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其子曹丕称帝,追赠,庙号。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2.了解“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3.歌行体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4.了解时代背景

《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青青子衿.()呦呦.鹿鸣()何时可掇.()

契阔谈䜩.()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解释词语:

对酒当歌:

几何: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沉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掇: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三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二)初读课文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合作探究

活动1: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活动2:感受“情感美”

任务: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

(1)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3)第三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4)第四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活动3:感受“手法美”

用典

1.何为用典?有何作用?

<定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类型>:①事典;②言典

<作用>:①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②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③引发联想,创新意境;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2.找到文章中的用典句,并分析其作用。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链接考点

(一)对于高考古诗歌鉴赏中的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

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

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对点练习: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问题>: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