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龙虾的养殖误区

合集下载

淡水小龙虾养殖的五大问题,个个切中小龙虾养殖要害

淡水小龙虾养殖的五大问题,个个切中小龙虾养殖要害

淡水小龙虾养殖的五大问题,个个切中小龙虾养殖要害本文介绍了淡水中养殖小龙虾的五个问题,包括小龙虾的放养密度,养殖池塘中水草的种植等问题,这里提及到的五大问题,如果都能克服了,小龙虾一定会养得好。

淡水小龙虾养殖的五大问题一、放养密度要合理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增加小龙虾存塘数量,降低养成的成活率,饲料的投入量大,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养殖虾规格小,降低养殖效益,增加养殖风险。

小龙虾的放养密度要合理,主养小龙虾的塘口,一般每亩放养6000-8000尾,规格为70-80尾/斤。

二、抓好水草移栽水草对小龙虾养殖的重要性:(1)利于提高小龙虾的养殖效益,水草是小龙虾重要的植物性饲料,有利于降低成本;(2)水草是小龙虾脱壳的隐蔽场所,在高温季节起到降温作用;(3)池塘中的吸取水中的养分,有利于水质的改良和稳定。

小龙虾养殖池一般种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2-3月份水温较低时种植伊乐藻,4月初水温上升后种植苦草、水花生等。

水草覆盖整个水面的60%左右。

伊乐藻栽种要实,4-6m栽种草条块,相隔3m左右的水路。

水花生以条式移栽为好,水花生条30cm,相隔3-5m,中间移栽伊乐藻。

栽完之后,向虾池注水20-30cm,等水草长满全池后逐步加深水位。

三、及时换水虽然小龙虾的生长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水质污染却是小龙虾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适量的换水非常重要,有利于改善水质,刺激小龙虾脱壳,有利于生长速度的加快和产量的提高,但频繁换水是不可以的,高温季节每半个月换水1-2次,每次换水1/4左右。

四、池塘不能太浅池塘太浅易造成水质突然变化,夏季水温增高容易使小龙虾甲壳变红,性腺成熟,小龙虾易掘洞穴居。

一般在高温季节,池塘的水深应保持在60cm之上。

五、防止自相残食当食物供应不足时,小龙虾之间会互相残杀,主要是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虾,自相残食已是阻碍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饲料的投喂与人工隐蔽物的设置:(1)根据小龙虾的不同发育阶段投喂不同的饲料;(2)饲料投喂量一定要足;(3)加强水草栽种及其他人工隐蔽物的设置,以防止小龙虾的自相残杀。

养殖小龙虾常见的六大雷区,新手切记不要踩!

养殖小龙虾常见的六大雷区,新手切记不要踩!

养殖小龙虾常见的六大雷区,新手切记不要踩!小龙虾一直是很多人喜爱吃的一种食物,不管怎么弄味道都是不错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因此近些年养殖的人也逐渐增多。

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养殖户往往容易踩到以下六大雷区,可能还有人不了解,下文我就仔细给大家讲讲,新手们也要记住别踩了!养殖小龙虾常见的六大雷区1、饲料的雷区认为龙虾喜欢食用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或者认为这种饲料不妨碍小龙虾的生长,甚至认为对其生长过程是有所助力的,其实龙虾是杂食偏动物性饵料的生物,其生长是否良好,取决于蛋白的摄取量,可以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不低于32%的配合饲料。

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不宜投喂,其利用率低、容易使水质变坏。

并没有过多的用处。

有一些养殖户就是因为过量投喂动物内脏造成有机质发酵,水体发臭,产生有毒气体和缺氧,致使养殖失败。

2、水质的雷区认为小龙虾在臭水沟也可以生长的很好,水质不重要。

其实清新水质才是龙虾养殖高产的关键。

3、苗种的雷区市面上的所谓高价苗,自然苗,很多兜售这些虾苗的人大多数都是骗人的,所谓的“杂交品种“更是闻所未闻,还有就是认为只要第一年投入种龙虾后,通过自身不断繁殖,年年获取不错的收益。

其实龙虾养殖投种第一年产量最高,以后逐年下降。

由于龙虾生命周期为16-18个月,加上近亲繁殖,功能退化,抗病力下降,3年后产量会锐减甚至绝收。

4、混养的雷区认为龙虾可以和鱼类混养是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其实龙虾绝不能和食肉或杂食性水产品混养。

因为龙虾脱壳时最易被残食,且龙虾产仔时鲢鳙鱼都是它的天敌。

5、日常管理的雷区认为龙虾食性杂,饵料随便喂喂即可。

甚至以为在精养的龙虾塘也不投饵料,结果造成龙虾互相残食。

6、病害防治的雷区认为“龙虾不会生病”,病害防治无关紧要。

其实不然,在进行高密度养殖之后,各种环境因子都易引起龙虾发病。

水体要定期消毒,若水体pH值<7,每隔15-20天,将生石灰按20克/立方的浓度化浆后均匀泼洒。

小龙虾养殖的认知误区

小龙虾养殖的认知误区

潜江龙虾学校教你—注意小龙虾养殖的认知误区
常见认知误区
由于人们常常在水质较差的水沟中发现小龙虾,就有很多养殖户认为“小龙虾是在臭水沟生活的种类,对水条件要求不高,水越肥(脏)越好,因此不注意水质的改善。

而事实上小龙虾和螃蟹一样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如果水质条件不好,虾的群体数量会非常少,而且虾体表很脏。

因此我们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改底和调水,管理好水草,这样龙虾产量会很高,并且品相好,售价高。

对小龙虾的营养需求认识不足,大部分虾农认为,给小龙虾投喂一些杂粮(小麦、玉米等)及冰鲜鱼,有的甚至不投喂任何饵料,龙虾照样可以长大。

事实上,这是小龙虾养殖户们固有的观念,本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与相关专业人士交流得知,小龙虾在幼虾阶段,投喂的配合饲料蛋白的含量应在40%左右,成虾阶段蛋白含量也应在33%以上。

很多养殖户认为龙虾一年繁殖2次,事实上,龙虾一年繁殖1次,繁殖时间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池塘水位相关。

湖北很多虾农有了防止种质退化意识,常常用在市场上收购野生虾苗放到虾塘来防止近亲繁殖,有这种意识是正确的,但是他们没有了解野生虾苗的来源,只知道野生虾苗价格低。

事实上,野生虾苗经过贩卖虾苗的商贩囤积了很久(每次抓捕不多,需要囤积到一定数量才开始售卖),而且抓捕的河沟是不是存在很多病原菌不得而知。

这样的虾苗存活率自然不会很高,而且很可能携带病原菌。

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原塘的小龙虾。

在市场走访过程中,有的虾农反应野生虾夹草厉害,容易浑水,而且性成熟后的规格不大。

养殖小龙虾的误区

养殖小龙虾的误区

养殖小龙虾的误区
6月投放虾苗:这个月是稻田结束的时候,天气非常的炎热,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成活率非常的低,成活小龙虾价格平均算下来也要到20多,加上天气热小龙虾成长的慢!不是一个理想投苗的时间!
7月投放虾苗:这个时候期是投放虾苗的最好时期,价格比较适当,成活率也是非常高,这个时候稻田的小龙虾只有水源比较好,就会长的比较快,30-45天时间就可以了,在8月份出售价格和重量都是一个优势,【红壳小龙虾要比青壳重一点】还可以剩余小龙虾留着作为种虾!
8月份投放种虾:这个时候很多塘口种虾不足都会补足种虾,这个时候小龙虾会陆陆续续打洞抱卵,一直到9月份,给你们提醒一个现象,在9月份以后或者
比较有凉意以后,小龙虾捕捞出来小龙虾公母比列为6:4.一直到天冷公母达到9:1,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个现象,我们在买种虾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小龙虾都去看公母,所以尽量能早点就早点,实在迟了,来年再买虾苗也是很划算的!9月份投种虾虾苗:这个时候成活率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种虾和虾苗都是可以投的,但是留给小龙虾要打洞和适应的时间不是很多了,现在投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了,主要是每年早期小龙虾的价格是比较高的。

10-11份投种虾:这个时候投种虾也是比较迟了,小龙虾死亡的比较不高也不低,不是个理想的投种虾季节。

即使有成活的,但是来年也没有早期虾苗,还得买虾苗,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把塘建设好,水草养好,等到春节放养虾苗是最好的!。

小龙虾养殖失败的十一个原因,看看你中了几点!

小龙虾养殖失败的十一个原因,看看你中了几点!

小龙虾养殖失败的十一个原因,看看你中了几点!01水草草对于小龙虾和河蟹来说至关重要。

常言:“蟹大小,看水草”,“虾多少,看水草”。

从中可以看出水草对于养殖虾蟹的重要性,水草不仅是小龙虾不可缺少的植物性饵料,也是小龙虾栖息、脱壳、躲避敌害的重要屏障和场所。

同时,水草还能净化水质,吸收有害物质,提高溶氧。

水草的种植、管理是决定养殖龙虾是否成功的一大关键点,适合种植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小米草、茭白、水葫芦、水花生、水空心菜……建议根据不同时期种植不同的水草。

02放养密度有些没有养过小龙虾的人都认为放养越多越好,会死一部分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龙虾放养密度过大,容易出现水质恶化快、缺氧上草、大量的草被夹断、缺饵料的情况下自相残杀。

按100尾/斤算的话,10000尾/亩,100斤/亩。

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关系,只要相差不大。

03合理投喂一般投喂2次,分早晚各一次,一般晚上喂的较多占全天的80%,投喂量要根据水温、虾的吃食情况、天气、虾的规格(大小、生长期)、放养密度、水质、季节等来决定。

建议最好在虾池边设饵料台,以便观察摄食情况,避免了食物不足照成的残杀和食物过足照成的浪费不说还污染了水质。

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04定期改底调水有人说养虾没有必要改底,真的没有必要吗?我的回答是有必要,太有必要了。

以前养鱼的人也这样认为过,可是后来不也改底吗?更何况虾本身就生活在底层呢!虾之所以难养,是由于它对水的要求要高,重金属、药物残留、氨氮、亚盐等都会对虾照成毁灭性的死亡,所以一定要调水。

调水不仅可以增加水体溶氧帮助虾更好的消化食物,而且可以护草,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定期使用“解毒应激灵”、“藻毒分解素”、“聚能菌素”、“活水益生素”等产品进行调水,使用“强氧底净”、“铂源盾-底盾”、“底复壮”等进行改底,维持池塘的健康的生态环境。

05勤补钙虾蟹都属于甲壳类,对于甲壳类来说,壳至关重要,重要到没有壳就不能活。

龙虾喂养的误区有哪些

龙虾喂养的误区有哪些

龙虾喂养的误区有哪些一、关于亩产量:龙虾亩产量与放养密度、养殖环境、投饵量、病害防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4—5月份苗,每亩放15尾左右/斤的苗60—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于一次,当年产量在450斤左右;每亩放50尾左右/斤的苗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于一次,当年产量在550斤左右。

三、关于养殖环境:选择具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池中水草的覆盖面要在30—60%,最好是浮性水草和底生水草混种。

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其适应性广,自然种群发展很快,已形成全国性的分布。

过去市场上销售的克氏螯虾绝大部分来自于天然捕捞,由于水域环境条件变化,使天然水域中克氏螯虾很难生存,尤其是受利益驱动,人们超强度滥捕,造成了亲本、幼体一网打尽,使天然资源没有了再生能力,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枯竭。

过去人们都没有意识到克氏螯虾如此红火,对其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较少。

目前,规模养殖还有一些难点:一是苗种问题。

克氏螯虾的繁殖比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过程在洞穴中完成,有在腹部抱仔子习性,其本身的怀卵量就较小,一般在100粒~700粒,一只亲虾也仅能育出数十只、最多也只有一二百只子虾,因而限制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二是饲料问题。

对克氏螫虾的食性缺乏研究,还没有饲料厂有专门螯虾料供应。

养殖中当食物不足或营养失调时,克氏螫虾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硬壳虾对软壳虾的侵袭相当厉害。

三是病害问题。

自然水域中虽然克氏螯虾抗病能力较强,不易得病,但进行高密度养殖之后,各种环境因子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病,甚至全军覆没。

四是掘穴问题。

克氏螯虾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喜欢穴居生活,所以对池塘埂的破坏相当严重。

2、轮虫:轮虫是一种小型的水生动物,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它的体形小,游动速度和营养价值很适合作为对虾幼体的开口饲料。

3、卤虫及其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量脂肪,且个体的大小适中,可作为幼虾和成虾的良好饲料。

当前淡水小龙虾养殖有哪些误区

当前淡水小龙虾养殖有哪些误区

当前淡水小龙虾养殖有哪些误区近几年来,淡水小龙虾养殖热逐年升温,然而很多养殖户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对龙虾苗种放养、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不能实施正常管理,导致效益难以提高。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淡水小龙虾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六点误区:一、对小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小龙虾苗、种的科学投放时间段为春、秋两个季节下塘,春投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虾苗入塘,秋放应在9月底10月初种虾入塘。

在自行休整和适应后,让其在塘中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身塘口提供苗种,还可以出售一部分。

小龙虾打洞一般在30~40cm,有的达1米左右,因此塘埂的宽度最好在3米以上,以防小龙虾打洞逃跑。

二、关于淡水小龙虾养殖的品种问题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还有一种“杂交”的小龙虾品种,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基本处在实验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

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人工化繁育苗,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野生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便宜,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

三、对淡水小龙虾养殖的产量过于理想化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根据养殖水平,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加大投喂,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

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最多是个案。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

而事实却是,生活在肮脏水体中的小龙虾又脏又黑,外壳硬厚,体小头大,既没有卖相,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小龙虾的精养塘口,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

在饲料品种选择上,注重粗精、荤素科学合理搭配,采取荤-素-荤方式,即:前、后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中期植物性饲料占70%,条件允许时尽量不投禽类内脏等动物料,日常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未变质的小野杂鱼、螺蛳肉等为主,植物性饲料以玉米、豆饼、小南瓜及伊乐藻等水草为主。

澳洲淡水龙虾陷阱

澳洲淡水龙虾陷阱

澳洲淡水龙虾陷阱摘要澳洲淡水龙虾其存在的陷阱:1、繁殖率较低,并且同时存在行业炒作现象,产品稀缺,定位高端。

2、种苗产量有限,养殖量少。

3、缺少理论研究,养殖主要靠经验。

澳洲淡水龙虾又称作红螯螯虾,是近几年由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大型淡水虾,有一些养殖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养殖风险,没有成熟的养殖技术不可盲目进行。

一、澳洲淡水龙虾陷阱1、澳洲淡水龙虾的种苗产量有限、养殖量少澳洲淡水龙虾虽然具有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的优点,但是相比于其他虾类,它的繁殖率低。

一般来说每条母虾一年可以繁殖三次,每次产卵500-600颗,可孵化长成1公分规格的虾苗约300尾,如果虾苗从1公分标粗到2公分,只有200尾左右,到了2-3公分规格的话,仅有100多尾。

并且现在的行业并不是十分规范,没有规模好的澳洲淡水龙虾苗场,所以需要规范种苗生产。

2、缺少理论研究、养殖主要靠经验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澳洲淡水龙虾苗场较少,在珠三角地区,该品种主要有用土塘进行养殖。

而且存在着品种间自相残杀和争夺地盘打架的行为。

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专用饲料,非常缺乏营养数据的理论支持。

3、其他炒作意味浓厚、行业秩序待规范、成活率比较低等方面。

曾在2022年澳洲淡水龙虾陷阱种苗市场或出现混乱,病害风险比较高等等。

二、澳洲淡水虾的价格和特性1、澳洲淡水虾的价格目前在珠三角地区,澳洲淡水龙虾的价格趋于稳定,也比较正常:主流规格为平均0.1-0.2斤,一般售价最低50元/斤,最高80元/斤。

货源紧缺的时候可以接近100元/斤。

按照比较成功的养殖户传授分经验:澳洲淡水龙虾对养殖成本在20元/斤左右,较低的养殖成本导致其利润空间非常丰厚。

然而在养殖实际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尤其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养殖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操作不慎或者经验不足,存在亏本的可能。

2、澳洲淡水虾的特性澳洲淡水虾始终生活在淡水中,生长速度较快,能在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呈杂食性,具有以下优点:成活率较高,抗病能力较强,攻击性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并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由于鱼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因此可食比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小龙虾的养殖误区,,,x淡水小龙虾是夏季常见的美食,在我国各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能看见小龙虾的热销,但淡水小龙虾养殖中存在不少误区,是什么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淡水小龙虾养殖在的误区一、对小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从第一年秋天9~10月份达到性成熟的小龙虾开始交配、打洞、抱籽,虾苗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到第二年春天2~3月份虾苗达到2~3cm以上时脱离母体,进行独立生活。

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即为抱卵成虾。

因此,小龙虾苗、种的科学投放时间段为春、秋两个季节下塘,春投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虾苗入塘,秋放应在9月底10月初种虾入塘,在自行休整和适应后,让其在塘中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身塘口提供苗种,还可以出售一部分。

因为小龙虾有挖洞、逃跑的习惯,故小龙虾的养殖池塘要用网片、木桩、厚塑料皮或其他片状物在池埂边建好防逃。

小龙虾打洞一般在30~40cm,有的达1米左右,因此塘埂的宽度最好在3米以上,以防小龙虾打洞逃跑。

二、关于淡水小龙虾的品种问题我们目前所说的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后不久又经日本传入我国南京,现在分布范围已经超过20个省、市,变成了我国淡水小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还有一种“杂交”的小龙虾品种,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基本处在实验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

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人工化繁育苗,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野生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便宜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

当然,人工培育的苗种其成活率很高,可达85%左右,而野生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同时也有水体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通常来讲,塘口养殖小龙虾苗种选择与投放只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更重要的是日常养殖中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养殖则成功概率较大,反之则失败。

三、对淡水小龙虾的产量过于理想化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一般选择4、5月份每亩放养规格130~150尾/公斤的虾苗50~70公斤左右,经过70天左右的快速生长,在6月份就可以开始采取卖大养小的方法,一直到10月底基本结束,总计每亩塘口能捕获小龙虾150~180公斤,根据养殖水平,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加大投喂,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最多是个案。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

而事实却是,生活在肮脏水体中的小龙虾又脏又黑,外壳硬厚,体小头大,既没有卖相,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溶氧量高、无污染才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

缺少水草的水体,一是溶氧量不足,二是在小龙虾脱壳时没有较好的蔽敌害区域,它们会受到同类或其他食肉性水生动物的攻击,从而产生动物的应急反应,很多小龙虾会出现生长慢现象,“老头虾”发生的情况会很明显。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小龙虾的精养塘口,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

在饲料品种选择上,注重粗精、荤素科学合理搭配,采取荤—素—荤方式,即:前、后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中期植物性饲料占70%,条件允许时尽量不投禽类内脏等动物料[六、对小龙虾疾病预防治不够重视由于小龙虾对病害的抵御能力较强,一般不会生病,而当其被人工精养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容易引起疾病。

如前几年在盱眙县沿淮片乡镇小龙虾养殖塘口出现了近千亩连片的白斑病状况,很多养殖户最后只落得一池空水。

究其原因,小龙虾养殖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治工作。

第一、开始就做好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80~16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彻底杀死各种敌害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在5~9月份养殖过程中,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或氯制剂全池泼洒,可以有效地杀死多种病原体。

第三、7~8月份高温时适当提升水位达1.2米左右,降低养殖水体坏境温度,使小龙虾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第四、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中积累过多的有机物由于缺氧得不到充分的氧化分解,厌氧分解代替了氧化分解,产生了大量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小龙虾慢性中毒,各种病原体大量滋生,导致小龙虾生病或者出现死亡。

此时要用生物制剂、EM菌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通过生物拮抗的方式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五,做好日常塘口巡查工作,当小龙虾有异常现象出现时,要迅速排查诊断,摸清是水坏境发生问题,还是虾体生病,要对症下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要把死虾从池水中捞出离池掩埋,切断病害再次扩大传播。

龙虾养殖相关问题随着“龙虾热”的不断升温,近年来“龙虾养殖热”也逐年升温,然而多数从业人员因不能正确掌握养殖技术和受到“龙虾好养”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忽略养殖过程中对水质、养殖环境、投饵、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正确管理,导致多数养殖失败。

同时,“养殖热”也给那些心态不良、投机者大肆骗取钱财的机会,去年的“龙王811”就是近年来最典型的案例。

为此,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该项目的养殖实验结果,给各位欲从事龙虾养殖人员予以下忠告:1、亩产量:龙虾亩产量与放养密度、养殖环境、投饵量、病害防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4-5月份苗,每亩放15尾左右/斤的苗60-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于一次,当年产量在450斤左右;每亩放50尾左右/斤的苗100斤,每月“捕大留小”不少于一次,当年产量在550斤左右。

夸大超出此产量太多的,提醒大家注意了!小心上当!养殖环境好的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

2、苗种:我们目前所说的小龙虾均为克氏螯虾或日本克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所谓的“杂交品种”还在实验阶段,不可轻信!有区别的只是训化过的种苗与自然苗之分。

人工繁殖苗,因成本过高以及目前自然苗丰富、价廉而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说是人工苗的也不可轻信!经过训化后的苗种一般成活率在85%左右,自然苗成活率不高于60%,而且还与水域有关。

一般建议选择在同一水域的苗种,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3、养殖环境:选择具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池中水草的覆盖面要在30-60%,最好是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和底生水草如枯草等混种。

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好坏水都能养龙虾的思想是不正确的!4、饲料:龙虾虽是杂食性生物,其生长是否良好,取决于蛋白的摄取量,可以以新鲜小杂鱼、田螺为主,辅以植物饵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不低于32%的配合饲料,腐烂变质的动、植物饲料不宜投喂,因其利用率低、容易使水质变坏,而不宜投喂!5、病害防治:养殖如要成功,病害防治也非常重要,千万要走出“龙虾不会生病”的误区,要定期消毒。

如水中PH值低于7的,每隔15-20天,按20克/立方水体终浓度的生石灰,化浆后均匀泼洒。

一般池塘每隔15-20天用药物消毒一次,每隔15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蜕壳促长素,连喂三天。

看过的人还:,,,x淡水小龙虾是夏季常见的美食,在我国各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都能看见小龙虾的热销,但淡水小龙虾养殖中存在不少误区,是什么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淡水小龙虾养殖在的误区一、对小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从第一年秋天9~10月份达到性成熟的小龙虾开始交配、打洞、抱籽,虾苗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到第二年春天2~3月份虾苗达到2~3cm 以上时脱离母体,进行独立生活。

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即为抱卵成虾。

因此,小龙虾苗、种的科学投放时间段为春、秋两个季节下塘,春投可以选择在3月底4月初虾苗入塘,秋放应在9月底10月初种虾入塘,在自行休整和适应后,让其在塘中自然繁殖,不但可以为自身塘口提供苗种,还可以出售一部分。

因为小龙虾有挖洞、逃跑的习惯,故小龙虾的养殖池塘要用网片、木桩、厚塑料皮或其他片状物在池埂边建好防逃。

小龙虾打洞一般在30~40cm,有的达1米左右,因此塘埂的宽度最好在3米以上,以防小龙虾打洞逃跑。

二、关于淡水小龙虾的品种问题我们目前所说的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后不久又经日本传入我国南京,现在分布范围已经超过20个省、市,变成了我国淡水小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均为一个品种,还有一种“杂交”的小龙虾品种,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基本处在实验阶段,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

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人工化繁育苗,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野生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便宜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

当然,人工培育的苗种其成活率很高,可达85%左右,而野生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同时也有水体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通常来讲,塘口养殖小龙虾苗种选择与投放只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更重要的是日常养殖中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果管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养殖则成功概率较大,反之则失败。

三、对淡水小龙虾的产量过于理想化小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一般选择4、5月份每亩放养规格130~150尾/公斤的虾苗50~70公斤左右,经过70天左右的快速生长,在6月份就可以开始采取卖大养小的方法,一直到10月底基本结束,总计每亩塘口能捕获小龙虾150~180公斤,根据养殖水平,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加大投喂,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最多是个案。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

而事实却是,生活在肮脏水体中的小龙虾又脏又黑,外壳硬厚,体小头大,既没有卖相,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溶氧量高、无污染才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

缺少水草的水体,一是溶氧量不足,二是在小龙虾脱壳时没有较好的蔽敌害区域,它们会受到同类或其他食肉性水生动物的攻击,从而产生动物的应急反应,很多小龙虾会出现生长慢现象,“老头虾”发生的情况会很明显。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小龙虾的精养塘口,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