到,也不存在这样的搭配。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1. 语义信息不对称: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信息不完全相同,存在差异。

2. 词义转移:指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 语言文化差异:指俄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不同,导致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信息不同。

4. 语用学因素: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语用学因素对词汇的语义信息产生影响,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5. 语境因素:指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信息不同,导致俄汉翻译中出现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6. 词汇选择: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语境和语言习惯选择不同的词汇,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7. 语义重心: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重心不同,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8. 语义范畴:指同一词汇在俄汉两种语言中所属的语义范畴不同,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9. 语义扩展: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的语义范围扩展到另一种语言中,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10. 语义缩小: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的语义范围缩小到另一种语言中,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11. 语义歧义:指同一词汇在俄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语义,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汉字“中”的汉俄对比及语言文化的解读

汉字“中”的汉俄对比及语言文化的解读

中国俄语教学PYCCKHH 刃3bIK B KHTAE 2019年4月第38卷第2期Anpenb 2019r.T.38 No 2汉字“中”的汉俄对比及语言文化的解读曲阜师范大学朱玉富秋明国立大学吴婿文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刘璐提要:本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版的《汉俄大辞典》等词典以及本人的词典编研经验,以汉俄对比的方法全面展示分析汉字“中”的语法形态、语义的运用规律及其在 中国文化的地位,深刻剖析总结中国语言文字构成规律和与俄语表达方式的异同。

通过大量的例证求证汉字“中”的使用频率,求证汉俄翻译的认知和技巧,求证联同它搭配的语义、语用的产生、作用的特征。

旨在为研究中国文化、 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以及中国语言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的认知、汉俄对比、语言文化的解读、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10 (2019 ) 02-0068-08引言“中”字笔画数为4,部位“ I ”,笔顺编号为2512,有两个拼音“Zhdng ”和"Zhong",最常使用频率排名第22位,使用频率约为24%。

'根据2009年1月1日国学宝典网络版古籍字频3903版的统计,“中”字排名第18位,数据格式使用次数为1196329次,使用次数4919015。

'在汉语的一、 二级字库中共有汉字6763个。

'一级字库为常用字,3755个,二级字库为不常用字,3008个。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一级字库的字使用频率合计达99.7%,即在现代汉语材料中的每10000个汉字中,这些字 就会岀现9970次以上,其余的所有汉字也不足30次。

而最常用的1000个汉字,使用频率在90%以上。

这意味着,中国人掌握了 4000个汉字,就可以正常 地从事语言交际活动。

对于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人 来说,只要学会了常用的1000个汉字,就能达到汉语的最低词汇要求,读懂汉语文本,架设母语与汉语沟通的桥梁。

略论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角度

略论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角度

略论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角度[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意义以及角度。

标签:汉俄语言对比研究意义现状角度对比语言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语言学学科,而国内主要是从70年代后期随着吕叔湘等先生的相关论文的发表,才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过三十年的耕耘,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总的看来“对比语法成果相对薄弱”。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俄汉语言对比的状况相对于英汉、韩汉来说,的确不够活跃,不仅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而且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亟待加强。

这种情况对汉俄对比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说它是机遇是因为还有这么肥沃的一片科研沃土供我们开垦,说它是挑战是因为这项研究可供借鉴参考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一项具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限于篇幅,关于研究现状只能就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层面作一简略的概述,不能展开述评。

希望通过我们的大致梳理,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角度有所借鉴。

一、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当代语言学不管是生成语法学派,还是认知语言学派,以及现代语言类型学派,它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发掘语言的共性规律。

这就需要明晰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语言共性和个性的发掘是建立在语言的对比基础之上的,而这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具体语言的对比研究。

要搞清汉语和俄语的异同点,就要进行对比。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点和特殊之点。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语法是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现代语言学界的共识。

赵元任先生很重视语言的对比研究,他被聘去美国任教之后,论著多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深入地阐明中国语言的特点,比较中西语言的异同。

吕叔湘先生对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更是重视,不仅提倡和外语对比,而且主张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介绍俄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词汇的语义信息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概述在俄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存在许多词汇的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

具体表现为:1.词义广度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俄语一个词可以表示汉语中多个不同的词义,反之亦然。

例如,俄语中的词“свет” 可以表示“光亮”、“电灯”、“世界” 等多个不同的意思,而这些意思在汉语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

2.词义深度不同:某些情况下,俄语中的一个词可以表示汉语中的一个词和它的上下位关系。

例如,俄语中的词“животное” 表示“动物”,而在汉语中,我们需要两个词来表示“动物” 和“生物”,它们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

3.文化差异导致的词义不同:俄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导致一些词汇的语义信息不对称。

例如,汉语中的词“喜欢” 和俄语中的词“нравиться” 表达了相似的情感,但却具有不同的语义信息。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原因语言结构差异俄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差异导致了词汇语义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俄语是屈折语,而汉语则是以词序为主的语言。

俄语倾向于使用词缀和屈折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词义,而汉语则通过词序和词语间的搭配来实现。

文化差异俄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词汇语义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每种语言都是它所属文化的表达方式,词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两种语言中,相同的词汇可能会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导致词义信息的不对称。

形态学差异俄语和汉语的形态学差异也是导致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之一。

俄语作为一个屈折语,形态变化比较丰富,单个词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意义;而汉语的形态变化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词语间的搭配来实现不同的意义。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1.学习难度增加:对于学习俄语或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词汇的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随着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主张的引进 ,随着仿 译型俄源词或短语“红军”“、红军战士”、“红十月”、“红色恐怖”、“红色首都”、“红色政权”等的 引进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红”和词“红色”也随之产生了“象征革命 、先进”的义项 。正是因为有 了“象征革命 、先进”这一俄源义项 ,汉语语素“红”和词“红色”在我国大革命时期异常活跃 ,积 极参与汉语构词和短语组合 。当时 ,在苏区产生了大批由“红”和“红色”构成的带有革命色彩 的新词或新的短语 ,例如“红区”“、红色根据地”“、红色小学”“、红色资本家”等 。
语言接触中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汉语语素义和词义产生发展变化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外源词 的引进往往会使汉语语素或词产生新增义项 。①例如 ,汉语语素“软”本义为“物体内部的组织 疏松 ,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由于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 ,汉语引入英源词“软饮料” ( sof t drink) ,从而汉语语素“软”也随之产生新增义项“不含酒精的”;再如 ,汉语词“菜单”本义 为“开列各种菜肴名称的单子”,由于西方计算机文化的冲击 ,汉语词“菜单”被直接用来对译英 语计算机术语“menu”,从而获得新增义项“计算机功能菜单”。类似现象还有很多 。据此 ,我 们认为有必要推出“外源义项”这个概念 :语言接触中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汉语语素或词 产生的新增义项 。与此相对应的汉语语素或词所固有的义项可以称为“固有义项”。这是从义 项来源的角度对汉语语素义或汉语词义所进行的一种新的分类 。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尤其是在文革期间 ,汉语语素“红”和词“红色”的俄源义项“象征革 命 、进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并且又产生了一大批新词或新的短语 ,例如“又红又专”“、红透 专深”“、红色专家”“、红专道路”“、红色造反派”、“红卫兵”“、红外围”“、红代会”“、红小兵”、“红 色样板戏”“、红色司令部”“、插红旗”“、红五类”“、红后代”“、红色接班人”等 。
① 俄源词是指“随着汉俄语言接触受到俄语原词影响而在汉语中所产生的 、造词依据源于俄语原词的某个要素的汉 语新词”,包括音译词 、仿译词 、意译词 。现代汉语中的俄源词的借用缺乏形译法 ,因为汉语词和俄语词之间缺乏直 接“形译”的基础 。
·88 ·
2008 年 10 月 第5期
汉语学习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2008 年 10 月 第5期
汉语学习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Oct . ,2008 No . 5
这两个词来翻译“Чёрнаясотня”“、черносотенцы”。(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 1949 :102 - 103) 众所周知 ,该教程曾以“马列主义的百科全书”而著称 ,对中国有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影响 ,曾多 次被定为党员 、干部以及群众政治学习的主教材 。我国广大干部群众在多次政治学习过程中 , 熟悉了“黑帮”和“黑帮分子”这两个俄源仿译词 ,熟悉了其内涵“拥护沙皇的反动的反革命组 织”,汉语语素“黑”和汉语词“黑色”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象征反动 、反革命”的政治联想意义 。
① 外源词比一般的外来词范围大 ,包括音译词 、意译词 、仿译词 、形译词在内 。详见张欣《新时期外源词的引入》《, 语 文学习》1997 年第 12 期 。
·89 ·
2008 年 10 月 第5期
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在语义层面汉语的影响
Oct . ,2008 No . 5
“красно2”开始用来表示“革命的 、先进的”这一政治联想意义 ,而且构词活动异常活跃 。当时 在俄语中出现 了大 批由“красный”和“красно2”构 成的 与革命 有关 的新 词或 新的 短语 , 如 “Краснаяармия”(红军) “、красноармеец”(红军战士) “、краснаяприсяга”(红色誓言) 等 。
[ 关键词 ] 外源义项 ; 俄源义项 ; 仿译法 ; 移植法
[ 中图分类号 ] H035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7365 (2008) 05 - 0088 - 08
§0 引言 语言接触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流行于欧美 ,但在中国直到 90 年代才真正
开始 。目前 ,我国学术界研究兴趣大多局限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接触 、汉语方言接 触 、汉语和英语及日语的接触等方面 。而事实上 ,汉语在历史上曾经与多种外语发生过语言接 触 ,除了大家较为关注的英语及日语以外 ,还有梵语 、法语 、德语 、俄语等 。因此 ,在语言接触领 域还有大量的课题亟待研究 。其中 ,汉俄语言接触就很值得重视 。众所周知 ,十月革命胜利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半个世纪是当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间汉族与俄罗斯民族之 间曾经发生过空前的极度亲密的接触 ,而汉语和俄语之间也必然相应地会发生频繁的接触 。 然而 ,迄今为止 ,汉俄语言接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鲜有问津 。本文试图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 接触研究为视角 ,以汉俄两种语言的词汇学和语义学理论知识为依托 ,综合运用汉俄对比 、共 时研究 、历时研究的方法 ,探讨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在语义层面对汉语的影响 。
1. 2“白”和“白色”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白”和词“白色”的政治联想意义是“象征反动 、保守 、落后”,也是一个 仿译引进型俄源义项 ,它译自俄语词“белый”和俄语语素“бело2”。俄语词“белый”和俄语语素 “бело2”在俄语中除了有“白的 、白色的”义项外 ,还有“反动的 、落后的”政治联想意义 。 白色象征反动 、保守 、落后 ,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 ,当时法国的保皇派帽徽为白 色 ,而与之对抗的第三等级的帽徽为三色 。(赵敏善 1996 :162)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 ,革命力量 开始用俄语词“белый”和俄语语素“бело2”来指称反革命势力 ,如“белыебандиты”( 白匪) 、 “белыерусские”(白俄) “、Белаяармия”(白军) 、“Белаягвардия”(白卫军)“белыйрайон”(白 区) 等 。俄语词“белый”和俄语语素“бело2”的“反动的 、落后的”义项于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仿 译型俄源词或词组“白军”“、白区”“、白俄”“、白匪”“、白色恐怖”等的引进而引进 。 带有俄源义项“象征反动 、保守 、落后”的汉语语素“白”和汉语词“白色”在我国汉语词汇史 上曾两度活跃 。第一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当时“白”和“白色”用来象征“国民党反动派”,并由 此衍生出一批新词或新的短语 ,如“白区”、“白军”“、白党”“、白色政权”“、白匪”“、白狗子”、“白 色恐怖”“、白据点”等 。第二次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尤其是在文革期间 ,当时由语素“白” 又衍生出了一些新词 ,例如政治上落后 、业务上拔尖叫“白专”;白专典型叫“白旗”。而“白旗”、 “白专”本身又衍生出了一大批新词或新的短语 ,如“拔白旗”、“白专先生”、“白专道路”、“搞白 专”“、批白专”等 。 1. 3“黑”和“黑色” 汉语语素“黑”和汉语词“黑色”的政治联想意义是“象征反动 、反革命”,也是一个仿译引进 型俄源义项 , 它译自俄语词“чёрный”和俄 语语 素“черно2”。俄语 词“чёрный”和 俄语语 素 “черно2”在俄语中除了有“黑的 、黑色的”义项外 ,还有“反动的 、落后的”这一政治联想意义 ,例 如“чёрныесилы”(黑势力) “、чёрныйтеррор”(黑色恐怖) 等 。(赵敏善 1996 :167 —168) 汉语语 素“黑”和汉语词“黑色”的政治联想意义“象征反动 、反革命”的产生与仿译型俄源词“黑帮” ( Чёрнаясотня) 和“黑帮分子”(черносотенцы) 的借入密不可分 。 1938 年 ,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的《联共 (布) 党史简明教程》汉译本用“黑帮”、“黑帮分子” ·90 ·
2008 年 10 月 第5期
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在语义层面对汉语的影响
Oct . ,2008 No . 5
汉俄语言接触中 俄语在语义层面对汉语的影响
徐来娣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南京 210093)
[ 摘 要 ] 语言接触研究是社会语言学学科中的一个前沿领域 ,而“汉俄语言接触研究”是这
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接触研究为视角 ,以汉俄两种语言的词汇学 和语义学理论知识为依托 ,综合运用汉俄对比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方法 ,探讨汉俄语言接触中 俄语在语义层面对汉语的影响 。
在汉俄语言接触中 ,尤其是在建国前后的汉俄民族亲密接触阶段 ,汉语引进了大量的俄源 词 ,音译词如“苏维埃”(совет)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 、“喀秋莎”( катюша) 等 ;仿译词如 “共青团”(комсомол) “、少先队”(пионерскийотряд) 、“劳模”(геройтруда) 等 ;意译词如“教研 室”(кафедра) “、副博士”(кандидатнаук) 、“工分”(трудодень) 等 。① 据初步考证和统计 ,现代 汉语中的俄源词在 1200 个以上 。(徐来娣 2006 :116 、156) 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在语义层面对 汉语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 ,俄源词的引进给汉语语义系统带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填补 了汉语语义方面的许多空白 ,这是语义层面俄语对汉语的重大影响 。但是本文要讨论的是汉
Oct . ,2008 No . 5
语语义系统所受到的更为隐蔽的来自俄语的影响 :汉语语素或汉语词由于俄语的影响而发生 或多或少的语义方面的变化 。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同样 ,语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本文所说的语义变化既包括语 素义的变化 ,也包括词义的变化 。按照叶蜚声等 (1997 :248) 的观点 ,语义之所以会发生变化 , 主要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 、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 、语义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而事实 上 ,语言接触中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样也是汉语语素义和词义产生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 但是 ,我国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汉语语素义或词义的演变时 ,往往只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 ,也就 是说 ,忽视由于语言接触所导致的汉语语素义和词义的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