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言对比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1、几个概念: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
“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
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
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范文

《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时间观念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理解、使用和体验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就俄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进行深入对比研究,以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
二、俄汉语言中时间表达的差异1. 词汇层面在俄语中,时间常被具体化、抽象化,并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
如“время жизни”(生命时光)、“часы” (钟表时间)等词汇体现了对时间的珍视与利用。
而汉语中,时间表达更为抽象,如“时光”、“岁月”等词汇,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价值。
2. 句法结构在句法结构上,俄语和汉语也存在差异。
俄语中,时间状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强调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汉语则更注重时间的隐含意义,常将时间信息融入句子中。
三、俄汉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1. 时间观念的价值观取向俄罗斯文化中,时间被视为宝贵的资源,人们重视时间的利用和效率。
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时间的自然流逝和人生价值,强调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2. 时间观念与社会行为在俄罗斯社会中,人们往往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意识。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四、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交融与共通尽管俄汉两种语言文化在时间观念上存在差异,但也存在着交融与共通之处。
例如,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人们都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准时、效率等时间观念的认识也日益趋同。
五、结论通过对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文化在时间表达、价值观取向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学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灵活运用时间,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俄汉语言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共通之处,这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他人、包容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огонь火”的观念对比研究

目录Автореферат (I)摘要 (1)第1章引言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1国内外有关语言世界图景的研究 (2)1.1.2 国内外有关“огонь/火”的研究 (1)1.2研究目的 (3)1.3研究方法 (2)第2章“огонь/火”观念与语言文化学的相互关系 (4)2.1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语言世界图景 (4)2.2语言文化学的基本单位——观念 (4)第3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共性表达 (5)3.1 “огонь/火”的本质观念 (5)3.2 “огонь/火”表示的情感观念 (6)3.3 “огонь/火”表示的战争、武器观念 (8)3.4 “огонь/火”表示的危险、冲突、死亡观念 (9)第4章“огонь/火”观念在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差异性表达 (11)4.1俄语“огонь”特有的观念 (11)4.1.1表示敬畏之情 (11)4.1.2表示(人或马)的美好 (11)4.1.3作为清洁、净化的力量 (11)4.1.4作为审判、惩罚的力量 (12)4.1.5作为预测力量 (12)4.1.6象征死亡 (12)4.1.7文艺茶话会 (13)4.1.8代表《星火》杂志 (13)4.2汉语“火”特有的观念 (13)4.2.1表示发生火灾;焚烧,烧毁,毁灭 (13)4.2.2表示程度 (13)4.2.3比喻紧急 (14)4.2.4比喻兴旺、兴隆 (14)4.2.5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 (15)4.2.6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一 (15)4.2.7火星之简称 (15)4.2.8代指子嗣、人群 (15)4.2.9姓 (16)第5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9)摘要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当今在语言文化学范畴中最受瞩目的理论之一。
而“огонь/火”作为俄汉语中都存在的基础词汇,看似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溯源。
由于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相似的认知,俄汉民族对火产生了共同的理解;由于双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的人们对“огонь/火”的理解会有所差异。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俄汉翻译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但是,俄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俄汉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1.语音差异俄语语音丰富,有较多的元音和辅音,而汉语则相对简洁。
例如,俄语中有7个元音和17个辅音,而汉语中只有5个元音和21个辅音。
这导致在翻译过程中,有些俄语音节难以用汉语表达。
比如,俄语中有许多含有浊音的词,而汉语中却没有相应的浊音,如“телефон”(电话)、“ресторан”(餐厅)等。
俄语的语法比汉语更为复杂,例如,俄语中有六种格,而汉语只有主格和宾格。
在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不同,译者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俄语中的动名词与汉语的不同,俄语中动名词是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复合体,而在汉语中通常是一个动词+地/得/着结构。
3.词汇差异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语中有许多和汉语无直接对应的词汇,如“алкоголь”(酒精)、“кружка”(杯子)等。
同时,汉语的词汇也比俄语丰富,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年年有余”等等,这些表达在俄语中一词难以表述。
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之外,俄汉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对译者产生不小的影响。
1.历史文化差异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而我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
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因素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翻译的思路和语言表达。
2.社会相关差异俄罗斯和我国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体制、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在翻译中,这些差异也会牵扯到译者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习惯用语等方面。
3.生活方式差异两国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
如在饮食、娱乐、休闲方面,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不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二者之间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几个主要的不同点:一、语言差异1. 语法结构俄语是一种屈折语,具有非常复杂的语法结构。
动词的变化包含了人称、数、时态、语气、语态等多种方面,而名词和形容词则按照格、数和性别进行变化。
相比之下,汉语语法要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复杂的变化。
2. 发音俄语的发音相对来说比较难学。
其语音系统中有很多不同于汉语的音位,例如硬音和软音,口腔的发音位置也有很多差异。
汉语的音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注意四声的区分和字母之间的连读变化。
3. 文字俄文是一种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完全不同。
相比之下,汉字和字母一样被广泛应用,但是汉字的书写和笔画相对来说更为复杂。
二、文学差异1. 文学体裁俄国文学以小说、诗歌和戏剧为主。
俄国小说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彼得罗维奇时代,以扎戈捷布等人为代表。
而中国文学则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多种类型,成就非常丰富。
2. 文学流派俄国文学流派非常多元化,包括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俄国民主主义文学等等。
而中国文学则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流派在元明清时期为新文学流派所替代。
3. 作家风格俄国文学以知名作家扎米亚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为代表,艺术性较强、结构严谨并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以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曹雪芹、施耐庵等人物为代表,具有丰富的史料和优秀的艺术性。
以上是俄罗斯和中国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和文学各有特色,对比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内涵。
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

在语言风格上,俄罗斯熟语更注重形象化描述和情感表达,而中国熟语更强调 哲理性和启发性。例如,“рукою души”(手舞足蹈)在俄罗斯文 化中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而“忧患可以试金,但富贵难留金”则表达了富贵 不长久,世事无常的道理。
在文化底蕴方面,俄汉熟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俄罗斯熟语反映了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如“кто виноват, тот и платит”(谁错谁承担);而中国熟语则多与古代文献、诗词曲赋等有 关,如“回头是岸”源自佛教术语。
四、结论
通过对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俄汉熟语 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但在来源、使用场景、搭配等方面存在一定 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我们需要提高对俄汉熟语的可认知 性,理解其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以避免误解和歧义。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广阔,可以进一步探讨俄汉熟语的语义特征、翻译技巧和 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内容,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还可以 研究其他语言中的熟语及其与俄汉熟语之间的对比分析,拓展研究视野。
俄汉熟语概念的对比分析
目录
01 一、俄汉熟语概念对 比分析
03
三、俄汉熟语认知Biblioteka 比分析02二、俄汉熟语使用对 比分析
04 四、结论
熟语是一种高度凝练、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语言表达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 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在俄罗斯和中国的语言文化中,熟语都具有丰富的表现 力和独特的魅力。本次演示将对俄汉熟语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者之 间的异同点及其认知和使用的关键要素。
相比之下,中国熟语(成语)则主要源自古代文献、历史传说、寓言故事等,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含义。中国熟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言和道理,如 “синие птицы не летают”(蓝鸟不飞),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чем никогда”(晚做总比不做好) 等。
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作者:马佳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的作者在综合分析了俄语和汉语两种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形式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汉语和俄语的思维习惯,逻辑分析以及表述习惯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俄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产生的原因及语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一、俄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古代的俄罗斯多为平原,并且周边还存在着不同数量的森林,虽然疆域辽阔,但是缺乏相应的屏障,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在俄罗斯历史上,少数民族经常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其进行掠夺,在公元12到13世纪,俄罗斯曾多次受到瑞典、日耳曼民族和中国元朝蒙古族等民族的骚扰,尤其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子嗣曾经统治俄罗斯长达200年左右,在俄罗斯的民族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俄罗斯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为俄罗斯语言文化中的战斗精神,民族思想上更加重视勇武、斗狠等战斗精神的培养,因此俄罗斯民族崇尚的是勇武、勇敢等思想,这和我国古代强调的和为贵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自然环境中,我国的中原地区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我国良好的环境为中原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屏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屏障,因此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和为贵”思想,专心致志搞经济发展建设,和俄罗斯的尚武精神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也是由于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二、俄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一)语法差异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笔者认为,语言的差异最基本的是文化的差异,其中最为主要的差异体现在,俄语属于语法类的语言,是典型的曲折语言,语言的构成成分较汉语比较复杂。
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变化,这种词的变化在语法中有重要意义,因此,俄语语法复杂并变化繁多,并且在语法上,俄语的表述要求严格,主语、谓语、补语和连接词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应的表述都要依据相应的语法成分来变化。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342024课程英文名称: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俄语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翻译本身属于一种对比方法。
语言体系不同,表达各有所长,比如俄汉两种语言,前者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句式如叠床架屋,层层环套,后者形式疏放,铺排流散,行文似珠玉满盘,错落自然,句法之外,俄汉语义、修辞、文体亦不乏种种差异,具体到翻译过程,凡此均应纳入语言对比之列。
力求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教学中的“疑难”,侧重阐述俄汉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其的翻译转换。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俄语广告标题中谚语的变异与翻译,以及苏联解体后某些新的语言现象等。
基于上述思考,本课程将始终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俄汉语转换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原则,理解中俄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中俄翻译的标准,学会欣赏名家翻译的长处,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是科技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
难点是中俄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
有取有舍,因人而异。
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采取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辅助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汉语言对比
1、俄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特点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观点着眼,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据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
汉语是较为典型地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
2、词类的划分遵循的三原则:语义原则、形态原则、句法原则。
俄语主要遵
循形态原则划分词类。
3、俄汉语词汇总体特征的对比
语言中的词通常有如下两个特征:1、词是句子汇总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2、词是在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
4、1960年,我国的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词典》收词10万余。
1988年,黑
龙江大学编写的四卷本《俄汉详解大词典》收词量为24.6万余条。
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判断:俄语中大约有24.6万个词。
最普及的汉语字典收字量在12000左右,最大型的汉语字典收字量为6万左右。
但这6万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如果除去异体字,汉语中大约有22000个汉字。
5、俄语中大约有近25万个词。
词典《》
中对俄罗斯文学、剧本等中的用词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材料总用词1056380个,删除复现的词为39268个,其中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词有9044个。
词的数量和覆盖率情况如下:
俄语词覆盖率
100067.46%
300082%
434885.45%
904492.4%
11100 97.6%
20世纪末,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普通词汇学和计算机词汇学与词汇编纂学
实验室承担了项目《20世纪俄语报纸计算机文本语料库》,该项目表明,俄罗斯一些伟大作家实际用词量为2至3万个词。
现代俄语奠基人、杰
出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但他全部作品中的世纪用
词量只有2万多个。
而一般那俄罗斯人在交际中常用词为3000左右。
6、汉语有丰富的词汇系统。
从先秦时期开始,复音词不断增加,
而复音词中,双音词的必中最大。
现今,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双音词占优势的语言。
在双音词中,复合构词法组成的词又比附加构词法组成的词多得多。
汉语中作为语言构词单位的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用方块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字。
从历史上看,他们在古代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词。
同一个语素,根据他们的构词情况,可以在词的前面,也可以在后。
由于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
7、汉字统计学家曾对7000多篇文章、总共2100多万汉字作了统计,其中实
际所用汉字仅为6300个左右。
统计学家根据以上语言材料编写了《汉字频度表》,汉字字数及覆盖率如下:
汉字数覆盖率
94290%
136495%
240099%
由此可见,汉语最常用的字大约在1000至2400 个左右。
汉语字数总量和常用词总量均比俄语少的原因有三:1、汉语字无词类形态标志。
2、汉语字构成新词并不增加字数的总量。
3、汉语吸收的外来词也不增加字数的总量。
8、音译逐渐为意译所代替的例子非常多,如来自英语的:安琪儿---天使,德律风----电话,德谟克拉西----民主,荷尔蒙----激素,盘尼西林----青霉素,摩登----时髦,麦克风----话筒,水门汀----水泥;来自俄语的:布拉吉-----连衣裙,黑列巴、列粑----面包,康拜因---联合收割机。
9、俄汉语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的对比
根据俄汉语词汇在民族文化上异同程度,可以将俄汉语中反映民族文化特点、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分成三类:
1、文化伴随意义基本等值的词汇,这类词汇在俄语语言文化学中称为对应词汇,它们文化伴随意义上的差异不大,在两种语言中可直接互译。
如在俄语中的和汉语中的“鸽子”,它们的文化伴随意义基本等值------和平的象征。
2、仅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值得特别关注。
在语言交际时,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障碍,甚至产生概念上的模糊,究其原因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甚不了解。
如:俄语中的,除了表示“帽子”这个基本词义外,还有特殊的伴随意义,喻指“萎靡不振、无能的人”,而汉语中“帽子”这个词就不会引起以上联想。
3、文化意义伴随不同的词汇,这类词汇在俄汉两种文化中字面上完全等值,
但含义不同,各自能引起不同的联想。
如:俄语中
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忠诚祖国的象征。
而在汉语中“鹤”却是“延年益寿、长寿”的象征。
10、俄汉思维方式对比
俄汉民族指称事物和事件方法与思维的异同存在下述五种情况:
1、指称事物、事件方法与思维方式基本一致。
如俄汉民族都将狐狸比喻狡猾
的人等。
2、指称事物、事件方法与思维方式不尽一致。
产生这一原因,主要是俄汉民
族各自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俄语中有一些专门指代俄罗斯民族物质文化的词,如﹙茶炊﹚,
﹙用面包和盐的礼仪迎接﹚等,而在汉语中没有其相对应的词。
而另有一些俄语词,尽管汉语中有其对应词,但俄语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如:在俄语中象征者俄罗斯大自然和亭亭玉立的姑娘。
3、指称事物、事件时,俄罗斯人比中国人常“夸大其词”,表现思维的“前
倾”。
如:﹙感谢您童话般美妙的接待。
﹚,而实际上相当于中国人的盛情款待。
所以此例可以译为:谢谢您的盛情款待。
4、指称事物、事件方法和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原因在于不同民族的生活、文
化背景的差异。
如俄罗斯人说:
中国人则讲: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5、指称事物、事件时,俄罗斯人有时从“反面”着眼,他们用反语的场合与中国人有所不同。
如:﹙祝你成功!﹚
11、表示特有事物词语与其翻译方法
表示特有事物词语:指称谓某一民族生活﹙风气、文化、社会和历史发展﹚所特有事物的词﹙和词组﹚。
这些事物在其他的语言中没有相对应物,所以,对其不能‘按一般原则’翻译,需要特殊对待。
表示特有事物词语的翻译法:
1、音译法:指用译语再现原文的语音形式,该方法多用于人名、地名等的翻译。
如:
2、移植法:指用译语直接复制原语词语所言形象。
借助此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译文生动,并能丰富译语的表达。
采用该方法的依据是,各民族在思维、认知方面的共性,使相互间的交际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
3、具体化:指用意义较为具体的词语移译意义较为概括的词语,或用表示“种”概念的词语传译表示“属”概念的词语,“以种译属”。
如:
4、概括化:指用意义较为概括的词语移译意义较为具体的词语,或用表示“属”概念的词语﹙上义词﹚传译表示“种”概念的词语﹙下义词﹚,“以属译种”。
如:
5、近似法:指用译语中与原文近似的表达予以传译,在此情形下多使用译语中固定的表达方法。
如:
6、释义法:又称描述法,它指翻译时可通过描述的方式予以语义解释,或形象替代,直接解释原文的隐含意义。
如:
7、注释法:是翻译中不得以而为之的辅助性手段,往往在进行音译、或移植、释义等的同时,酌情辅以注释。
如:
12、俄汉称呼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