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报道
报道灾害的英文作文

报道灾害的英文作文英文:Natural disasters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disasters can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property and even loss of life. As a journalist, I have covered several natural disasters over the years, and each one has been a unique experience.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disasters I covered was the earthquake in Nepal in 2015. The earthquake was devastating, and it affected millions of people. As a journalist, I hadto be on the ground to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I remember walking through the rubble and seeing the destruction firsthand. It was heartbreaking to see the pain andsuffering of the people affected by the disaster.Another disaster that I covered was Hurricane Katrinain 2005. The hurricane caused widespread damage andflooding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I remember interviewingpeople who had lost everything in the storm. They were living in shelters and struggling to find food and water. It was a humbling experience to see how resilient people can be in the face of such adversity.中文:自然灾害一直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
现场新闻采集车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案例

现场新闻采集车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
为了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现场新闻采集车成为了媒体报道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现场新闻采集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介绍现场新闻采集车的应用。
案例一:自然灾害报道自然灾害是常见的重大突发事件之一,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在这些事件发生后,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事态的发展和灾情的严重程度。
现场新闻采集车可以迅速赶到灾区,通过直播等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
他们可以在车内设立摄像机、编辑设备和导播系统,实时采集现场情况,并随时与新闻台取得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灾情,还能为救援、救助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案例二:恶性事件报道恶性事件往往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人们对事件的细节和进展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现场新闻采集车可以迅速到达事发地,展开广泛的报道。
他们可以通过直播、采访受害者和目击者等方式,全面而客观地呈现事件的真实情况。
同时,现场新闻采集车还可以接收各种信息源,如警方通报、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等,以便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进展和背景。
这些报道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社会对事件的关注,促进社会的反思和改变。
案例三:重大事故报道重大事故往往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交通事故、建筑坍塌等。
现场新闻采集车可以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全方位展示事故的影响和后果。
他们可以通过直播、采访现场工作人员和目击者等方式,呈现事故的原因、救援过程和损失情况等,并对现场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这样的报道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事故的真相,同时也能加强社会对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的警觉性。
案例四:突发病毒疫情报道在突发的病毒疫情中,现场新闻采集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携带专业的摄影设备和采访工具,赶赴疫情爆发地点进行报道。
他们可以通过直播、采访医护人员和患者等方式,全面了解疫情的发展和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精编版

突发新闻事件的定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规 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 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02204/3/22
202206/3/22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及时、准确、公 开、透明”作为灾难报道的基本准则。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在新闻 工作中也曾反复强调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 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近年来,中央又反复强 调新闻宣传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的要求,将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化。坚持新闻的 真实性,如实全面地报道灾难,提供准确全面的 信息,是这些年来我国媒体在重大自然灾害报道 中共同的追求,因而使我们的灾难报道有了重大 的革新与突破。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二、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灾难面前给人 以信心。
• 实事求是地报道灾难并不等于只局限于对灾难的 客观、逼真的描述,甚至以夸大、联想等手段渲 染灾难,制造社会的恐慌。完全客观逼真地描写 、表现灾难的残酷性并不难,但如何通过灾难的 报道给人以正能量,给社会以光明和信心,却是 对新闻工作者的考验和挑战。
本书中,突发事它们都是新闻价值 极高的新闻事件,受到 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突出 报道。
本单元讲授的主要内容
•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可抗拒性,建立在风险 社会理论基础上。
• 强调突发危机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与和谐社会、 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最早发出地震信息的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手 机)。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事件盘点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事件盘点■ 程 希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复杂的环境系统产生过多影响,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愈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事件多发频发,本文将选取部分从灾害情况、灾前监测预警、灾中救援救助、国际救援、灾后警示等方面进行介绍。
2016年4月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一系列连环地震,给地处震中区域的益城町带来惨重破坏。
图为4月24日益城町街头所见情形 中新社记者 王 健/摄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自然致灾因子引起的灾害数量及损失不断上升,1984—2003年间,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总人口超过40亿,1988—2006年间,破坏性洪水和风雹以7%的速率逐年上升,而2000—2007年间,更以每年8%的速率稳定上升。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仍多发频发,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灾害事件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为1460亿美元,其中由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370亿美元。
随着台风、暴雨、山火、地震、干旱、寒潮等自然灾害的不断来袭,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或地区处于“水深火热”中:持续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造成近30亿只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巴基斯坦雨雪灾害造成百余人伤亡、马拉维洪水导致超23万人无家可归……在一张张灾害定格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群众在废墟中无助的面庞,在一段段讲述灾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挑战。
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和强度一方面让政府措手不及,另一方面也对长久以来制度化的灾害应对、管理和恢复提出了挑战,我们在对自然保持必要的谦卑与敬畏之心的同时,更应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中莫并肩应对飓风“伊代”2019年3月14日晚,飓风“伊代”率先登陆莫桑比克,之后转向津巴布韦和马拉维,寿命长、多次登陆、强度高、速度慢、雨量大,引发了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导致三个国家受灾严重,尤其是莫桑比克。
近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统计

2002年,欧洲两次遭遇洪水袭击,造成32亿美元的损失。
袭击美国的龙卷风造成的损失达15亿美元。
席卷加勒比海和美国的“莉莉”飓风,导致损失6.5亿.洲南部和中部严重缺水,美国有37%的地区遭受严重旱灾。
印度和尼日尔则水、旱灾害同时发生,印度的酷热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
导致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灾害是3月份在阿富汗北部发生的地震,共2000人死亡。
2003年,全球有超过5万人被地震、洪水、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夺去生命。
其中,2月在中国新疆伽师-巴楚发生的里氏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及重大财产损失;5月在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的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近230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12月在伊朗克尔曼省发生的里氏6.3级地震,至少造成3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
2004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总数为366件,死亡人数约32万人。
2005年,2月份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大雨、泥石流和雪崩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2030人。
3月份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2600人。
7月份发生在印度的水灾和山体滑坡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150人。
8月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和巴哈马群岛的“卡特里娜”飓风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193人。
9月份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和古巴的“丽塔”飓风共造成经济损失100亿美元。
10月份发生在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的地震、余震及山体滑坡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87000人。
10月份发生在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斯坦”飓风共造成死亡和人员失踪1600人。
2006年,据联合国网站报道,统计显示,在2006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包括226次洪水,66次风暴和30次极端气温灾害,丧生人数是21342人。
平均每天至少一场天灾2万多人死亡。
2007年,11月15日孟加拉国热带风暴“锡德”侵袭孟加拉国南部,同样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时速高达100多英里的风暴将电线刮断,把树木连根拔起,并将大量房屋吹倒。
自然灾害现场报道范文

自然灾害现场报道范文嗨,各位观众朋友们,我现在就在遭受台风肆虐的[沿海小镇名字]为您做现场报道。
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啊,那真的是一片狼藉。
就感觉像是一个巨人发了疯似的,在这儿一通乱砸乱摔。
您瞧,这街道两旁的树啊,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一棵接着一棵倒。
那风呼呼地刮着,就像是有成千上万个小鬼在耳边尖叫,我这头发都被吹得跟个超级赛亚人似的,完全不受控制。
那些路边的小商铺啊,可就惨喽。
好多招牌都被风给“抢”走了,不知道被扔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有的店铺卷帘门都被吹得变形了,感觉像是被一个大力士狠狠揍了一拳。
我刚路过一家小杂货店,老板站在门口,那眼神啊,就跟丢了魂似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完了完了,这得损失多少钱啊。
”再往前面走一点,就到了居民区。
这可真让人心疼。
有户人家的屋顶啊,被台风掀开了一大半,就像被一个调皮的孩子揭开了糖果盒子的盖子。
屋里的东西啊,被雨水淋得湿透透的。
那家人正忙活着把一些还能抢救的东西往安全的地方搬呢,一个个脸上都是焦急和无奈。
还有啊,这马路上到处都是积水,都快能划船了。
我刚刚看到一辆小汽车,那司机估计是想冒险开过去,结果开到一半就抛锚了。
司机只能坐在车里,看着不断上涨的积水,那表情就像是吃了苦瓜又被打了一闷棍。
这时候啊,咱们的消防队员和救援人员可就忙开了。
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驾驶着冲锋舟在积水里穿梭,把被困的居民一个个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我刚刚采访了一位消防队员,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都分不清了。
他跟我说:“这台风太猛了,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还没被救出来,我们就不会休息。
”听到这话,真的是特别让人感动啊。
各位观众朋友们,我现在身处刚刚经历了地震的[县城名称],给大家带来最直接的现场报道。
我刚到这儿的时候啊,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好好的一个县城,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就好像被一个巨大的怪兽给踩了一脚又一脚。
那些房子啊,有的已经完全塌成了一堆瓦砾,有的虽然还摇摇欲坠,但也都布满了裂痕,感觉随时都会倒下。
11大自然灾害

大自然是无情的,每年自然灾害都会给地球带来破坏和创伤。
尽管人类科技水平日益发达,但是人类却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肆虐。
这次的日本大地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和残酷。
不过科技进步却能使人类更好地监测观察自然灾害。
以下是从太空拍摄的全球自然灾害图片,从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巨大的力量。
1.日本九级大地震卫星图像合成了日本地震前后的对比图,上为2011年3月11日之前的情形,下为地震后景象。
2. 纳尔吉斯飓风纳尔吉斯飓风2008年5月2日至3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5个省邦,登陆时最大风速超过了每小时190公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灾难造成约8.45万人丧生,5.38万人失踪,1.94万人受伤,735万人受灾。
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
“纳尔吉斯”是自1991年以来袭击亚洲的最具破坏性的热带风暴,是缅甸有史以来遭受到的最惨重的自然灾害。
“稻田里躺满了尸体,绝望的生还者无家可归,没有食物和饮用水”,目击者这样描述纳尔吉斯肆虐缅甸摧毁南部地区后的可怕景象。
这张卫星照片显示的是2008年5月1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通过孟加拉湾。
孟加拉湾位于缅甸南部。
3. 智利柴腾火山大爆发智利柴腾火山大爆发2008年5月2日凌晨,已经有9000年没有爆发的柴滕死火山突然复活并开始喷发。
喷出的烟柱高达1.2万米,在距离火山200多公里的蒙特港市可以明显观测到。
由此产生的火山灰殃及邻国阿根廷,造成埃斯克尔市等多个阿根廷城镇处于火山灰的笼罩下。
这是美国宇航局Terra 地球观测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拍摄的照片,照片显示从智利南部的柴腾火山喷薄而出的火山灰和水蒸气“烟柱”,跨越阿根廷,直到大西洋上空才开始消散。
4.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是一座活火山,2002年10月西西里岛一连串地震引发了火山大规模喷发,迫使当地官员关闭学校,改变交通行驶路线。
报道自然灾害的英语作文

报道自然灾害的英语作文Title: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Natural disasters are unpredictable events that can cause immense destruction and loss of life. From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to floods and hurricanes, these disasters can strike at any time, leaving people in their wake with little to no warning. The impact of these disasters is not limited to the immediate area affected,but often extends far beyond, affecting communities, economies, and even the global climate.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natural disasters in recent history was the 2004 Indian Oce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is disaster occurred on December 26th, 2004, and was caused by a massive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beneath the Indian Ocean. The resulting tsunami waves were so powerful that they devastated coastal areas in several countries, including Indonesia, Sri Lanka, Thailand, and India. The death toll was estimated to be over 230,000 people, withmillions more left homeless and displaced.The impact of this disaster was felt worldwide. The affected countries faced immense challenges in the aftermath, including重建基础设施, providing relief and shelter to the displaced, and dealing with the emotionaland psychological toll of such a devastating event. International aid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ame together to provide assistance and supportto the affected countries.Another recent example of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was the 2010 earthquake in Haiti. This event occurred on January 12th, 2010, and was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aftershocks that caused further damage. The earthquake was estimated to have a magnitude of 7.0 andleft over 200,000 people dead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more injured. The country's infrastructure was destroyed, leaving many people without basic necessities such as water, food, and shelter.The recovery process in Haiti was slow and challenging.The country lacked the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 to deal with such a large-scale disaster,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providing assistance. However, even with international aid, the recovery process was difficult and slow, and many people still struggle with the impact of the disaster today.Natural disasters not only cause immediate devastation but also have long-term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For example, Hurricane Katrina, which struck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5, caused extensive flooding and damage to the Gulf Coast region. In addition to the immediat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he hurricane also had long-term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including changes in soil salinity, loss of wetlands, and increased erosion.These disasters also have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acts. The cost of rebuilding infrastructure, providing relief and recovery assistance, and dealing with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the disaster can be staggering. Thi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y of the affected country or region, leading to increased poverty,unemployment, and social unrest.In conclusion, natural disasters are a tragic and unpredictable part of life. They can strike at any time, leaving people in their wake with immense devastation and loss. The impact of these disasters is not limited to the immediate area affected but often extends far beyond, affecting communities, economies, and even the global climate. It is crucial that we work together to prepare for and mitigate the impact of these disasters, providing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o those affected while also working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性
• 自然灾害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从人 类社会形成起就没有停止过和自然灾害的抗争。 在许多的历史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征服自然 灾害的生动记载,也可以看到在许多自然灾害面 前人类的无助和无奈。自然规律常常是不依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不论在什么时代,也不论在哪个 国家,自然灾害的频发仍然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事 实。包括人类为改造世界而进行的许多创造性劳 动本身也有可能成为诱发重大自然灾害的重要因 素。
突发事件的内涵包含的核心要素
• 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社会性;
• 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
• 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
• 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
动用社会的人力、物力才能解决。
如何面对危机突发事件
我国的著名的公关专家游昌乔讲了危 机管理的“5s”原则: 第一,承担责任(shoulderthematter)。 第二,真诚沟通(sincerity)。 第三,速度第一(speed)。 第四,系统运行(system)。
• 21世纪是个风险四伏、危机密集的年代。环目四 看,现代社会面对众多性质不一的风险及危机, 包括人口压力、雨林毁灭、温室效应、传染病跨 境蔓延、当权者的贪污腐败、政权重组、社会动 荡、战乱、道德与公信失衡、虚假资讯的泛滥、 舆论起哄、社会话语权的争夺、全球化引起的冲 击、企业及政府的表现与公众期待的鸿沟,以至 如今正在影响世界的金融海啸,及日常所见的劳 资争议、人为恶意、管理失当、产品瑕疵与召回 、消费者诉讼与抗争、网路谣言、价值偏差及专 业道德与丑闻事件等等。(香港中大 黄懿慧)
21 2015-4-22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媒介和新闻传播管理 • 真实的、现场感极强 的新闻报道。详尽的 报道为国内外了解地 震真相提供了丰富的 信息,对争取来自国 内外的援助发挥了重 要作用。 • 富于感情色彩的报道, 令人耳目一新。
24 2015-4-22
26 2015-4-22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 贝克
就在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一书的那一年,前苏联发生了 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为贝克的理论提 供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据。这次危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天灾人祸”,而是由于人类追求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所导致的结果。
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德国学者乌尔里希· 贝克)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五、细节报道和场面报道相结合。 • 新闻报道是“讲故事”的传播方式,好的故事才 能吸引人,才能抓住注意力,才能形成新闻报道 的“软实力”。灾难发生后又是一个产生“故事 ”的时期,能否发现和表现“好故事”,考验着 记者的新闻敏感、采访作风、吃苦精神、表达能 力。
• 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及时、准确、公 开、透明”作为灾难报道的基本准则。 •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在新闻 工作中也曾反复强调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 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近年来,中央又反复强 调新闻宣传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的要求,将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化。坚持新闻的 真实性,如实全面地报道灾难,提供准确全面的 信息,是这些年来我国媒体在重大自然灾害报道 中共同的追求,因而使我们的灾难报道有了重大 的革新与突破。
重大自然灾害报道
段京肃 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By Evipin
报告人自我介绍
• 段京肃,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代表作品:《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 关系》、《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理论教 程》、《媒介素养导论》、《21世纪中国公关 蓝皮书》、《新闻理论研究的出路何在》、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 《媒介集团化的喜悦与尴尬》、《信息断裂与 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等。
正视灾难,跳出灾难,展现人性的光辉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连续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 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在全国 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擦干眼泪,从废墟上 重新站立起来,战胜了灾害,走上了重建家园的 创新之路。 • 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发生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纷 纷在第一时间冲向抗灾救灾第一线,展开了媒体 版的抗灾活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新闻报道作品 。这些作品生动展现了我国媒体新时期践行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的探索路程。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八、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要善于主动出 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健康方向,参与到社 会化媒体的竞争中。 • 自舟曲泥石流灾难开始,社会化媒体在自然灾害 报道中的优势开始展现。主流媒体如何得到话语 主动权,掌握话语权,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 影响力,各主流媒体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成 功的实践。
18 2015-4-22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媒介和新闻传播管理
• 最早发出地震信息的是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手 机)。 • 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即发出第一条快讯, 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 • 32分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新闻,随后启 动一套、四套和新闻频道24小时直播,打破节目 原有板块。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 转播或部分使用了央视的直播信号。
突发新闻事件定义的通俗说法
• 又称“紧急事件”、“紧急情况”、“紧急状 态”、“非常状态”、“特别状态”等等。国外 代表性的定义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 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 常生活构成威胁(—欧洲人权法院)。
• 学者的认识: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 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事件压 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反应的极 端事件。(Rosenthal)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三、突出党的领导,重点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 • 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对于灾区和灾民而言 ,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灾害本身,还有随之而来的 社会问题:如何救灾、如何救人、次生灾害、疾 病和瘟疫等,人心惶惶、信息混乱、对社会治安 的担心骤然而生。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 么?是主心骨,是能高举旗帜的人。他们在哪里 ?党报给出了及时而有力的回答。
中国同样处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
• 社会转型期,许多以前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不期而 遇。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付出的代价。 • 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权威、领袖和媒体盲目 崇拜、迷信的时代已经过去。 • 市场经济、自由商业竞争、高额利润吸引下的铤 而走险。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 旦夕之祸,均可视为突发事件。 • 媒介技术进步,进入“自媒体”时代。任何事情 都可能被突然放大。
• • • •
世界各国媒体自然灾害报道的主要模式
• 美国的模式,突出灾难的严酷,追求纯客 观、刺激性; • 中国传统模式,突出灾难发生后的救灾行 为,侧重表现政府行为、英雄事迹; • 日本媒体的模式,兼具上述两种模式,既 充分报道灾难的真相,又突出社会各界的 救灾行动。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媒介和新闻传播管理
人类始终有美好的追求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 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 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 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基本原则
• 对于广受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 和重大自然灾害报道一定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 • 所有报道要严守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底线。严禁 违背社会伦理和职业伦理的炒作,娱乐化炒作。 • 记者和报道人深入事件第一线,贴近现场,逼近 真相。严禁道听途说,严防信谣传谣。对来自社 会化媒体的信息尤其要严加甄别,防止上当。 • 职业媒体人心中要有定力,不能为赶时间、争独 家、抢首发而丢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放弃新闻 的生命线。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四、弘扬社会主义的英雄主义,英雄群体和个人 英雄的结合。 •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崇尚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正 面典型宣传和英雄人物的报道是我国媒体的传统 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救灾进行的同时及 时推出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突出“草根英雄” 的报道,却是近年来我国媒体报道的特点,充分 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心和媒体参与救灾的积极 表现。
突发新闻事件的定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规 定:“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 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在新闻界看来,这些事件都具有新闻价值。 发生在当地的、与民生切实相关的、与众 不同的则新闻价值更高。
本书中,突发事件报道 评析和重大自然灾害报 道评析为一个单元。重 大自然灾害均为突发事 件。它们都是新闻价值 极高的新闻事件,受到 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突出 报道。
本单元讲授的主要内容
•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可抗拒性,建立在风险 社会理论基础上。 • 强调突发危机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与和谐社会、 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新闻传播的客观真实与舆论引导的关系。 • 新闻记者个人感情与职业行为和救灾战略、危机 处置科学性的关系。 • 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和信息识别。 • 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
我国主流媒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的经验
• 六、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主义的充分体现。 • 在灾难报道中存在如何处理新闻题材与记者立场 、观点、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取向的关系这一问 题。在面对这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性场面 和灾民极其脆弱的社会心理状态时,如何把握报 道的尺度,如何选择报道的角度,如何衡量报道 的效度,对许多人来说是新的课题。 • 重大自然灾害现场是重大新闻事实最集中、对媒 体最有吸引力的时空,身处现场的记者们应该如 何面对生命和职业的关系,始终是国内外新闻界 困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