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柱侧凸简介课件

运动
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某些需要身体柔韧性的运 动。
心理健康
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 康造成影响。
03
脊柱侧凸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X光检查
通过X光检查可以观察到脊柱的弯曲 程度和位置,是诊断脊柱侧凸的主要 手段。
CT和MRI扫描
对于更深入了解脊柱侧凸的细节和病 因,CT和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 的信息。
04
疼痛
脊柱侧凸会导致背部或肩颈疼 痛,尤其是在长时间坐立或站
立后。
姿势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身体倾斜,肩膀 、髋部或胸部的一侧比另一侧
高。
肌肉紧张或无力
脊柱侧凸可能导致某些肌肉群 紧张或无力,进一步影响姿势
。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或身体扭曲,患者在 进行某些活动时可能会感到困
难。
严重症状
呼吸困难
严重的脊柱侧凸可能压迫胸腔 ,导致呼吸困难。
脊柱侧凸是否可以完全治愈
总结词
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在于控制侧凸进展、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而非完全治愈。
详细描述
目前,脊柱侧凸尚无法完全治愈。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目标在于控制侧凸进展、减轻症状和 改善生活质量。对于轻度侧凸,保守治疗如支具治疗和康复锻炼可能有效;对于严重侧凸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 ,手术治疗可能成为必要手段。
体态观察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如肩部、 腰部和骨盆的倾斜程度,可以初步判 断是否存在脊柱侧凸。
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感知脊柱的弯曲程 度和位置,但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结合 其他诊断手段进行确认。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支具治疗 等,适用于轻度脊柱侧凸患者。
脊柱侧凸PPT演示课件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
诊断标准
通常通过X线检查测量脊柱侧凸角度(Cobb角)来判断。 Cobb角大于10度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
评估方法
除了X线检查外,还可通过体格检查、MRI、CT等影像学手 段对脊柱侧凸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2
脊柱侧凸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检查
01
02
03
正位片
观察脊柱整体形态,判断 是否存在侧凸及侧凸的严 重程度。
手术禁忌症
包括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脊柱感染或肿瘤等。
常见手术方式介绍及比较
前路手术
通过前方入路进行矫形,适用于腰椎侧凸或胸腰段侧凸。优点是 直接、有效,缺点是创伤较大。
后路手术
通过后方入路进行矫形,适用于胸椎侧凸。优点是视野开阔,缺点 是可能对前方结构造成干扰。
前后路联合手术
结合前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点,适用于复杂的脊柱侧凸。优点是矫形 效果好,缺点是创伤大、风险高。
增强肌肉力量
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
3
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通过有氧运动等,促进心肺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心理 负担。
提高自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促进身心康复
面影响,如自卑、焦虑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 现更加敏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 脊柱侧凸的诊断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包括支具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 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脊柱侧凸的相关知识 共32页PPT资料

b、恢复脊柱平衡; c、尽可能的矫正畸形; d、尽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 e、防止神经损害。
文献学习 (一)
*titles:Factors favoring regain of the lost vertical spinal height through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脊柱 侧弯后路椎体融合术对于恢复已丢失的脊柱垂直高度中的关键因子)
特征性表现:
• 脊柱向侧方突出; • 矢状位脊柱生理弯曲改变; • 椎体的旋转;
早期表现:
• 双髋不等高,腰部不对称; • 一侧肩膀比另一侧肩膀明显突出或者增大(通常右侧肩部突出多
见,呈现“剃刀背”); • 领口不平,背部有不对称的隆起; • 女性双乳发育不均等,一般以左侧较大为多见; • 平卧是双下肢不等长; • 躯干部有大小不等的咖啡斑块,背部有异常毛发生长;
• 少儿型(3~10岁,约占15%左右);
• 青少年型(10岁后,有报道显示:9岁以下为2.5%,10岁为4.1%, 11岁8.8%,12岁19.8%,13岁24.5%,14岁19.5%,15岁以上为 20.8%。说明了年龄与发展的关系)。
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分为:
• ①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 • ②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 • ③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 • ④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 • ⑤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 • ⑥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
顶椎中心
• 正常椎体——对角线交叉法; • 楔变椎体——中点交叉法:
脊椎旋转度的测量
根据顶椎位置分型
按侧凸部位和形状分类
• king-moe分型 1983年;
文献学习 (一)
*titles:Factors favoring regain of the lost vertical spinal height through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脊柱 侧弯后路椎体融合术对于恢复已丢失的脊柱垂直高度中的关键因子)
特征性表现:
• 脊柱向侧方突出; • 矢状位脊柱生理弯曲改变; • 椎体的旋转;
早期表现:
• 双髋不等高,腰部不对称; • 一侧肩膀比另一侧肩膀明显突出或者增大(通常右侧肩部突出多
见,呈现“剃刀背”); • 领口不平,背部有不对称的隆起; • 女性双乳发育不均等,一般以左侧较大为多见; • 平卧是双下肢不等长; • 躯干部有大小不等的咖啡斑块,背部有异常毛发生长;
• 少儿型(3~10岁,约占15%左右);
• 青少年型(10岁后,有报道显示:9岁以下为2.5%,10岁为4.1%, 11岁8.8%,12岁19.8%,13岁24.5%,14岁19.5%,15岁以上为 20.8%。说明了年龄与发展的关系)。
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分为:
• ①颈弯:顶椎在C1~C6之间; • ②颈胸弯:顶椎在C7~T1之间; • ③胸弯:顶椎在T2~T11之间; • ④胸腰弯:顶椎在T12~L1之间; • ⑤腰弯:顶椎在L2~L4之间; • ⑥腰骶弯:顶椎在L5或S1。
顶椎中心
• 正常椎体——对角线交叉法; • 楔变椎体——中点交叉法:
脊椎旋转度的测量
根据顶椎位置分型
按侧凸部位和形状分类
• king-moe分型 1983年;
脊柱侧凸ppt课件

4.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 有高度遗传性,特点是皮肤有六个以上咖啡 斑,有的有局限性橡皮神经瘤。其特点是畸 形持续进展,甚至术后仍可进展:假关节发 生率高,往往需要多次植骨融合,治疗困难 。 5. 间充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凸 马凡氏综合征:40%-75%的此类病人合并脊 柱侧凸,特点是侧弯严重、常有疼痛,有肺 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瘦长体型、细长指( 趾)、漏斗胸、鸡胸、高额弓、韧带松弛、 扁平足及主动脉瓣、二尖瓣闭锁不全等。 埃当二氏综合征:特征为颈短。
3.脊柱弯度及旋转度的测定 弯度测定:(1)Cobb氏法:最常用,头 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 即为Cobb氏角。(2)Ferguson法:很少用,有 时用于测量侧弯。找出端椎及顶椎椎体的中点 ,然后从顶椎中点分别画二条线,其交角即为 侧弯角。 椎体旋转度测定:Nash和Mod根据正位x像 上椎弓根的位置,将其分为5 度。0度:椎弓根 对称;Ⅰ 度:凸侧椎弓根移向中线,但未超出 第一格,凹侧椎弓根变小;Ⅱ 度:凸侧椎弓根 已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根消失;Ⅲ 度:凸侧 椎弓根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根消失;Ⅳ 度: 凸侧椎弓根越过中央,靠近凹侧。
(3)作用意义和疗效评价:矫正体操与支架 、电刺激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简便、 无痛苦,依从性最高。对早期轻度侧弯 、脊柱活动度良好的患者,应以矫正体 操作为主要的矫正手段,可取得良好效 果,但须注意观察,防止可能发生的侧 弯矫枉过正。
3.姿势训练 主动的姿势训练是指患者直
接通过意识控制躯干的姿势肌。还有一种 姿势训练的方法是通过生物反馈装置将脊 柱不正确的姿势反馈于患者,使其控制躯 干的姿势肌,养成维持正确姿势的巩固习 惯,以达到矫正侧弯的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骨软骨营养不良合并脊柱侧凸,包括弯 曲变形的侏儒症、粘多糖蓄积病,脊柱 骨骺发育不良等。 7.代谢性障碍合并脊柱侧凸,如佝偻病、 成骨不全、高胱氨酸尿症等。 8.脊柱外组织挛缩导致脊柱侧凸,如脓胸 或烧伤后等。 9.其它(1)外伤,如骨折、椎板切除术 后,胸廓成形术,放射治疗后引起脊柱 侧凸。(2)脊柱滑脱,先天性腰骶关 节畸形等。(3)风湿病、骨感染、肿 瘤等。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PPT

有家族史的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 的患病率较高。这表明该疾病具有一 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05
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定期进
行伸展和放松活动。
控制体重
过重可能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因 此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退
行脊柱侧凸的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
03
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医生应关注腰背痛病人的退行脊柱侧 凸问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和高危人 群。
对于退行脊柱侧凸患者,应根据个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在诊断和治疗腰背痛时,应进行全面 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退行脊 柱侧凸。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退行脊柱侧凸概述 •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
现状 •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 • 预防和治疗措施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了解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 率,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性别与患病率
女性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
年龄、性别与患病率综合分析
年龄和性别对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均有影响,综合分析可更准确地评估个体患病风 险。
04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 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率逐渐上升。这可能与随着年 龄增长,脊柱结构退化、肌肉力量减弱等因素有关。
05
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定期进
行伸展和放松活动。
控制体重
过重可能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因 此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退
行脊柱侧凸的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
03
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医生应关注腰背痛病人的退行脊柱侧 凸问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和高危人 群。
对于退行脊柱侧凸患者,应根据个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在诊断和治疗腰背痛时,应进行全面 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退行脊 柱侧凸。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退行脊柱侧凸概述 •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
现状 •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 • 预防和治疗措施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了解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 率,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性别与患病率
女性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
年龄、性别与患病率综合分析
年龄和性别对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均有影响,综合分析可更准确地评估个体患病风 险。
04
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患 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因素
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背痛病人退行脊柱侧凸的患病率逐渐上升。这可能与随着年 龄增长,脊柱结构退化、肌肉力量减弱等因素有关。
脊柱侧突ppt课件

编辑版ppt
15
3.Risser征:最常用的骨成熟度评价方法。 判断标准为:髂嵴骨骺未出现为0°,外 侧25%以内出现骨骺为1°;50%以内出 现为2°; 75%以内出现为3°; 75%以 上出现为4°,但骨骺未与髂嵴融合;全 部融合为5°。Resser指数为5时,表示脊 柱生长发育已结束。
编辑版ppt
的内缘)中点的连线,两线的交角为肋-椎角。
编辑版ppt
9
②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指4~10岁的特 发性脊柱侧凸。其特点是女性多,多为右 侧突,患儿生长发育较快,侧凸发展加重 的速度可能较快。
③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指11~20岁的 特发性脊柱侧凸。其特点为骨骼生长迅速, 处于侧凸进展加速期。
编辑版ppt
4.Cobb角45°以上的脊柱侧凸,或曲度稍小 但旋转畸形严重的患者,应手术矫正, 术后再配戴矫形器。
编辑版ppt
20
(二)运动疗法 1.矫正体操 ①适应证:Cobb角在10°以下的脊柱侧
凸,及配合侧凸矫形器的治疗。 ②作用原理:选择地增强脊柱维持姿势
的肌肉力量。
编辑版ppt
21
③方法:在卧位或匍匐位进,在特定姿势, 利用肩带、骨盆的运动进行矫正训练。
2.不对称爬行 属于增加脊柱柔韧性的练习。
编辑版ppt
22
(三)牵引 1.适应证:脊柱侧凸的术前准备 2.方法:颈牵引、卧位反悬吊牵引、Cotrel
牵引。
编辑版ppt
23
(四)侧方表面电刺激疗法 1.适应证:儿童和青少年的轻度特发性
脊柱侧凸。 2.作用原理:电刺激作用于脊柱侧凸凸
侧的有关肌肉群,使之收缩,产生对 脊柱侧凸的矫正力。
16
Risser指数
脊柱侧凸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 率、检查项目等,以确保患者得到持 续、有效的关注和治疗。
支具治疗原理及选择依据
支具治疗原理
支具治疗通过外部力量作用于脊柱,以纠正侧凸畸形。其原理在于利用三点定位调节的方式,对脊柱施加适当的 压力,从而改善脊柱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
选择依据
支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侧凸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支具的佩戴时间、调整方式等也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脊柱侧凸
汇报人:XXX 2024-01-13
目录
• 脊柱侧凸概述 •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 手术治疗策略及技巧分享
目录
•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 总结:提高脊柱侧凸诊疗水平,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01
脊柱侧凸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 侧方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 畸形。
MRI检查
优点是能够清晰地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等软组织的受压情况和病变,对于复杂脊柱畸形的显 示效果较好;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用。
03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观察与随访策略
观察策略
对于轻度脊柱侧凸患者,定期观察病 情变化是首选策略。通过观察脊柱外 观、活动度及疼痛等症状,可以及时 了解病情发展。
患者心理干预措施实施情况总结
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挑战。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 ,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 率、检查项目等,以确保患者得到持 续、有效的关注和治疗。
支具治疗原理及选择依据
支具治疗原理
支具治疗通过外部力量作用于脊柱,以纠正侧凸畸形。其原理在于利用三点定位调节的方式,对脊柱施加适当的 压力,从而改善脊柱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
选择依据
支具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侧凸类型、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支具的佩戴时间、调整方式等也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脊柱侧凸
汇报人:XXX 2024-01-13
目录
• 脊柱侧凸概述 •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侧凸中的应用 •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 手术治疗策略及技巧分享
目录
•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 总结:提高脊柱侧凸诊疗水平,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
01
脊柱侧凸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 侧方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 畸形。
MRI检查
优点是能够清晰地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等软组织的受压情况和病变,对于复杂脊柱畸形的显 示效果较好;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用。
03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观察与随访策略
观察策略
对于轻度脊柱侧凸患者,定期观察病 情变化是首选策略。通过观察脊柱外 观、活动度及疼痛等症状,可以及时 了解病情发展。
患者心理干预措施实施情况总结
心理咨询与辅导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挑战。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 ,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脊柱侧凸》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的结构和 形态畸形.严重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 ≥90°,常合并较严重的后凸畸形、明显的脊柱旋 转、胸廓畸形改变和肺功能损害 .
脊柱侧凸——正常人的脊柱从背面或前面看是直 的,也就是说从枕骨结节到骶骨棘的所有脊柱棘 突成一条直线。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了这条 中轴线,并超过10度,即称为脊柱侧凸 .
精选课件ppt
49
波士顿矫形器
密尔沃基型矫形器
精选课件ppt
50
(1)20-40度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凸,婴儿型和早期少儿型的 特发性脊柱侧凸,40-60度之间也可用支具,青少年型的 脊柱侧凸超过40度时,不宜支具治疗。
(2)骨骼未成熟的患儿宜用支具治疗。
(3)两个结构性弯曲到50度或单个弯曲超过45度时,不宜 支具治疗。
精选课件ppt
10
3.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
神经源性疾病:大脑瘫、脊髓小脑变性、 脊髓 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外伤、脊 髓灰质炎、其它病毒性脊髓炎、创伤、脊 髓性肌萎缩
肌源性疾病:多发性关节挛缩、肌营养不 良、纤维比例失调、先天性肌张力低下、 肌萎缩性肌强直病等
精选课件ppt
11
4. 间充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凸
精选课件ppt
2
精选课件ppt
3
正常人在直立时,脊柱有4个生理性的弯曲 ,即颈椎、腰椎向前凸,胸椎、骶椎向后 凸,并没有侧方弯曲。如有部分脊椎持久 地偏离身体的中线,使脊柱向侧方弯曲成 弧形或"S"形,即称为脊柱侧凸因疾病而发 生侧凸时,生理性弯曲亦随之发生改变, 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所以,脊柱 侧凸是一种病理性弯曲。
精选课件ppt
6
一、脊柱侧弯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可没有症状。 全身症状: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全身症状,少
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的结构和 形态畸形.严重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 ≥90°,常合并较严重的后凸畸形、明显的脊柱旋 转、胸廓畸形改变和肺功能损害 .
脊柱侧凸——正常人的脊柱从背面或前面看是直 的,也就是说从枕骨结节到骶骨棘的所有脊柱棘 突成一条直线。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了这条 中轴线,并超过10度,即称为脊柱侧凸 .
精选课件ppt
49
波士顿矫形器
密尔沃基型矫形器
精选课件ppt
50
(1)20-40度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凸,婴儿型和早期少儿型的 特发性脊柱侧凸,40-60度之间也可用支具,青少年型的 脊柱侧凸超过40度时,不宜支具治疗。
(2)骨骼未成熟的患儿宜用支具治疗。
(3)两个结构性弯曲到50度或单个弯曲超过45度时,不宜 支具治疗。
精选课件ppt
10
3.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
神经源性疾病:大脑瘫、脊髓小脑变性、 脊髓 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外伤、脊 髓灰质炎、其它病毒性脊髓炎、创伤、脊 髓性肌萎缩
肌源性疾病:多发性关节挛缩、肌营养不 良、纤维比例失调、先天性肌张力低下、 肌萎缩性肌强直病等
精选课件ppt
11
4. 间充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凸
精选课件ppt
2
精选课件ppt
3
正常人在直立时,脊柱有4个生理性的弯曲 ,即颈椎、腰椎向前凸,胸椎、骶椎向后 凸,并没有侧方弯曲。如有部分脊椎持久 地偏离身体的中线,使脊柱向侧方弯曲成 弧形或"S"形,即称为脊柱侧凸因疾病而发 生侧凸时,生理性弯曲亦随之发生改变, 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所以,脊柱 侧凸是一种病理性弯曲。
精选课件ppt
6
一、脊柱侧弯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可没有症状。 全身症状: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全身症状,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椎间盘和关节突退变关系密切 • 腰弯或胸腰弯常见。 • Cobb角较小 • 常有明显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半脱位以及矢状
面滑脱 • 凸侧与凹侧均可出现顽固性腰背痛 • 椎管扭曲、连续性中断和椎管狭窄 • 椎管狭窄多见于主弯,且不限于凸侧或凹侧,常
两侧同时存在
ppt课件
7
重点介绍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
ppt课件
10
病理改变
• 椎间盘退变 • 关节突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 • 骨质疏松 • 腰椎前凸减小 • 节段性不稳(包括旋最常见主诉(约占85%) • 侧凸区域的腰背痛相关因素
椎间盘退变 小关节关节病 脊柱不稳 • 广泛性腰背痛相关因素 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失平衡造成的肌肉疲劳
ppt课件
12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 脊柱椎管、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 • 椎体的旋转性半脱位 • 动态性病理改变,MRI可正常
ppt课件
13
临床表现
根性症状 • L3、L4神经根 凹侧椎间孔/椎间孔外狭窄 • L5、S1神经根 凸侧侧隐窝狭窄
Li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 caused by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scoliosis. Spine J. 2003;3(6):524-9.
ppt课件
17
治疗—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躯干肌群、臀大肌、髂腰肌以及腘绳肌柔韧性的锻炼 • 理疗、水疗、抗炎和疼痛介入疗法
ppt课件
18
治疗—非手术治疗
• 支具治疗:临时缓解疼痛 • 理疗、牵引、运动:有一定疗效 • 推拿:部分缓解疼痛 • 封闭:有一定疗效
Everett & Patel.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in adult scoliosis. Spine. 2007;32:S130-4.
ppt课件
16
畸形进展
小角度退变性侧凸畸形进展 • 24例平均68.2岁,侧凸小于30°,平均14° • 随访最长14.3年,每年平均进展2° • 大于69岁每年进展2.5°,小于69岁每年进展1.5° • 右侧凸每年进展1°,左侧凸每年进展3° • 女性、大于69岁、椎体侧移大于5mm、凸向左 侧容易进展
ppt课件
9
scoliosis in a community based cohort. Spine .2006;31(2):178-82.
发病率
• 纳入标准:没有侧凸史 • 大于60岁,平均年龄70.5岁 • 68%存在脊柱侧凸(Cobb角大于10°)
Schwab F, Dubey A, Gamez L, et al. Adult scoliosis: prevalence, SF-36, and nutritional parameters in an elderly volunteer population. Spine 2005;30(9):1082-5.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分类及特点
• 特发性成人脊柱侧凸 畸形发生于骨骺发育成熟之前,并在发育成熟后持续存在、进 一步加重
•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 成年后由于脊柱结构、尤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导致的 脊柱侧凸
ppt课件
5
分类及特点
特发性成人脊柱侧凸
• 女性多见 • 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 • 胸主弯类型为主 • 病理改变以凹侧关节突关节为主, 顶椎区凸侧的 椎间盘退变多不明显 • 腰椎侧凸累及多个椎体,且呈规则性改变 • 椎管狭窄发生率低,神经压迫症状并不多见 • 腰痛多为机械性疼痛,主要在主弯凸侧
ppt课件
6
分类及特点
退变性脊柱侧凸
ppt课件
19
治疗—手术治疗
适应症 • 腰背痛保守治疗无效 • 进行性的下肢疼痛或神经损害症状 • 脊柱失平衡导致肌肉疲劳 • 畸形进展 • 畸形造成肺功能进行性损害 • 重度脊柱畸形
ppt课件
20
治疗—手术治疗
目标
• 缓解疼痛 • 阻止畸形进展 • 改善神经损害症状 • 稳定畸形
ppt课件
21
治疗—手术治疗
ppt课件
14
畸形进展
• 力学因素 脊柱侧凸导致顶椎区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形成恶性循环
• 代谢与内分泌因素 激素水平改变导致肌肉韧带松弛 妊娠期患者侧凸进展加速 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发生骨质疏松,侧凸进展也加快
ppt课件
15
畸形进展
• 胸弯大于50°每年平均进展29.4° • 50-75°胸腰弯每年平均进展22.3° • 腰弯进展多见,尤其L5椎体受累,顶椎旋转大于33% • L3/4侧向滑移预示侧凸进展和失代偿
ppt课件
8
发病率
• 60名社区志愿者 • 50-84岁 • 随访12年,22名出现脊柱侧凸,发病率37% • 预测因素
单侧椎间盘高度降低大于20% 单侧有大于5 mm的骨赘
Kobayashi T, Atsuta Y, Takemitsu M,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e novo
成人脊柱侧凸
ppt课件
1
定义
成人脊柱侧凸(adult scoliosis。AS)是指
• 骨骼发育成熟(年龄>20岁) • 在冠状面上存在Cobb角>10°的脊柱侧凸 • 发病率为1%--12%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Chin KR, Furey C, Bohlman HH. Risk of progression in de novo low-magnitude degenerative lumbar curves: natural hist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m J Orthop (Belle Mead NJ). 2009 Aug;38(8):404-9.
面滑脱 • 凸侧与凹侧均可出现顽固性腰背痛 • 椎管扭曲、连续性中断和椎管狭窄 • 椎管狭窄多见于主弯,且不限于凸侧或凹侧,常
两侧同时存在
ppt课件
7
重点介绍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
ppt课件
10
病理改变
• 椎间盘退变 • 关节突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 • 骨质疏松 • 腰椎前凸减小 • 节段性不稳(包括旋最常见主诉(约占85%) • 侧凸区域的腰背痛相关因素
椎间盘退变 小关节关节病 脊柱不稳 • 广泛性腰背痛相关因素 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失平衡造成的肌肉疲劳
ppt课件
12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 脊柱椎管、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 • 椎体的旋转性半脱位 • 动态性病理改变,MRI可正常
ppt课件
13
临床表现
根性症状 • L3、L4神经根 凹侧椎间孔/椎间孔外狭窄 • L5、S1神经根 凸侧侧隐窝狭窄
Li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 caused by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scoliosis. Spine J. 2003;3(6):524-9.
ppt课件
17
治疗—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躯干肌群、臀大肌、髂腰肌以及腘绳肌柔韧性的锻炼 • 理疗、水疗、抗炎和疼痛介入疗法
ppt课件
18
治疗—非手术治疗
• 支具治疗:临时缓解疼痛 • 理疗、牵引、运动:有一定疗效 • 推拿:部分缓解疼痛 • 封闭:有一定疗效
Everett & Patel.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in adult scoliosis. Spine. 2007;32:S130-4.
ppt课件
16
畸形进展
小角度退变性侧凸畸形进展 • 24例平均68.2岁,侧凸小于30°,平均14° • 随访最长14.3年,每年平均进展2° • 大于69岁每年进展2.5°,小于69岁每年进展1.5° • 右侧凸每年进展1°,左侧凸每年进展3° • 女性、大于69岁、椎体侧移大于5mm、凸向左 侧容易进展
ppt课件
9
scoliosis in a community based cohort. Spine .2006;31(2):178-82.
发病率
• 纳入标准:没有侧凸史 • 大于60岁,平均年龄70.5岁 • 68%存在脊柱侧凸(Cobb角大于10°)
Schwab F, Dubey A, Gamez L, et al. Adult scoliosis: prevalence, SF-36, and nutritional parameters in an elderly volunteer population. Spine 2005;30(9):1082-5.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分类及特点
• 特发性成人脊柱侧凸 畸形发生于骨骺发育成熟之前,并在发育成熟后持续存在、进 一步加重
•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 成年后由于脊柱结构、尤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导致的 脊柱侧凸
ppt课件
5
分类及特点
特发性成人脊柱侧凸
• 女性多见 • 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 • 胸主弯类型为主 • 病理改变以凹侧关节突关节为主, 顶椎区凸侧的 椎间盘退变多不明显 • 腰椎侧凸累及多个椎体,且呈规则性改变 • 椎管狭窄发生率低,神经压迫症状并不多见 • 腰痛多为机械性疼痛,主要在主弯凸侧
ppt课件
6
分类及特点
退变性脊柱侧凸
ppt课件
19
治疗—手术治疗
适应症 • 腰背痛保守治疗无效 • 进行性的下肢疼痛或神经损害症状 • 脊柱失平衡导致肌肉疲劳 • 畸形进展 • 畸形造成肺功能进行性损害 • 重度脊柱畸形
ppt课件
20
治疗—手术治疗
目标
• 缓解疼痛 • 阻止畸形进展 • 改善神经损害症状 • 稳定畸形
ppt课件
21
治疗—手术治疗
ppt课件
14
畸形进展
• 力学因素 脊柱侧凸导致顶椎区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形成恶性循环
• 代谢与内分泌因素 激素水平改变导致肌肉韧带松弛 妊娠期患者侧凸进展加速 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发生骨质疏松,侧凸进展也加快
ppt课件
15
畸形进展
• 胸弯大于50°每年平均进展29.4° • 50-75°胸腰弯每年平均进展22.3° • 腰弯进展多见,尤其L5椎体受累,顶椎旋转大于33% • L3/4侧向滑移预示侧凸进展和失代偿
ppt课件
8
发病率
• 60名社区志愿者 • 50-84岁 • 随访12年,22名出现脊柱侧凸,发病率37% • 预测因素
单侧椎间盘高度降低大于20% 单侧有大于5 mm的骨赘
Kobayashi T, Atsuta Y, Takemitsu M,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e novo
成人脊柱侧凸
ppt课件
1
定义
成人脊柱侧凸(adult scoliosis。AS)是指
• 骨骼发育成熟(年龄>20岁) • 在冠状面上存在Cobb角>10°的脊柱侧凸 • 发病率为1%--12%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Chin KR, Furey C, Bohlman HH. Risk of progression in de novo low-magnitude degenerative lumbar curves: natural history and literature review. Am J Orthop (Belle Mead NJ). 2009 Aug;38(8):404-9.