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 李炜

合集下载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摘要】目的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影响肠道微生态主要菌群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方法通过生化分析仪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静脉血和粪便对六种菌群的活力、炎症反应、蛋白水平等进行检测。

结果随着肝脏损伤的加剧、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的增加,六种菌群数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炎症反应水平等指标也随之增高。

结论肠道微生态对酒精性肝病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酗酒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酒精性肝病肠道菌群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饮酒而引起的慢性肝炎,它会一步步发展为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这几个阶段,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

我国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自20世纪调查以来一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而在慢性肝病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甚至是逆转。

肠道微生态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解剖结构上,肝脏可与肠道系统产生联系,肝脏通过门静脉系统接受肠道血液,而肝脏中分泌的胆汁又作用于肠道功能,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六种肠道菌群对酒精性肝病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出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1]。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以动物作为实验的研究中已经证实,酒精能促进个别肠道细菌的生长,但是其中致病菌的生长又会使乙醇影响肠道粘膜功能,从而打乱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而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研究的对象选取青岛市医院酒精性肝病男性患者42人,年龄在50岁上下(年龄差不超过8岁)。

所有对象诊断均符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根据医院的检查报告和住院记录,将所有对象依据饮酒量和肝功能异常等标准分为六组。

第一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γ谷氨转肽酶指标正常组;第二组:指标异常组;第三组:饮酒年限在20年内组:第四组:饮酒年限大于20年组:第五组:饮酒量小于80克每天;第六组:饮酒量大于80克每天;并同时选取一组22人无饮酒史的男性健康人群作为参照[2]。

针对酒精性肝病肠道微生物的治疗策略

针对酒精性肝病肠道微生物的治疗策略

308针对酒精性肝病肠道微生物的治疗策略刘茗杏(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引起的肝脏损伤。

ALD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而国内外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不断增加。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在ALD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认识逐渐深入,针对肠道微生物的治疗成为了ALD治疗策略中的一大热点。

临床上常通过应用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等方法调节AL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从而达到治疗ALD的效果。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肠道微生物;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刘茗杏,生于1997年,研究方向:临床。

肠-肝轴的存在将肠道微生态与ALD 紧密地连接在一起[1]。

酒精长期摄入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数量、破坏肠道屏障完整性、引起细菌及其内毒素位移等途径诱导肠道菌群失调,而失调的肠道菌群则会激活宿主受体、诱导肝脏内中性粒细胞聚集从而促进ALD 的发生发展,同时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加重肝脏炎症反应[2]。

正因如此,调节肠道微生物成为了ALD 临床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靶点。

1 抗生素抑制革兰阴性菌生长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肠道条件致病菌生长,减少内毒素释放来治疗ALD。

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利福昔明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降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腔内韦荣球菌属细菌数量,减少肠道有害菌群有毒代谢产物以及降低炎性因子等作用[3]。

但长期或反复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加重肠道菌群紊乱,使大量有益菌被抑制,甚至导致真菌感染。

总的来说,尽管抗生素在抑制肠道有害菌方面行之有效,但其作用的两面性使ALD 的抗生素疗法在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如何有效地应用抗生素调节ALD 患者肠道菌群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大难题。

2 益生菌减轻肝脏慢性炎症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目前国内外对益生菌在ALD 中发挥的作用的研究颇多。

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态失衡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N A F L D) h a s b e c o me a c o m m o n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R o l e o f i n t e s t i n a l
K u n m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0 3 1 ) C o r r e s p 0 n d e n c e t o : J U J i a n , E ma i l : j u j i a n 0 7 2 6 @y a h o o . c o n. c n
Di s e a s e W A N G W e i , B I H o n g z h o n g , P A N n , J UJ i a n .D e p a r t me n t 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T h e S e c o n d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o
Ad v a n c e s i n S t u d y o n Ro l e o f I n t e s t i n a l Mi c r o lo f r a I mb a l a n c e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No n - lc a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mi c r o f l o r a i mb a l a n c e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NAF L D h a s b e c o me a n e w r e s e a r c h h o t s p o t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f o N AF L D r e p o t r e d i n d o me s t i c a n d a b r o a d l i t e r a t u r e s i n c l u d e s:me t a b o l i s m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p r o mo t i n g f o 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p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o x i c me t a b o l i t e s ,i n c r e a s e o f i n t e s t i n a l p e r me a b i l i t y,a c t i v a t i o n o f i n t e s t i n l a i mmu n e r e s p o n s e ,a g g r a v a t i n g o f l i v e r l i p i d o x i d a t i o n a n d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i mmu n o — i n l f a mma t o r y l i v e r d a ma g e a n d l i v e r i f b r o s i s .W h e n NAF L D d e v e l o p s i n t o a c e r t a i n s t a g e ,i t c a n i n t u r n a f f e c t t h e i n t e s t i n a l mi c r o l f o r a ,t h u s f o mi r n g a v i c i o u s c y c l e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e d t h e a d v a n c e s i n s t u d y o n r o l e o f i n t e s t i n a l mi c r o l f o r a i mb a l a n c e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NAF L D. Ke y wo r d s I n t e s t i n l a Mi c r o l f o r a; No n — A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I n s u l i n Re s i s t a n c e ; En d o t o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第6页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关系
▪ 肠道微生态系统主要功效之一,是阻止肠腔 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到其它组织。当肠道 微生态系统生物屏障功效下降,就会造成肠 腔大量细菌或内毒素向肠内外组织迁移,这 一过程叫移位。
▪ 内毒素血症主要源于肠道内毒素移位。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第7页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关系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第13页
▪ ②损害肝细胞。试验表明,内毒素可使 肝窦充血,狄氏腔扩张,枯否细胞肿胀, 内部结构松解,线粒体嵴消失;内毒素 可引发呼吸率降低,琥珀酸氧化降 低,ATP 酶活力受抑制以及二磷酸腺 苷(ADP) 利用发生障碍,内毒素还使钙 离子转位和钾离子转位发生改变。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第4页
正常微生物对其宿主在生理情况下,非 但无害,而且有益。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在 长久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最正确生理状态, 双方保持着正常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即 微生态学中“三流运转学说”。所以,宿主 健康、免疫、营养、消化、抗肿瘤作用及
生物拮抗、抗衰老等都离不开本身携带正 常微生物群。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第5页
人体有四大微生态区,即口腔、皮肤、 阴道、胃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14个,其中 绝大个别是细菌。肠道微生物占其中78 % ,数量大,品种繁多。
据研究预计,人类肠道大约带1kg 细菌, 其活菌数量达1012 ~1013个,这些正常菌参 加了宿主代谢、免疫、生理、生化、生物 拮抗等方面作用,以维持人健康,此即微生 态平衡。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第1页
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肝 病毒携带达1. 3亿,而每年乙型肝炎发病人 数达1 千3 百万。因为病毒性肝炎发病机 制极为复杂,即使一些抗病毒药品在临床广 泛应用,不过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 重型肝炎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当前,人 工肝、肝移植可降低其病死率,但因为经济、 技术等条件限制,慢性肝炎总体病死率仍居 高不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I L . 6 )和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抑 制 因 子 ( P AI 1 )【 9 H e n a o . 的释 放 ,即 以病原 体相 关分 子模式 ( P a t h o g e n As s o c i a t e d 6(
j i a 等 研 究表 明,炎性 体基因缺 失与肠道微 生物组态 的 Mo l e c u l a r P a t t e r n s ,P A MP s )进入血 液循环 。肠道微 生物 占 Me
统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在 肝 脏 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中 起 着 重 要 的 具有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作 用 , 近 年 来 这 一 观 念 重 新 引 起 学 者 们 的 兴 趣 。肠 道 菌 1 . 2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 病与肠道 菌群 不论 在成人还 是儿童
1 肠肝轴在非 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 发病 机制 中的作用
肠道 功 能与肝脏 疾病之 间有 密切 的关 系 ,肠 道菌群 的 1 . 2 . 1 肠道微 生物 与能量代谢 B a c k h e d 等[ 的一系列实验证实 改变在NAF L D的发病 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要想 更好 的理 肠道 微生物 参与 从食物 中获取 能量 、脂肪 沉积等 过程 ,这 解 肠肝 轴 ,必须先 了解肠 道微 生态 。在过 去 的几 十年里 , 研 究者采用 1 6 S 核糖体R NA 分 子技 术研 究,发现肠道菌群 由 说 明微生物 在代谢 性疾病 中可 能发挥 一定 作用 。将 正常 小 鼠盲肠 中提取 的微 生物 给予无菌 小 鼠2 周后 发现无菌 小 4 ' 5 】 。
1 . 2 . 2高脂饮 食与肠道微 生态 一 项来 自比利 时的研 究 证
肠 道屏 障功 能障碍 包括 肠道 微生态 、肠 上皮 细胞 、免 实高 脂饮食 可 以改变肠道 菌群 的组成 。饲 喂高脂肪 饮食 与 疫系 统 的损 害,这三 者均在NA F L D的发生发展 中起着重 要 标准 高碳水化 合物 的小 鼠相 比肠 道 内双歧杆 菌 的水 平和 直

肠道菌群与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与酒精性肝病
宣墅痘堂塑匪痘堂盘查!Q!鱼生!旦箜!!鲞箜!塑 doi:10.3969/j.issn.1006—5709.2016.09.025
曼!!里!堡型翌塑!!翌!里!塑型!曼望!璺!鱼!Y型:箜!墅.竺
肠道茵群与酒精性肝病
熊燕鹃,罗和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消化系统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0
an
heavy drinker,for example,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s altered with
negative bacteria that will lead to endotoxemia and overactive immune
3.1
抗生素饮酒所致的肠道菌群改变主要与胃肠
道细菌大量繁殖有关。 抗生素疗法通过控制大肠细菌过度繁殖来改善 ALD的预后。但是,此疗法虽可以改善肝功能,长期
万方数据
宣墅痘堂塑壁痘堂銎查兰Q!垒生竺旦筮兰!鲞筮2塑 使用又会引起肠道菌群再次失衡,引发病原菌的增长。 抗生素的具体选择又需要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这将 要求过多地使用细胞培养。所以,抗生素疗法应该针 对那些引起SIBO的肠道菌群。 目前认为,利福昔明、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甲 硝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头孢氨苄这几种抗生素, 在对抗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和产芽孢厌氧菌的过度生长 方面,疗效肯定。近期已有研究‘1引表明,利福昔明在 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对于 ALD的治疗效果可观。利福昔明最大的优点就是它 不被胃肠道吸收,副作用很少,且耐药发生率 极低‘20’2 2I。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Gram—

酒精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酒精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酒精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作者:温建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26期【摘要】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者腸道菌群变化与T 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ALD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格检查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入选者均接受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观察两组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杆菌(7.48±1.20)lgCFU/g、粪肠球菌(8.81±1.49)lgCFU/g、乳酸杆菌(7.08±1.26)lgCFU/g,均高于对照组(6.91±1.65)、(7.38±1.43)、(6.12±1.08)lgCFU/g,双歧杆菌水平(7.06±1.25)lgCFU/g低于对照组(8.92±1.14)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D3+(69.85±12.95)%、CD4+(38.61±10.27)%、CD8+(23.87±9.34)%、NK细胞水平(11.73±5.29)%,均低于对照组(75.74±8.53)%、(47.24±7.92)%、(26.65±8.45)%、(20.87±6.34)%,B细胞水平(15.93±10.14)%高于对照组(11.15±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与B细胞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与CD3+、CD4+、CD8+、NK细胞均呈负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CD3+、CD4+、CD8+、NK细胞均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B细胞呈负相关(P<0.05)。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索“调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新思路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索“调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新思路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7No.9March 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3969)。

[作者简介]张欢(1993.6-),女,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医内科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拮抗酒精性肝病。

[通讯作者]孙劲晖(1969.5-),男,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拮抗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者可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1]。

ALD 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北京302医院肝病中心数据统计,因ALD 住院患者占该医院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从2002年的1.7%增加到2013年的4.6%,非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LD 所占比例最高,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2-3]。

现代医学目前治疗主要是戒酒、营养支持、抗氧化应激、抗炎和改善蛋氨酸代谢等,但改善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研究发现[4-5],ALD 患者长期饮酒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成为诱发ALD 的主要机制之一,为ALD 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目前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多项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6-7]都已证实,中药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以治疗代谢相关疾病。

既往调肝理脾法治疗ALD 被证实可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8]。

基于此,笔者在本课题组以往研究基础上,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索“调肝理脾法”治疗ALD 的效应机制,以期找到治疗ALD基于肠道微生态探索“调肝理脾”法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新思路张欢孙劲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00[摘要]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不少研究表明习惯性长期饮酒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失调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 炜 李 ,邢 卉 春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LI Wei XING Huichun.

Abstract Normal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icroecology are essential for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human body. Intestinal microflora
imbalance is often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manifests as abnormal number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intestinal micro flora dysfun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intestinal endotoxemia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 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addition intestinal microflora also has influence on alcohol metabolism. Probiotics o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can regulat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Fur 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iscuss the standardized use of microecologics dose selection dosage form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during the
. 肠 李 炜 , 等 道 微 生 态 与 酒 精 性 肝 病
481
肠道微生态与酒精性肝病
100015 )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北 京 地 坛 医 院 肝 病 三 科 , 北 京
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构成的微生态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 酒精性肝病时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表现为菌群数量、 摘 要 : 构成比的紊乱,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细菌易位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等,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肠道菌群 对酒精的代谢也有重要影响。 益生菌制剂或粪菌移植调整肠道微生态有望对酒精性肝病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酒精性肝病的 防治中,如何规范使用微生态制剂、选择合适的剂量、剂型及疗程等均值得进一步探讨。 肝疾病, 酒精性; 肠杆菌科 关 键 词 : R575㊀ ㊀ ㊀ 文 A㊀ 中 图 分 类 号 : 献 标 志 码 : ㊀ ㊀ 1001 - 5256 ( 2019 ) 03 - 0481 - 04 文 章 编 号 :
hchxing@ sohu. com
482
35 卷 3期 2019 年 3月 ㊀ J Clin Hepatol, Vol. 35 No. 3, Mar. 2019 临 床 肝 胆 病 杂 志 第 第
菌 类 群 显 著 升 高 , 并 伴 随 着 血 液 真 菌 正 常 菌 群 , 通 过 占 位 、 营 养 争 夺 及 产 生 的 短 链 脂 肪 酸 、 醋真 聚 糖 水 平 β-葡 酸 、 乳 酸 、 小 菌 素 、 过 氧 化 氢 等 抵 抗 外 来 菌 的 定 植 及 生 长的 显 著 升 高 。近 年 来 用 宏 基 因 组 分 析 也 证 实 摄 入 酒 精 还 [ , ] 表 现 为 ( 称 为 定 植 抗 力 ) , 与 完 整 的 肠 黏 膜 上 皮 细 胞 共 同 构 成 肠可 以 使 肠 道 菌 群 的 多 样 性 及 优 势 菌 门 改 变 , 线 菌 、 变 形 杆 菌 数 量 增 加 , 厚 壁 菌 门 与 拟 杆 菌 的 比 值 增 黏 膜 屏 障 ; 肠 道 正 常 菌 群 还 可 以 激 活 肠 道 免 疫 系 统 , 对 肠放 加 ; 伴 随 着 肠 黏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及 内 毒 素 血 症 的 发 生 。其 壁 的 免 疫 功 能 发 挥 重 要 的 调 节 作 用 。 70% 80% 的 血 供 来 自实 在 酒 精 相 关 的 肠 道 菌 群 改 变 中 , 一 个 早 期 变 化 是 近 年 肝 脏 是 人 体 最 大 的 腺 器 官 , 证 实 对 身 体 有 保 护 作 用 的 肠 道 菌 — — — 阿 克 曼 菌 的 减 门 静 脉 。门 静 脉 血 富 含 自 肠 道 吸 收 的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 同来 [ ] 在 严 重 酒 精 性 肝 炎 患 者 肠 道 柔 嫩 梭 菌 群 ( 一 种 时 也 含 有 肠 道 细 菌 产 生 的 各 种 代 谢 产 物 、 微 量 的 肠 源 性 少 。而 内 毒 素 及 肠 道 易 位 的 细 菌 。少 量 的 肠 源 性 内 毒 素 和 (或 ) 重 要 的 人 类 肠 道 菌 群 的 共 生 菌 , 具 有 抗 炎 及 黏 膜 保 护 作 [ ]。最 [ ]用 ) 也 会 相 对 缺 乏 近 有 学 者 肝 硬 化 生 态 失 Kupffer 细 胞 , 使 之 保 持 “ 觉 醒 ”状 态 和 较用 细 菌 可 刺 激 肝 脏 比 值 ( 有 益 的 原 籍 菌 与 有 害 的 非 原 籍 菌 类 群 丰 度 比 值 ) 强 的 吞 噬 潜 能 。肝 脏 的 多 种 生 物 功 能 均 与 肠 道 菌 群 有 着调 密 切 的 联 系 。一 方 面 肝 脏 分 泌 的 结 合 型 胆 汁 酸 在 小 肠 对来 评 价 肠 道 微 生 态 失 衡 的 程 度 , 显 示 肠 道 菌 群 紊 乱 的 程 还 与 饮 酒 量 相 关 , 与 肠 源 性 内 毒 素 血 症 相 伴 随 。 肠 道 的 外 籍 菌 ( 致 病 菌 )有 抑 制 作 用 , 游 离 型 胆 汁 酸 在 大度 精 还 可 引 起 肠 道 细 菌 易 位 (细 菌 离 开 肠 道 进 入 到 pH 值 肠 内 通 过 调 节 而 调 节 肠 道 菌 群 平 衡 。另 一 方 面 肠 酒 外 组 织 如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肝 、肾 、血 流 等 ) 。动 物 实 道 菌 群 的 代 谢 产 物 对 肝 脏 的 脂 肪 、 蛋 白 质 、 糖 、 维 生 素 、 激肠 [ ] 7 d 显 示 , 在 大 鼠 摄 入 酒 精 后 就 可 以 检 测 到 细 菌 易 验 素 等 代 谢 过 程 有 重 要 的 调 节 作 用 ; 双 歧 杆 菌 等 产 生 的 酸 , 这 种 易 位 可 能 在 肠 道 微 生 物 群 紊 乱 前 就 已 发 生 , 提 示 性 代 谢 产 物 如 乙 酸 、 丁 酸 等 通 过 肝 脏 的 转 化 作 用 参 与 宿位 [ ] 示 酒 精 能 存 在 肠 黏 膜 屏 障 功 能 损 伤 。有 研 究 显 主 的 能 量 代 谢 ; 肠 道 有 益 菌 通 过 其 酸 性 代 谢 产 物 还 可 降可 其 代 谢 产 物 乙 醛 可 以 直 接 损 伤 肠 黏 膜 上 皮 细 胞 , 同 时 低 肠 道 产 氨 、 产 尿 素 酶 细 菌 的 生 长 , 并 可 利 用 氨 作 为 氮 源及 可 抑 制 肠 道 紧 密 连 接 蛋 白 (occludin and zona - occlu 合 成 蛋 白 质 , 减 轻 肝 脏 的 解 毒 负 荷 。胆 汁 酸 、 尿 素 、 激 素 、 还 ZO - 1 )的 表 达 , 造 成 肠 黏 膜 屏 障 功 能 破 坏 。另 药 物 等 物 质 还 可 进 行 肠 肝 循 环 参 与 多 种 重 要 的 生 理 功 dens - 1, Muc2 (一 究 发 现 酒 精 摄 入 小 鼠 肠 壁 细 胞 种 黏 液 , 参 与 能 。可 见 , 肝 脏 的 多 种 生 物 学 功 能 与 肠 道 正 常 微 生 态 之研 [ ]报 Wang 等 道 酒 精 可 肠 壁 屏 障 功 能 ) 表 达 减 少 。此 外 , 间 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REG3 凝 集 素 表 达 。这 些 均 参 与 肠 黏 膜 屏 障 降 低 肠 上 皮 2㊀ 酒 精 性 肝 病 与 肠 道 微 生 态 平 衡 能 损 害 , 使 肠 黏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 在 小 肠 细 菌 过 度 生 长 的 酒 精 性 肝 病 时 肠 道 菌 群 无 论 在 数 量 上 、 还 是 菌 群 构功 [ ] DNA、 础 上 , 造 成 细 菌 、 细 菌 内 毒 素 、 细 菌 肽 聚 糖 、 细 菌 成 比 均 有 紊 乱 。Bode 等 对 饮 酒 者 的 空 肠 液 进 行 培 养 , 基 毛 蛋 白 易 位 。肠 道 细 菌 及 细 菌 成 分 易 位 不 仅 可 以 造 成 发 现 厌 氧 菌 及 需 氧 菌 均 较 非 饮 酒 的 对 照 组 明 显 增 加 , 显鞭 位 感 染 , 同 时 诱 发 炎 性 细 胞 因 子 的 产 生 , 进 而 促 进 酒 精 示 存 在 小 肠 细 菌 的 过 度 生 长 。在 酒 精 性 肝 硬 化 患 者 中 也易 肝 损 伤 的 发 生 发 展 。总 之 , 酒 精 摄 入 可 造 成 肠 道 菌 群 观 察 到 类 似 情 况 , 进 一 步 在 酒 精 性 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中 也性 [ ]。饮 酒 后 小 肠紊 证 实 饮 酒 可 致 小 肠 内 细 菌 过 度 生 长 乱 、 肠 黏 膜 屏 障 功 能 破 坏 、 肠 源 性 内 毒 素 血 症 发 生 及 细 DNA、 细 菌 肽 聚 糖 、 细 菌 鞭 毛 蛋 白 等 易 位 , 而 其 中 肠 源 细 菌 过 度 生 长 , 其 中 一 些 需 氧 菌 会 产 生 乙 醇 脱 氢 酶 , 而 使菌 [ ] 内 毒 素 血 症 是 肠 道 微 生 态 严 重 失 衡 的 表 现 之 一 , 是 诱 结 肠 中 的 乙 醛 含 量 明 显 增 加 。口 服 甲 硝 唑 (由 于 抑 制性 厌 氧 菌 而 使 需 氧 菌 增 加 ) 可 致 肠 腔 的 乙 醛 含 量 增 加 , 相 反发 全 身 炎 性 反 应 及 造 成 肝 脏 二 次 打 击 的 重 要 因 素 。 口 服 头 孢 菌 素 ( 可 抑 制 肠 道 中 需 氧 菌 ) 则 能 避 免 肠 道 中 乙 肠 道 菌 群 对 酒 精 性 肝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也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 ]将 。Llopis 等 重 症 酒 精 性 肝 炎 (试 验 组 ) 、 无 酒 精 性 醛 的 积 累 。可 见 , 小 肠 内 过 度 生 长 的 细 菌 (主 要 是 需 氧响 菌 ) 可 促 进 内 源 性 及 外 源 性 乙 醇 代 谢 , 使 肠 腔 内 及 门 静 脉肝 炎 嗜 酒 者 ( 对 照 组 )的 肠 道 菌 群 移 植 到 无 菌 小 鼠 体 内 ,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试 验 组 小 鼠 5周 血 中 出 现 高 浓 度 的 乙 醛 而 加 重 肝 脏 损 伤 及 肠 黏 膜 屏 障 功然 后 喂 食 含 酒 精 食 物 肝 脏 的 炎 症 、 坏 死 更 重 , 且 与 肠 道 通 透 性 和 肠 道 菌 易 位 增 能 破 坏 。 相 关 。试 验 组 小 鼠 随 后 再 移 植 无 酒 精 性 肝 炎 嗜 酒 者 的 饮 酒 还 可 以 造 成 肠 道 菌 群 的 构 成 比 例 失 衡 , 进 而 影加 道 菌 群 , 发 现 酒 精 所 诱 导 的 肝 损 伤 得 到 改 善 。另 一 研 响 胃 肠 道 、 肝 脏 及 全 身 的 生 理 功 能 。在 酒 精 暴 露 的 人 群肠 [ ] 把 耐 酒 精 的 小 鼠 肠 道 内 的 厚 壁 菌 移 入 到 对 酒 精 中 , 结 肠 活 组 织 检 查 观 察 到 拟 杆 菌 含 量 减 少 , 变 形 菌 门 细究是 感 的 小 鼠 体 内 , 发 现 其 与 耐 酒 精 的 小 鼠 一 样 有 预 防 酒 菌 ( 主 要 是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绝 大 多 数 为 致 病 菌 , 可 产 生 内敏 [ ], [ ], 且 与 血 清 内 毒 素 水 平 升 高 及 肝 脏 的精 诱 导 的 拟 杆 菌 枯 竭 的 作 用 。另 外 , 在 动 物 实 验 中 毒 素 ) 含 量 增 加 [ ]显 炎 症 反 应 相 关 。另 有 研 究 示 , 与 乙 型 肝 炎 肝 硬 化 或用 抗 菌 素 干 预 肠 道 菌 群 , 可 以 改 变 酒 精 摄 入 动 物 肠 腔 及 健 康 对 照 者 相 比 , 酒 精 性 肝 硬 化 患 者 粪 便 中 普 雷 沃 氏 菌 、 门 静 脉 血 中 的 乙 醛 浓 度 , 进 一 步 说 明 肠 道 菌 群 在 酒 精 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