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

1 摘要

语音识别对于多年的研究人员来说一直是迷人、有趣的话题。过去几年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是由于多年的研究和高性能系统和算法的可用性。

语音识别是一个声音信号转换为一组词的过程。许多不同的技术和应用都参与了识别的过程。

该模板和统计方法是两大模式识别模型。首先是这样一个模型,它采用平均程序派生出词组和一个距离测度的比较模式。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的例子,这是基于语音信号的特点可以作为参数随机过程的想法。

语音识别被几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使用。那些使用他们的手型有困难的人、专业人士,和有学习障碍的人是它的主要使用者。

语音识别既有的优势也有局限。该软件可以给各种各样的使用者和许多因技术的提高而有生活乐趣的人提供了福利。尽管几十年的研究和技术的显着改善,但仍需要很大的努力,必须采取进一步的研究以应付存在的限制,重要的缺点是,使用者对处理器的功耗和低准确率的高要求。

1 摘要 (1)

3简介 (3)

4语音识别的一般问题 (3)

4.1历史回顾亮点 (3)

4.2过程概述 (4)

4.3用户和使用领域 (4)

5语音识别过程 (5)

5.1难点 (5)

5.2工艺步骤 (5)

5.2.1数字化 (6)

5.2.2代表 (6)

5.2.3搜索 (6)

5.3鲁棒性 (6)

5.4识别模型 (6)

5.4.1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6)

5.4.1.1声学模型 (7)

5.4.1.2字和单元模型 (7)

5.4.1.3语言模型 (7)

5.5系统的范例 (7)

5.6 优点和局限性 (8)

6结论 (9)

现在和几乎过去的五十年,由机器实现自动语音识别是语音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终目标。在过去几年中,在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好转。这是由于有效的系统和算法有很大的进步,以及多年的研究。

语音输入,对于有或没有残疾的人似乎都有很大的潜力。语音识别可用在不同的领域,如在电话网络的自动化,提高运营商服务。

在过去的今年中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不断的进展。但是我们仍然远未达到让一个智能的机器可以理解任意发言者讲的每一句话的期望目标。

基本的和语音识别过程都是本报告的考虑范围。

4语音识别的一般问题

4.1历史回顾亮点

许多对声学语音学的基本思路的研究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这是第一步,用机器建立自动语音识别装置系统。1952年在贝尔实验室,一个分离单扬声器的数字识别系统建成。尝试识别10个不同的音节,体现在10个单音节词,这是一个演讲者1956年在RCA实验室做成的。1959年,在英国大学学院,建成了一个音素识别器,它能识别四元音和九常数。频谱分析仪和模式匹配被用表彰这个仪器。另一个亮点是在1959年,元音识别器在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被建造出来。这种识别器可识别嵌入在任意一个音箱/ b/-vowel-/t 中的10个元音。

几个基本的突破发生在1960年。识别器的硬件和硬件元音音素识别都于1962年在京都大学建成。1963年在NEC实验室建立了硬件数字识别。这十年包括三个关键研究项目,它们是在过去20年对语音识别的研究和开发的主要问题。首先,一套基本的时间归一化方法,伴随着降低变量作为任务识别的分数,在RCA实验室被创建。第二,Vintsyuk 提出了一种对话语进行修辞调整的时间动态规划方法。

在20世纪70年代孤立词的识别是研究领域的关键。在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产生了“孤立词”技术的效用。在过去的20年里,IBM的研究人员在“大词汇量语音识别”领域研究了三个不同的任务。在AT&T贝尔实验室中进行了“真正的扬声器独立扬声器识别系统”的实验[1]。

1980年,连字识别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焦点。许多连字算法制定和实施了意图识别流利口语话的字符串匹配,这是基于单个单词的级联模式。在这十年中通过了两项新技术。首先,统计建模方法是关注的焦点。隐马尔可夫模型尤为广为传播。使用神经网络来解决问题被重新提出。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社区实施了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的研究[1]。

DARPA的项目是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在这十年中,语音识别技术被广泛应

用在电话网络[1]。

4.2过程概述

语音识别是声音信号转换成一组词的过程。该语音输入设备是麦克风或电话。在诸如文件的编写应用程序的最终结果是公认的词语。公认的词语也可以作为输入,以进一步实现语音理解语言处理的意图。

在许多不同的技术和应用中都涉及语音输入的过程。(见图1)不同的语音识别工具使用与语音输入不同的信息。对于识别说话人的例子,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内容是没有影响的。在识别说话人的过程中,唯一有用的是找出扬声器,例如使用这个信息来建立受控访问的语言环境。诸如银行服务等的一些领域,语音识别语言都是有用的[2]。

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传统系统,其中用户和计算机是活动的。首先发言的输入处理,通过语音识别组件。接下来,自然语言组件和识别器产生一个代表的意义。代表的含义,可用于检索相应的在文本,表格和图形的形式的信息。为了产生口语反应,你可以使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和语音合成。在整个过程中,如下图所示是话语信息的维护和反馈到语音识别和语言理解组件。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句子在上下文中的正确理解[2]。

Figure 1: Overview of a speech recognition interface

4.3用户和使用领域

语音识别软件帮助计算机用户把所说的话转变成书面文字。该软件被很多具有不同

需求和目标的人使用。三种典型的用户类别[3]:

?用户与握手问题

有困难使用他们的手型,但能说话清楚的人这些用户有肌肉的问题或协调性差,例如因受伤或后天的神经系统问题,或只是那些打字不好的人。另外一些用户是那些被截肢的人。

?专业

那些没有时间输入或没有好的打字员的人。这组人包括商界人士,医疗或法律领域和一些经常需要书面报告沟通的人,并聘请誊写键入它们。该软件可以节省时间,金钱,让使用者能在纸上获得信息。这些典型的用户有医生,律师,心理学家,销售代表等等。

?有学习障碍的用户

有学习障碍的人们从这些清晰的字迹中防止那些情况。

5语音识别过程

5.1难点

语音识别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它的无规则性。它跨越多个领域,但研究人员往往能从自己的领域方向与之匹配。下列学科已应用于语音识别的问题[9]。

?信号处理

从语音信号提取相关信息的过程要尽可能有效和有力。这包括频谱分析,以及预处理和后处理的信号。

?物理

它主要用于处理声学和人类语言的生理机制(声道和听觉机制)。

?模式识别

该组算法用于为原型模式的簇数据,并匹配其特征为基础的模式对。

?通信与信息理论

检测特定的语音模式的方法。

?语言学

声音,句法,语义,语用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语法和语言分析。

?生理

了解在人类神经系统中生产和感知言语的机制。

?计算机科学

在软件或硬件上创建用于实施各种方法的有效的算法。

?心理学

理解使技术在实际工作由人类所使用的因素。

5.2工艺步骤

语音识别是由几个组件技术组成。

5.2.1数字化

称之为取样的过程是用于数字化的模拟信号。在自动语音识别这通常的速度是6.6- 20千赫。

5.2.2代表

数字化的信号可以表示许多不同的方式。这些陈述的目的是保护信号中的试图渗透的因素的语音信息,如坏电话线引入噪声,或演讲者的情绪状态,和尽可能的紧凑。更常见的表现之一是谱图。

5.2.3搜索

测量的结果是用来寻找最有可能的候选字。缩小搜索是利用声,词汇和语言模型。

在整个过程中训练数据用于确定模型的参数值。

5.3鲁棒性

语音识别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鲁棒性。换句话说,系统在困难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识别,即当输入的语音质量是差的。鲁棒性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出现故障,并逐步正常,而不是在某一点出现灾难。

这些目标是能够达到使用最优估计程序,以获取新的参数,赔偿的程序,并通过培训系统使用过滤信号。

5.4识别模型

语音识别有两个主要的模式识别模型。第一种模式是模板方法,它是基于语音帧序列的模式(如一个字)是根据一些平均程序的想法,提倡使用局部谱距离的措施去比较模式。

第二个模型包括统计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语音信号可以很好地描述为一个参数随机过程这样的假设。在随机过程的参数估计也可能是一个定义良好的方式。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众所周知的和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4]。

5.4.1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它是一个每10-30毫秒的复合载体。对声学参数向量序列被视为是声词用于计算观察序列的载体时,词序列W是明显的概率模型观测。给定一个序列,一个词序列W是由ASR(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生成的,其中:

W对应一个最大后验概率(MAP)的候选对象。是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是语言模型的计算方法。如何执行搜索取决于对词汇的大小。搜索过程分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N-最佳词序列字格是生成简单的模型来计算近似实时的可能性的。在第二阶段更准确的可能性是比较有限的假设。一些系统伴随着这个步骤产生一个字序列的假说。这个搜索导致了一个字序列的假说。例如生成一个虚拟词序列的搜索,如果该任务是听写[5]。

5.4.1.1声学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用于构建字表述语言单位的基本概率模型。一个序列的声学参数从口语表达形式中提取。该序列被看作是一个由隐马尔可夫模型所描述的基本过程的级联实现。一个HMM的是两个随机过程的结合,隐马尔可夫链和过程分别观察。隐马尔可夫链描述了时间上的变化,而进程是一个可观察的光谱变化[5]。

该模型是强大的,它的灵活性使含有数万字的目录可以被识别[5]。

5.4.1.2字和单元模型

音素网络代表的字,和路径代表对这个词的发音。音位变体,或字,模型是该模型在不同情况下发音音素。许多因素影响的选择是有多少变体,应考虑给定音素。它存在的大量变体模型。三种模型的例子是多音,分布和集聚。音位变体模型是状态,转换和概率分布作出的HMM模型。

5.4.1.3语言模型

该模型计算了一个单词序列的概率。通过词语的生成假说需要的概率已收到。生成的结果可以是一个字的顺序,在的N-最佳词序列的集合,或在一个假设的部分重叠的字格[5]。

5.5系统的范例

图2显示了所谓的“目录听检索”,它提供了从口语拼写地名信息来访问目录的应用程序。一个典型的用例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电话,用户使用“STOP”拼写名字,姓氏和说些之间,以及之后的首

字母:"RABINER- STOP - LR - STOP"

2.语音识别决定了在特定目录的名字,它是最匹配的口语输入

3.语音识别者讲该名称的目录信息给用户。出于这个原因,拼写字母的识别是非常容易出错。电话簿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任务语法形式,自动检测并纠正不当。例如,字符串“RJVYMZR—急STOP—LR—STOP”将被解码成正确的字符串,由于限制该字符串必须同时匹配字母拼写的声学特性,并成为一个有效的字符串目录[6]。

随着18000名在一个独立的扬声器系统目录操作并拨打行动电话线,还有利用孤立词拼写的名称,一个正确的名字的正确率可超过98%。

Figure 2: A Directory listing retrieval system based on spoken names

5.6 优点和局限性

语音识别方法有两个缺点和优点。仍然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而导致而来该技术的局限性。首先,该技术适合工作在受控制的和安静的环境下。高分贝噪音,就不可能找到有用的技术优势。

旧纯语音识别并没有需要考虑语境。这样导致了一个只是文字结合的输出,它仅仅是由用户利用他们的感觉。这也很容易在使用大量的词汇时混淆一个识别器。词汇量越大,越容易使系统变得混乱。

由于识别需要这么多的可用的处理能力,所以应用程序的其余部分就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另一个问题是,它是很容易识别到不同的字长之间,而研究显示,大多数正常讲话都由简单的字组成。

尽管使用方言识别,但语音识别工具还是不能保证为每一个人服务。有些人可以使用这个工具,即使在最嘈杂的环境下,而别人却无法确认,甚至在最安静的环境下。这种现象被称为“绵羊和山羊“(好的和坏的研究员),目前并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方法尚未被发现。

有些语音识别工具的设备无法处理完整的频率范围。在这些不全面的输入设备中,特别是不包括在内的高频率,输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这就是为什么男性的声音是最好的女性声音的原因。

最后,重量和最后的限制处理了识别能力的水平。即使在一个完美的环境下运作一个良好的识别也将会不断出现一些错误。识别器可以听到错误的话,跳过发音单词和误

解的话。这个词准确率达到95%。但是要记住,一个95%的准确率在统计学上的观点意味着8-10单词的句子中至少有一个错误的时间超过一个半或者更多[7]。

图3中对限制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语音识别已经成为残疾人士工作场所和教育住宿的巨大潜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语音识别工具不“工作”,这取决于用户的行为和知识。有两项措施的存在以防止这种类型的知识不足。用户必须充分准备,通过语音系统操作,并熟悉现有技术[8]。

6结论

语音识别似乎有很大的潜力在积极的未来发展,无论是在用户或研究人员的观点。我们认为,用户数量,有或没有残疾的人,将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一个例子是在电话网络中对语音识别的未来整合。这对增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是伟大的一步。

研究与语音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局限性的解决方案是必须满足所有类型的领域的任意用户。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的例子是处理能力的高要求。摆脱这个瓶颈需要申请一个满意的方式进行同时启用。为了让语音识别系统的故障率几乎为零,对整体的识别能力提高可靠性是必要的。目前95%的准确率对于被旧的和潜在的新用户所接受还太低。我们深信,用户数量会随着准确率的增加而增加。

语音识别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使残疾人更容易交流。一个例子是一个语音系统提供给一个几乎失去了所有他或她的身体的人使用,他仍能清楚的说话。该技术也是一种工具用来创建一个工作场所或教育环境。该技术也有利于无任何残疾的人。为了能够使用该技术以适当的方式要求用户是必要的。这个要求是他们具备这项技术的工程和它的局限性的基本知识。

尽管这一切,我们认为在研究达到预期的主要目标上仍必须采取很大的努力。一个智能机器的目标,是能够做到连续识别任意发言者无限词汇的发言。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与机器进行语音交流,让它听明白你在说什么。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这一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语音识别就好比“机器的听觉系统”,该技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 在1952年的贝尔研究所,Davis等人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1960年英国的Denes等人研制了第一个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 大规模的语音识别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并在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识别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语音识别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大词汇量、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 同时,语音识别在研究思路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基于标准模板匹配的技术思路开始转向基于统计模型的技术思路。此外,业内有专家再次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语音识别问题的技术思路。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语音识别的系统框架方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但是,在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及产品化方面出现了很大的进展。比如,DARPA是在上世界7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计划局资助的一项计划,旨在支持语言理解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进入上世纪90年代,DARPA计划仍在持续进行中,其研究重点已转向识别装置中的自然语言处理部分,识别任务设定为“航空旅行信息检索”。 我国的语音识别研究起始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利用电子管电路识别10个元音。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语音识别研究工作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开始了计算机语音识别。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逐渐普及和应用以及数字信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许多单位具备了研究语音技术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国际上语音识别技术在经过了多年的沉寂之后重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这种形式下,国内许多单位纷纷投入到

语音识别技术综述

语音识别技术综述

语音识别技术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1班郭珊珊 【摘要】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迅速提高,语音识别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逐步成为计算机处理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语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竞争性的新兴高技术产业。 【关键词】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原理;语音识别发展;产品 语音识别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让机器人自动识别和理解人类口述的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命令或文本的高新技术。 1 语音识别的原理 语音识别系统本质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包括特征提取、模式匹配、参考模式库等三个基本单位元。未知语音经过话筒变换成电信号后加载识

别系统的输入端,首先经过预处理,再根据人的语音特点建立语音模型,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并抽取所需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语音识别所需的模板。 计算机在识别过程中要根据语音识别的模型,将计算机中存放的语音模板与输入的语音信号的特征进行比较,根据一定的搜索和匹配策略,找出一系列最优的与输入语音匹配的模板。然后根据此模板的定义,通过查表可给出计算机的识别结果。这种最优的结果与特征的选择、语音模型的好坏、模板是否准确都有直接的关系。 2 语音识别系统的分类 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根据对输入语音的限制加以分类。 2.1从说话者与识别系统的相关性考虑 可以将识别系统分为3类:(1)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仅考虑对于专人的话音进行识别;(2)非特定人语音系统:识别的语音与人无关,通常要用大量不同人的语音数据库对识

别系统进行学习;(3)多人的识别系统:通常能识别一组人的语音,或者成为特定组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仅要求对要识别的那组人的语音进行训练。 2.2从说话的方式考虑 也可以将识别系统分为3类:(1)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孤立词识别系统要求输入每个词后要停顿;(2)连接词语音识别系统:连接词输入系统要求对每个词都清楚发音,一些连音现象开始出现;(3)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连续语音输入是自然流利的连续语音输入,大量连音和变音会出现。 2.3从识别系统的词汇量大小考虑 也可以将识别系统分为3类:(1)小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通常包括几十个词的语音识别系统。(2)中等词汇量的语音识别系统。通常包括几百个词到上千个词的识别系统。(3)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通常包括几千到几万个词的语音识别系统。随着计算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器运算能力以及识别系统精度的提高,识别

语音识别系统实验报告材料

语音识别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二、语音识别的简单介绍 2.1语者识别的概念 (2) 2.2特征参数的提取 (3) 2.3用矢量量化聚类法生成码本 (3) 2.4VQ的说话人识别 (4) 三、算法程序分析 3.1函数关系 (4) 3.2代码说明 (5) 3.2.1函数mfcc (5) 3.2.2函数disteu (5) 3.2.3函数vqlbg (6)

3.2.4函数test (6) 3.2.5函数testDB (7) 3.2.6 函数train (8) 3.2.7函数melfb (8) 四、演示分析 (9) 五、心得体会 (11) 附:GUI程序代码 (12)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实现语音识别功能。 二、语音识别的简单介绍

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矢量量化起着双重作用。在训练阶段,把每一个说话者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类,产生不同码字所组成的码本。在识别(匹配)阶段,我们用VQ方法计算平均失真测度(本系统在计算距离d时,采用欧氏距离测度),从而判断说话人是谁。 语音识别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语音识别系统结构框图 2.1语者识别的概念 语者识别就是根据说话人的语音信号来判别说话人的身份。语音是人的自然属性之一,由于说话人发音器官的生理差异以及后天形成的行为差异,每个人的语音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就使得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来识别说话人成为可能。用语音来鉴别说话人的身份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如语音是人的固有的特征,不会丢失或遗忘;语音信号的采集方便,系统设备成本低;利用电话网络还可实现远程客户服务等。因此,近几年来,说话人识别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形识别等相比较,说话人识别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属于非接触性,容易被用户接受,并且在已有的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

语音识别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暨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会议 语音识别发展现状与展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徐波 2011年12月4日

报告提纲 ?语音识别技术现状及态势?语音识别技术的行业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研究方向?结论与展望

2010年始语音识别重新成为产业热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成为ASR最重要的应用环境。在Google引领下,互联网、通信公司纷纷把语音识别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Android系统内嵌语音识别技术,Google语音 翻译等; –iPhone4S 上的Siri软件; –百度、腾讯、盛大、华为等都进军语音识别领 域; –我国语音技术领军企业讯飞2010年推出语音云识别、讯飞口讯 –已有的QQ2011版语音输入等等

成熟度分析-技术成熟度曲线 ?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Gartner于2011年7月发布《2011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成熟度分析-新兴技术优先矩阵?Gartner评出了2011年具有变革作用的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翻译、自然语言问答等。其中语音翻译和自然语言问答有望在5-10年内获得大幅利用,而语音识别有望在2-5年内获得大幅利用;

三十年语音识别技术发展 ---特征提取与知识方面?MFCC,PLP,CMS,RASTA,VTLN;?HLDA, fMPE,neural net-based features ?前端优化 –融入更多特征信息(MLP、TrapNN、Bottle Neck Features等) ?特征很大特点有些是跟模型的训练算法相匹配?大规模FSN图表示,把各种知识源集中在一起–bigram vs. 4-gram, within word dependencies vs. cross-word

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基于Google技术的语音识别实现 前言 语音识别技术在手机上应用得相当广泛,我们日常最频繁的沟通方式是语音,在手机应用中,大部分是通过硬件手动输入,目前这依然是主要与手机互动的方式,然而对于像手机这种小巧的移动设备来说,使用键盘甚至是虚拟键盘打字是一件非常不爽的事情。于是,Google 推出了强大的语音搜索业务。2008年11月,Google的语音搜索已经在iPhone平台上线,而Android在1.5 SDK版本中也加强了语音识别功能,并应用到了搜索功能上,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更新。 Android语音识别 Android系统集成了Google的语音识别技术,我们只需要实现少量代码便可以是使用语音识别。 android语音识别方法一:使用intent调用语音识别程序 1、通过intent传递语音识别的模式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RecognizerIntent.ACTION_RECOGNIZE_SPEECH); 2、语言模式和自由形势的语音识别 intent.putExtra(RecognizerIntent.EXTRA_LANGUAGE_MODEL,https://www.360docs.net/doc/7412569098.html,NGUAG E_MODEL_FREE_FORM); 3、设置语言库 intent.putExtra(RecognizerIntent.EXTRA_LANGUAGE, Locale.CHINA.toString()); 4、开始执行intent、语音识别 intent.putExtra(RecognizerIntent.EXTRA_PROMPT, "请开始说话"); 5、开始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 1234); RecognizerIntent包括的常量:

语音识别技术

目前主流的语音识别技术是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一个完整的语音识别系统可大致分为三部分: (1)语音特征提取: (2)声学模型与模式匹配(识别算法) (3)语义理解:计算机对识别结果进行语法、语义分析。 语音识别技术,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 语音识别的发展简史 1952年AT& T Bell实验室实现了一个单一发音人孤立发音的十个英文数字的语音识别系统,到现在的人机语音交互。语音识别研究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历半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在这期间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现代语音识别技术研究重点包括即兴口语的识别和理解,自然口语对话,以及多语种的语音同声翻译。 语音识别应用的特点 1.语音识别系统必须覆盖的功能包括: (1)语音识别系统要对用户有益(希望它是能检测到的)。例如提高生产率,容易使用,更好的人机界面,或更自然的信息交流模式。 (2)语音识别系统要对用户“友好”。这种“友好”的含义是:用户在和系统进行语音对话时感到舒适;系统的语音提示既有帮助,又很亲近。 (3)语音识别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精度 (4)语音识别系统要有实时处理能力;例如系统对用户询问的响应时间要很短。 2. 语音识别错误的处理 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处理这个问题。 (1)错误弱化法。这种处理仅仅花费用户很少一点时间,对用户几乎没什么其它不利影响。 (2)错误自检纠正法 系统利用已知任务的限制自动地检测并纠正错误。 (3)确认或多层次判定

(4)拒绝/转向人工座席。系统对其中通常较易导致系统识别错误的极少部分语音指令拒绝做出识别决定,而是将其转给人工座席。 在很多情况下,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出RFID的潜能: 1.积压产品、脱销产品 2.被废弃、被召回或已过期产品 3.回收的商品 4.促销产品 RFID系统在利用原有语音导向投资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收益 语音识别技术在邮件分拣中的应用 现代化分拣设备在邮政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邮件处理的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邮件都能上分拣机处理,那些需要人工处理的邮件成了邮政企业实现自动化的瓶颈。邮政使用人工标码技术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系统来处理不能上机的邮件,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由MailCode公司开发并准备申请专利的Spell-ItTM软件技术通过提高系统数据库能力的方式对语音识别自动化设备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这种技术提供了无限的数据库能力,并且保证分拣速度不会因数据库的增大而减小。由各大语音引擎公司开发的系统还支持世界上的各种主要语言,这样,语音技术就成为世界性的产品。 以英语语音识别系统为例,系统建立了36个可识别字符26个字母加上0~9的10个数字,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关键词。Spell-It软件使用这些字符来识别成千上万的口语词汇和无数的词语组合。 对于大公司的邮件收发中心来说,使用MailCode公司的Spell-It软件技术,分拣员实际上只需发出几个字符的音来找到和数据库中相对应的词。例如:碰到了寄给Joseph Schneider的邮件,操作员只需发出“J”、“S”、“C”和“H”几个音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分拣信息。 姓名和邮箱编码:Jennifer Schroeder, 软件工程部;Joseph Schneider, 技术操作部;Josh Schriver, 技术操作部,因为这三个姓名全都符合(J,S,C,H)的发音标准。邮件中心的操作员知道邮件实际上是寄给Joseph Schneider的,就可以把邮件投入Joseph Schneide的信箱了。 邮局要把邮件按投递路线分发,分拣员必须熟悉长长的投递段列表以及各种各样的国际邮件投递信息。Spell-It技术把地址、投递路线等信息都存入了系统,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分拣工作。 例如,有一件寄往Stonehollow 路2036号的邮件。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分拣员仅仅需要发出“2”、“0”、“S”、“T”和“O”几个音,如表2所示,数据库就会给出所有可能和这几

语音识别技术概述

语音识别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语音识别技术理论基础及分类方式,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讨论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关键词:语音识别;特征提取;模式匹配;模型训练 Abstract:This tex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peech-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its mode of classification,the adopted key technique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t have to face.Then,the developing prospect 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peech-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the last part. Keywords:Speech identification;Character Pick-up;Mode matching;Model training 一、语音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语音识别技术: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级技术。语音识别以语音为研究对象,它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甚至还涉及到人的体态语言(如人在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等行为动作可帮助对方理解),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机器进行自然语言通信。 不同的语音识别系统,虽然具体实现细节有所不同,但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相似,一个典型语音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

语音识别基本知识及单元模块方案设计

语音识别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让机器自动识别和理解人类口述的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语音识别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它与声学、语音学、语言学、信息理论、模式识别理论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学科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音识别技术正逐步成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语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竞争性的新兴高技术产业。 1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 语音识别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包括特征提取、模式匹配、参考模式库等三个基本单元,它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未知语音经过话筒变换成电信号后加在识别系统的输入端,首先经过预处理,再根据人的语音特点建立语音模型,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并抽取所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语音识别所需的模板。而计算机在识别过程中要根据语音识别的模型,将计算机中存放的语音模板与输入的语音信号的特征进行比较,根据一定的搜索和匹配策略,找出一系列最优的与输入语音匹配的模板。然后根据此模板的定义,通过查表就可以给出计算机的识别结果。显然,这种最优的结果与特征的选择、语音模型的好坏、模板是否准确都有直接的关系。2语音识别的方法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语音识别方法主要有动态时间规整技术(DTW)、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矢量量化(VQ)、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是在非特定人语音识别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该算法基于动态规划的思想,解决了发音长短不一的模板匹配问题,是语音识别技术中出现较早、较常用的一种算法。在应用DTW算法进行语音识别时,就是将已经预处理和分帧过的语音测试信号和参考语音模板进行比较以获取他们之间的相似度,按照某种距离测度得出两模板间的相似程度并选择最佳路径。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是语音信号处理中的一种统计模型,是由Markov链演变来的,所以它是基于参数模型的统计识别方法。由于其模式库是通过反复训练形成的与训练输出信号吻合概率最大的最佳模型参数而不是预先储存好的模式样本,且其识别过程中运用待识别语音序列与HMM参数之间的似然概率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佳状态序列作为识别输出,因此是较理想的语音识别模型。 矢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ion)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压缩方法。与HMM相比,矢量量化主要适用于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语音识别中。其过程是将若干个语音信号波形或特征参数的标量数据组成一个矢量在多维空间进行整体量化。把矢量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寻找一个代表矢量,量化时落入小区域的矢量就用这个代表矢量代替。矢量量化器的设计就是从大量信号样本中训练出好的码书,从实际效果出发寻找到好的失真测度定义公式,设计出最佳的矢量量化系统,用最少的搜索和计算失真的运算量实现最大可能的平均信噪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人们还研究了多种降低复杂度的方法,包括无记忆的矢量量化、有记忆的矢量量化和模糊矢量量化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种新的语音识别方法。其本质上是一

语音识别实验2

关于语音识别的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C071班贾鸿姗 076040 摘要:语音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 1前言: 语音识别技术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 (ASR),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与说话人识别及说话人确认不同,后者尝试识别或确认发出语音的说话人而非其中所包含的词汇内容。语音识别是一门交叉学科。近二十年来,语音识别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人们预计,未来10年内,语音识别技术将进入工业、家电、通信、汽车电子、医疗、家庭服务、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语音识别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人工智能等等。 早在计算机发明之前,自动语音识别的设想就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早期的声码器可被视作语音识别及合成的雏形。而1920年代生产的"Radio Rex"玩具狗可能是最早的语音识别器,当这只狗的名字被呼唤的时候,它能够从底座上弹出来。最早的基于电子计算机的语音识别系统是由AT&T 贝尔实验室开发的Audrey语音识别系统,它能够识别10个英文数字。其识别方法是跟踪语音中的共振峰。该系统得到了98%的正确率。。到1950年代末,伦敦学院(Colledge of London)的Denes 已经将语法概率加入语音识别中。 196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被引入了语音识别。这一时代的两大突破是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ing (LPC),及动态时间弯折Dynamic Time Warp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的最重大突破是隐含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的应用。从Baum提出相关数学推理,经过Labiner等人的研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李开复最终实现了第一个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Sphinx。。此后严格来说语音识别技术并没有脱离HMM框架。 尽管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尝试将“听写机”推广,语音识别技术在目前还无法支持无限领域,无限说话人的听写机应用。 2 正文 2.1应用领域 2.1.1.电话通信的语音拨号 特别是在中、高档移动电话上,现已普遍的具有语音拨号的功能。随着语音识别芯片的价格降低,普通电话上也将具备语音拨号的功能。 2.1.2.汽车的语音控制 由于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手必须放在方向盘上,因此在汽车上拨打电话,需要使用具有语音拨号功能的免提电话通信方式。此外,对汽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的操作,汽车空调、照明以及音响等设备的操作,同样也可以由语音来方便的控制。 工业控制及医疗领域。当操作人员的眼或手已经被占用的情况下,在增加控制操作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人与机器的语音交互界面。由语音对机器发出命令,机器用语音做出应答。 2.1.3数字助理 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的语音交互界面。PDA的体积很小,人机界面一直是其应用和技术的瓶颈之一。由于在PDA上使用键盘非常不便,因此,现多采用手写体识别的方法输入和查询信息。但是,这种方法仍然让用户感到很不方便。现在业界一致认为,PDA的最佳人机交互界面是以语音作为传输介质的交互方法,并且已有少量应用。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提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音将成为PDA主要的人机交互界面。 智能玩具 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我们可以与智能娃娃对话,可以用语音对玩具发出命令,让其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甚至可以制造具有语音锁功能的电子看门狗。智能玩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其关键在

语音识别-科普性介绍

随机过程理论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第一章语音识别总述 1.1语音识别技术简介 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技术。在当下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等)里,语音识别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当对方发来一段语音信息而自己不方便收听时便可以使用语音转化功能将语音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此外,在许多输入法(如:讯飞输入法)中也可以使用语音输入功能。用户只需要对着麦克风说话,输入法便可以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填入输入框,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字输入效率。 语音识别涉及的领域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声学、语音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科学技术。 语音识别的技术原理是模式识别,其一般过程可以总结为:预处理、特征提取、基于语音模型库下的模式匹配、基于语言模型库下的语言处理、完成识别。 图1.0.1 语音识别过程 第二章预处理 声音的实质是波。在现如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音频文件格式(如:mp3等)都经过了压缩无法直接识别。语音识别所使用的音频文件格式必须是未经压缩处理的wav格式文件。下图是一个波形示例。

图2.0.2 语音波形示例 有了声波源文件输入便可以按照图2.1.1所示的各个步骤进行识别。 2.1静音切除 如图2.1.2所示,在得到的声波信号输入中需要实际处理的信号并不一定占满整个时域,会有静音和噪声的存在。因此,必须先对得到的输入信号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消去静音的部分并且滤除噪声的干扰才能对实际需要处理的有效语音进行识别。 噪声处理部分本文已在上文进行过讨论,这里不再赘述。去除静音需要用到V AD算法,本文对其做简单介绍。 2.1.1 V AD算法 V AD算法全称为V oice Activity Detection,又称语音边界检测。其可实现的功能有对语音信号进行打断、去除语音信号中的静音部分从而获取有效语音,还可以去除一部分噪声对后续语音识别过程造成的干扰。V AD主要是对输入语音信号的一些时域或频域特征判断其是否属于静音部分。本文只对这些参数做简要介绍,具体算法不属于本文重点因而不在此做细致讨论。 2.1.2时域参数 时域参数是通过对输入信号在时域上的特征参量进行区分。在信噪比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时域参数进行区分效果显著。 1.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足够短的时间范围内的语音信号进行相关性检测可以初步判定该时间范围内的信号是否属于静音部分。在实际应用中,静音的部分实际上会混有各种各样的噪声,因此并非绝对意义上静音。噪声在各个时间范围内的相关性比较低,而人说话的语音相关性则比较强。因此,在高信噪比的条件下区分成功率很

语音识别开题报告

青岛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孤立词语音识别的并行编程实现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李洪超 指导教师:庄晓东 2010年3月22日

一、文献综述 语音识别是解决机器“听懂”人类语言的一项技术。作为智能计算机研究的主导方向和人机语音通信的关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一直受到各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的突破,其对计算机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以语音识别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声控电话交换、信息网络查询、家庭服务、宾馆服务、医疗服务、银行服务、工业控制、语音通信系统等,几乎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行业和每个方面。 广泛意义上的语音识别按照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4个方向:说话人识别、关键词检出、语言辨识和语音识别[1]。说话人识别技术是以话音对说话人进行区别,从而进行身份鉴别和认证的技术。关键词检出技术应用于一些具有特定要求的场合,只关注那些包含特定词的句子。语言辨识技术是通过分析处理一个语音片断以判别其所属语言种类的技术,本质上也是语音识别技术的一个方面。语音识别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以说话的内容作为识别对象的技术,它是4个方面中最重要和研究最广泛的一个方向,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1.1 语音识别技术现状 1.1.1 语音识别获得应用 伴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了全球首套多语种交谈式语音识别系统E-talk。这是全球惟一拥有中英混合语言的识别系统,能听能讲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还可以高度适应不同的口音,因而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尤其是中国地区语言差别较大的广大用户。由于E-talk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增值服务,我们相信它必将成为电信、证券、金融、旅游等重视客户服务的行业争相引用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为整个信息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飞利浦推出的语音识别自然会话平台SpeechPearl和SpeechMania已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呼叫中心,SpeechPearl中的每个识别引擎可提供高达20万字的超大容量词库,尤其在具有大词汇量、识别准确性和灵活性等要求的各种电信增值服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1.2 语音合成信息服务被用户接受 语音合成技术把可视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息,其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良好。尤其对汉语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而言,全球有十几亿人使用中文,其市场需求、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等可见一斑。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与机器进行语音交流,让它听明白你在说什么。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这一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语音识别就好比“机器的听觉系统”,该技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 在1952年的贝尔研究所,Davis等人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1960年英国的Denes等人研制了第一个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 大规模的语音识别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并在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识别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语音识别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大词汇量、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 同时,语音识别在研究思路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基于标准模板匹配的技术思路开始转向基于统计模型的技术思路。此外,业内有专家再次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语音识别问题的技术思路。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语音识别的系统框架方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但是,在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及产品化方面出现了很大的进展。比如,DARPA是在上世界7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计划局资助的一项计划,旨在支持语言理解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进入上世纪90年代,DARPA计划仍在持续进行中,其研究重点已转向识别装置中的自然语言处理部分,识别任务设定为“航空旅行信息检索”。 我国的语音识别研究起始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利用电子管电路识别10个元音。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语音识别研究工作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直至1973年,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开始了计算机语音识别。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逐渐普及和应用以及数字信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许多单位具备了研究语音技术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国际上语音识别技术在经过了多年的沉寂之后重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这种形式下,国内许多单位纷纷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 1986年,语音识别作为智能计算机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专门列为研究课题。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开始组织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并决定了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语音识别的专题会议。自此,我国语音识别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2009年以来,借助机器学习领域深度学习研究的发展以及大数据语料的积累,语音识别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语音识别技术概述(一)

语音识别技术概述(一) 作者:刘钰马艳丽董蓓蓓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语音识别技术理论基础及分类方式,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讨论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关键词:语音识别;特征提取;模式匹配;模型训练 Abstract:Thistextbrieflyintroducesthetheoreticalbasisofthespeech-identificationtechnology,itsmo deofclassification,theadoptedkeytechniqueandthe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ithavetoface.Then,the developingprospectionandapplicationofthespeech-identificationtechnologyarediscussedinthelast part. Keywords:Speechidentification;CharacterPick-up;Modematching;Modeltraining 一、语音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语音识别技术: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级技术。语音识别以语音为研究对象,它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甚至还涉及到人的体态语言(如人在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等行为动作可帮助对方理解),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机器进行自然语言通信。 不同的语音识别系统,虽然具体实现细节有所不同,但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相似,一个典型语音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此外,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 (一)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 选择识别单元是语音识别研究的第一步。语音识别单元有单词(句)、音节和音素三种,具体选择哪一种,由具体的研究任务决定。 单词(句)单元广泛应用于中小词汇语音识别系统,但不适合大词汇系统,原因在于模型库太庞大,训练模型任务繁重,模型匹配算法复杂,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音节单元多见于汉语语音识别,主要因为汉语是单音节结构的语言,而英语是多音节,并且汉语虽然有大约1300个音节,但若不考虑声调,约有408个无调音节,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对于中、大词汇量汉语语音识别系统来说,以音节为识别单元基本是可行的。 音素单元以前多见于英语语音识别的研究中,但目前中、大词汇量汉语语音识别系统也在越来越多地采用。原因在于汉语音节仅由声母(包括零声母有22个)和韵母(共有28个)构成,且声韵母声学特性相差很大。实际应用中常把声母依后续韵母的不同而构成细化声母,这样虽然增加了模型数目,但提高了易混淆音节的区分能力。由于协同发音的影响,音素单元不稳定,所以如何获得稳定的音素单元,还有待研究。 (二)特征参数提取技术 语音信号中含有丰富的信息,但如何从中提取出对语音识别有用的信息呢?特征提取就是完成这项工作,它对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去除对语音识别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获得影响语音识别的重要信息。对于非特定人语音识别来讲,希望特征参数尽可能多的反映语义信息,尽量减少说话人的个人信息(对特定人语音识别来讲,则相反)。从信息论角度讲,这是信息压缩的过程。 线性预测(LP)分析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特征参数提取技术,许多成功的应用系统都采用基于LP技术提取的倒谱参数。但线性预测模型是纯数学模型,没有考虑人类听觉系统对语音的处理特点。 Mel参数和基于感知线性预测(PLP)分析提取的感知线性预测倒谱,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耳对语音的处理特点,应用了人耳听觉感知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技术,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有一定提高。

语音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

语音AgentNet 的整体实现张宇伟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一个人机对话应用的实现(我命名它为AgentNet)。其应用实例为一种新的整合了语音技术的智能代理网络服务。 服务器端开发使用了微软SQL SERVER 7.0技术,客户端使用了微软Agent ,微软Specch SDK5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连接使用了SOCKET 技术,并论述了高层网络协议的实现。 [关键词] 人机对话,MS-AGENT,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网络编程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 a new actualization of man-machine conversation appli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a modal of network service. And I name this service with the name of AgentNe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ervice used Microsoft SQL SERVER 7.0. And the client used the technology of Microsoft Agent, TTS (Text To Speech),SR(Speech Recognition).Also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connect with SOCKET. On the SOCKET, the paper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net protocol. [Key Words] Man-Machine Conversation, MS-AGENT, TTS , SR ,Net Work Programming

语音识别技术论文

摘要:语音识别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随着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产品已经得以实际的应用,但在其进一步的发展进程中,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语音识别;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 1 背景介绍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是人们思维最重要的寄托体,是人类交流最主要的途径。语音是语言的声学表现,是人类交流信息最自然、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语言和语音与人类 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语音识别技术是让机器接收,识别和理解语音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的 技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语音语言学、数理统计、计算机、信号处理等一系列学科。 2 发展历史 1952年贝尔实验室的Davis等人研制成功了能识别十个英文数字发音的Audry系统,标志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工作开始。20世纪60年代计提出了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和线性预测分析技术(Liner Predictive)等重要成果。20世纪70年代,语音识别领域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基于线性预测倒谱和DTW技术的特定人孤立语音识别 系统。20世纪80年代语音识别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基于特定人孤立语音技术的系统研 制成功, 隐马尔可夫模型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在语音识别中的成 功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语音识别系统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实用。我国对语音识别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3 具体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适应不同场合的语音识别系统相继被开发 出来,语音识别及处理技术已经越来越突现出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近三十年来,语音识别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通信与电子系统、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许多政府部门、商业机构,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免除大量操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既经济又方便。如:语音邮件、IP电话和IP传真、电子商务、自动语音应答系统、自动 语音信箱、基于IP的语音、数据、视频的CTI系统、综合语音、数据服务系统、自然语音识别系统、专家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寻呼服务、故障服务、秘书服务、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专业特别服务号(168自动信息服务系统,112、114、119等信息查询系统)等。许多特定环境下,如工业控制方面,在一些工作环境恶劣、对人身有伤害的地方(如地下、深水及辐射、高温等)或手工难以操作的地方,均可通过语音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让设备完成各种工作。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王敏妲时间:2010年02月26日字体: 大中小 关键词:语音识别模式识别特征提取人机交互 摘要:回顾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描述了语音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语音识别的几种基本方法,并对语音识别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音识别;模式识别;特征提取;人机交互 1 语音识别技术概述 语音识别是解决机器“听懂”人类语言的一项技术。作为智能计算机研究的主导方向和人机语音通信的关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一直受到各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的突破,其对计算机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以语音识别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声控电话交换、信息网络查询、家庭服务、宾馆服务、医疗服务、银行服务、工业控制、语音通信系统等,几 乎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行业和每个方面。 广泛意义上的语音识别按照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4个方向:说话人识别、关键词检出、语言辨识和语音识别[1]。说话人识别技术是以话音对说话人进行区别,从而进行身份鉴别和认证的技术。关键词检出技术应用于一些具有特定要求的场合,只关注那些包含特定词的句子,例如对一些特殊人名、地名的电话监听等。语言辨识技术是通过分析处理一个语音片断以判别其所属语言种类的技术,本质上也是语音识别技术的一个方面。语音识别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以说话的内容作为识别对象的技术,它是4个方面中最重要和研究最广泛的一个方向,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2 语音识别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语音识别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Bell实验室开发的Audry系统是第一个可以识别10个英文数字的语音识别系统。1959年,Rorgie和Forge采用数字计算机识别英文元音和孤立词,从此开始了计算机语音识别。60年代,苏联的Matin等提出了语音结束点的端点检测,使语音识别水平明显上升;Vintsyuk提出了动态编程,这一提法在以后的识别中不可或缺。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重要成果是提出了信号线性预测编码(LPC)技术和动态时间规整(DTW)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取和不等长语音匹配问题;同时提出了矢量量化(VQ)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理论。 80年代语音识别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HMM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语音识别中成功应用。1988年,FULEE Kai等用VQ/I-IMM方法实现了997个词汇的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SPHINX。这是世界上第1个高性能的非特定人、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进入90年代后,语音识别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开始向市场提供产品。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以及IBM、Apple、AT&T、Microsoft等公司都为语音识别系统的实用化开发研究投以巨资。同时汉语语音识别也越来越受到重视。IBM开发的 ViaVoice和Microsoft开发的中文识别引擎都具有了相当高的汉语 语音识别水平。 进入21世纪,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嵌入式语音处理技术发展迅速[2]。基于语音识别芯片的嵌入式产品也越来越多,如Sensory公司的RSC系列语音识别芯片、Infineon公司的Unispeech和Unilite 语音芯片等,这些芯片在嵌入式硬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软件上,目前比较成功的语音识别软件有:Nuance、IBM的Viavoice和Microsoft的SAPI以及开源软件HTK,这些软件都是面向非特定人、大词 汇量的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我国语音识别研究一直紧跟国际水平,国家也很重视。国内中科院的自动化所、声学所以及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在从事语音识别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国家863智能计算机专家组为语音识别技术研究专门立项,并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我国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的非特定人、连续语音听写系统和汉

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技术

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技术 姓名:李占博 学号:201215715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隐马尔可夫模型 DSP 摘要:给出了一种由说话者说出控制命令,机器人进行识别理解,并执行相应动作的实现技术。在此,提出了一种高准确率端点检测算法、高精度定点DSP动态指数定标算法,以解决定点DSP实现连续隐马尔科夫模型CHMM识别算法时所涉及的大量浮点小数运算问题,提高了定点DSP实现的实时性、精度,及其识别率。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隐马尔可夫模型;DSP 1 语音识别概述 语音识别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是试图使机器能“听懂”人类语音的技术。按照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连续语音识别和孤立词语音识别采用的声学模型一般不同。孤立词语音识别一般采用DTW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连续语音识别一般采用HMM模型或者HMM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 语音的能量来源于正常呼气时肺部呼出的稳定气流,喉部的声带既是阀门,又是振动部件。语音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时间序列,可以由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进行表征。语音信号经过数字化及滤噪处理之后,进行端点检测得到语音段。对语音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语音信号就被转换成为了一个向量序列,作为观察值。在训练过程中,观察值用于估计HMM 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观察值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对应的状态,状态转移概率等。当参数估计完成后,估计出的参数即用于识别。此时经过特征提取后的观察值作为测试数据进行识别,由此进行识别准确率的结果统计。训练及识别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 1 端点检测 找到语音信号的起止点,从而减小语音信号处理过程中的计算量,是语音识别过程中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问题。端点作为语音分割的重要特征,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识别的性能。 能零积定义:一帧时间范围内的信号能量与该段时间内信号过零率的乘积。 能零积门限检测算法可以在不丢失语音信息的情况下,对语音进行准确的端点检测,经过450个孤立词(数字“0~9”)测试准确率为98%以上,经该方法进行语音分割后的语音,在进入识别模块时识别正确率达95%。 当话者带有呼吸噪声,或周围环境出现持续时间较短能量较高的噪声,或者持续时间长而能量较弱的噪声时,能零积门限检测算法就不能对这些噪声进行滤除,进而被判作语音进入识别模块,导致误识。图2(a)所示为室内环境,正常情况下采集到的带有呼气噪声的数字“0~9”的语音信号,利用能零积门限检测算法得到的效果示意图。最前面一段信号为呼气噪声,之后为数字“0~9”的语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